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1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缅甸旅行,路线是非常常规的仰光-曼德勒&眉谬-蒲甘-茵莱-仰光,旅伴是中年大妈驴友界的扛把子:我麻麻。这几个地方的介绍俯拾皆是,不再赘述,唯有与两次火车相关的观光,打下了此身虽在堪惊的烙印,不禁想与后来人分享。
(好多小破图预警)
第一天在仰光,这座城市被我总结为“时时堵满车,处处人行道”,有鉴于此,我和麻麻在瑞光大金塔和卡拉威皇宫之后,直接遛遛达达到了仰光火车站准备乘坐环城小火车。
火车站特别有年代感,每级台阶每根栏杆都仿佛是刚刚从哪个铁路博物馆端出来的一样,而此刻有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
车站外景~
一开始下错了站台,本来想绕上天桥走过去,大哥大臂一挥,铁路直接穿。为了不显得那么吝啬生命,只好乖乖听话,然后发现果然铁路上也长着无数条人行道。。。
火车车票只要200缅币(人民币1块多),并不需要对号入座,后来发现这火车本质上就是串在一起的公交车。
火车进站,我才意识到群众中蛰伏着世外高人,火车未停,上车下车的乘客影影幢幢。火车车厢里没有窗户也没有门,老式电扇没精打采的转着脑袋,而我上次看见这种类型的电扇还是在五年前朝鲜境内的蒸汽火车里。车厢里时时刻刻都会涌上一堆卖各种东西的小商贩,卖槟榔的卖木瓜的卖玉米的还有卖报纸的。后来经过了一个大菜市场,有几个姑娘趁停站直接把一麻袋一麻袋的蔬菜水果抬上了火车,估计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看他们太赶落了我还下去搭了把手。
后来我又很碍事儿很作死地坐在了这里,花裙子的就是我~
本科时的一位留学生同学来自缅甸曼德勒,据他介绍,缅甸政府最近才将60年代的中古火车,更换成了80年代没那么中古的中古火车。他也是毫不客气的把缅甸的卫生条件与印度类比在了一起。车窗外的景色确实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被子与衣服潦草地晾晒在火车轨道上,时时会有堆积如山的垃圾掠进视野,经过的车站也是有被岁月剥落的痕迹。
沿路的车站~
车窗外~随便按的昂~
坐在我对面的缅甸姑娘长得很好看,妆容和服装都登样。一路上吃吃喝喝没停嘴,果皮包装纸都熟稔的扔出窗户。卖槟榔的小贩走过,我一时兴起却不知如何招呼。对面的姑娘看出来,帮我拦住了小贩,还替我买下了一个槟榔,一脸认真的教我如何吃下去。看着我自拍猩红满嘴,她笑得明媚过窗外的骄阳。
从仰光到曼德勒也选择了过夜火车。 出于一些离奇的原因,我们买下了四个铺位,也就是包下了一整个车厢。缅甸境内的长途火车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主要体现在万能某宝上竟然没有代理车票,想要体验一番的朋友可以直接去找缅甸当地旅行社的官网。
车厢里铺位是宽敞的,老旧的灯具竟然能看出一些英伦风,床铺虽然也是老旧,但是很干净。只是和之前的环城火车一样,窗子不严实,门也不严实。列车员虽然英语不灵光,但也是用力的介绍了车厢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注意事项,比如没法给苹果充电的插口,比如不要把脚伸出窗外。。。
从体感上讲,缅甸长途火车的一大特点是颠簸,颠簸的程度有数据支撑,我躺在床上一宿没动地方,Apple Watch走了将近两百卡。
我真的有很努力的保持静止~
缅甸的物价极低,我和妈妈就算是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也不过是一万缅币出点儿头(六七十元人民币左右)。火车餐的价格也不离谱,而且估计因为实在是颠,所以特意做成了无汤无水版,只有炸鸡垫在干生菜上,也是别具一格。
傍晚去车厢之间的手盆洗漱,过道里蹲着一个当地大叔,不知是不是就计划这么凑合着过夜了。他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我努力蹲着马步保持平衡,成功完成难度系数不低的刷牙洗脸一条龙,竟然情不自禁的叫了声好(我猜的)。
夕阳在大片大片热带作物之外渐行渐远渐无踪。那天天黑得并不晚,可能是因为村落里供电不发达,窗外早早的就是一片漆黑。整趟火车像是快散架的大型机器,轰隆轰隆闷声咳嗽着,移动于时空之外。
这列长途火车的另一个体感特点就是冷,而且是冷得无依无靠因为压根没有提供被子,是冷得猝不及防因为真的没有任何攻略提起来过。温度低就罢了还四下漏风,后半夜直冷到我把在北京时穿的薄防寒服、头一天刚刚在仰光买的笼基和打算在各种地方穿的各种花裙子全都套上了。一下子想起车厢结合处的大叔,不知道他是不是早就已经习惯了薄衣冷风。熬到清晨,列车员端来了热滚滚的咖啡,虽然填充着工业铁锈气息,可是那时那刻简直是救命的琼浆。
妈妈在开车之前:
妈妈在一夜之后:
一宿过来,我和我妈成了备受摧残却依旧昂扬的娇花。而且是那种,到了宾馆撂了行李,直接兵发眉谬的那种生命力旺盛版的娇花。
-“妈,以后还这么作嘛?”
(此处空气冰冷而震颤)
-“作!”
但是真的,与冲上云霄、整齐划一的飞机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火车出行。镌刻在广阔土地上的轨道,更能让人有脚踏实地的安心,也更有机会嗅到人间烟火气。
而且我也是真的特别佩服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