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何会失败? 第2页

        

user avatar   babiblockcha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杜鲁门一辈子最恨两个人,一个叫麦克阿瑟,在日本当太上皇,总统要见他还得亲自飞到太平洋岛上,才能见上将军一面。另一个叫蒋介石。

在电影、电视中,蒋好像是个能力平平的人,屡屡被摁在地上摩擦,但事实上,他不仅会打仗,还特别会搞事情。

1、能征惯战

老蒋,出身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年轻的时候求学经历坎坷。为了躲债,拜到上海青帮麾下,做了黄金荣的马仔。那会也没啥远大抱负,留恋于上海滩的纸醉金迷,出入于风月场所,纵情声色,先后娶了毛福梅、姚冶城、陈洁如三个老婆,其中姚冶城曾是风尘女子。

这个时候,大家想到了谁?——刘邦

蒋运气不错,跟陈其美拜了把子,陈带他混进同盟会,结识了一批后来的重要人物。当时孙中山看中的几个牛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担任黄埔校长,而蒋介石毛遂自荐,会哭能闹,最后孙把校长交给了这个“廖化”,成为蒋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蒋的威望并不是孙先生给的,是靠自己打怪升级刷来的,担任北伐总司令出兵向北,黄埔军东征时被敌人给包围了,蒋认定必死无疑,想要自杀,幸亏长跑冠军陈赓背着蒋一路狂奔,捡回一条小命。

蒋亲自带兵打过无数大小战役,枪林弹雨,人至中年,成了一方诸侯。

为了加强集权,蒋开始着力削藩,各路军阀不答应了,通电反蒋。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李宗仁坐镇武汉,白崇禧坐镇天津,黄绍竑和李济深分别坐镇广西和广东。

从后来李、白指挥的台儿庄大捷,可以看出李宗仁、白崇禧绝非泛泛之辈。白崇禧外号“小诸葛”,北伐时过五关斩六将,足智多谋。

这场战役打了3个多月,桂系三路溃败,李宗仁、白崇禧逃往香港。

1930年2月,阎锡山牵头,逼蒋下野,得到冯玉祥、李宗仁等57个实力将领的支持。中原大战爆发,反蒋联军集合了7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合围老蒋。

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6月,蒋系部队攻占衡阳,切断桂系退路,李宗仁战败,逃向广西;8月,阎锡山节节败退,退回到黄河以北;为救盟友,冯玉祥的西北军连续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全部被蒋击败。

在东北当了4个月吃瓜群众的张学良,看明白了局势,拥护蒋介石,调12万大军入关。蒋终于统一大陆,把当时有实力的军阀都摩擦了一遍。

前有拳打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后有脚踢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当时中国叫得出名号的大小军阀,全是蒋的手下败将。吴佩孚曾赞蒋曰:“其用兵之妙和坚定撑持,我自愧不是对手。”

蒋在军事上有两把刷子,而且左右逢源,还拉来了德国、苏联、美国的天使投资。

在抗战爆发前,蒋和德国关系搞得火热,希特勒帮忙整编了20个德械师。

抗战爆发后,苏联两面下注,援助国军1235架飞机,1.6万门大炮,1850辆汽车和坦克,而只给共军一些书籍和药品,这应该是当时最著名的驰名双标了。在延安的中外记者看不下去了:“武器都给了国民党,马列主义给了共产党。”

蒋还获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和援助,装备了39个美械师,远征缅甸的就是美式部队。

二战时期,日本把整个东亚、东南亚几乎全部占领了,只有大陆还有半壁江山。韩国亡国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设在上海,后来跟着国军迁到重庆。可以说,大陆是东南亚抗日的最后希望,退无可退。

从前半生的军事生涯看,蒋也算能征惯战。抗战打了8年,但是为啥一遇毛教员,短短4年败退台湾,隔海相望,饮恨余生。

蒋在日记里,深刻反思了10条原因。里面提到的“外交失败、误学民主”等,都是次要因素,而这5个致命问题,才是注定蒋结局的关键。

2、土改失败

蒋的统治,内部依赖江南财阀和地主,外部依赖美帝。

几千年来,政府是从地主手里征税,然后地主转嫁到佃农,政府保护地主利益,地主帮政府征税,各取所需。

到了民国,我们是现代国家了嘛,辫子剪掉了,不能还玩清朝那一套。

民国政府采用“县-乡镇”两级制,由以前的县下沉了一级,这样可以加强农村管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战乱频繁,从北伐战争,打到抗日胜利,没有几年是不打仗的。再加上政治腐败,军阀横征暴敛,征粮、征兵成为乡镇政权的主要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出现了更恶劣的情况。为了完成上级政府的任务,基层官员必须超限度地搜刮农民,走向民众对立面。

