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部分中国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主动提问?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lei-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不鼓励提问的。单纯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高中时的老师都是鼓励提问的,不仅让你上课时要提问,下课也要去问,遇到不懂的一定要问。上课的时候也会分组讨论。

当然了,能做到这种程度也是因为我们班人少,我校一个班最多35人,我们班高三那会才20多个人,因此不管怎么提问,对于教学进度和课堂秩序的影响都是非常小的。我还清晰的记得我高三的数学老师,他告诉我们,如果这道题你有更好的解题思路,可以直接到黑板上写,来给同学们讲,后来我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还有我的历史老师,每次都是我的问题最多,有时候半节课的时间都是我和她就一个历史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我非常感谢我的历史老师,我对于历史的兴趣和基本的史学研究入门都是她教给我的。

所以,中国学生上课不提问题,要区别来看,不同地区的情况是不同的,而且受班级人数和升学压力的影响非常大,单纯说中国学生不思考或是中国教育模式不提倡提问是不负责任的。仅在青岛一个地区,青岛市区学校和郊区学校的情况完全不同,同时青岛市区学校,青岛二中和青岛五十八中的情况又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对于教育的投资和理念也差距也比较大,因此,我还是倾向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user avatar   y.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过学生,也带过学生,带的学生有中国学生也有外国学生,在国内国外也都带过学生,国外的学生有发达国家的,也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希望能从比较客观的角度给一些个人的看法 ,主要也是针对大学教育。

客观原因:首先要明确一点,提问不是目的,提问只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一种形式。而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并不鼓励提问,这才是我们看起来中国学生不问问题的根源。

  • 教学目的不同。我们的教学偏重于传授具体的知识技能,缺少思维的习惯、方法、体系、创新、深度、广度上的培养。前者只要老师把知识讲明白就好甚至死记硬背也能奏效,而后者需要在一个有互动有讨论,相互激励的环境里才能实现。现今社会很少有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发明、发现或者创新,未来的孩子培养思维和互相激励的讨论则会尤其重要。显然下面这种组织形式更容易引起问答讨论,而不适合传授系统性的知识。
  • 时间安排不合理。大部分课程安排都是为了保证进度,很少有安排1/3甚至一半的时间来讨论。国外尽管有大课,但是也会安排助教指导的小课补足交流不够的缺憾。国内的教学这方面明显比较薄弱,通常是下课前五分钟老师才象征性地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当然学生们不是忙着收拾书包就是心不在焉摸着空空的肚子准备第一个冲出教室。
  • 教室的安排,这点好多知友都已经提到了,确实一个大课好几百号人,对于提问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一般来讲这种大课即使有师生问答很多人也听不清,效果不会太好。很难想象这种3000多人的大课会有任何人有提问的欲望。
  • 文化的暗示。我们的传统喜欢培养听话的孩子,潜移默化里,提问题就是不听(老师、权威的)话,这是非常负面的暗示。而在西方文化里,“听话”这个词在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意义类似的词有behave,但更多含义是“注意举止”。只要问话注意礼貌,就是被鼓励的。下面这种完全活动的座位和相对开放轻松的课堂是鼓励互动的最好环境。
  • 仪式化的流程。国外回答问题并没有人要求你用哪只手,只要老师注意到你就好。回头想想我上小学时候,甚至提问用哪只手举多高都有讲究。这种类似的仪式无疑也提高了提问的门槛,降低了大家提问的欲望。尽管大学会好一些,影响已经遗留下来了。


再来谈谈主观问题

  • 没有问问题先给自己找台阶下。这点在好多知友的回答里也能看出来,比如怕影响教学进度或者怕别人笑话怕同学鄙视怕老师为难……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不提问,却没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去提问——那就是,你花了这么多时间,你父母花了这么多金钱让你来学习,你的学校和你自己都应该让你学明白弄明白,而弄明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问老师。
  • 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忘记了自己的学习责任。作为一个学生,你不欠老师和同学什么东西,学校拿了你家的钱或者国家的钱,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让你学个明白。而提问就是学生去抢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特别笨(根本问不出问题)和特别聪明(根本不用问问题)的少数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都应该主动地问问题,这才对得起国家和你家花的钱,还有自己的时间精力。
  • 专门批评一下怕影响教学进度的想法。教学进度是老师的事不是你的事,你问问题多了老师会去控制时间和进度,他有一万种办法可以赶上进度,最简单的就是告诉你课下再讨论。套用常说的一句话,别做着乞丐的活(知识乞丐),操着老板的心。老师真的会因为多回答你几个问题影响教学进度被扣工资扣奖金开除出教师队伍吗?少年,你想的太多了罢。
  • 我们的同学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受到前期教育的影响,国内学生会缺少主动思考的意识,通常老师教学时候学生思维不活跃,只是被动地听。这点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提到会议有催眠的作用么?——逼着自己提一个高质量问题,你一定不会犯困。虽然国外同学会喜欢提问,问道“谁还有问题”的时候都会第一个举手,但是通常未经过认真思考的问题质量并不高,不过会有很多发散型的问题,让别的同学都会受到启发。相比之下中国同学问题少,总体质量略高一些,但是都是比较具体务实,针对某个知识点的问题,对别的同学帮助比较小。

