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郭沫若? 第1页

     

user avatar   wen-dao-88-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是2018年5月20日,这个对情侣很特殊的日子,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在进行一场讲座“如何评价郭沫若”,主讲人是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李斌。我想说的是,评价一个人,随意引用、不加考证是不公平的,作为饭后的谈资我无意争辩,但是作为真理还要劝我接受的,恕难从命。

首先是同时期人的评价。现代文学六大家另外五人都给予高度评价。文学上:

茅盾评价:郭沫若新诗第一人。

周扬评:中国的歌德。

闻一多评:郭沫若的诗才叫新诗,不光写作上,精神上更是二十世纪新的精神。

老舍评:他是狮子,扑什么都尽全力,他做什么都做的很好。写作,作诗,学医,翻译西洋文学名著,考古……

文字学上成就可说开辟新道路,甲骨文、金文,后来者比郭沫若多认识一个字都算专家。主讲人给出了文字学领域的专家评价,未做详细记录。

鲁迅几乎购买了郭沫若全部古文字著作,认为其在甲骨文、金文有伟大成就,值得大家师法。

科学领域,反右扩大化,打击知识分子。科学家没受波及,与他对中国科学院反右密切相关。

郭作品《反正前后》,沈从文等文学家评价文采不行,写作不好,而毛泽东评价很高。是因为看待问题角度不一样。一是文学,一是站在历史高度。

去了美国的夏志清、刘再复,去了台湾的学者谢冰莹批判郭沫若

评价:回国是那时知识分子报国的实际行动,而非投机。一是因为救国心切,二是国内舆论要求,为自己正名。政治上是不可能带着一个日本的老婆一起回来的,而此时国共合作,政治家的思考要给蒋介石好评(北伐时期《试看今日之蒋介石》大批蒋介石)。这当然不是反复无常,方言五千年,儒、道、佛都曾为政治服务。况且今日试看国际关系,中美贸易战,难道说新华社是两面派么?这方面美国做的更是“淋漓尽致”。考虑政治需求,国家利益。

钱钟书出访美国,刘再复问钱怎么看《李白与杜甫》(郭最后一部作品),钱说“主席喜欢李白嘛”,于是刘再复认为郭迎合上意,广为传播,成为别人评判点之一,然而郭喜欢李白不是建国后的事情。

下面再列举一些伪造的“证据”。 首先是康生批判郭书法,百度一搜尽是骂声。可惜这是伪造。分析称,很可能是从康生各类作品中抽取出的字移花接木。

出处是指康生没有政府职务,是政治局常委,所以用的信笺不对。

另,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图片中显示出处:出自《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实际上根本没有这部书,详细参见《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真的是郭沫若的作品吗? - 端木异的回答 - 知乎

还有,影响最广的是陈明远的与郭的书信往来,据老师介绍,陈共给出六十余封信,而陈伪造了五十余封。这里给出部分示例。

参考材料《陈明远与郭沫若书信往来质疑》

郭沫若63年最后一封信,说不再书信往来。后续的尽是伪造。郭不能帮其在京找工作,第一个写大字报批郭沫若。

后续很多研究基于这些假材料(思考:学术氛围,论文要求的病态,期待着发现新大陆。)几部书籍《郭沫若的最后29年》《 郭沫若的晚年岁月》《文革前的郭沫若》的写作,陈明远的伪信成为重要参考文献。(污蔑大抵是因为,陈求郭为其谋职,郭不同意并断绝书信往来。后来陈第一个写大字报辱骂郭。)

对郭的评价以78年为界呈现两极分化,对此主讲给出解释:

80年代过后:

1 凡是那个时代得益的都要批评,凡是那个时代被打压的都是英雄。

2 知识分子内在崇尚美国,抵抗文革。郭是革命队伍的有机知识分子。

3 彼时为了国家革命,此时标准是独立自主之精神。

(思考:对比古代,李悝,韩非,商鞅之评价。大儒董仲舒使儒学为政治服务。竹林七贤,陶渊明放到历史,给一个公正的评价)