根据河南大学翁有为教授的研究,在抗战爆发前夕,一个佃农一年收成的一半需要上交,连年灾荒,农村实际濒临破产。

孙先生在1902年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民不聊生的大背景下,蒋搞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土地,是农民唯一生存的资本。对政府而言,土改既是财政,也是民心。

张静江,国民党四大元老之首,1928年至1929年在浙江主持土地改革,推行“二五减租”,赎买乡绅土地,均分给农民,这对国家本来是好事。

但是,这动了党内乡绅阶级的利益,地方乡绅武装袭击国民党党部,刺杀土改专员,18万基层党员被地方士绅枪杀,6千多国民党乡村党部被捣毁,土改失败,18万,多么恐怖的数字,阶级根深蒂固。

张静江捶胸顿首:吾之败,非败于时,实败于本党同僚也。

从苏联回来的少爷蒋经国,在赣南推行过“耕者有其田”的土改,陈诚、陈立夫、陈果夫也一直为土改奔走,并推动了几次土改试验,最终都在既得利益阶层狙击下流产。

土改是国家命运的分水岭。土改成功后的美国,迅速崛起成世界强国;土改失败的印度、巴西,像甘地这种温和的方式,永远别想成功。

国民党进步人士深知利害,但无奈阻力太大,非断头流血,是不可能成功的。

后来,在白色恐怖戒严令加持下,陈诚在台湾的土改就搞得很成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这个时期的台湾是四小龙之一。

而在大陆,蒋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3、贪污腐败

日本投降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国民党向各大城市派出接收委员,接收敌伪资产,被老百姓称为“劫收大员”。——劫!

这些“劫收大员”白天忙于抢占洋房、汽车、商店等敌伪资产,化公为私,晚上则纵情于享乐腐化之中。

不论是南京,上海,北平,还是天津,每到夜幕降临,酒吧舞厅灯红酒绿,轻歌曼舞,门前排了一队的各式小汽车,出入的不是什么这个“长”,就是那个什么“员”。

钱来得容易,花起来自然不心痛。一顿饭吃掉农民一年的收入,还大呼:“便宜便宜!”。

这些官员晚上出入歌舞厅,忙于从这个美貌女子,跑到另一个妙龄女郎。这些女子有的是敌伪机关女秘书,有的是敌伪人员娇妻美妾。“接收大员”金屋藏娇,可不满足荒淫无耻,还时不时去妓院寻欢作乐。

而大大小小的汉奸为了逃避惩罚,以巨款向“接收大员”贿买委任状,于是一夜之间汉奸摇身一变,成了“地下工作者”。

老百姓气得直骂:“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作为接收一把手的宋子文,是老蒋的小舅子。孔祥熙,老蒋的亲姐夫。陈果夫、陈立夫的叔叔陈其美,是老蒋的带头大哥。四大家族,全是蒋的人,中央银行变成四大家族的捞钱工具,上梁不正下梁能正?

国府的腐败,甚至引起美国高层的集体反感。杜鲁门大骂:“他们(国民党)都是贼,个个都他妈的是贼……他们从我们给蒋介石送去的38亿美元中偷去7.5亿美元。他们偷了这笔钱,而且将这笔钱投资在巴西的圣保罗,以及就在这里,纽约的房地产。”

蒋丢掉大陆,美帝在大陆20多年的投资,出钱又出装备,眼看就要敲钟上市,结果全打了水漂。杜鲁门在美国背了巨大的黑锅,蒋要负全责。

4、通货膨胀

抗日战争爆发了,国府被庞大的军费拖进了赤字财政的泥潭。政府唯一的方法,只有通过银行垫付,也就是印钱。

到了抗战中后期,通胀已经失控,国府出售黄金回收了800亿元法币,但杯水车薪,还拉高了黄金价格,加速了通胀。整个抗战期间,法币发行总额5569亿元,比抗战前增长了约396倍。

到1948年8月,法币崩溃。从抗战开始到法币崩溃,法币发行量增长了47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492.7万倍,国府的钱除了点烟,还能当厕纸。

