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跟拿破仑、希特勒没关系,而是受西方与中国的地理影响。
进入文明社会后,越发适合人类密集生存的大型平原及台地,在中国的分布如下:
1、以东部海岸线为时人无法逾越的地理极限
2、最内侧,贴着海岸线,最大的一整片平原/台地地形【黄淮海大平原】
3、外一层,裹隔着<燕山-太行-秦岭-大巴-巫山-大别山>诸脉,【辽河平原】【汾渭平原】【四川盆地】【南襄盆地】【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
4、再外一层,裹隔着<-阴山/吕梁-黄土高原-陇原高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武陵-南岭-武夷>诸脉,是【东北平原】【东南海岸线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雷州半岛台地】。
5、最外一层,隔着<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南海-东海>,西北散布着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边的绿洲城邦国家,统称西域。东南海岸线边的两座海上大岛则是【海南岛】【台湾岛】。
很明显,中国就是洋葱型结构(半个)。最内是面积最大、交通最便捷、人口最集中的超大平原。这片平原的中腰地带,即华夏国家文明的发源地——中原。第二层是包裹和围绕着核心大平原的,一圈较小的平原。它们也基本在中华特有的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宗法文化,华夏文明基调定型之时,就已经见诸史料,且已是活跃区域。像关中平原携带形胜优势,又便于控制中原,在西周已经取代中原的国家政治中心地位,断断续续直到唐朝。最外两层,则是华夏文明外拓期,纳入的汉化纵深领土。像腹地以西的纵深长达两千余公里,直抵帕米尔高原,仅这一点就足矣傲然世界。
中国在文明萌芽期,也不是天生的统一,而是黄河先进文明逐步扩散外拓的结果。否则巴蜀的三星堆文化的特征怎么会与中原如此迥异呢?中国能够呈现我们今天看到的文明扩散,本质上就是顺势于地形分布的结果。山势越往外围越高越险,集聚人口的平原/台地,越往外围则面积越小。是以,核心区对外围的辐射、凝聚能力,因为庞大的人口而显得非常有粘性,是如引力一般的向心力和控制力。这种外部具备最强的形胜防御优势,内部包裹最大比重的安全生产优势,层层拱卫的板块功能分布,决定中国自原生文明至今,统一与延续的命运。这样的文明态势全球也独此一家而已。
而西方呢?这里说西方吧,因为欧洲的历史与北非、西亚有扯不清的交错,尤其是文明爆点开始扩散的罗马时期...
由图可以看到,西方也是洋葱型结构(整个),但平原/台地与人口的分布逻辑与中国正好是相反的:
最内层,是地中海...是海,即使分布了些小岛。
地中海上,又有两大半岛,一个是巴尔干半岛,希腊所在,爱琴海文明的发祥地;一个是意大利半岛,罗马城所在,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两者合在一起,基本就可看做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这两个核心半岛,大多是山地地形。
然后外一层的地中海沿岸呢?北海岸线基本沿着一圈高山。正北的阿尔卑斯山脉,又像环形丝带一样曲折,将欧洲平原分割成多块区域。南海岸线,除西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就都是沙漠。只有东部的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有较发达的农业。
现在欧洲普遍尊奉罗马帝国为西方文明的正朔源头,而罗马帝国是横跨亚非欧的环地中海国家。与今天的欧洲重合度并不特别高。而罗马也并非中国一样的农耕文化国家,而是一个工农商较均衡的综合文化国家。罗马以地中海及意大利半岛为核心,维系起地中海沿线的多山地带,平原面积比例很小,且分布在外围边缘一圈。又基本吻合于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带,高温时期少雨十分不利于农业发展。罗马帝国是从城邦文明的先天基因发展而来,由于地形限制也没有类似中国的以大制小,以内制外的,大腹地、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以及辖制地方的中央集权程度,高效的垂直政治制度,先进的官僚行政体系。
