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又不是工业国,你占领个大城市有个毛用。
如果用蒙古人、满洲人的成功作为对比,那么,日本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是在20世纪中期发动了侵华战争,而此时,中国的民族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
宋朝、明朝的时代,中国并没有形成近现代的民族国家,彼时国家体系的基石,是对君主的效忠,而不是尚未被发明的“中华民族”概念。蒙古人、满洲人攻陷了中国的首都和主要经济区,干掉了中国的皇室,自然就能统治中国。彼时,普通中国人对于异族统治的反感,虽然也有,但并不是很强烈,至少绝没有强烈到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种程度。
二战时期,中国的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中国人对异族统治的反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强烈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要想夺取中国的统治权,单靠占领首都和主要经济区是不够的。
从现代战争的角度讲,二战日本的战略确实有问题,该果断打的时候没有果断打,不该贸然挑起冲突的时候挑起了冲突。
从与满蒙对比的角度讲,二战日本的战略毫无问题。或者说,如果二战时期,中国仍然没有构建起现代民族国家的话,那日本的军事行动,足以成功统治中国。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