不能同意
@苏沉船的看法。
首先,孙刘双方是同盟,不是隶属,虽然是刘备主动结盟,但是当时孙权自己害怕打不过,也想借助刘备的力量。
第二,曹操打孙权,决定权在曹操,并不是曹操来打刘备时孙权来救,这两种情况推导出的结果完全不同,前者是孙刘双方互相依赖,后者是孙权施恩于刘备。曹操先打残了刘备,又去打孙权,这个结果并不是刘备引起的,所以这时候孙刘双方是平等的。刘备虽然不是主战场,但是侧面也能起到牵制作用,而且,至少没有捅孙权菊花不是。后来周瑜独立灭了曹操,这是大家事先没有想到的,但是刘备在这期间充分起到了一个盟友应该起到的作用,周瑜虽然功劳大,也不能因此就翻脸不认人了吧。综上所诉,赤壁之战刘备起到了一个盟友应该的作用,双方理所当然应该以盟友的关系来瓜分战果。
第三,周瑜战胜之后,从刘琦那里得到了江夏,然后随便安排了一个地方给刘备。由于很多人来投降刘备,刘备地方不够用,就请孙权多给点地。这一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孙权就是仗势欺人,大家本来是盟友,打了胜仗,即便你出力多,功劳大,我也没有拖你后腿呀,万万没有连口汤都不给我喝的道理吧。这荆州本来就是刘表的,算渊源刘琦有绝对的继承权,所以人家都来投降刘备,这也大大降低了孙刘同盟攻取荆州的难度,怎么算也是功劳一件了吧,为什么连糊口的土地都不给人家?如果没有刘家人,就凭一个周瑜,想要攻下荆州全境,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需要多少时间?这中间是否会起其他变数?这都难说得很。
第四,无论如何,荆州南部四郡的攻取,刘备是主要功劳。抢地过程中,孙家的效率远远不如刘备,所谓的借荆州,除了油江口外,都是刘备自己从曹操手中抢到的土地。可以想象一下,假如当初刘备不是和孙权结盟,而是签订了一个类似互不交战的协定,结果会如何?首先江夏还是刘家的,曹操依然会去打孙权,周瑜胜利后荆州的人依然会投降刘备,刘备依然会出兵抢地,效率依然会远远超过孙家,又何来借荆州之说?借荆州之说如果成立,就必须抹杀刘备作为盟友的地位,而定义为隶属。但是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孙刘双方是这种关系,刘备表刘琦为荆州牧,这是和孙权一样大的官职,孙权并没有说出“你是我下属怎么能和我一样大”这样的话来。双方无论怎么谈判,也没有谁口中冒出一句这样的话来。
第五,孙刘两家就荆州的问题争执过好几次,每次都是以刘备让步为结果。就算按照功劳来分,这也够了吧,总不能把整个荆州都全部划给孙权吧,刘备帮忙出人出力最后连老巢都送给孙家一寸土地都不要了才合理吗?本来按照计划,淮南是无可争议的划给了孙家的,但是孙家自己打不下来,就认为自己吃亏了,要刘备吐出自己已经吞下肚子的战果来弥补损失,你孙家无能难道还要刘备来埋单?如果改天孙权连扬州都丢了,是不是也要抬出赤壁之战的大功来,让刘备把益州还给他? 当初北宋和女贞同盟一起攻打辽国、南宋和蒙古同盟一起攻打金国,最后宋国自己渣渣打不过别人,却跑去争夺战果,是什么结局?
孙刘两家一起攻打荆州,按照孙权的思路,因为我赤壁之战功劳大,所以荆州全部是我的,这是什么意思?这比凡尔赛条约更加无耻呀,凡尔赛条约也仅仅是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被德国非法占有的青岛分给了另外一个战胜国日本而已,如果按照孙权的思路来看,因为我美国功劳大,所以法国这种国家就应该被美国吞并,以此才能酬谢美国的大恩呀。
谢邀,因为孙权够无耻。
仅就“借荆州”这个事而言,可能是三国期间最恶心的一次造谣了。
而且从渣权嘴里蹦出来的这个“借荆州”,真的是怎么吐槽不为过。
哗擦,一个千古大屎盆子,就直接扣得玄德公脑袋上了。
我们全景再现一下荆州问题的始末。
首先,荆州一共有多大呢?