华夏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大平原是遍地城邦部族的时代,国家文明的爆点所在。
华夏文明,也是一个不太会间断的文明。因为外有世界最高峻的巨大山带合围。而最内的大平原,即使文明从中原扩散出去之后,周边的文化、技术与中原拉平,区域之间不再有文明代差,周边的小面积平原依旧无法撼动大平原的人口优势。所以政治中心即使外移出黄淮海大平原,也至多是在紧邻中原的关中平原,而无法再进一步脱离了。关中之所以会成为七大古都里唯一不在关东大平原的特例,除了紧邻中原,也因为同时紧邻蜀道,是长江水路崛起前,巴蜀与大平原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巴蜀盆地离大平原最远,地形最为封闭,历来是容易割据的地区,但人口承载力却相对其他小平原大的多,对西部人口权重的加成巨大。关中政权的秦国首次完成对巴蜀的汉化和直接治理后,秦国只用不到百年就打破了原有的列国均势,拥有了连挑六大国的实力。关中平原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连接东西的中枢。
总体来说,关东大平原体量巨大,使华夏人口重心,牢牢的布局在文明初生区。这是黄河流域主导的华夏文化稳坐如钟的镇龙石。人口稀薄区域即使政治冲击这里,碍于华夏庞大的人口数量,为了坐稳政治地位和治理利益,也不得不选择主动融合,否则陷入华夏人海,那是进来容易出去难。
罗马帝国的崛起,也是依靠文明先进程度。但他的发展,却不像华夏一样仰仗和依赖于农业经济,依靠农业所需的要素——捆绑在单位作业范围内,相对密集的人口。罗马的历史人口,都是今天历史学者的推测,而西汉的中国,农业立国,对人口发展十分重视,各行政区人口都是明确记录在案,可见文化之差异。所以当罗马扩张后,将文明代入到地中海沿岸的各个板块,并助力这些板块拉平与罗马核心区的代差后,这些板块反而凭借自身的平原腹地和农业经济优势,弱化了罗马的核心地位。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等板块,相较西部更为发达的农业,最终迫使位于西部的罗马政治中心东迁,甚至分裂。事实上戴克里先设计四帝共治时,他自己的都城就迁到今土耳其境内,且他的东部辖区显著超然于另外三帝的实力。拜占庭建立,是这种重心东移的最终结果。
罗马帝国分裂,最终消亡,很难做到华夏般的不间断,就是因为它的平原、人口、农业板块,本就互相隔离,并不是被地形天然整合的单一重心型形态。而是有多个地缘条件相当的均势重心,陆路隔离程度却严重,仅依靠地中海海路维系,被征服性的多文化政治综合体。各板块处于实力均势下,又失去了强力的核心作粘合剂,它们迟早会松散。当罗马城的先进性,西部地中海贸易衰落时,无法再维系罗马城对地中海四周的凝聚时,这种分崩离析几乎就是必然。因为意大利半岛,没有足够的人口经济和腹地潜力,去继续维系那种对东部的经济吸取。东部后来索性独立为延续千年的拜占庭。但罗马帝国的文化心理烙印,却深入到西方人的心中。
罗马地形结构,山脉与海在内,平原在外,不像华夏,平原在内,高山大海相围。罗马帝国核心区的平原面积和人口承载力不及外围。华夏相反,是外围不及核心。所以,意大利半岛由于地形地貌所限,在罗马经济版图中的权重,远不及中原在华夏经济版图中的权重。这是二者命运不同的第一要因。
当然,肯定还有人要问,那西方的文明爆点,为什么不在英德法这些中西欧国家呢,这些国家的平原面积可远远大于地中海地区?因为纬度和气候。
北纬30°,地球的黄金纬度。这个纬度附近,诞生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在高于20°~40°这个纬度带上,古代中国人也没能挖掘出东北平原的农业潜力,甚至让东北到清末前才结束人口稀疏的状态。欧洲亦然。西欧平原靠海,东欧平原虽大,但都处于高纬度地区,他们走入历史巅峰的视野,至少不会是2000多年前的文明初生期。虽然欧洲的温度条件,比中国东北要好很多,但是和温暖湿润,气候宜人,适宜农耕的地中海气候相比,在2000多年前的生产力条件下,农业生产差距还是明显的。所以,欧洲的文明爆点,以及罗马城这样的欧洲文明集大成者,都起于地中海沿岸。欧洲文明重心北移,是大航海时代之后了。实际上,罗马帝国向拜占庭帝国的东迁,也是腹地基本盘向东,向南,向黄金纬度带内迁徙的路径过程。后来的奥斯曼帝国也是继承了这片区域。
