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很沉重。和一个年幼的孩子谈死亡更加沉重。
曾有一位妈妈向我咨询,丈夫因为意外突然离世已经 2 个月了。她和家人一直告诉 3 岁的儿子,爸爸去很远的地方出差了,要过很久才能回来。孩子每天追问爸爸去哪里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爸爸是不是不喜欢他了,为什么不回来看他。
她说,为了孩子,她必须坚强,但是孩子不停追问的时候,她真的觉得坚持不下去,心都要裂开了。
她原本打算等孩子大一些再告诉他爸爸去世了。可是,现在这个借口可能编不下去了。孩子虽然才 3 岁多,但似乎是知道了些什么。最近追问得越来越少了,但是情绪越来越低落,变得不太爱说话,经常会在纸上画爸爸。
这位妈妈问我,究竟要不要告诉孩子,爸爸去世了,不会再回来了?该怎么和孩子说死亡这件事?
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对死亡的概念逐渐地演化:
对孩子来说,死亡很难理解,尤其是死亡的永久性。这个年纪的孩子通常认为死亡是一个暂时、可逆、非个人化的概念。他们在故事里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色、动物、花草,死亡平静得就像是睡着了一样,或者,在某种食物、药水、魔法的帮助下,死去的东西又复活了。
所以,当说到家人去世时,如果孩子没有多少反应,不代表孩子没有心、不爱自己的亲人,这可能只是因为孩子对死亡的理解还很懵懂,觉得家人的离开只是暂时的,以后还会回来的。
这个年纪的孩子基本上都能理解:每一个活着的生物最终都会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终止并且不可逆转(具有某些宗教观念的家庭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逐渐理解死亡的非功能性 —— 死去的人无法再做一个活人可以做的事情了。孩子可能会问你:死去的人有感觉吗?人死了,还能吃东西吗?还能动吗?还会做梦吗?
他们可能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可能知道有些事物意味着死亡,比如骷髅头,害怕见到和死亡相关的事物。他们可能害怕自己会死掉,害怕自己睡着了以后就醒不来了,晚上不愿意去睡觉,或者睡觉的时候做噩梦。他们也可能害怕家人死亡,不想让家人离开自己身边,总要反复确认家人的安全。
到了这个年纪,孩子很清楚死亡的本质,他们知道自己和家人终有一天也将死去。
所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比如学龄前),就可以借助绘本故事、逝去的花草等等,帮助他们理解死亡,对死亡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当孩子逐渐成长的时候,就不会对死亡那么困惑和恐惧。当身边的亲人去世时,孩子在心理上也能有所准备。(在文末,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死亡教育的绘本清单。)
当亲人不幸去世,该怎么跟孩子说?
我给那位妈妈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