法币贬值成纸让所有人恐慌,唯一可以效法的,就是发行新的货币。于是,金圆券问世了。然而,金圆券发行速度过快,通胀很快再次出现。

到了民国末期时,物价飞涨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粮价一两个小时就要变动一次。没办法,房租只好以值多少袋面粉计算,有些老板雇人开始用面粉发工资。

经济崩溃了,那么一切就完蛋了,战争打的首先是经济。经济上的失策,把老百姓推向中共一边。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去闹革命,玩掉脑袋的事。

5、错判时机

蒋是能折腾,可老百姓经不起这般折腾,大家要一条活路。

琼瑶阿姨的民国爱情百看不厌,但真实的民国,只有破败不堪的农村,贪婪野蛮的军阀和日军,穷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

大街上到处都是乞丐,其中有种乞丐,搞苦肉计。他们见有人路过,就当人家面,拿砖头砸自己的脑袋,甚至有用刀划破自己的脸,血流满面的跪下乞讨。更有乞丐以死相逼,在寒冬腊月睡到有钱人家门口,这家人怕乞丐死在自家门口,便只得给他们钱或食物。

而在城里,没有准确的失业数据。有人回忆说:那时失业人口极多,我们家住的西四小绒线胡同一带,大多数人都没正经工作。

8年抗战,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听我爷爷讲,我太爷爷就是被日本人杀害了。这就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盘,战争的巨大伤亡和破坏,急需时间恢复。

根据《双十协定》,蒋介石占了大便宜,中共同意缩编军队,交出13个根据地,淡化两党的意识对立,组建联合政府。

然而1946年6月,蒋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犯了众怒,中共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支持,尤其民众的众叛亲离,蒋十分被动。

马歇尔极力促成了国共和谈,要求蒋介石建立一个多党制的民主政府。美国高层对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已经形成共识,非常不满和失望。内战爆发后的2个月,美帝断绝了对蒋的军事援助。

蒋是玩弄权谋的高手,喜欢搞兼并收购,但内部关系紧张,派系林立,业务线众多,但每个业务都不赚钱。有什么样的创始人,就会带出什么样的队伍。

李宗仁曾评价说:"蒋介石对人毫无诚意,唯知玩弄权术,当他要利用你时,不惜称兄道弟,歃血为盟。一旦兔死狗烹,就要置人于死地。"

毛是顶尖的战略家,精耕细作,企业文化抓得好,思想统一,搞土地分红,员工有干劲,业务线不多,但个个扎实,赚钱盈利。四渡赤水这种神级走位,也只有诸葛的七擒孟获,可以相提并论。

这就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蒋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短视。外债高企,民不聊生,中共已经做出了让步,蒋仍执意发动进攻,对时局的判断,完全不是毛的对手。

6、人心不齐

国军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有8大派系5大山头。作为蒋直接领导的中央军,无论是枪支、弹药、军饷、吃穿都优先供给,吃剩的残羹剩饭再分配给其它杂牌军。而中央军内部也分嫡系和旁系,嫡系又分土木系和黄埔系。

老蒋时刻提防着,其他有实力的人物做大,如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等,甚至包括嫡系的何应钦。

不怕蛋糕小,就怕分不均。嫡系看不起旁系和杂牌,作战时总让杂牌充当炮灰。杂牌为自保,出工不出力。从根本上形成了嫡系与杂牌之间互不信任,同系与同系之间面和心不和。

西安事变中,宋美龄主张和平解决,以救蒋为目的。而何应钦主张武力解决,甚至有传言,何应钦想借此机会除掉蒋介石,取而代之。

淮海战役中,国军在军事层面有一定胜算,80万国军精锐对阵60万解放军,陆空都占据极大的优势。

蒋希望白崇禧担任总指挥 ,但白崇禧以国军布阵被动为由,坚决推辞了,蒋的队伍不好带。

单个兵团的战斗力很强悍,可抱起团来却不行。各兵团各怀鬼胎,不肯出功出力,上面指挥失误,最终兵团被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中,战死的国军上将黄百韬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我们则阳奉阴违。”

国民党还是有明白人,蒋手里的430多万官兵,在毛主席眼里,都是纸老虎。

7、总结

淮海战役,把国军最后的精锐打光了。

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解放军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当时,山东就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永远不要低估民心。

蒋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叫民心,哪怕去了台湾。国民党沿袭了蒋脱离群众的作风,喜欢作秀爱搞内斗,在台湾已经快混不下去了。