4 文学美不美vs能不能为人民服务。

再做一个对比,作为公正评价的一个参考:

对于网络上所谓“言论自由”式的观点不足为据,而对于真正想给出评价的人,主讲提出几个学界无力解决的原因:

主讲评:郭不是完人,可以去反思,但是有那么多学术著作不去研究,而且以猎奇的心态,对研究无益,只是侮辱前人,蒙蔽后者。(评:这才是真正的媚俗)

思考:从郭本身,历史使命不同,出发点不同,政治地位不同;从这些人的评价,所处社会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

主持人:对历史文化名人猎奇心理,媒体传播推波助澜。

最后引用端木异的总结:zhihu.com/question/2013

"郭沫若研究有趣的地方在于,无论是文化和社会身份,还是政治角色,他都是个非常复杂的人。有一个讲法是,研究郭沫若就像是研究了一部中国的近当代史。仅仅因为他建国后的表现,把他看做一个“无耻文人”,这相当不公平,也是失之于简单粗暴的。他担任这么多政府官职、甚至位居科学界领导人,作为历史研究者要评价和还原这样的人物,至少脑子要多几个维度才行,降维成“文人”两个字就能概括打发么。毫不客气地说,把《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的诗伪加在郭沫若的身上,只是迎合了一种急于贴标签的浮躁心理。无论是评价郭沫若本人,还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公平地评价那段影响了一代人的历史,都没有任何益处。"


user avatar   li-yuan-jin-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言万语一句话:别洗,静静看他的诗就好

他是一个可怜的人,被历史玩弄于鼓掌之间,被世人唾骂的体无完肤,也许他只是求生,但也许正是求生的欲望太强烈,牺牲了风骨,牺牲了道德。他随波逐流,到最后也只能永远的被历史潮流甩在了后面。他只能是一个跟班,甚至连跟班都不配,只是一个可怜虫。不知道他是否后悔之前太理想主义了,是否后悔跟错人了,他只能怀念过去的辉煌日子。活在记忆中。。。没有未来。

远看一条狗,走近一看,郭沫若先生。

他已经走了,我们。。。又有多少可怜虫呢?我们有风骨吗?我们有道德吗?我们是不是也在随波逐流?我们是否还有未来?

郭沫若:1949年后令人作呕的不堪诗歌

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郭沫若《赞石林奇观》

长春好 长春好 长春汽车满街跑——郭沫若《长春好》


从政治上看,这首诗无疑是特色文学的巅峰之作。全诗文采飞扬,用词朴素亲切,将革命人民对红色领袖的“阶级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倘若李白杜甫在天有灵,还不钦佩得五体投地啊!


▌既然认了“爷爷”,对“奶奶”自然也要有所表示:


郭沫若:《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不过,“孙子”有点不太地道,“奶奶”前脚刚进班房,他便翻脸无情,辱骂奶奶为“白骨精”了。


郭沫若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26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

野心大,阴谋毒, 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但有一点似应肯定,不管遭际有何不幸(如两个儿子死于文革),但他对“神”的“大爱”却始终如一: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宇宙充盈歌颂声国庆年年益光辉,

今年又有新景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屹立天安门广场。广场浩荡人如海,

丰碑巍峨天变矮。人间出现双太阳,天上地下增光彩


再欣赏几首,当心别笑岔了气!


一首咏武汉长江大桥的诗:.....长江大桥分两层.....上面跑汽车,下面跑火车


▌因“爷爷”欣赏李白不喜欢杜甫,“孙子”便竭力“扬李抑杜”,不仅将杜甫打成“大地主”,还“考证”出唐朝年间就有“革命小将”。一个学人,需要怎样的下作,才能跟风拍马、附炎趋势到这地步?