公元190年,刘表领荆州刺史。
此时的荆州有七个郡——1.南阳郡、2.南郡、3.长沙、4.江夏、5.桂阳、6.武陵、7.零陵
而南阳郡在袁术手里,剩下的在刘表手里。
此时的荆州并没有孙家的事,唯一的关系就是孙坚于此地战死。
其后,甘宁叛变,孙家打死黄祖,也没拿下江夏郡。
至于黄祖死后,刘表则把江夏给了长子刘琦。
截止到目前为止,孙家此时和荆州一毛钱关系都木有。
接着是荆州下一次的变动。
公元208年,曹总南征。
此时刘表过世,小儿子刘琮投降曹总。
曹总在赤壁受挫,班师回朝。
此刻的荆州是什么形势呢?
曹总:南阳郡+襄阳
刘表前手下:桂阳、长沙、武陵、零陵。
渣权:木有襄阳的南郡、江夏
刘备:什么都木有……
这个时候!借荆州上演了!
犹记得,那是公元208年的秋天,孙刘两家追杀曹总,行至江陵。
详情参见——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复〕从权借荆州数郡。——《江表传》
这就是借荆州的来历,并且是来自渣权自己人写的《江表传》。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了——
1.周瑜分南岸地给刘备,但是这个油江口是谁的呢?
对不起,油江口经调查,属于武陵郡,不归周瑜管,《江表传》这里措辞是值得商榷的。
2.玄德公,到底是怎么从孙权那里借的荆州呢?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先主传》
那四个郡的太守依旧都是刘表的旧臣,自己降得皇叔。渣权去了,不一定就能怎样。
综上,借荆州这个事,说到底,也只有一个油江口,可能算是孙仲谋从嘴边吐出的肉,给的玄德公。但是,这就是借荆州了?
下面,我们看地图。
好了,我知道我的字很漂亮………………
这里只是讲清楚“借荆州”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见到东汉十三州的地图时,看到荆州和益州两块巨无霸时的震撼,和孙权怎么就把“荆州”借给刘备的困惑……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一切原来都是渣权编的……编的……编的……
好,现在回答题主,东吴为什么理直气壮地所要荆州。
首先,他要荆州的原因。是因为他气不过啊,自己出人出兵打了一仗,拿的地盘,还没刘表手下跟你投降的多,他觉得自己吃亏了。
其次,为什么他理直气壮?
因为他够无耻。
这荆州从头到位,任何一个角度上,刘备拿,都占着理!
原本作为江夏太守的刘琦,孙权的兵去了,就趁火打劫,说你躲开,从今儿起江夏太守就是程普了。刘琦只能从江夏闪人了,跟皇叔南下找自己老爸的昔日之臣去,结果旧臣就全跟刘琦混了。刘琦病故,皇叔顺理成章地成了荆州牧。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毫无问题。
这个时候什么态势,你孙权人多势众,我刘备兵少。
你讲理呢,我把荆州拿着。你要是仗势欺人呢?咱俩还是联盟,你自己看着办。
结果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屁股还没做热乎呢。
渣权派吕小蒙领着兵硬抢了三个郡,长沙、零陵、桂阳。
这个时候,我们在看一下荆州的形势——
曹操:南阳郡+襄阳
刘备:武陵郡
渣权:江夏、长沙、桂阳、南郡、零陵
这时候,荆州七个郡,渣权拿到手五个了,基本荆州全拿下。
这时候刘备派关羽来谈判了,估计核心论点就是,咱们是不是同盟,丫这是干什么?
但是呢,这一场谈判的记载,在《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三国志·鲁肃传》
这是又一次出现借这个字。接着《吴书》里面,鲁肃又是口吐莲花,斥责关羽,刘备你们一伙儿太无耻了。
我觉得这些基本上除了谈判这个事儿以外,谈判的内容基本上被东吴编了90%不止。
因为最后谈判的结局是——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三国志·先主传》
曹总在汉中大兵压境了,玄德公不得不撤了,谈判形势这么被动的情况下,东吴还吐出了“南郡”和“零陵”两个郡给季汉,这东吴像是占着理的样么?这像是债主收账么?这是让步!这是刘备为了去打曹总,不得已对渣权的让步。
意思是你不要脸,我认了!长沙、桂阳,你拿走,把零陵吐出来,再加一个南郡。本来,我四你二,现在一人一半,好了吧?