蒋在大陆土改的失败,官僚腐败,恶性通胀,导致国库空虚。没有文景的无为而治,何来武帝的封狼居胥。1944~1945年,蒋介石裁军百万,白崇禧认为万万不可。白崇禧不当家,哪里知道已揭不开锅了。

蒋在错误的时机发动内战,把老百姓逼上绝路。对外失去民心,对内将帅龃龉。

蒋的失败,输在经济,错在时机,失在民心。

蒋,是个枭雄,做不了大国领袖,但干得好台湾省长。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从纯军事角度,给大家讲一段国民党骚操作的历史,这段真实历史之荒谬,电影剧本可能都不敢去这么描写——

因为太过于匪夷所思,但是这段历史却真实地展示了国民党这个政党的特质——

干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

这段历史就是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以蒋介石为首的一票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表现。

淮海战役历史上当然是我军大获全胜,但是这个巨大的胜利很大程度是国民党一手促成的结果。

在战役发起之前我军从上到下都根本没想过最后的战果居然会这么大,甚至即使是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地下党也没敢设计淮海战役这样的剧本。

对!你没看错,包括共谍以及我军高层都没敢设计的战争剧本——最后在国民党一票高级将领配合下居然意外实现了!

是不是很魔幻的感觉?

下面我就来讲讲这段魔幻的历史。

1 关外战场

先简要回顾一下淮海战役之前的战争过程。

内战爆发之后,我党就制定了一个基本战略:南守北攻。

这个战略的基本意思就是在关内战场我军以守为主,目的就是尽量拖住蒋军主力,为关外解放军拿下东北争取时间;而在关外战场则以进攻为主,目的就是拿下东北这个工业基础最强大的地盘。

按:在抗战胜利之初,东北工业制造能力冠绝全国。

以钢产量为例,当时全国关内钢产量每年只有区区5万吨,但是东北仅满铁每年钢产量就达到46万吨。

所以,东北是国共两党必争之地,谁能拿到东北,谁就能拥有压倒性的工业制造能力。

为了拿下东北,我党当时是下了血本,除了在山东解放区抽调了10万精锐,更从北方各个解放区抽调了整整2万干部随同军队一起进入东北。

2万干部是个什么概念?

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红军连军队带干部不过3万人,干部只有几千人,这就是当时中共中央几乎全部家当,这几千干部也是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精华。

在长征路途中,教员自己新出生的儿子也因为没有人照顾被迫送给老乡,而当时干部哪怕是受伤无法行军也要动用两名士兵抬着长征,就这样才保存下来几千干部,然后就靠着这批干部中共后来才能席卷全国。

现在为了争夺东北,中共中央一次性就给了林彪2万干部!

所以当时林彪在东北简直如同开了挂一般发展。

1946年四平之战严重失利,数十万民主联军被国民党中央军精锐击溃,丢掉了大半个东北。

但是在与国民党反复拉锯作战仅仅一年多之后,东野就拥有了百万雄师。

这就是拥有2万干部的中共组织的力量。

2 关内战场

在关内战场,本来中共中央策略定位就是以守为主,但是有支部队表现特别出色——这就是粟裕领导的华野(最初粟裕领导的是华中野战军,后来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

内战爆发之后,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人,却在12万国民党军队围攻下打出7战7捷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

这让毛泽东极为兴奋,宣称如果各个解放区都能有这样的战绩,5年就能打倒国民党。

然后粟裕率领的华野又有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大胜,声势一时无两。

华野战绩之所以如此出色,除了粟裕个人军事天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东解放区得到了东北的输血。

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大连到山东烟台的海路运输给华野提供了超过10万吨的军火,东北军火源源不断地供应,才是华野越打越强的根本。

1947年刘邓率领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很多历史书称之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这从历史层面来看,当然没有问题。

实际上刘邓跃进大别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关内战争形势不但没有出现转折,反而一度变得恶化。

中野到达大别山之后,不但根本无法立足,而且重武器全部丢失,部队减员一半。

为了策应在大别山苦苦支撑的中野,华野在7月分兵出击,同样损失惨重。

1948年3月中野退出大别山的时候,华野丢掉了胶东解放区——来自东北的补给线被切断,这是华野以及关内解放军最黑暗的时期。

在东北,东野虽然已经逐渐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但是要拿下整个东北感觉还很遥远。

所以,在1948年初,中共中央的南守北攻的战略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南守有守不住的迹象,北攻要取得决定性胜利还遥不可及。

3 奇迹般变化

因为上述原因,1948年初毛泽东预计要获得全面胜利可能还要十几年的时间,甚至还要做好最坏可能上山去打游击的准备。

但是9个月之后,解放战争形势出现了奇迹般变化!

