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为了对抗西欧的歌唱比赛Eurovison,苏联组织了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歌唱比赛Intervision。那个时候很多苏联人家中已经安装了电话,但电话服务不够可靠,不足以支持观众打电话投票。
最后主办方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观众喜欢某一首歌,他们就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首歌他们就把家里的灯关了。国家电力公司会记录每一次用电的峰值,并把它汇报给主办方来计算支持率。
同时期东德和捷克特有类似的比赛。
What's Behind Russia's Revival of a Soviet-Era Song Contest?
别斯兰人质事件。家长们嫌军队拖延,自己拿枪干开了。
那应该是俄罗斯人将核弹玩得出神入化又出乎意料吧!
和平时期的拥核国家如美帝、如我国,顶多就是在沙漠戈壁滩深度丢两颗来做实验,看看烟火测测数据就算了。
但苏联(俄罗斯)可不一样,人家不仅做实验,还用核弹向全世界展示什么叫做“苏联暴力美学”。
兄弟,你可知道日本福岛核泄漏时,俄罗斯专家给的建议是啥吗?他们说——再扔一个小核弹下去!扔一个小核弹下去!小核弹!下去!
不要惊讶,人家战斗民族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提出这个方案是有根据的。
因为核电站泄漏将是漫长且不可逆的过程,大部分核物质都还没有反应。
但如果再扔一颗小核弹下去,利用核弹中的中子撞击,可能有机会让泄漏的核物质快速反应,大力出奇迹呢!
不过,这个方案再有说服力也说服不了挨过原子弹的日本的。不然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能看到那神奇的“核中核”战术!
不过也别先急着放下手中的瓜。
因为除了提出这么惊人的方案外,战斗民族在历史上还真的用核武器解决过国内诸多工程商的疑难杂症。
其中最出名的一次跨界核弹引爆,就是为了灭火。
1963年,在布哈拉(曾被并入苏联,苏联解体后再独立)约80公里外,名为Urta-Bulak的油气田发生火灾。
这座油气田一天能产出1200万立方天然气,足以单独支持一座大城市的运作。
当时,工人在11号天然气井打钻,钻到2450米时竟无意顶穿了一个压力异常高的天然气层。
在压力下,严重的井喷事故不可抑制地发生,熊熊大火直冲天际。
井内的气压足足是大气压的300倍,完全没有办法封闭井口。
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试图灭火,但大火仍然熊熊燃烧,仿佛不可熄灭。
工程人员还试图将泄漏的天然气导入邻近的天然气井,但也宣告失败。
在之后僵持的两年时间里,工程人员还尝试向11号天然气井中注入水泥和各种化学物质,但效果甚微。
这天然气已经烧了两年了,工程师们还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损失已叠加到7500万美金。
然而正当负责人焦头烂额时,核能部找上了门,核能部是拍着胸脯说,这事我有一计。
原来早在这之前,苏联就有多次地下核试验的经验,核能部认为只要当量与爆炸位置合适,一枚核弹就足以将气井封堵。
负责人听到这个方案,吓得冷汗都出来了,大火上再加上一颗核弹?这是要搞事吧!
1966年9月30日,该地区被清理干净,一枚巨大的核弹被投入地下
这个计划不可谓不疯狂,核弹从来都是带来死亡的危险物品,即使用作核能发电也等于造了一颗定时炸弹,他们居然要用来封井救火?
核能部的研究人员深知这次操作难度,他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核爆封堵井喷的试验,两次试验都大获成功。
尽管如此,开始实施计划时,他们仍是小心翼翼地在11号井附近打了两口斜井,再往其中先注入隔离地下温度的特制液体。
随后,一枚三万吨当量的核弹预冷后,被安装在其中一口深1532米的井中。
随着一声震响,斜井内的核弹被成功引爆。
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将附近岩层全部陶瓷化,核爆威力使岩层挤压变形,11号气井的套管也被挤压变形封死。
23秒后井内剩余气体燃烧殆尽,大火逐渐熄灭。
工作人员进行预后工作时,检测发现矿区未发现放射性物质沾染。
油田开采工作也在不久后恢复正常,这次花样引爆核弹让世界震惊。
苏联人还将这次事故拍成教学片,给西方世界的朋友们学习新技术。
苏联报纸《塔什干报》在当时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个实验的报道,这枚炸弹也成为了和平核爆炸(PNE)的一个经典例子。
而随着核弹灭火的成功,战斗民族就像体验了拖拉机配大炮的快感,快速迷上了这种暴力战术。
从此,开凿运河、河流改道、采矿、采油,多的是地方用得上核弹。
在和平时期,苏联的核能部是闲的发慌。在1965年的一次地下核试验时,他们突发奇想地计划给水利部门修个水库邀邀功。
于是,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恰甘河滩,一枚14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地下178米处被引爆。
在爆炸瞬间烟尘高达4800米,含有以Co-60为主的放射性沉降物约20%。
烟尘散去,一个百米深的大坑逐渐出现,只需要简单赶赶工,一个直径430米的漏斗形水库便成型*了。
*注:一同形成的人工湖总容量可达1700万立方米,漏斗形水库容量6.4百万立方米。
据监测的数据显示,在爆炸的一个昼夜后,土脊上剂量强度很快降到1毫伦/小时以下,不久后就处于天然水平(15~20微伦/小时)以下。
但人们仍然担忧核辐射问题,苏联核能部部长斯拉夫斯基给出一个满分答卷: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新修建的水库游泳。 真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这一下可真让冷嘲热讽的美国专家目瞪口呆,水库很快投入使用,为附近工业区和农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水。
在1969~1990年间,没事儿干的苏联核能部又为采矿事业献上了一计——你们用普通炸药太费钱费事了,上我们核能部的核弹!