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是个大地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层茅,

据我所知,四川贫民最多一层草,他有三层草,大地主无疑,领村的革命小将拿走他的茅草,是革命行动,我们应该为之欢呼。”


颂大跃进


不见早稻三万六, 又传中稻四万三;

不闻钢铁千万二, 再过几年一万万!


郭沫若《咒麻雀》1958年4月《北京晚报》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後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有人说,这首诗表明活学活用毛思想的郭老,正式将“斗”的学说引入动物界,全诗凸显一种“与鸟奋斗,其乐无穷”的高尚情怀;也有人说,诗的结尾两句堪称画龙点睛,表明郭大人确是“和平主义”者,荣获斯大林和平奖金当之无愧也!


▌讴歌“十年浩劫”


郭沫若 1976年5月12日《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


▌而对“慈父”斯大林的歌颂,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略.............................但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你的生命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生命,全人类的生命。你的七十岁已经救活了不知道好几万万的人民!你的七十岁已经是地质学上的年龄了,....................略.............................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斯大林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1949年11月

1958年“大跃进”时期,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迎春序曲》中他道:


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

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

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

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

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

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

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


全民大炼钢铁时期《钢,铁定的一0七0万吨!》:


钢,铁定的一0七0万吨!

今天知道了你已提前完成,

把去年的产量整整翻了一番,

六亿五千万人民都衷心庆幸。

……

钢,元帅真有高度的纪律性,

你一马当先地跑上了高岭。


《向日葵》:

我们的植物油,你可不要藐视,促进工业化,才好赶上约翰牛。


《美人蕉》:

我们总是呕心喋血地从事生产,谁学得这种精神,就能又红又专。


《鸡冠花》: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乘风破浪!’谁还没听见吗?聋得太不像样!


还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句骂郭沫若的话:远看一条狗,走近一看,郭沫若先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够资格评价郭老。只说一件事。郭任科学院院长期间,某年过年,他请所有在京没有回家的学生去晋阳饭庄吃饭。席间,他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棉鞋,便偷偷叫来秘书,让秘书回去拿钱和一个什么凭证。席毕,郭老招呼所有学生步行去商店,用自己的稿费给大家一人买了一双厚棉鞋,8块钱。

事情绝对真实,因为告诉我这个事情的人就是当年没有棉鞋的学生。那双棉鞋他穿了很多年。现在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他每年请学生吃年饭也定在晋阳饭庄。


user avatar   qing-zhu-27-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场我要先引用一句宗教谚语,虽然我是个无神论者:

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人,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

这么多年来,某些人仍旧是只能在少数几个节点上做文章,我觉得也是很能说明问题了。


既然有人在某回答(虽然该回答没有明显针对性)下CALL我,那我不回应一下可算失礼。

某回答着重说了四件事:

1.郭沫若“恶毒攻击”鲁迅;
2.鲁迅回击郭沫若“流氓才子”;
3.郭沫若412后表现是否体现其人骨气;
4.郭沫若回国抗日“跪舔”千古完人空一格是否卑下。

其中3、4两个问题在我乎已经被讨论的挤榨不出一点新鲜滋味,我就不献丑了,咱们说说前两个。

1、2两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署名杜荃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对鲁迅先生进行人身攻击,和2年后《上海文艺之一瞥》被某些人钦点为鲁迅先生对郭沫若的“反击”。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字官司,希望大家耐心点,因为这也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一.关于《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1928年8月10日该文发表于《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是该期倒数第二篇文章,作者署名杜荃。

紧随其后的是《文艺界的反动势力》,署名梁自强。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至今没有定论。

(该期还有刊有冯乃超先生两篇作品,分别为《冷静的头脑》和《外白渡桥》,推荐各位读一下后面这首诗)。


自此时,“革命文学的论战”达到顶峰。

那是一场以文学的功能性、革命前景的判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主线的论战,27年底还准备团结在鲁迅先生周边的笔左青年们,到了28年初就如同嗑药一样疯狂的展开了对鲁迅先生的攻击,充分演绎了左派无限可分和左无极限的特点。

