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热津斯基的这两句话并非描述事实,而是他对美国的战略建议。说穿了,就是不要搞利用中日矛盾的小聪明,而是要做中日摊牌的调解员。
其中隐藏着布热津斯基深刻的地缘认知,也是全书的压轴重笔。
这个观点出现于《大棋局》的第六章,全书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 新型霸权
·第二章 欧亚大棋盘
·第三章 民主桥头堡
·第四章 黑洞
·第五章 欧亚巴尔干
·第六章 远东之锚
·第七章 总结
其中第一章是综述,最后一章是总结。剩下的五章属于正文部分。具体又分为两小部分:
第二章是第一部分,是站在离岸大陆的立场上看亚欧大陆,进而阐明美国最大的优势是远离亚欧大陆(容易利用大陆国家间的矛盾),但最大的劣势也是远离亚欧大陆(容易遭大陆国家联盟的孤立)。
所以,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控局亚欧大陆。为此,他将亚欧大陆分成了四个地缘区:中央区,西部区,南部区,东部区。
接下来的四章是第二部分,属于分区块探讨美国的战略选择,类似于策论。这个策略从亚欧大陆西端的德法矛盾开始,到亚欧大陆东端的中日矛盾结束。既有呼应,更有深刻的区分。
其中,第三章分析欧盟时,特别强调利用英法矛盾,阻挠出现一个主权化的欧洲联合体。并明确指出,要由美国来定义欧洲的范围,决定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顺着这个思路,很多人就会惯性认为,布热津斯基在亚欧大陆的东端,也会利用中日矛盾。可布热津斯基却不赞成这种选择。
不赞成的原因,《大棋局》书中语焉不详,但可以顺其思维逻辑进行逆向推理:
欧洲问题的实质是法德之间的仗已经打透了,欧洲也衰落了。所以要通过联合来根本改变现实世界中的权力结构。同时,美国因为文化的近似性,较易于介入欧洲事务,通过跨北大西洋纽带和北约,进行深度控局。
但是,亚洲问题却是中日的仗还没有打透,存在一个进行时的结构性地缘对抗。同时,东亚属于破碎地带,并无类似北约的组织,美国因为文化差异,也很难深度介入当地事务。
在这个差异环境里,中国太大,其潜力和空间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而日本又是一个如此令人不放心的国家——不要忘记,历史上日本就是利用了英俄矛盾崛起,又最终摧毁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帝国,也曾短暂建立一个巨型帝国。
一旦中日对抗启动,就必将导向不可逆的剧烈冲突。即便短期内两败俱伤,但从历史上看,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复原能力极强的国家。率先复兴的那一个就将成为无可置疑的东方霸主。
故而,无论哪一方获胜,都对美国不利。换言之——
通过挑拨中日冲突进而牟利的做法,虽然有短期的战术收益,却存在长期的战略风险。那会造成东亚地缘承重墙的倒塌,进而断送美国的控局基点。
最好的做法就是维持中日和平现状,让中日之间的最后一战永远不要发生,从而自动分裂东部区。
实现的方法就是:
不再让日本扮演一个东部区内的捣蛋分子,而是将日本及其周边岛链、海域,从东部区中永远分裂出来。进而引导中国西进,形成中俄印土伊(朗)在中亚的持久地缘竞争。美国就可以在看好日本、协调中日矛盾的同时,灵活利用中俄矛盾达成控局。
为达此目的,他一再强调:削弱在日驻军的做法,和放任日本扩张的做法,都是错误举动。绝对不能再让日本成为有明确势力范围、不受管控的地区大国,但可以给予其全球大国的虚名,由美国带领日本多参与全球事务。随着日本逐渐走出较小但较精确的“远东”,进入更大但也更模糊的“亚太”,日本的力量自然受到稀释。同时,东部区也随之分裂,使得美国可以更自如的处理美中关系。
至于中国,则可以做日本不能做的事情——在远东获得自己的势力范围,做地区大国。但前提是,中国必须和美国在势力范围边界上达成共识——在岛链防线前适可而止,且不能以战胜日本为头号战略目标。
应该说,这个构想比大部分美国亚东问题专家思考的都要深入。
事实上,后来美国虽然在很多地方背离了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恰恰在这一点上较为坚持。最典型的就是奥巴马内阁的战略东移。其实恰恰是同时看住中日的构想。因为如果美国对日本放心,就不必自己东移,只要松链子放狗即可。但是,在美国心中,日本就是个吕布,根本不能松链子。
未来,中日美战略三角仍将继续烧脑地延续下去。而布热津斯基的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可惜国人对这一段很少看懂。
————————
王鼎杰,喜欢做白日梦的历史拓荒者。凤凰鼎力推鉴主讲人。著有《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李鸿章时代》。策划:《地缘战略经典译丛》、《二战东线文库》。
更多讨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王鼎杰战略智库(ID:Strategic-Thinktank);微博:王鼎杰。
说的挺有道理的。
可以这么理解,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可以不需要世界的存在而单独存在。
日本呢则必须要依托于国际社会,无法单独作为一个国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