在东北,经过辽沈战役东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一举囊括全东北,北攻大获全胜;

在中原,华野与中野经过淮海战役将国民党徐州剿总所部精锐全部消灭,也就是说本来该南守的解放军在没有东野帮助的情况下自个儿完成了歼灭淮海国军主力的任务!

这简直就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怎么做到的?

当然是国民党自己作死才能实现的奇迹。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淮海战役国民党高层作死的过程。

4 局势逆转

1948年3月,在中野退出大别山之后,毛泽东本着南守北攻的原则,本来打算让粟裕率领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下去国统区作战。

这个战略基本算是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加强版。

因为中野在大别山惨重的经历让粟裕坚决反对渡江南下,要求将华野主力留在江北,毕竟背靠解放区有可靠的后勤保障。

几番电文来往,毛泽东最后勉强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其实,中野退出大别山之后,中原战场形势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华野外线兵团、陈谢兵团卸下了策应中野的包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机动灵活的特点,可以任意选择最有利的预选战场作战,重新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中野进入中原,彻底摆脱在大别山既无法立足又处处被围攻的窘境,在下辖7大军区31个军分区的支援下如鱼得水。

在中原纵横驰骋,既独立作战,又与华野外线兵团、陈谢兵团相互呼应,中原棋路一下子走活了。

中野、华野外线兵团、陈谢兵团等三只大军在中原纵横驰骋,或围点,或打援、或切断交通线——中原大地处处烽火,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被搅得稀烂。

由于国民党高层反应迟钝,面对解放军的反攻进退失据,处处被动挨打,整个中原战场局势就在短短几个月发生了逆转。

5 “小淮海”

到了1948年10月国民党高层已经意识到,如果再延续过去的战略——处处分兵必然处处受制。

所以,当时国民党高层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在长江以北的徐州战场放弃一切能放弃的城市,除了固守徐州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之外,必须最大程度集中兵力,寻求与解放军的决战。

由于在淮海战场上国军可以集中近80万主力,而华野+中野只有60万,兵力对比明显劣势,在战场上没有取得有利态势之前,我军并不愿意与国民党军队贸然决战。

所以,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我军高层(从毛泽东到粟裕)的准备是打一场“小淮海”战役——就是寻求时机,歼灭徐州剿总国军主力一部。

你没看错,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我军高层也根本没有想过要用60万军队吃掉国民党军队80万主力,后来淮海战役战果这么大完全是国民党自己作死才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本来我军计划的小淮海怎么发展到大淮海的。

6 玄幻的历史

小淮海就是计划吃掉徐州剿总的黄百韬兵团,那么怎么才能吃掉这个兵团呢?

潜伏在国民党高层内部的地下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是白崇禧,因为是桂系出身所以基本被架空,真正掌握国防部实权的是参谋总长顾祝同,具体主持国防部日常事务的是国防部次长刘斐,国防部拟定作战计划的主要就是顾祝同心腹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

好吧,其实郭汝瑰、刘斐都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

所以,国民党军队作战计划拟定到审批是一个很玄幻的过程——中共地下党郭汝瑰制定计划,经中共地下党刘斐审批,最后交给顾祝同拍板(郭汝瑰的计划顾祝同就没有不同意的),最后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执行。

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始脑补郭汝瑰与刘斐联手将顾祝同整得团团转的谍战剧的画面了?

但是真实的剧情却完全不是这样!

因为郭汝瑰与刘斐相互并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

不仅不知道,郭汝瑰与刘斐还相互认为对方是最危险的敌人!

所以,在具体工作中,郭汝瑰与刘斐不但相互防备关系搞得很僵,还互相抓对方的小辫子,甚至互相向顾祝同检举对方是共谍。

真实的历史就是这么玄幻!

