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交学院是个什么样的学校? 第1页

  

user avatar   taozix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外交部直属的学校,是个只有中学那么小的学校,是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学校,是个什么专业都有很多英语课的学校,是个男:女比例小于1的学校,是个本科毕业相对竞争力比研究生高的学校,是个有5%几率进外交部的学校,是个别人看来很神秘的学校,是个经常被别人混淆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的学校。不过你真要问它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它是个很像样的学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6月19日补充(真是一个各种夹带私货的回答)

毕业了,本以为这个问题也就这样放在这里了。但没想到会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而再次编辑。对,就是老院长的意外离世。

吴院长在外院期间,我只赶上了一个尾巴,但也有幸沾到了一点光。院长用自己的个人关系请来了很多人来学校做演讲,让我们这个小学校的学生也可以像一些大校一样在学校就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学生活动上,不管是礼仪大赛还是模联,拉赞助邀请嘉宾都能感受到院长的全力支持。院长也亲自开课,讲授交流学,这个和后来念书多年只在毕业典礼上见继任院长一面的风格可真是太不一样了。我一直记得,刚入学,一个老师就告诉我,吴院长说外交官不能做匠人。

吴院长在的那些年是外院最辉煌的几年,甚至吴院长的离世都让这个学校再一次进入到大家的视线。老院长是真心的投入到培养青年学生的事业之中,他的风骨他的精神,是他留给我们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后面外院也是经历了几年没头苍蝇自生自灭的几年,送走了养老的,迎来了新的院长。新院长曾经与吴院长共事,外院老师出身,国际关系的权威学者,相信会让这个学校再好起来的。


======我想说,题主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进了外交学院并不一定就能考上外交部啊哈哈哈哈……

再补充:

外交学院不是211不是985,这是客观事实。就业还是会有影响的╮(╯_╰)╭

最近对学校资源感触颇多。举个栗子,如果希望进入媒体行业,虽然外院的英语可能还不错,但是学校小,给学生的资源更少,真的不如去人大新闻或者中传。

学翻译,外院是个好地方,老师什么的也不少都是丰富的外事经验,甚至是前xx的翻译。但是,重心大多还是在外交外事翻译上,商务等其他更实际的还有所欠缺,听不少同学抱怨过,翻了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讲话,但真正到企业翻译还得从头来。底子打扎实,后面基本属于修行在个人了。

==============

突然觉得还是应该理智回答几个问题:

1.外交学院的确缺乏大型综合大学的气质,这是硬伤。无论是环境、学术还是校友平台。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气质总会有些不同。可以说是成于小,但也在某些方面败于小,眼界还是有限。

2.某些学科学术气氛一般(婉转的说法)。就我读的专业而言,重技能重实操,但学术非常一般,从基础上就很一般。这一点在就业上或许有些优势,但如果希望在这一方面学术上有所深入,还是请慎重考虑。

3.学校小,又是部属院校。机关单位该有的各种臭毛病基本都有,虽然我后面文中这么夸,但气疯了跟保卫科户口大姐跟教务处干架的事也是做过的。

如果还没报考,我个人的想法是:外院分数很高,如果可以去top2,就不要只是为了外交理想进这了。不是进了外院就能进部!不是进了外院就能进部!不是进了外院就能进部的!

但如果进来了,还是可以发掘一下学校的好处的。

——————————————

评论里的朋友们,你们都是从哪里看出我是学长的啊?在此看来不得不补充一件事情就是,外院的男女比例有些令人忧伤,不过在语言类院校中,男生已经算多的了。

看了底下的另一个回答,觉得说的也有道理。可能确实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犯了,确实否定学校等于否定我自己的一切,毕竟外院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我就权当在回答“外交学院在我心中是什么样的学校?”这样一个问题吧。跑题的话,就只能先和题主说声抱歉了...

