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理工科人士如果在相关知识和背景了解不多的情况下以肯定性的语气跨界讨论社科类问题,是否与科学精神相悖? 第1页

  

user avatar   li-shi-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科专家你好

社会科学的过去

大多哲学和社科经典都写作于“实证”几乎不可能的时代,比如,在二战之前,基本上不存在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完整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数据、科学上严谨的统计技术等等,所以大多数经典的写作方式只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推断到推断,从灵感到灵感。这种写作方式往往能创造出很多很漂亮很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很难校验这些理论的有效性,又因为不能校验它的有效性,即,没有“证伪”它的可能性,知识很难有效积累。比如,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会不断趋于贫困化,这是一个经验判断,很容易通过数据来检验。比如,托克维尔说丰富的民间社团有利于民主的健康发展,这在当代政治研究中也完全可以通过经验素材来校验(事实上就有学者的经验研究表明,社团是不是有利于民主取决于社团的性质)。同样,新教是不是像韦伯所说的那样能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从经验研究中找答案。既然我们现在有条件读很多更严谨、更扎实、更细化的经验研究作品,为什么要拘泥于那些从概念到概念的东西呢?

刘瑜《从经典到经验》

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家”的实用程度很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家”。1984年,伯克利的心理学家Philip Tetlock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研究。他调查284个专门以预测政治经济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智囊和外交官,向他们提出各种预测问题,比如说戈尔巴乔夫有没有可能被政变搞下台。Tetlock要求专家们对其中大多数问题,比如某个国家的未来政治自由状况,提供出现三种可能性(保持现状,加强或者减弱)的大致概率。这个研究做了二十年,一直等到当年预测的事情全部水落石出。到2003年,Tetlock总结了这些专家给的答案,发现他们的总成绩还不如索性把每个问题的三种可能性都均等的设为33%。也就是说,专家的预测水平还比不上直接抛硬币。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专家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预测得分居然比在自己专业外领域更差。

所以《纽约人》杂志在评论Tetlock描写自己此项研究的《政治专家可靠么?》( Expert Political Judgement: How Good Is It? How Can We Know? )这本书的时候对专家相当悲观,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我们还是自己思考算了 – 尽管Tetlock的研究显示专家的得分其实还是比普通人略高一点。

万维刚《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

社会科学的未来

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硬科学一样,依靠实验和数据。传统专家的预测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他们依赖的很多直观“常识”,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事实上,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专家预测得更好。Watts 这个说法当然并不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把数理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也的确正在成为主流,现在大概已经很少有人在论文里拿一百年前的所谓经典说事了。

Duncan Watts《什么都是显然的–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Everything Is Obvious* Once You Know the Answer)

科学家考虑问题不需要人为的浪漫。想象有一群高度智能的外星人,能够在几百万年的历史中不定期的前来考察地球生命,那么在这些外星人眼中,人类在大部分时间内根本谈不上是地球的主人,而只不过是地球上诸多动物的一种罢了。可能有人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和感情,而事实是科学家在一系列实验中证明猩猩和猴子一样有感情,有同情心,甚至有正义感。我的初中政治课上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但马克思那一代的科学家也许还没有仔细观察过动物 — 黑猩猩可以相当巧妙地使用工具。人有语言?绿猴会发出三种不同的警告呼声,还有各种有意义的咕噜声。它们至少有十个词!绿猴这些声音并不仅仅是非自主的自然流露,而是有精确意义的,而且还需要从小学习。人有农业生产?最早发明农业,以及牧业,的生物是蚂蚁。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在没有互联网的过去,社科研究只能是空对空的讨论概念,但没有办法的办法绝不是最好的办法。

今天这个互联网社会,我们完全有能力用自然科学的方式实证的去研究社会科学。

科学不拒绝讨论,也不恐惧提出错误的观点,因为科学不是对人而是对事,重是非胜于立场。

在传统社科“专家”还在谨守自己的地盘纠结谁对谁错,谁才是理论权威的时候,科学家已经走的更远。

社科砖家再见


user avatar   lu-sh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本身有缺陷。更好的问题应该是:“外行跨界评价自己不懂的话题,是否与科学精神相悖?”——哇,那还用说,当然是相悖的。

现在这个问题的缺陷不仅在于它没能问到点子上,还在于误导大家走向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对立,结果回答区就变成了理科生批判大会。

事实上,文科生跨界对自然科学乱发表意见的情况也很多(例:转基因),理科生对这种事情的恼火程度不亚于文科生。各位内行都被外行的无知言论气晕过,大家同病相怜,就不要互相攻击了。

进而,作为内行,该怎样看待外行的一些无知、无礼的言论呢?(终于请出了“该怎样看待”体)

我觉得,有些学科注定会引起全社会更大范围的关注,试图将讨论关闭在内行圈子里是不现实的,而一旦讨论范围扩大,无知言论也就无法避免。既然如此,老生常谈就要出现了:什么提高全民基本科学素质啦,什么各行各业要做好常识科普啦,blabla……咦,对了,这不应该是公知做的事情吗?我们不是有很多公知吗?……

无论如何,无知言论依然是无法避免的。如果你从事的专业注定会被长期围观,那么至少应该学会对无知言论不予理会。




  

相关话题

  现在科研项目中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跳大神是伪科学吗?应该如何看待跳大神? 
  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物理化学」知识? 
  科学发展到现在能否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 
  把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都做成砖头,然后按照周期表的位置摆起来会发生什么? 
  有哪些不起眼的知识技能或行为曾经在生活中帮过你大忙? 
  哪些知名人士是中医黑? 
  怎么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 
  有观点认为,没有比无神论者生孩子更加自私的事,你同意吗? 
  有没有哪些动物小时候的体型比成体后的体型大的? 

前一个讨论
学习网络公开课,如何提高效率?
下一个讨论
男友不想另买房,结婚后要和他父母住一起,而我不想没有自己的小家,怎么办?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