不过,随后没过多久(29年1月)创造社即告解散,嗣后(29年10月)冯乃超等创造社成员又决定和鲁迅先生联合,并于第二年成立左联。冯任左联首任书记。

据冯先生自述,他前去拜会鲁迅先生时,先生对冯的态度不错①⑥,而且鲁迅先生在日记里直呼“乃超”,可见对于冯乃超的态度还是认可的。


从1928年1月15日《文化批判》创刊,冯乃超发表《艺术与社会生活》掀起战火,到LFC出面要求华汉制止这种“内战”时,创造社和太阳社已有多名骨干参与了对鲁迅先生的文字围攻。

据统计,从1928年初至29年10月决定成立左联之前,各阵营关于“革命文学的论战”出战270余篇,直接针对鲁迅先生的,过百篇

这些还是如今能统计到的结果②。


那么我为什么这里特别强调冯乃超先生的存在?

因为冯乃超先生是直接经历人,他在鲁郭之间是相对中立的立场,且是郭沫若不多的几个朋友之一,尤其得郭信任。郭安娜来中国后,郭为避嫌不便频繁接触,就是委托冯居间传话和代为照顾。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创造月刊》编辑、率先对鲁迅先生发难者、郭沫若好友的冯乃超,却不知道“杜荃”乃何许人也。50年后在郭沫若即将上路之前,尚且赶去为此事多番详加询问③,但是郭都不承认其事。

冯乃超先生事后直言几十年来从不相信郭沫若是杜荃③,但是冯没有提到的是,当时(77、78年)外间的舆论风向已经改变,对郭沫若不利的言论开始兴起,这才是冯要赶在郭去世前确定此事的缘故。


而郭本人,在27年底到28年底,坚持使用的笔名是“麦克昂”,包括和鲁迅先生一起位列《创造周刊》复活宣言的撰著人名单时都是如此。

而且整个针对鲁迅先生的论战阶段,除了这一篇(《孽》文)嫌疑外,郭没有以本名或者“麦克昂"发表任何一篇文章参与其中。

反而是风平浪静后(1931年),因为受到鲁迅先生吊打小朋友的《上海文艺之一瞥》的刺激,郭沫若于次年写就《创造十年》为创造社的同僚们辩解反击,算是正面刚了鲁迅先生。其中不乏对鲁迅先生的攻击言论,但是远远比不上《孽》文的行文措辞。

郭沫若对此事并不避讳,并且颇有“你看我虽然尊敬鲁迅先生,但是我也敢正面刚他”的自傲④。


如果说郭是为了避免政治攻击拒绝承认“杜荃”是其笔名,那么完全没必要在自己的文集里特别对《创》文加以强调。

可为佐证的一点就是,WG时期的乱象众人皆知,但是即便是政治斗争最荒唐的阶段,也从未有人以此(“杜荃”)为口实对郭展开攻击


那么,在1928年,郭沫若的目标是谁?

是拜金主义,是小资产阶级,是“伪天才”们⑤。这几点不用往鲁迅先生身上牵扯,因为自有其明确的目标——新月派的“天才”们,胡适和徐志摩等人。

尤其是1929年,郭直接给冯乃超等人指示,斗争的方向是新月派,而不应该是鲁迅,这也是促成创造社和鲁迅联合的动因之一⑥。

从这一点上来说,郭沫若和鲁迅先生的立场有很多重合。


另外,《孽》文并未收进《郭沫若全集》⑦,传言颇为可疑。



①《冯乃超谈创造社与左联》;

②《鲁迅先生与创造社争论》;

③《鲁迅与创造社》;

④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十二卷《创造十年》作者原注;

⑤《桌子的跳舞》1928.05(推荐各位读一下);

⑥《冯乃超同志谈后期创造社、左联和鲁迅》;

⑦《署名杜荃的文章没收进郭沫若全集》;