======================================================================

(还是选择匿了吧,虽然学校这么小很快就知道是谁写的,但给大家一些猜测的乐趣)

非常同意楼上的一个观点:一般人不能一眼看懂的学校。

之所以突发奇想来知乎搜这个问题写这个回答,看看这个时间点,想必外院的人都懂。最近外交学院因为某位知名校友的“被带走”着实的被黑了一把,可惜没有黑出风采黑出水平。所以在这里,讲讲我眼中的外院是个怎样的学校。

当然要从本科开始说起。

外院的分数很高,曾经有一个排名说外院学生的入学排名全国都是数的进前10的。就我高考那年而言,外院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在北京能排个前十妥妥的没问题。进入学校和同学们一聊发现大多数人的分上个人大北外浙大复旦什么的没问题。虽然说大家总会开玩笑说自己手贱填了提前批,但也就是和别人吹个牛扯个淡的时候拿出来秀一下,谁也没真的悔不当初自断筋脉。

还有一批人是全国各个外国语学校的保送生,据说保送考试也非常严格。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特别是英语。我至今记得开学第一节英语精读课,老师让我们即兴演讲,外校报送生亮瞎我双眼的英语能力。

虽然说高考分数不是一个人能力的代表,但我个人认为,高考分数高的这个群体基本能力不会太差。后来入学以后与同学们的相处发现确实大家都挺厉害的。这里的厉害不是单纯的指谁的口语好,谁的成绩高,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综合素质?

外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小。小到什么水平呢?老校区只有一栋超级教学楼(内含食堂、语音教室、礼堂、医务室、快餐厅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栋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和外教的宿舍楼)以及一栋酷炫的男女混住宿舍楼(每间7-8人不等,奇小无比,但却有电视,曾经有BBC等外台)。我校一共只有以下几个系:外交系、英语系、国际法系、外语系(含一个法语班一个日语班)以及国际经济学院。每个班20个人,每个系2-4个班不等,全校师生加起来估计还没有别的大学一个系的人多。

每次打车,司机很少有知道学校在哪的。如果司机起步就走,那我们可能会当场震惊,如果司机问去北门还是正门,我们可能会流下激动的泪水吧。一般的标配是:“去外交学院,展览路加油站旁边,麻烦您在鸿宾楼那里左转,前面那个和家宾馆对面的门停,对对就是那个桔黄色电话亭那里。”

人少地方小,导致消息转播非常迅速。在这里,只要发生一点什么事情,几乎很快就可以传遍全校。不过也有好处,大家几乎都认识,至少混个脸熟。

学校资源有限,也几乎很少给我们提供向大型综合类院校那样多的机会。因此外院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食其力。学校可能不会有太多内部推荐的实习或者工作,可以说几乎没有。但是一些学长学姐就靠着网申群面生生的拿下一些职位,然后再一代一代的把外交学院推广到那家公司,用一种拓荒的悲壮感来“传帮带”,这是我们特别值得骄傲的一点。曾经有岗位指明就要外交学院的学生,因为他们用过我们的学长学姐,觉得我们确实靠谱。每一个外院人也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背后还站着展览路加油站附属大学的名声。

前面也说了,学校硬件条件非常堪忧。不过我们也会一边抱怨一边寻找解决之道。我的同学经常高冷的表示,国图是我校图书馆,门口的成都美食是我校食堂,我校势力范围直达西单地区。我们宿舍也曾挤出地方在阳台设了小酒桌,每年夏天坐在小马扎上吃西瓜。没有伸手即来的工作、没有好的硬件,学校办事也经常不靠谱。虽然我也曾经年少轻狂的和教学处的老师吵架,但我们都在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这个学校相处,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如何帮助他变得更好。

每个学校都有一些传说。

关于我校的第一个坊间传说想必就是进了这所外交部直属大学就一定能进某部,当然还有一些2.0版,比如当官当特务,不得不佩服这脑洞开的比外院的操场都大。毕业去向当然有某部,但真的是特别正常特别正常的一个去向之一,正常考公务员正常面试。其他也不伐乏去了哥大斯坦福的传奇校友或者去了各种外企各种事业单位。就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去向。

第二个传说就是一系列传奇校园人物,理发的阿姨曾经在早稻田留学过啊,教太极的体育老师会好多种语言啊,遛小白狗tony的爷爷曾经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啊。总之前一秒他们还可能在大食买馒头,后一秒能就和外教用西班牙语法语无缝的聊起国际形势。

第三个传说就是知名校友们。个人认为外院对校友的态度一贯是不冷不热,说难听了就是有点爱答不理。最多就是校庆的时候弄个展板展示一下,放在图书馆二层的大厅黑黢黢的又没射灯,都不肯给人家的照片ps一下。那一个两个校友似乎总是不愿承认自己是外院毕业,但我们也没有因为他有名就觉得无限崇拜。墙倒众人推这种事情做起来没什么意思,所以也就不多说了。

