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而且这个下降没有终点。
香港原本是一个极好的窗口,一个大陆与西方世界打交道的缓冲区,一片实验田,可经过作死,香港成功把自己从实验田作成了西方世界投毒的暗门。
香港的诞生有这各种历史的机缘巧合,而随着这些机缘巧合的消失,这个小港口也许将逐渐回归他真实的位置,所谓缘起缘灭就是这样。
大陆愈加强大,则愈加开放,则对窗口的需求就越少,越不需要缓冲,则香港的历史作用就越小,这是历史的脚步,是不为一部分人意志所转移的。
而香港人自己加速了这个过程。香港人把自己活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从祖国的儿女转变成异族的弃子。这个过程令人痛心,令亲者痛仇者快。加速了香港的没落。这个过程令香港真正的亲人骨肉感到惋惜,那些利用香港的人只会更加憎恨香港。
而香港自己的想法,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客观公允的说:
香港竞争力没有下降。
真正下降的是香港的影响力。
香港最重要的行业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转口贸易,旅游业根本不值一提,就是用来解决底层就业的。
金融业,是香港赖以生存的根本,大陆确实是香港金融业重要的客户来源,但这并不能否定香港金融业的水平。论活跃度和创新,香港是亚洲金融业无可争辩的老大,日本也不行,到今天也是这样。
香港房地产业是寄生在金融业之上的,与其说是卖房子,还不如说是卖金融衍生品。
香港的转口贸易则是大环境的产物,历史遗留问题之一,但论及某些领域的专业性,香港人水平也很高,所以即便拿掉大环境,香港转口贸易也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综上,香港三大支柱的竞争力毋庸置疑,很强。
但为什么香港经济不行了呢?
第一、没有根了。
以香港金融业为例,服务于大陆经济发展,是它天然的基础,得天独厚。
可是近年来,香港首鼠两端,既不能融入,也不能脱离,最后自食其果。
香港一方面想吃大陆经济发展的红利,但又不能真正放下身段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保持所谓“独立性”,弄得四不像。
以香港的现状,做好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对外窗口,内接上海、深圳金融市场资源,外联西方资本,赚个盆满钵满没有丝毫问题。
但这就要求香港真的融入中国经济体系。
香港是怎么做的?
第二、认不清形势。
香港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错觉:
我是中国人,但我首先是香港人。
香港和中国是不一样的。
是个人都知道香港是什么,就是中国的白手套!
西方资本不说破,你香港人自己就飘了,就不一样了?
你想不一样,那就只能让你知道到底是不是不一样了。
用人类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句台词:
他要体面,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就帮他体面。
第三、认不清自身问题。
香港的贫富分化极其严重,不管是金融业、房地产还是转口贸易,本质上都是精英行业,行业壁垒高,可容纳就业非常有限。
这就衍生出就业问题。
发展旅游业,就是为了那些不能进入高新职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可这并不能治本。
金融业就业人员,动辄年薪几百万,买楼买到飞起。旅游业就业人员,拿几万底薪,还要排队N年才能买个小公屋,背一屁股房贷,还一辈子。
换谁,都不可能不难受。
香港太小了,根本容不下中高低产业并存,也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只有走向大陆才可能孕育出合理的社会结构。
但香港人死抱着所谓“独立性”,自己掐死自己。
反之,香港很多人还把这种现状归罪于大陆,认为是大陆造成的这个问题。
说句题外话:
那些认为香港人都是“港独”分子的观点并不对。香港大多数民众对所谓“独立”,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满的是自身生活现状。
中高收入阶层,不满于旅游业发展后对自身生活的冲击和大陆人才、企业成长,缩窄他们的获利空间。低收入阶层,不满于上升通道的关闭和沉重的生活负担。而最上方的资本家们,则在煽风点火,企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惠与利益。
最终,嫁祸于大陆,掩盖自身矛盾,就成了香港人几乎一致的选择。
这其中,欧美势力的引导与参与,极其严重。
总结一下:
香港的竞争力依然在,但不从思想上,根本上解决自身定位问题,它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小,最终,变成“自嗨”和自绝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