二.关于《上海文艺之一瞥》


该文发表于1930年8月,其时左联已然成立,大论战早已落幕,郭沫若继续流亡日本。

并且前述指出,鲁迅先生对于大论战冲锋在前的冯乃超先生也是表现得相当友善,当时完全没证据证明参与其中的郭沫若为何会被某些人钦点为此文的靶向,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如果看过全文,并且对当时的文学阵营坐标和卖点有基础了解的知友,则鲁迅先生笔下“写着才子佳人的书,和biao子成了佳偶,研读着红楼梦”等等特征,说的是谁,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但是我还是要特别指出,从1929年底鲁迅先生对胡适开火①,到1930年梁实秋引火上身②,鲁迅先生已经全面扛起左联的大旗,开启了对新月派的吊打模式。

此时鲁迅先生的主要工作已经是反对文人的右倾倾向③和奴化思维④。


那么某些人牵强附会的认为此时鲁迅先生仍会为了当时不知何许人也的“杜荃”的一篇文章,而在两年后专门写篇文章去骂郭沫若“才子加流氓”,且不说鲁迅先生是否有这个心思罢,我只能说这确实是指责鲁迅先生气量狭窄,并且一箭双雕把郭沫若也拖下水的双重毁谤


而且,郭沫若在上海的大部分时间里穷困潦倒到“卖文为生”的程度,直到南下参加北伐。哪里有什么“才子佳人”的气象,哪里玩的起妓女。就算27年再次前往上海,也只待了短短4个月就离开,还是秘密前往秘密离开。

1930年上海滩风光无限的才子佳人当然有,但是怎么排,都排不到远在日本的郭沫若身上。

倒不见得是郭沫若一定洁身自好,实在是郭沫若不配当“上海滩的才子”。


奈何郭沫若的《创造十年》强行出头,于是这“才子加流氓”的帽子就被后世(郭沫若逝世以后)别有用心者给扣了过来。

毕竟去世的人是不能还口的,尤其是没有亲传子弟门徒的情况下。


然而我建议,有条件的人还是把我上下列举的文章都看一遍。


①《离骚与反离骚》;

②《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③“我们有些人恐怕现在从左边上来,将来要从右边下去的”(《我和鲁迅的接触》茅盾);

④《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言论自由的界限》;



三.林默涵其人

《鲁迅全集》的生杀予夺大权其实掌握在林默涵手里。

陈早春先生出于什么灵感,忽然在七十年代末考证出“杜荃是郭沫若”且不论,但是最终拍板定论将《孽》文冠以郭名列入鲁迅全集注释条目的,是林默涵。

林默涵其人,我不敢评价,大家看篇文章吧。

《洪子诚:“当代”批评家的道德问题》

请大家注意看最后一段“并非多余的话”


4.25补充一点:目前网络上指称“杜荃即是郭沫若”的依据多来自《“杜荃(郭沫若)”:惊动高层的《鲁迅全集》一条注释》一文。

其中陈早春先生考证此事的唯一直接依据是转述冯雪峰转述的鲁迅口述内容,即俗称的三转手。


关于冯雪峰、林默涵之间的关系,见上文链接。

关于林默涵在WG中的表现和遭遇,见百度林默涵年表和《林默涵: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卓越领导者》


诸位自行品味。


四.我忍不住还是要说,某人的回答以汪精卫也反蒋为由,论证郭沫若412反蒋不值一提,我是真的好佩服这种理论。


user avatar   hongchamoshu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能怎么评价?不早都有定论了吗?

好多回答说他大革命如何如何,抗战如何如何,创建中科院中科大如何如何,甲骨四堂如何如何学术成就如何……

可是——十年浩劫啊!
他既没有投奔自由世界,
他也没有自沉未名湖畔,
他虽没有打击陷害过谁,
他也没有为子伸冤报仇;

好不容易打倒了四人帮吧,
他有像某老写书从灵魂深处忏悔吗?
有像某氏伉俪把造反派女婿除名吗?

他不背这个锅,
难道要让其他百度百科中“1966-1976”经历空缺的大师来背锅?