如果抛去沙漠,20°~40°黄金纬度带上,除了恒河平原,面积最大的就只有黄淮海大平原了。而华夏独有的季风气候,又是最适宜农业的绝佳气候。地形最好,气候也最好,华夏文明之盛,是天予天赋。
法国、德国两大国,只有法国南部属于罗马统辖,并不在早期西方文明的核心区域,英国则在海峡另一边。罗马时期它们是处于高纬度偏寒地区的文明边缘。今天遍布欧洲大国的日耳曼人,其实就是如中国入主中原的鲜卑一般的,是曾经的欧洲蛮族。当以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进入衰弱期后,欧洲把那段漫长的时期叫做中世纪。只是欧洲近代的辉煌是中西欧代表地殖民帝国缔造,他们占据了后来文明话语权。他们既奉意大利半岛为核心实际却与欧洲不全重合的罗马帝国,视为早期的西方文明正朔,否则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整个欧洲便黯然无光。也把欧洲列强看做是后期西方文明的主体。那么,如何衔接这种西方文明辉煌的时间断层与空间不重合,就要对罗马帝国到殖民帝国之间这一段,西方文明为什么不出彩,做出一种修饰性的解释。那就是,暗黑的中世纪。其实罗马帝国的辉煌,与中欧北欧并无关系,罗马也并不试图吞并那里,何谈统一。反而是北方的蛮族,最终结束了日薄西山的罗马帝国。而当以中西欧为代表的新西方文明迎来辉煌时,那种时间的跨度、与罗马文明的不重合、东罗拜占庭法统的东偏,让依托于身后殖民地硬实力扩充的西方,根本没有统一的文明基调和历史源头。到了这个时候,非政治性的基督教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字、城邦、民族、历史这些文化标识已然初步定型,民族心理性的隔阂态势已经产生。同时期,中国的民族融合也在北京,辽金元明清的多民族轮番坐庄中,越发激烈。文化心理的深入和巩固,使得文明初生期摧枯拉朽的,纯粹的地理性兼并,很难再实现。尤其是在各个殖民帝国取得了相对强大而均势的实力之后,互有胜负与消耗的博弈,并不是统一的成熟条件。中国有单一重心——黄淮海大平原,单一重心周边又紧密围绕着多个卫星式小平原,又绝对的实力轴心,与周边相辅相合的利大于弊,才是统一的基础。彼时多重心以战养利的欧洲,并不具备。
中世纪所谓欧洲的黑暗,是在取得了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经济成就后腾飞的中西欧为代表的新西方文明,去回望自己并无天赋的历史,才有了一种黎明前的黑暗的感觉。但其实他们此前那种平庸,几乎是必然的,是常态的,而高纬度地区的文明腾飞,才是一种与中古时期地缘规律不相符的偶然。当然,从其他方面看,也有许多的必然。以中西欧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与工业革命的成功,内里是中西欧依靠全世界各处的殖民地壮大了自己“版图”,甚至比中国还要大。近代中国受辱,表面上看是西方人的国力超越了中国的国力,但本质上,那是西方以积淀四大洲之物力,进一步压榨东亚传统国家而已。二战后,彻底没有了殖民地,欧洲只剩几百年的文明先进性老本,也在慢慢回落到该有的位置。这与罗马依靠文明先进性而一时称雄,又因为地缘条件而最终陨落是一个逻辑。只是这个过程,不是我们一两代人的时间能看到的。
至于到拿破仑、希特勒这些人的时期,所谓的统一只是武力征服,即使希特勒的方式更森严粗暴,即使拿破仑还算带了些文化调和剂。可世界各文明演进到今天,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全民识字、信息通畅、底层皆具有主人翁意识的时代,换支贵族当主人根本就行不通的时代,真正的疆域不仅在土地上,不只靠形胜,更多是在人的心理,依靠的是情感。而中国之所以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多民族国家,除了算自古以来的历史账外,和汉地庞大的腹地人口对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也依然关系极大。十几亿对几百万,这规律至今还在啊。欧洲除了靠技术代差霸王硬上弓的殖民地时代能火一把,今天虽然富裕但仍然玩不了中国那一套。哪怕那个中国,是1951年刚刚完成汉地政治整合的羸弱中国。这就是命啊。