再后来,就是渣权最厚颜无耻、令人发指的背信弃义,袭荆州斩二爷。
这事儿没什么好说的,东吴豁出去连脸都不要了,最后收了荆州三个郡回来。
以至于,为什么会有“借荆州”这个事儿呢。
这就是孙权在领着东吴的一班人编故事,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这两次背信弃义洗白。
甚至这事儿恶心到,后来还真有人以为孙权偷袭二爷,是玄德公霸着荆州不对在先。
好了,题主,荆州问题,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个人公众号:正直讲史
每天19:21分,都会更新一篇可靠、可信的历史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以下皆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借荆州之非》
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後之论,而非当日情事也。
江表传谓「破曹操後,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而刘表旧吏士自北军脱归者,皆投备,备以所给地不足供,从孙权借荆州数郡焉。」
鲁肃传亦谓「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肃劝权借之,共拒操。操闻权以地资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後肃邀关羽索荆州,谓羽曰『我国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权亦论『肃有二长,惟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
此借荆州之说之所由来,而皆出吴人语也。
所以,借荆州的话都说吴国那边说的。
夫借者,本我所有之物而假与人也。荆州本刘表地,非孙氏故物。
当操南下时,孙氏江东六郡,方恐不能自保,诸将咸劝权迎操,权独不愿。会备遣诸葛亮来结好,权遂欲藉备共拒操。其时但求敌操,未敢冀得荆州也。
亮之说权也,权即曰「非刘豫州莫可敌操者。」乃遣周瑜、程普等,随亮诣备,并力拒操。(亮传)是且欲以备为拒操之主而己为从矣!
亮又曰「将军能与豫州同心破操,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是此时早有三分之说,而非乞权取荆州而借之也。
赤壁之战,瑜与备共破操。(吴志)华容之役,备独追操。(山阳公载记)其後围曹仁於南郡,备亦身在行闲。(蜀志)未尝独出吴之力,而备坐享其成也。
破曹後,备诣京见权,权以妹妻之。瑜密疏请留备於京,权不纳,以为「正当延挈英雄。」是权方恐备之不在荆州以为屏蔽也。
操走出华容之险,喜谓诸将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耳。」(山阳公载记)是操所指数者惟备,未尝及权也。
程昱在魏,闻备入吴,论者多以为权必杀备,昱曰「曹公无敌於天下,权不能当也,备有英名,权必资之以御我。」(昱传)是魏之人亦只指数备,而未尝及权也。
即以兵力而论,亮初见权曰「今战士还者及关羽精甲共万人,刘琦战士亦不下万人。」(亮传)而权所遣周瑜等水军亦不过三万人,则亦非十倍於备也。
刘备大战赤壁,得到荆州,不是单纯靠孙权的力量,而且曹魏那边也是认可刘备的实力的。
且是时,刘表之长子琦尚在江夏,破曹後,备即表琦为荆州刺史,权未尝有异词,以荆州本琦地也。时又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皆降。琦死,群下推备为荆州牧。(蜀先主传)备即遣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亮传)又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羽传)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在南郡。(飞传)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云传)遣将分驻,惟备所指挥,初不关白孙氏,以本非权地,故备不必白权,权亦不来阻备也。
迨其後三分之势已定,吴人追思赤壁之役,实藉吴兵力,遂谓荆州应为吴有,而备据之,始有借荆州之说。抑思合力拒操时,备固有资於权,权不亦有资於备乎?权是时但自救危亡,岂早有取荆州之志乎?羽之对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寝不脱介,戮力破曹,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肃传)此不易之论也。
其後吴、蜀争三郡,旋即议和,以湘水为界,分长沙、江夏、桂阳属吴,南郡、零陵、武陵属蜀,最为平允。而吴君臣伺羽之北伐,袭荆州而有之,反捏一借荆州之说,以见其取所应得,此则吴君臣之狡词诡说,而借荆州之名,遂流传至今,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转似其曲在蜀者,此耳食之论也。
可见吴国是在三分天下之后才开始进行借荆州造谣活动的。
综上,确实是渣权无耻造谣没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