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说明一下吧 :
我从来没有用全棕来代表秦岭大熊猫,否则就不会有第二部分分析为什么会有全棕色的这种特例存在(曲解的或者稻草人靶子的请绕行)
可能引起了误解,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常见的是黑白大熊猫,而秦岭大熊猫是一个新的亚种,胸腹部是暗棕色的。
其次,目前发现的5只全棕色大熊猫都属于秦岭大熊猫这个亚种。
第三,为什么会有全棕色的大熊猫?原因unknown
—————原答案———————
最简单的结论:这个熊猫本来就和我们常说的大熊猫不是一回事。
它属于大熊猫的一个亚种(也有学者认为应该认定为一个新的种),叫做秦岭大熊猫,他们的颜色就是带有棕色的。尽管这个家伙棕过头了……
而我们一般说的大熊猫其实是四川大熊猫,就是黑白那货。
这是方盛国老师当年鉴定出这个亚种的时候的文章摘要,大家可以看黑体字即可。
Comparison of pelage coloration indicated that Sichuan(四川) individuals had black chest patches and white ventral pelages(黑白), whereas Qinling(秦岭)pandas had darkbrown chest patches and brown ventral pelages(暗棕和棕).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Qinling subspecies are a small skull, large molars, darkbrown chest patch, and brown ventral pelage.
简言之: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不一样,不同于四川大熊猫的黑色胸斑、白色腹毛,秦岭大熊猫是暗棕色胸斑、棕色腹毛。
请看图,普通的秦岭大熊猫
秦岭是大熊猫最高的纬度存在,经历了独立的进化路径。这个大熊猫可不仅仅是栖息地的区别!
它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秦岭大熊猫被确认为新亚种----中国科学院这是这家伙的分类学
Subspecies Sheet 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甘肃/四川的大熊猫不一样的是
1,二者分布处于亚种状态。
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被秦岭阻隔,我在遥望啊,月亮之上啊
2,二者基因上存在区别
在2007年的一个文章中,科学家们发现秦岭大熊猫明显是一个新的族群。
为了防止大家晕乎,我就贴个图
qin:秦岭大熊猫
MIN:岷山
LIS:凉山
XL:小相岭山系(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其他区别还有
3,二者分离较早
目前对于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的分离时间有5万年,30万年等几种说法。
大概是倒数第二次冰期(13~30万年)时候出现的分离。
4,二者形态学有区别
a)秦岭亚种骨骼较小和臼齿较大
b)毛皮着色,显示出四川大熊猫个体胸斑为黑色,腹毛为白色,而秦岭大熊猫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
因此,当我们明白秦岭大熊猫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棕色的物种,所以,出现纯粹的棕色,其实也是可以想象的了。
事实上,光是改革开放以来就有过5次棕色大熊猫记载。
棕色大熊猫_百度百科分别是1985,1990,1991,1992,2009年。所以,罕见是的,但绝对不是孤例。
———————闲聊部分———————
其实我觉得一定有知友觉得不满意,凭什么四川的大熊猫是黑白的,这秦岭的就成了棕色的呢?
这个其实我也木办法,毕竟目前研究大熊猫的文章真心不多啊,涉及到体毛颜色的,更是少见。
就像为什么有白马和黑马,有狗熊和棕熊,这真是个问题。
就像邓公为什么说白猫黑猫而不是狸猫呢
其实毛色决定的问题,倒是有很多解释,有单基因论,多基因论,也有数量性状的问题等等,我这里就不说了,反正大熊猫的毛色,没看到研究。
毛色基因有很多,比如MC1R基因、ASIP基因、TYRP1基因和STX17基因等,说不定大熊猫还有自己独有的基因来控制。
你当然可以用部分动物的黑色素合成来解释,but,这个理论是否通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假定秦岭大熊猫有棕色基因 BH,那么,出现全棕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缘故
1,黑色素合成受影响
由于影响毛发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在秦岭地区的土壤、水源中含量异常,因而影响它的毛发中的黑色素的合成。
俗称白化病
但如果是这个原因,该地区所产的大熊猫不应该是孤例,应该批量出现。
第二,基因突变论
我现在已经对基因突变免疫了,反正不是环境就是基因,面对着无数的突变,到底哪个才是负责的呢?
第三,隐性纯合
这个理论倒是比较圆满,比如棕色大熊猫丹丹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正常大熊猫“弯弯”(好奇怪的名字)诞生的后代是正常的大熊猫。
but,如果是隐性纯合,这实际概率还是很低啊!
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看老子的葛优躺
只是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
揍他呀的
附上一篇文献
分析大熊猫基因的Zhang B, Li M, Zhang Z, et al. Genetic viability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the giant panda, putting an end to the “evolutionary dead end”?[J].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7, 24(8): 1801-1810.
秦岭大熊猫分类的时候文章
Wan Q H, Wu H, Fang S G. A new subspecies of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from Shaanxi, China[J]. Journal of mammalogy, 2005, 86(2): 397-402.
ps:关于全棕的问题,
@林剑青的分析更好,指出了毛色和胸斑本身是要分开说的,可能这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