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不倒不行啊
过去银行们购买了垃圾企业的大量垃圾债务,然后又把垃圾债务打包一下,转手卖给了消费者。
并承诺:“债券收益率很高的,是银行利息两倍还不止哦。”
如今金融危机爆发了,发行垃圾债务的公司都倒闭了,银行的坏账收不回来了,银行欠消费者的钱怎么办?
还吧!还不起啊,天大的漏洞啊,也不想还了。
那就等着违约吧!
违约?
违约是不可能违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违约!债务又偿还不起,只有靠破产才能维持信用。
银行家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超好听的。
什么“债务危机”、什么“风险转移”,其实啊就是把其它银行欠下的不良债务,都转移到我雷曼兄弟的头上,如今我雷曼兄弟倒了,人死债消,别家银行的欠款也就不用还了。
没有什么债务危机化解不了的!
如果倒闭一家银行不够,那就倒闭两家。
反正都是消费者买单!
至于说雷曼兄弟为什么倒闭?反正已经倒了,一定需要理由的话,专家们拿着报表,可以给出一万个理由。
如果理由还不够的话,一万零一个理由也是可以拿出来的。
国内也在进行一波转移:https://zhuanlan.zhihu.com/p/40330783?utm_source=com.gionee.note&utm_medium=social
他们的问题在于对商业地产的过度热衷。
而想要全面了解背后的原因,需要先了解那年的金融危机。
这事咱们得从苏联解体开始讲起。
苏联解体,美帝一波肥,进入黄金时代,一直爽到了新千年。
结果 2001 年,飞机怼了大楼,黄金时代被恐怖袭击意外终止了。
在 911 及 IT 泡沫破灭的打击下,美国经济竟然衰退了!当年新任美帝大统领正是人送外号智多星的小布什,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小布什对外连续发动了塔利班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2003),对内则出台了一揽子经济提振计划,这个计划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居者有其屋」计划(实际上这个计划从克林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小布什(图中持望远镜者)为了配合领袖的经济提振计划,美联储蹭蹭地降息,到了 2003 年,联邦基金利率已经降到了 1%——这是 45 年来的最低水平。
然而问题在于,美帝不同于中国,大家对自己究竟该吃几碗干饭心中比较有数——有钱人该买房子的早就买完了,没钱的根本也不琢磨这事。因此为了鼓励这些原本买不起房子的群体化身房奴,小布什说服了国会,连续通过相关法案刺激人们买房,刺激商业银行向低信用群体提供贷款——这些为低信用群体提供的贷款,就是次级贷款。到最后国会甚至划拨资金资助首次购房者来付首付,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美国人民感受到了国家海一般的温暖,纷纷踊跃购房——然后 GDP 果然就特娘地上升了!小布什表示:计划通。
一同上升的当然还有美国的房价,不过人民群众表示这都不是事,在党(共和党)的关怀下,群众们喜迎房价上升——炒房这种事,又不是只有中国人会。什么贷款一套然后抵押出去再贷一套这种操作,美国人民一样玩得很溜,于是在建筑材料及人工基本没变的情况下,美国的房价开始起飞了。
美国标准普尔 Case-Shiller 住房价格指数走势图假如考虑到房价的上涨从 96 年就已经开始的话,那么大家当然有理由担心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泡沫果然破了。不过金融市场通常来讲是两种情绪所主导的——贪婪或者恐惧,在当时房价蹭蹭上涨的情况下,前者无疑才是市场的主旋律。因此各大信贷机构纷纷开展次级贷款,对原本资质不够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反正房价一直在涨,没法还款的话就把房子没收抵债呗……
在这种情绪的激发下,即使美联储已经在 2004 年开始加息,大家依然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势头很稳!非常稳!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同学在 2005 年 10 月表示宣称「房屋价格在过去两年中上升了近 25%……这种价格上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基础的强劲」。于是美国新建住房数在 2006 年 1 月攀升至约 230 万套!泡沫终于要被戳破了!房价开始下跌了!
房价下跌这事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使得许多人的贷款开始违约——而违约事件的不断发生又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子砸到了银行手里,为了尽快处理这些房产又引发了新一轮下跌。然而这并非是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麻烦在于,那些违约事件频发的次级贷款,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笔贷款了。
我这里有一张「爆复杂的次贷期间各种金融资产流通示意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现代金融的魅力——每当我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叹那些被劝退的生物人们在其他的岗位上究竟爆发出了怎样的潜能啊……
假如这张图让你脑袋变大了的话,那么我就来简单地解释一下——首先,那些次级贷款早就被金融机构打包出售了,这个过程合法合理,童叟无欺。
其原理大概如下:
假如我有一笔 100 万的贷款,其违约率为 0.1%,十年收益的利息为 20 万(当然,这个模型十分简化,大家理解意思就好),那么我现在将这笔贷款打包卖出去,只要 105 万的现金。那么机构 B 琢磨了一下,经过计算后认为这笔交易有利可图,就会把这笔贷款买下来——在 A 看来,他 100 万的贷款立刻获得了 105 万的现金,在 B 看来,他获得了一笔风险较低、长期来看回报不错的资产,大家都很满意。
然而机构 B 的计划不止于此,他将这笔贷款「证券化」了——也就是说,将这笔贷款分成了 1 万份,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份这笔贷款的证券化产品,然后等着回报。于是证券化之后的次级贷款又进入了市场,被更多的人所持有——而银行家们的创意还不止如此,他们为了避免这些次级贷款集中爆发违约,还将不同地区、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同时「证券化」,然后混合到一起,以分散风险——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么做是很科学的,因为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时爆发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
于是,这些资产被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跟个人投资者们买了回去,这就是为什么爆发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引起全世界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既然一个 CFA 在当年号称年薪百万,那只有这么一点本事显然还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各种更加复杂的、包含次级贷款的金融产品陆续面世了。这些产品差异巨大,然而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对次级贷款违约几率的计算,大多是基于历史数据的。
而历史数据从 2007 年开始,就……BOOM 了。
由于次级贷款本身的利率较高,而在 2007 年之前其违约率——也就是风险——并没有那么高,因此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都喜欢的资产。然而当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整个美国境内的房价同时下跌——而许多人再也没有办法把房子再次抵押然后借新钱还旧债了!集中违约爆发的后果就是 2007 年 8 月 16 日,美国康特里怀特金融公司(这哥们提供了美国 17% 的住房按揭贷款)宣布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动用 115 亿美元的银行信贷额度。
大家一下子就毛了。
房地产泡沫传递到了信贷市场。又传递到了资本市场。
简单来说,一些以次级贷款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基金完蛋了。
咱们说过,主导金融市场的情绪有两种,贪婪与恐惧。
现在是后者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