两个地下党互相检举对方是地下党(居然真是事实),最后顾祝同还要来和稀泥,让两个地下党要同舟共济共同为党国效力。

因为上述原因,郭汝瑰制定作战计划还真不敢故意留下明显的漏洞——担心在刘斐那里通不过。但是又要完成我军实现小淮海的战役企图,就只能在私下里做手脚。

7 围剿黄百韬

当时黄百韬兵团驻扎在新安镇一带,按照国防部的计划,黄百韬兵团是要收缩撤回到徐州附近的。

所以,要吃掉黄百韬兵团就必须想办法让其在新安镇滞留几天,然后郭汝瑰就设计了一个圈套。

1948年11月初,济南战役后国民党侦听机构发现解放军有几十部电台由济南向临沂方向移动,判断其有进攻徐州的意图。

当时国民党国防部拟定的对策是:“以主要城市(徐州)为战略要点,同时以精锐主力组成机动应援兵团。”

按照这个方针,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等主力都要收缩到徐州附近。

这4个兵团一后撤,东侧第九绥靖区就孤悬在外了,原本驻守在连云港的第44军就必须撤退。

44军撤退路线有两个方案。一个走水路,安全但是耗时长;一个沿陆路向西直接向徐州靠拢,但是这条路并不安全。

怎么定呢?当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是装门面的,什么事都不做决策;副总杜聿明又在葫芦岛指挥撤军。

于是,参谋总长顾祝同和郭汝瑰赶到徐州客串指挥,顾祝同自己平庸无能,决策倚重国防部有“才子”之称的郭汝瑰。

郭汝瑰很容易说服顾祝同选择陆路方案,为了取得一线兵团司令官的支持,还提出将原属李延年兵团的44军划归黄百韬兵团建制。

黄百韬能拒绝增加一个军编制的诱惑吗?当然不能。

于是,黄百韬不但支持陆路方案,并且同意让自己的7兵团暂时停止后撤,等待44军归建。

黄百韬自己的算盘是,暂缓后撤虽然有风险,但是北面还有第三绥靖区两个军顶着,华野主力如果南下,第三绥靖区部队将给自己足够的预警时间。

谁知道第三绥靖区两个副司令都是中共地下党员,而司令冯治安又被软禁在徐州。在黄百韬兵团等待44军的关键时刻,第三绥靖区突然起义,华野主力长驱直入,让黄兵团一下子陷入被合围的危机。

这是中共特工在解放战争期间最精彩的布局,以44军为饵,在第三绥靖区埋下伏兵,为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条件要转化为事实依然有很多变数,就算第三绥靖区战场起义,华野主力可以迅速南下,但是如果黄百韬得到绥靖区起义的消息后迅速逃跑,华野能否抓住黄百韬兵团主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8 围歼黄百韬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民党高层开始了作死之路。

第一个出现失误的就是黄百韬。在得到第三绥靖区起义的消息之后,黄百韬第一反应当然是立刻要跑路,但是组织部队撤退时才发现,自己在新安镇待了好几天居然没有在运河上架几座浮桥!

现在运河上只有一座桥,黄兵团有7—8万人马,还有大量机械化装备,光靠一座桥要走多久?

最后黄兵团还未全部过运河就被华野追上,后卫部队损失惨重。

第二个作死的就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这哥们不但能力平庸还贪财怕死,听到华野主力南下的消息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把徐州剿总麾下部队都调到徐州来保命。

当时李弥所部13兵团驻扎在曹八集,距离运河不远,如果李弥留在曹八集接应黄百韬,华野要包围黄百韬兵团是很困难的。

但是刘总司令一道紧急命令,居然要李弥所部迅速撤回徐州!

黄百韬刚刚跑过运河就得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于是苦苦哀求李弥留下来“拉兄弟一把”,但是李弥根本不为所动,借口必须执行刘总命令,率领部队撤回徐州。

然后曹八集被华野占领,黄兵团归路被切断,最后在碾庄被华野合围。

李弥这么干也是损人不利己,他从曹八集撤离扔下黄百韬不管,回到徐州之后在杜聿明严令之下又与邱清泉兵团回头来营救黄百韬。

为了夺回曹八集,6万人的李弥兵团死了整整1万人,最后也没救下黄百韬。

9 淮海战役总前委

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合围之后,我军小淮海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直到这个时候,我军依然没有打大淮海的准备——

一个最重要的证明是,11月11日中央军委都没有成立至关重要的淮海战役总前委。

这个总前委是个啥机构?

这个总前委是将中野华野5个主要领导人纳入的一个指挥机构,统一协调两大野战军在淮海的作战。

这个总前委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是11月16日中野占领宿县之后。也就是说直到中野占领宿县之后,中央军委才认为有必要统一协调两大野战军的作战行动,才决定发起大淮海的战役。

那么,中野怎么能攻占宿县这个要点呢?