很坦率地讲,我不是搞教育的,也改变不了大环境。比如个人的经历,我最近去国内某一流大学旁听过一两个课程。像我这种脑子里都问号的忍不住嘴痒痒,快下课的时候举手提问,结果老师很不耐烦,同学们也不愿意浪费时间,让我大失所望。

不过在小范围内我还是非常鼓励这种交流和讨论。

  • 比如我面试应聘者时候通常都会请他们“做一个报告,关于自己以往学习、工作、科研最出色的成果”,报告中间会问很多问题,通过这种交流让招聘和应聘的双方互相了解,顺带观察他们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深度。我非常反感那种用一轮一轮机械的面试笔试问题来过滤应聘者的方式,这是对应聘者的不尊重,也错过了让优秀人才了解公司和职位的机会。
  • 我们也尝试过,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一起交上来,然后一个一个回答——尽管缺少了一部分互动,但是可以看到中国人提的问题并不少,质量也相当高。当然,外国同学口头的提问更容易激发大家的讨论,通过这种脑力激荡的讨论每个人都会受益良多。

总之,提问多少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从这点上来讲应该鼓励多提问,提高质量的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大家印象里国人提问少是缺少合适的激励环境和轻松的氛围。主观上也要克服自己的胆怯,不要有太多顾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东西都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和别人交流,问答互动学到东西占比会越来越大,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鼓励学生提问并不适合中国老师的课堂目标和授课节奏。

我在中西方的课堂都当过学生,我理解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老师一堂课教授的内容比外国老师多得多,因此老师首要的课堂目标是在课堂上保证多数学生的进度,在课堂下为好学生提高,为差学生补习。围绕这个目标,老师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

在这个意义上,鼓励提问并不是很有效率的做法,因为好学生问的问题和差学生问的问题都无法代表多数学生——而多数学生又不喜欢问问题。

与之相比,更有效率的方式是主动向具有代表性的学生问问题来检验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记得原来我们班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就是这样,锁定几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讲完一段内容后经常会向他们主动提问,通过观察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自己接下来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节奏。在这位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不错,同时经常被提问的几位同学的成绩也有所增长,一举两得。

我理解这是中国老师针对中国课堂的国情设计的中国特色教学策略,非常实际,非常有效。同时,如果我们非要把讨论上升到批判性思维培养等问题上,核心问题也不该是中国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提问,而应该是中国课堂为什么一节课的内容那么多,让老师根本没时间来组织和关注提问。

另外,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很多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是因为:他们听懂了,英文不好,没啥好问的;他们听不懂,英文不好,不知道问啥;他们半懂不懂,英文不好,不知道怎么问。说白了,只要能把英文练出来,中国学生的提问绝不会比老外差。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部分中国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参与讨论,什么时候应该闭上嘴听老师说。

很多国内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对美国大学的课堂氛围产生过一些幻想,认为上课积极发言,争取多搭茬,才能符合美国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就算是在高度鼓励课堂互动的法学院,不顾老师的教学计划一味搭瞎茬的做法都不值得提倡。法学院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形容经常做上述这种事的人,叫做Gunner。(我就被冠以过这么个称号,相信我,这绝对不是什么好词。)

美国有个叫Top Law School的法学院交流论坛上有一张图,总结了鉴别gunner的几种提问方式,摘录翻译一部分:(以及附上我的吐槽)

“回答另外一个学生被问到的问题”(我们这行有一个规矩,无必要的话尽可能不要让同行看起来很蠢,也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很蠢。你回答别人被提到的问题,答对了说明别人很蠢,答错了自己很蠢,都是坏了规矩。)

“引用教授发表过的论文”(套磁也要注意一个吃相问题)

“有没有人曾经想过”(有,但是他们不说,而且没准教授一会马上就要说了)

“这个好像不太相关,但是...”(知道了还说?)

“举手但是被忽视的时候仰天长叹”(这位Gunner入戏太深了)

“假设我们是在玩儿命地为罪大恶极的当事人辩护......”(绝大部分律师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个穷凶极恶之徒,光是混口饭吃已经不容易了。)、

“这没有直接回答您之前的问题,但是...”(教授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说明他想把大伙拽到一个方向上,就您不老实)

“就简单说一点”(然后往往会滔滔不绝三五分钟,可怜的教授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因为害怕一名原教旨gunner会向学院投诉自己不尊重学生。一般来说,拿到终身教职的教授,这时候更有可能挺身而出替天行道)

--

这里绝不是说上课积极参与不对,只是说,参与课堂互动就像相声里的捧哏一样,是一门学问。

以法学院为例,课堂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讲出教授想传达的信息。例如,一开始就案例的事实和法官的论证逻辑进行提问,是为了检验大家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前准备,同时也便于让他发现容易被误解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讲解。面对全班抛出开放性的政策类问题,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一个判决的社会意义,展示在不同社会价值之间进行权衡取舍的复杂性。所谓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并非信马由缰东拉西扯,而是由教授带着逛。