很多答案提到欧洲各国持续混战,只是没能完成统一,也有提到各国之间的制衡态势,比如英国总是扶助大陆列强弱的一方去抗衡强的一方...政治、外交的因素,是区域在政权上无法兼并统一的表因。有句话说的很好:“国力相当,外交就是力量。国力悬殊,力量才是外交。”纵横捭阖,一言可使诸侯惧,那是实力尚处均势的时代产物,比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一旦均势倾斜,乃至进一步被打破,比如秦国已将上党高地、三川河内、宛襄江汉尽数掌握时,纵横家与策士,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外交人才,基本就无力影响统一大势所趋的时局了。为什么?因为均势不再,绝对强势一方的实力碾压比策划计谋更直接。欧洲是一个道理。因为罗马时期,罗马的政治制度、军事实力一家独大,地中海沿岸各版块形成不了与罗马的均势,所以罗马会扩张。但到殖民帝国时期的欧洲,欧洲大国是谁也吃不掉谁的,这是一种均势状态,所以才会显得外交、制衡,以及杠杆性的局部战争,对国家利益与维系犹未重要。而列强在殖民地,也在进行激烈的博弈,即使日不落帝国那么辉煌,对欧洲也始终没有达到堪称战国末期秦国般的一家独大。而中国唐代以前,多是东西向的统一,自西向东居多,就是因为,西部虽然多山而平原小,但当西部将关陇、晋代、巴蜀、荆襄等西部板块整合完成,形胜优势和国防优势明显时,在军事上就完成了对东部大平原的战略压制,一旦东出那是平地席卷,摧枯拉朽。这是政治军事的东西均势被打破。而人口经济上,中国的农业重心在东部大平原,这意味着军事的不平衡与经济的不平衡恰好是相反的方向,给了东西向间很强的为稳定生存而互征的动力。当关中政权取得河洛、河内,平原居中偏东,各方在这里逐鹿,互相间是也是平地对峙,无险可守,唯有筛汰决出最终胜者。当汉地东西同时合一,腹地才有足够的生产稳定和战略安全。自汉代以后,江南、巴蜀进一步得到开发,唐宋时期南方整体经济得到强化。这期间,本来属于经济重心的北方,中原屡经战乱,南北曾数度达成均势,于是有了长期南北对峙。当市镇取代军镇逐步兴起,江南依托手工业、商业贸易取代了中原的经济中心地位后,南北向京杭大运河,使得东部得到更有力的整合,南北的隔阂被极大程度的消弭。这个时候,东部面对西部更为巨大的经济实力优势,权重向自身倾斜就更大了。东西均势出现的频次减弱,长期的大一统稳定局面元明清于是就出现了。所以从根源上讲,单一重心,各区域难以形成均势对峙,才是中国统一的深层原因。而欧洲,列强大国是欧洲分散的多个重心所在。因为地理地形,农业与人口条件,欧洲早期的硬件兼并没能启动。到了殖民帝国,中西欧实力虽然爆炸性增长,但列强却都在增长,不仅没能催生出压倒性的一极,反而形成了远比中国各板块更为稳固的多重心均衡态势。这是各国长期进行外交和损耗性局部战争博弈的时代条件。而后来,殖民地经济催生了民族意识的最早出现,即使生产力条件得到大幅提升,但欧洲各文化区域硬件兼并的心理成本已经非常之高。统一就更不易实现了。但欧盟仍在摸着石头进行寸步前行的摸索。如果再过五千年真的统一了,或许将这段历史被高度浓缩概括时,应是另一种过程性的说辞。我们看历史难免会当代中心意识强一些。
————————————————— 补充线 —————————————————
有人问道,更下印度与中国地缘条件的异同,这也是文明话题下的常客。
印度与中国都是适宜早期农业的纬度和气候。次大陆的地形其实也还算封闭,所以也能较为独立的延续至今。不过纵深和中国没法比,所以几千年间都被来自西北方向中亚的势力反复入主殖民,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也反复重建。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是东西向狭长,人口密集分布在延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大平原上,中间一马平川,恒河也是东西向,毫无地形阻力。伊朗高原东缘、苏莱曼山脉作为西北屏障,一旦失手,自西向东的冲击会很迅猛。所以印度面临北方异族全面侵占的历史很多。这个对比下,就显得出中国西北唯一通过大片沙漠、隔壁的人口走廊,丝绸之路,两千五百公里超长纵深的好处了。青藏高原、西域沙漠、西北戈壁、蒙古高原,这些板块是没有多大人口承载能力的,自身就没有可以撼动汉地的实力。西方强敌想要从丝路叩开汉地的大门,还没看见中原大门,早就给养不济了。何况世界上还没哪个国家奔袭两千多公里去发动过战争。