还是国民党高层作死。

这个国民党高层还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前面说过,当得知华野主力南下之后,惊慌失措的刘峙拼命将剿总所部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到徐州保命。

除了驻扎在曹八集的李弥兵团之外,连驻扎在宿县的孙元良兵团(就是电影《八佰》那只孤军隶属的88师师长)也被紧急调往徐州。

因为刘峙这一番骚操作,不但葬送了黄百韬兵团,而且让宿县这个要点只留下少量部队变得异常空虚。

宿县是个啥地方?

这是联系徐州与蚌埠交通线的关键要点!

这条交通线是徐州剿总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有宿县在,徐州与蚌埠的铁路线就能保持畅通无阻,徐州剿总所部就进可攻退可守,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前,国防部地下党郭汝瑰制定计划时在宿县这个要点留下整整一个靖绥区(有2个军)的兵力,就是担心在这个要点留兵力太少会被内行指责故意给解放军留下破绽。

只要宿县在国民党军队手里,我军在战役前就只能策划小淮海,没有打大淮海的可能。

现在宿县这个要点居然被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双手送上!这简直就是我军做梦也没想到的结果。

中野攻占宿县之后,中央军委几个大佬拿着地图一看,我靠,徐州剿总那么大一坨国民党军队竟然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一只被切断了补给线的孤师。

这个时候虽然国民党军队兵力占优,但是战场态势极为恶劣。

所以,对于这样天下掉馅饼的机会还能说什么?

总前委马上搞起来!

中央军委现在才有了用60万军队吃掉国民党80万军队的决心。

按:大军作战其实与围棋棋理是一样的。兵力占优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战场的态势——也就是兵力占据的位置。

态势不利如同围棋一大坨棋子挤成一团,这种情况下,对手即使子力要少一些,但是由于占据的位置有利,较少的子力同样可以围歼较多的子力。

10 赔个干净

宿县丢掉以后,对于徐州剿总国民党军队态势已经非常恶劣。

这个时候,对于国民党最好的策略就是利用黄百韬兵团吸引华野主力的机会,集中徐州剿总主力与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黄维兵团南北对进,在宿县一带与中野决战。

就算抓不住中野,至少也能夺回宿县这个要点,恢复蚌埠与徐州的铁路交通线。

杜聿明赶到徐州之后就是力主执行这个方案,但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却对这个方案疑虑重重——

主要是担心徐州剿总主力南下之后,自己坐镇徐州有危险,这个时候自己又无法丢下徐州逃命。

所以,最后徐州剿总执行的是一个最差的方案。

徐州剿总的李弥、邱清泉兵团往碾庄打去救黄百韬(留下孙元良兵团镇守徐州);命令南线黄维兵团迅速北上去收复宿县——

本来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具有的优势兵力,就这样被拆得七零八落。

最奇葩的是,南线本来国民党就有三个兵团(李延年、刘汝明以及黄维兵团),但是在如此紧要时刻,徐州剿总却只命令黄维兵团紧急北上,没有命令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与黄维兵团一起协调行动。

当时在碾庄华野集结了超过40万的主力,其中近15万去围歼7万人的黄百韬兵团,集中近30万主力来阻击援军。

徐州剿总仅仅出动李弥、邱清泉两个兵团16万人怎么可能救下黄百韬,所以李弥、邱清泉两个兵团根本打不动华野的阻击线。

南线黄维兵团(10万余人)孤军急进,在双堆集一带又被中野主力(17万余人)合围。

你看看,在淮海战场,国民党军队明明在兵力上有明显优势(80万对60万),但是在几个局部战场竟然稀里糊涂变成以少打多的局面。

国民党指挥、调度、组织能力简直就是一个渣啊!

