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
@focout的观点,即能用大白话分析的就不要用数学公式。但我也想试图用实例来论证一下他所说的:
数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当我们的经济学直觉(天赋)不够时,能够强迫我们先用逻辑的力量直接得到答案,然后再来深思这答案背后,直觉的经济涵义为何。这种情况,做过经济学模型的人可能体会过:当你想好了一个经济学故事,然后用数学做出假设,推出结果后,却发现结果和你之前所想的那个故事的结论不完全吻合,甚至有些时候正好相反。
如果不想看公式的可以直接看黑体字部分。
我想到的例子是一个关于找工作的问题 (McCall, 1970)。假如有一个大学生正在找工作,每个月她都有机会获得一个工资数为的 offer。假设是一个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函数为:
当收到 offer 后,这个大学生会面临两种选择:(1)接受它;(2)拒绝它,获得一笔金额为的补助,并在下个月继续找工作。换言之,这个大学生在第个月的收入是:
这个大学生想要最大化自己总收入(贴现到当前时刻)的预期:
其中是贴现因子。我们可以用动态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先写出 Bellman 方程:
假设我们已经找到了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此时,
为一常数。现在考虑一种特殊情况:这个大学生对接受 offer 和继续找工作无所谓。此时令 offer 上的工资为,则
由此我们可以画出一张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掌握这个大学生的决策过程如下。首先,她的心里有一个保留工资。当她观察到 offer 上的工资低于保留工资时,她会拒绝 offer 并继续找工作。反过来,当她观察到 offer 上的工资高于保留工资时,她就会接受 offer。
上述分析非常符合一般人的直觉,甚至有点弱智——搞了那么多有的没的,结果得到了一个拍一拍脑袋就能出来的结论——找工作一定要找工资给的高的。但是对于接下去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拍脑袋的了:
假如这个大学生在美国上学,现在她要考虑毕业以后是留在美国工作还是回国工作。假设两国经济在其他方面完全相同,但工资的概率分布不同:在中国是,在美国是,且是的一个均值保留展型(mean preserving spread)。也就是说,工资的均值在两个国家劳动力市场上完全相同,但在美国 offer 的风险更大。那么问题就来了:她是应该留在美国还是应该回国?
从直觉上看,在两个国家找工作平均工资相同,但在美国风险更高。因此,只要她不是热爱风险的类型就应该选择回国。但是数学上的分析却会告诉你截然不同的答案: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风险不同,保留工资水平也会不同,这个大学生将更愿意留在美国。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过程。依旧考虑“无所谓”时的状态:
把右边的分母部分移到左边:
把右边的积分部分分部积分,得到:
因此:
令:
则:
观察以下事实:
令:
由均值保留展型的定义可知:
现在我们可以画出是如何确定的:
数学的分析告诉了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逻辑:更高的劳动力市场风险意味着更高的保留工资水平,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更多机会获得很好的 offer。尽管获得很不好的 offer 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但是她无所谓,因为只要拒掉这些很不好的 offer 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一旦在美国找工作的时间够长,她就能得到一个比回国更好的期望收入。
总结:
我理解题主这个问题实际上想要问的是:在解答经济类问题时,是不是可以只用大白话?我的观点是:(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用大白话分析;(2)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正确的答案有时是反直觉的,从头到尾都用大白话分析很难得到内在一致的结论,因此在必要时需用到规范化的数学语言,这才是真正在用逻辑;(3)至于在逻辑正确的前提下,能否用大白话来阐述一个答案背后直觉的经济含义,我觉得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