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經濟的:香港市場「小」(相對的),成本高,娛樂選擇多,商業電影不比以前賺錢,那引進商業片的態度就會很審慎,片商對影片的信心就會成為主導。
第二個是口味的,香港的主流價值觀,比較貼近西方社會。近年大陸很火的電影,引進香港也不見得賣座。甚至有票房可以,但上座聊聊的「怪現象」。所以電影發行商在引進中国商業片時,就只會更小心。
加上大量的合拍片,在香港上映時,那些過於明顯的、不合邏輯的斧鑿,都受到香港影評猛烈的評擊,也影響的觀眾的信心(這點從朋友的口耳相傳而來)。再把上面兩個原因加起來,就是為甚麼香港對中国商業電影興趣缺缺的原因。(反而中国文藝電影,香港是引入了不少,口碑也很好,票房也不錯)
至於說「審查」,明顯是把中国的生活習慣,想當然套到香港而已。香港的電影「審查」,正確來說是電影評級,也就是頂多限制觀眾年齡而已。因此,香港原則上只有沒引進的電影,而沒有「被禁」的電影。
香港確也曾經有過「禁片」,但這是404, 在知乎說了也是白說。
24/2有感
因為想為對香港有興趣的知友,提供多一點由生活在這個前殖民地的居民,關於這個地方的第一手、不涉個人利益的資料,才答這些關於香港的問題。在回答的時候,盡可能只基於事實作答,而不牽涉意識型態,因為一涉意識型態,差異只會更大,而知乎也只會刪掉來自香港這些「非主旋律」的聲音。
在知乎年多的日子,單是堅持使用繁體字,已經受到了非常多的不友善,甚至敵視。
更沒想到,都21世紀了,在這裡文字的使用竟然更加等級深嚴,不能逾越半分...就這個貼子,使用「大陸」有人認為不妥,(區區已經大陸了四十年...)使用「中国」又有其他人認為不當,認為要改回「大陸」...(若要用「大陸」對比「美國」,是尊重了?還是眨低了?可能又是另一波的批鬥...)是不是每一個發文,都要加回「頓首,頓首,死罪,死罪」的封建格式?每一個文字都要檢查有沒有犯禁,須不須要避諱?
希望認為這個貼子「怪裡怪氣」而義形於色的知友,對發生於生活中的那些不平與不義,也有同樣的義憤。而不是把精力,用於將滿清極盛的文字獄,重現於當今的網上。
27/2 補充
已經有院線安排上影了,只要發行商有信心,就會上映,就正如有些回答所言
2/3 補充
據網媒HK01報導:
《流浪地球》在香港首日於48間戲院上映165場,但僅錄得近5000人次,平均每場只有近30人次,收入約30萬港元。翻查最新資料,周六(2/3)下午1時左右會在旺角、觀塘及尖沙咀上映的其中三場《流浪地球》,售票情況均不如理想,其中在旺角的場次,截至發稿時更只賣出一張戲飛。
是不是對本文上面的說法,有更大的支持?
到電影院公映完畢,會再補充總票房。
3/3補充
上文提到的中国電影在香港出現「票房可以,但上座聊聊的「怪現象」」,沒想到,今次《流浪地球》上映才4天就...
只要這種「只愛面子,不愛裡子」的情況繼續發生,中国電影在香港將永遠抬不起頭...(當年《讓子彈飛》,憑自己本事,在香港叫好叫座,那才是中国商業電影該有的榜樣!)
(香港小常識:民建聯是目前香港最大的民選政黨,以「愛国愛港」著名,凡事緊隨中央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