美国一些同学习惯了将课堂参与作为学期总评打分依据的评价体系,因此可能认为只要存在感强,每节课都有个几分钟的发言时间,就一定能从别人手里抢到课堂参与这部分的分数。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不值得我们一味效仿。


user avatar   maxdea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这的学生(欧洲,荷兰)一样不提问,而且,老师问完问题一样一片死寂。

讲真,最烦的就是美国学生(虽然没遇见过几个)。一般这边老师上课有的时候会说“有问题就打断我哦”,然而,这只不过是客气一下。说实话,讲课的不喜欢完全没互动,然而,无论是讲课的还是听课的,没人喜欢一个人不停地提问题——你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大家的问题,而你提问占的是所有人的时间。

某次有门课请了个工业界的大牛来讲,那货讲得很好,讲义也准备得很认真,大家也很想听他的看法毕竟他只讲那一节。结果尼玛一个sb美国学生从头问问题问到结束,而且全是特别智障的问题。结果那人暗示了几次不成之后,大概因为说了可以随时提问不好把话收回去,只好继续回答他的问题,结果就是那课结束课件才讲到1/4左右。

最后所有人走的时候看那美国人的眼神都是:

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好气。


user avatar   ning-xia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罗琳对于金妮的着墨比较少,感觉就是第六部强拎出来凑数的…

看一下每一部对于金妮的描写

魔法石

金妮在国王十字车站登场,表达了一个小粉丝对于哈利的崇拜。这个时候觉得还蛮可爱的。

密室

金妮被描写成自尊心强,有点小内向,容易被忽悠,还有点笨的女孩。最后被带进了密室,哈利将她救出,还被蛇怪咬了。这一部中,金妮被带进密室之前,书中对于金妮的描写极少。我们只是事后知道金妮是在丽痕书店被卢修斯坑了,然后就被抓密室了。我们对于金妮在整个过程中的故事和心情一无所知。金妮感觉跟道具差不多。

阿兹卡班的囚徒

如果我没记错,这一部金妮好像没有出现。如果说罗琳一开始就想好了金妮要跟哈利在一起,经过了第二部的英雄救美,第三部多给金妮一些笔墨不是更加顺畅吗?而第三部初登场的角色是秋张。这样一来,金妮更像道具了…

火焰杯

金妮出现在哈利和罗恩想找舞伴,但是她已经答应纳威了。从这一部开始,金妮开始变酷。我认为作者是准备提升她得戏份,也许会配给纳威之类的,那是还不一定是哈利。

凤凰社

金妮戏份变多。引荐了卢娜给三人组。各种换男朋友。加入DA。一起去了神秘事务所。这一部,金妮的人设变成了,善良,聪明,有个性,万人迷。讲真,这个弯转的太急了…毕竟在这之前金妮的情况基本都是一两笔带过。我们很难对她产生感情。在这一部,金妮的性格描写都比较符号化,远没有卢娜立体。而且卢娜跟哈利的精神交流非常多。我记得那个时候,哈利女朋友呼声最高的是卢娜。

混血王子

金妮告诉我们她之所以一直换男友是为了引起哈利的注意……这不是渣女么……迪安招谁惹谁了……金妮更不招人喜欢了…然而这一次居然没有分手,就这么一直在一起了……

卢娜那么懂哈利,赫敏陪了哈利那么多年,然而哈利居然跟金妮了?而且一开始还是哈利突然发现金妮变好看了,突然嫉妒迪安了。纯肉欲啊…跟哈利波特全书的风格不一样啊…

死亡圣器

一开始,哈利要走,金妮表达了支持。我觉得这是罗琳想要表达金妮比秋张更懂哈利吧。但是只是几段文字,怎么能扭转读者过去6本书的印象呢。怎么看都是临时硬凑的啊…

我们看着长大的哈利突然跟一个我们都不咋熟的人突然在一起。能喜欢才奇了怪了。


user avatar   gao-fei-long-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一暑假两个月,七月用十天旅游,八月干什么呢?


  

相关话题

  学生刚出社会 需要帮助跪求解答? 
  河北高校学生被砍报警被学校认为「扩大影响」,学校回应「两学生发生冲突均被处分」,如何看待这一处理结果? 
  国人讲英语为什么没有老外那么地道? 
  过年了,在家庭聚会中,遇到让孩子放肆吃糖看电视的亲戚,怎么沟通比较好?有哪些让孩子听话的好办法? 
  大学里的哪门课,让你感受到,老师授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如何看待川大学生因家人去世请假被拒一事? 
  最近学习生活都不如意感觉每天都很丧怎么办? 
  在外地初中上学,经常受到同学欺负,应该怎么应对? 
  怎么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 
  大龄剩女这辈子都找不到老公可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年轻人就得多走点弯路,多吃点亏,以后才能少走点弯路」这段话?
下一个讨论
移民对于孩子,是弊大于利吗?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