政坛只有一个人能包揽所有的错误,

文坛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包揽所有的错误。
——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量化评价:甲骨文研究S、历史研究A、文艺理论A、文艺作品B、政治能力B、感情道德负无穷。鲁迅一个”流氓才子“的评价,可谓正中10环。


user avatar   si-l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文化的贡献,郭沫若数一数二,居功至伟,应当受到高度尊敬。

但另一方面,郭沫若被称作“风流才子”,生活作风随意率性,一生结过几次婚,跟许多女性保持着暧昧关系,对待感情也不够专一,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光辉形象。

因考古、历史研究等需要,郭沫若也主持挖过一些坟墓,搜集里边陪葬进行研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挖人家坟墓,对普通人来说,非常忌讳,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郭沫若因这事,形象进一步受损。


user avatar   zhijiang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郭沫若在建国前是个墙头草?

我自南昌出发,就走在前头,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找寻粮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我们只带了两连人,有一些学生,一路宣传一路走,又是政治队,又是先遣支队,又是粮秣队。
——朱德

那是412之后啊,连永远健康同志都觉得药丸,打算离开队伍“另外去搞”了,郭沫若却在南下途中秘密入党。有这样的墙头草么?


2.《郭沫若书信集》自陈自己建国后的文章都是赞歌,都不满意?

郭沫若的确跟陈明远有过通信,这些信件现在保存在我们郭沫若故居的有9封,陈明远保存了3封。总共有多少呢?只有12封。但《郭沫若书信集》里有多少封?69封。这说明多出来的57封信是没有原件的。对此,陈明远有一个解释,他说因为文革时候抄家,把那些信都抄走了,他就凭着自己的记忆,把郭沫若给他写的信的内容写了下来,后来他就把这些所谓的书信发表出来,并提供给了《郭沫若书信集》的编者。此后大家以为它们就是真实的材料。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郭沫若书信集》出版后,郭沫若的秘书和郭沫若的女儿都曾写文章来批驳陈明远提供的书信,他们说除了12封原件外,其他57封都是假的。


3.《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是不是郭沫若写的?

不是。这玩意被人熟知,要拜高晓松《鱼羊野史》所赐。

网上的出处是《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但并没有这本书。
我们研究郭沫若的人都知道,《郭沫若文选》从来没有编到过第12卷(答主按,《郭沫若文选》建国后只有一版,不到500页的一本书而已),郭沫若也没有自己编过文选。超过12卷的只有两套,一个是《沫若文集》,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版的共17卷,另一个是《郭沫若全集》38卷。从来没有过《郭沫若文选》第12卷这样的书,郭沫若的书更没有超过765页的,最多500来页。这个来源一看就是假的。


4.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姐妹花?
大家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也是个故事。

来源是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发表的《于立忱之死》。在这篇文章中,谢冰莹讲在将近五十年前,有一天她的闺蜜于立忱在医院,让谢冰莹去看她,谢冰莹以为是在普通病房,去了后发现是在产房做人流手术。于立忱流着眼泪告诉谢冰莹,这都是郭沫若那个大骗子害的。整篇文章就是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后来广泛流传,在网上演绎成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两性关系,后来于立群知道后又自杀了。
......谢的故事跟知情人士林林的回忆恰好相反。林林跟于立忱、于立群关系很好,他们都做过新闻记者。林林说于立忱病重的时候,是在他家住的,谢冰莹没有参加于立忱的葬礼。谢冰莹若真是于立忱的闺蜜,于立忱病重的时候,为什么要去一个男生家住,不去闺蜜家住?如果你真的是她的闺蜜,人家都死了,你为什么不来参加葬礼?这恰好说明了谢冰莹和于立忱没什么关系。于立忱即便有了那样私密的事情,也不会告诉谢冰莹。


5.挖明定陵是郭沫若主张的?