因为一般情况下,要用普通炸药粉碎100万吨矿石岩块,要钻2~4千米巷道,1万米深的井。
为达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50万吨炸药,所消耗成本就占去了矿场总价值的30~40%。
于是核能部由此想到了核爆炸的实惠,他们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了试验评估。
他们先是在基洛夫斯克市北面20公里处,一片矿体厚度约30~60米,长200多米的矿石地段,进行了两次试验。
第一次试验为单弹头爆炸,威力约2.1千吨TNT当量爆炸粉碎了50×50×50米的矿段体积。
第二次试验设置为双弹头组合爆炸,每个弹头各1.8千吨TNT当量,粉碎矿段体积提高到了50×125×90米,粉碎矿石数量远超100万吨,达到155万吨。
根据试验评估,经济和技术都可行,地震和辐射效应也在安全范围内可控。
因为千吨级核爆炸,相比起炸水库已经算是毛毛雨,引起的地震波不强,传不远。
核燃料消耗也不多,留下的放射性产物就更少了,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就这样,战斗民族就再一次挖掘出核弹的又一用途。
如此看来,核弹也不只是可怕的战争武器,不知诺贝尔和平奖能不能提名这种独特的“核弹跨界”工程。
这问题下面的某些答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贵乎药丸。
什么“老毛子就是一个字,糙!”之类的。其实真正粗糙的是中国人的俄国观。
把很多国情、经济造成的现象都归咎到民族性上面,比如上面贴很多俄国人DIY出来的武器、玩具、体育器械、交通工具等,这些到底是“老毛子就这样”,还是因为整个国家去工业化太严重,导致工业品缺乏,老百姓不得不因陋就简?你以为俄国人不想要真货?我们在朝鲜看到许多类似的DIY的时候也没看一帮网友说“朝鲜人民风就是彪悍”啊。
再说许多说明“老毛子就是彪悍”人和事也不一定是俄罗斯人决定的。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别斯兰的家长是高加索奥塞梯人,等等。《苏维埃进行曲》和楼上许多ps的图都是西方无良传媒编造的。
其实这种心态是把传统中国人对“北狄”、“北虏”的文化想象都投射到俄国人身上了,对真正了解我们的北方邻邦毫无帮助。
当然,对整天对着电脑YY收复外东北,并收取西伯利亚作“利息”的人来说,了解对方纯粹是浪费时间吧。
说毛子糙、粗、莽的,可以稍微了解下俄文学史里的白银时代。悲天悯人的情怀全球最高没有之一。
支撑这片土地的并非蛮力,而是伟大思想(虽然也出不少杀人的思想家)。
先上图
这是在俄罗斯海参崴出差时一家餐厅拍的,当时我们几个人点了两只帝王蟹,身材如超模般的服务员帮我们挑好蟹后,直接把手伸到鱼缸里(这应该是叫鱼缸吧 ,反正里面十几只帝王蟹),麻利的抓出我们挑的两只,随后还抓着螃蟹给我们拍照,我们当时就震惊了
“同志们请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还是我先上去,然后是政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苏军工程兵司令员塔拉克诺夫将军在率队登上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屋顶前对红军指战员动员如上。
——————分割线—————
经回复指出我得知,这段话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一些问题,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上去了。
汉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唯一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明,每次遇到灭顶之灾都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找到将社会重塑的组织体系,看着敌人一个个被埋葬进历史的灰烬中,我自岿然不动,细思恐极。
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去过香港,但没进香港人家里看看原因。
原因很简单…人家房子小啊!
20平能隔出三室一厅,100平的,那都叫千尺豪宅了。基本我们看见最多的是30-50平的居民楼。这面积在大陆这边的高楼是单身公寓,可人家香港这边可能四世同堂啊。
你想想,每个房间10平不到。分体空调最小也1p了,装起来开冷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