有人觉得外院学生利己,这是非常逗的论点,这一切可能都是因为没有利到说话的这个人。其实就我周围人来看,大家甚至是有些懒散的。我班同学毕业的时候选优秀毕业生(据说和留京指标有关,还有1000块奖金),全班直接抽签,抽着谁的算谁的,大家都忙着毕业季喝酒饭局,没工夫想这么复杂的问题。

至于懒散,我们的社团在这样一个小学校里已经算是非常多了。但大家有时候还是觉得兴趣缺缺,运动会什么的参加程度也不高。毕竟大家不需要靠这种东西维持友谊。网上很火的那篇文章说什么没人参加书法这些艺术课,不得不说,周围钢琴十级小提琴十级之类的人多了去了,没必要从头学。我们级还有准备自发开班教拉丁语的呢,参加个书法班真没什么优越感。

——————————————————————

然后进入研究生生活。网上激起外院学生愤怒的《xxx和他的利己主义外交学院病》其实文章和x最多只有半毛钱关系。整篇文章都是我校一直以来暗潮涌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矛盾。

我本来写了一大段,后来发现除了激化矛盾于事无补。所以还是决定收起个人的吐槽。只能说,在外院读研会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种矛盾与北京人和外地人,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都市男和凤凰男之间的矛盾非常神似。

来到研究生,大家的三观已经基本定型,一方面是千军万马考上研究生的骄傲,一方面是外交官摇篮原来只是一块石头的失望,难免会有落差。就好像努力留在北京发现,花擦房价一平米三万!嘴上说着雾霾堵车地铁挤,身体却很诚实的坚定留在这里。被占了资源还要忍受抱怨的人们无法接受这些没有受到本校文化熏陶成长的"外来人",自然怨气满满,不愿意承认对方。矛盾愈加深刻。

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大意就是,在外院念研究生要么踏踏实实做学问要么混文凭找实习,和之前本科部分的外院关系不大。研究生的同学其实还是很好的,无奈极品实在太扎眼。

原谅我借题发挥写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总之,外交学院是一个挺特别的存在。刚入校觉得像高中,念着念着又觉得像课外班,反正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大学。但是也正因如此,很多国内大学的学生会文化,学生官僚,这里也没有。谁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学生会主席就穷嘚瑟。也不会和别的学校外联的什么的拉帮结伙公款吃喝,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狗屁玩意。大家都在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情,无论是想走学术路走商业路还是干外交口,确实都是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对朋友。轰轰烈烈谈恋爱,无论爱的是男人还是女人。

最后我想说,田聪之流爱的根本不是外院,爱的是那个某部直属大学的光环,爱的是那个某某导师好牛逼某某校友出书了的那所传说中的大学。但我们嘴里抱怨着骂着,却也爱着那个不是211也不是985,宿舍没空调,办公室老师巨横,大食难吃的想把菜倒地上却舍不得红牌子阿姨的外院。爱着的是那个沙河大风中凌乱,满地虫子爬,出门公交等半个小时,地铁挤成狗的外院。这和什么分数校友排名通通无关,一切只是因为在这里我们认真的嬉笑怒骂的和小伙伴们度过了美好的日子。




  

相关话题

  在大学生才艺疯狂“内卷”的时代,喜欢音乐的大学生如何“躺赢”? 
  你为什么不推荐高考考生报考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在未来数年是否也会面临日本的无缘社会? 
  中日小学生《夏令营中的较量》故事是否在变为现实? 
  如何看待日本 60 年代的学生运动? 
  为什么翻开高数课本会感到窒息? 
  孩子问我「大家用爆竹吓跑了年兽,能不能也把新冠病毒吓跑?」该怎么给她解释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中大今年砸 200 亿,却在 2021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跌出前十? 
  儿子回家哭着讲起,老师只将他的贺卡扔掉,该如何处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没钱就不要生孩子,生了也养不好,教不好? 

前一个讨论
你是如何在不依靠工资收入的情况下赚到一万元的?
下一个讨论
哪些公司非常成功,但其 logo 巨丑无比?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