1955年10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作为发起者,联合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等人,联名上书政务院,请求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很快就获得周总理的批准,尽管当时它受到了来自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等考古专家们的理性反对。

根据吴晗的弟子、明史专家张显清先生的回忆,起草报告的是吴晗,首先被吴晗说服的是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郭沫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有过,但是最应该责备的,是身为明史专家的吴晗,低估了对于出土后文物保护的难度,导致很多文物在出土后毁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为了保护定陵的丝织品而使用托裱,结果裱反了)。


user avatar   nai-ping-zhan-do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人品,郭先生于1927年4.12之后入党,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公开反对蒋介石;抗战爆发,郭先生回国参加抗战,态度坚定。郭先生小节上问题或许很多,但大节凛然,比起民国时期的大多数文人都要强一个档次。

再说成就。有人开玩笑,说:“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郭沫若先生写得不是特别考究的诗歌,做得有不少漏洞的研究的确很多。但是!“诗多好的少”固然是事实,但这“好的少”,也只是相对于郭老自己而言的。他的诗歌总量太大,便是比较少的“好的”,也比大多数民国诗人的“好的”多。他的学术研究,也基本上是这个样子,毛病多,但突破也多。不是那些毫无漏洞,也没什么创建的“寻章摘句老雕虫”能比的。

至于如今的那些拿着女人呀,别人栽赃的诗歌呀来攻击郭沫若先生的人,有两句诗送给他们:“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user avatar   yolfilm 网友的相关建议: 
      

-

历史留名,四字足矣:

吮痈舐痔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御寇。

原文: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翻译: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奉使秦国,秦王见他默契,哥俩好,赏了他车乘百辆,此君回国後得意洋洋。

(出使他国,受了对方国君不应受之礼,还自以为傲事,既无知、复可耻)。

这事叫庄子听见了,庄子嘲笑他说:「听人说了,那秦王有病召医,能挤出脓胞的,能腐溃疖子的,赏车一辆,能用舌头把痔疮舔舒服了,舔好的,赏车五辆。搞定的部位愈下流,车子得的愈多。你小子怕是为秦王舔了不少痔疮吧?不然哪来这样多的赏赐?」

简单地说,能在不同的时期,平顺地滑过不同的政治运动,一路畅意欢快活下去的笔杆子人物,都是可议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物不少,比如「五朝事六君」的「冯道」,但那人再糟,至少他是顶住雷,史上纪载了许多行谊,他是为黎民百姓,作过不少和皇上意见相佐,的「直谏」「曲谏」之事。

郭沫若呢?

得舔多少颗臭烘烘、血淋淋,沾著屎粪,破口流脓的大痔疮?才能活的如此有滋有味?

说个外话。

台湾的客家人资料中,提及的「客家知名人物」,很少人愿意把此君列名我客家族群之中。对於这样的客家族人,至少以「硬颈精神」为本的台籍客家人,大多是不耻为伍的。

解放後,文革结束前 ,这麽大段的荒诞历史,你可以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藏头避祸,你也可以直言以谏,顶风逆行,作流血的卫道者。

什麽都可以。

但,你不应该作歌功颂德,火上添油的人物。当他拼命将自己融入「共犯结构」中时,他就是有罪的,对这种罪人再不严辞批评,不保留起码的道德责难,那麽,中华文明可以休矣,这个民族不值得存活在地球上。

-




     

相关话题

  明朝天启大爆炸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是否有「近乎完人」的名人? 
  解放军什么时候做到了御敌于国门之外? 
  历史上有哪些显摆不成反被打脸的案例? 
  七龙珠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是谁? 
  有没有有钱却不幸福的真实案例? 
  抗日战争中,如果没有花园口决堤事件,日军是否能击败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 
  为什么唐生智会在此种情况下主动请缨留守南京? 
  古代那些皇帝怎么预防食物中有毒的?他们不怕厨子给他们下毒吗? 
  为什么清末极少有汉人大员谋反? 

前一个讨论
如果真的有环太平洋里的怪兽,人类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武器来对抗?
下一个讨论
在铁路系统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