除了外部两条巨大的帕米尔-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勘察加山带围拢的天险,以及细脖子似的丝绸之路的纵深,多山的中国,一大多小,小外大内,紧紧围绕的平原分布,就是我全文核心论述,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有序分割,让中国的农业重心非常明显。面对西部北部外族,外圈小平原的拱卫能力也体现出来了。辽河平原、关中平原,巴蜀盆地,东南沿海平原线,湛江-雷州台地,无不是对外扼守文明要道。尤其关中平原,西汉和匈奴干那么凶,隋唐和突厥,回鹘,吐蕃搞车轮战,其实都是在前沿拱卫腹地的大平原。关中残破了,地理阶梯线裂口内侧的洛阳还能顶住,但如果洛阳也被陷了,大平原一马平川就是异族的天堂。
而印度自身分裂比较多,是因为不只恒河平原大,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台地平原都非常多,过于平坦,稍大点的山脉都围在南部及海岸线,没有布局优势可言。这意味着最核心和繁荣的恒河流域板块是直接暴露在外侧,内侧反而是小板块,不仅不能起到众星拱月的稳固功能结构,北方陷落就意味着地势为缓坡形的群龙无首的南方无力再反抗。
纵向的次大陆领土形状,让印度国家版图处在不同的纬度上,不同气候温度作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民风和文化。南方各板块人口过于平坦均衡且通畅,乱起来时碎片化就更厉害。古汉地从辽东到两广,维度跨度相对要小。古代中国能统一,还是依靠有单一的农业重心,而不是多个重心。且中国分布的小平原板块是紧紧围绕着核心大平原,有足够的向心力。所以中国的农业、人口的态势是向外辐射发散,逐层减弱的。而印度的恒河在次大陆最北的东西一线,次大陆又是南北纵向伸长,中部、南部小平原距离核心大平原距离过远,向心力不足。恒河大平原虽大,但直面西北外敌,对南面又鞭长莫及。这一点印度也与中国不同。
关于中国为什么总是受到北面异族冲击,却在北魏、金、元、清等北方民族统治后,仍保持着汉地的独立性,上边这幅图就说明了。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帕米尔-勘察加山带”。这两条亚欧大陆上最为庞大绵长的山带走向,直接将印度次大陆与东亚分割成两片被巨大山带隔离的两个封闭地形。帕米尔-勘察加山的南线山带,又将东亚分割成两部分。北面大部分,是古代游牧民族活动区域。南面,是古代中国农耕区域。西面的河西走廊与西域,是农耕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遍布绿洲城邦国家的,在密集人口的纬度范围内,陆路沟通外部的最重要通道。汉地与北部游牧民族,都具有面对外部的封闭性,相互间也有一定的封闭态势。即使汉地处于乱世,汉地农耕华夏族也与草原游牧民族处于文明体对抗中。但这个1vs1的对抗,也像是在两大山带合围中,关起门的对抗。对于那些入主中原的外族来说,进来了,也就改变了习俗文化、生活方式和利益方向,除了最粗放管理,统治不到百年的元朝,其他几个外族皇室进来了也就难回去了。元朝其实也是个特例,开国皇帝35年,末代皇帝35年,他俩加起来,就快8/10了。
以下图片来自b站up主mooncatcher的视频罗马帝国2000千年风云史和史图馆的视频《 不能说列国极盛疆域》
屋大维:“瓦卢斯,把我的兵团还给我!”
图拉真:打欧洲有什么意思,还是要征服两河流域
哈德良:领土过扩顶不住,还是回来吧。
戴克里先:帝国还是太大,二帝共治吧。
戴克里先:还是管不过来,四帝共治吧。
君士坦丁一世:我管得过来,还是统一吧。
狄奥多西一世:我儿子管不过来,还是分裂吧。
罗慕路斯:西罗马亡了
查士丁尼一世:没想到爷又杀回来了吧。
倭马亚王朝:你还是从哪来回哪去吧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