11月23日,黄百韬兵团覆灭,南线黄维兵团又陷入重围。

虽然蒋介石严令李延年、刘汝明去给黄维解围,甚至让自己儿子蒋维国亲自率领战车团去助阵,但是士气低落的李刘兵团根本打不动中野的防线。

徐州剿总现在只能选择跑路。

因为宿县丢掉,最便捷的津浦线被切断,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最后选择向西南永城方向撤退。

结果刚刚跑到陈官庄遇到蒋介石再次微操——空投指令要求杜聿明集团停止撤退,掉头往双堆集方向去解黄维兵团之围。

就这样,在国民党反复折腾之中,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也被华野合围。

你看看,我军在淮海战役发起之前,本来计划就是吃掉一个黄百韬兵团,结果因为国民党高层一番神操作,不仅将徐州剿总主力(包括黄百韬、孙元良、邱清泉、李弥等四个主力兵团)赔得干干净净,还倒贴一个黄维兵团。

11 奇葩用人

在这个神操作过程中,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发挥了主要作用。

这样一个昏庸无能的将领居然被放到战略决战的前线总指挥位置是蒋介石最大的失误。

那么,当时国民党高层就没有人意识到刘峙担任徐州剿总司令职务严重不称职吗?就没有人提醒蒋介石吗?

还真有人提醒过这个问题,还是用比较激烈的言辞。

这个提醒国民党高层的人正是中共地下党郭汝瑰。

地下党去提醒国民党你在关键位置的用人是有问题的!

是不是很魔幻的感觉?郭汝瑰“提醒”国民党高层当然有自己的苦衷。

在淮海战役之前,杜聿明就一直怀疑郭汝瑰是地下党共谍,为此杜聿明还亲自给蒋介石打郭汝瑰的小报告。

蒋介石就问杜聿明有没有证据,杜聿明的答案也是很奇葩——杜聿明觉得自己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已经算是很清廉的,但是有一次去郭汝瑰家里做客,发现郭汝瑰家里不但异常简朴,而且连沙发都打着补丁——

郭汝瑰竟然比自己还廉洁!这完全不像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作风(这个理由我觉得没毛病)。

这个答案让蒋介石当场破口大骂——娘希匹,难道我们堂堂国民党就应该个个都是贪污腐败分子?就不能允许出一个不爱钱的将领?

当时国民党高层如同千疮百孔的漏斗,根本藏不住什么秘密,不管多么重要的信息很快就能传得满城风雨。

杜聿明打小报告的事情流传出来之后,郭汝瑰就觉得压力很大,为了自证清白也为了说服顾祝同率领自己亲自去徐州微操(策划让黄百韬兵团留下来等待44军),就对徐州剿总司令进行了毫不客气的人身攻击:

“徐州是南京的北大门,应该派一只虎来把守,即使不能,也应该派一条狗来看门,现在却派了一只猪,眼看大门快守不住了!”

郭汝瑰说的猪就是指刘峙。

这番话当时流传甚广,赢得国民党内部高级将领的广泛认同。

但是大家认同也没用,蒋介石用人首先是忠诚,能力反而是其次——哪怕是在决定国民党前途的战略决战,蒋介石还是要用刘峙这头猪担任徐州剿总司令。

现在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回顾郭汝瑰这番话简直就是对国民党巨大的讽刺——

中共地下党在开战之前都提醒蒋介石不能用刘峙,

你都还要一意孤行!

那还能说啥?

只能笑纳国民党奉送的徐州剿总主力。

所以,中原战场才会出现神奇的局面——

一直到淮海战役前几个月,中央军委还在执行南守北攻的计划,结果国民党在淮海战场一顿骚操作,都不需要东野南下帮忙,本来该南守的华野中野居然以劣势兵力全歼徐州剿总主力,将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一扫而空。

12 历史的垃圾堆

淮海战役生动演绎了国民党的基本特质:

干啥啥不行,拆台第一名。

国民党为啥有这样的特质?

因为国民党从建党开始就不是一个有组织力的政党。412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之后,国民党更是迅速蜕化为一个各路军阀与政客的大杂烩。

加上蒋介石惯用权术治国,还有迷之微操的技能点,导致其相互拆台毫无凝聚力的特点成为深入到国民党骨髓的基因。

这个基因甚至延续到当下。

2018年,韩国瑜在台湾六合一选举中大获全胜,一举拿下绿营老巢高雄市。

2019年郭台铭宣布参加台湾未来领导人选举,这个时候,国民党内部应该团结一致支持郭台铭。

但是屁股还没在高雄市市长位置坐热的韩国瑜居然利欲熏心,也宣布要参加台湾领导人选举——与绿营的PK还没开始,国民党内部就开始内讧。

我记得那时郭台铭眼泪汪汪公开请求韩国瑜让“大哥一次”,但是韩国瑜居然不为所动,坚持要参选——

我当时就觉得韩国瑜简直不可理喻,你当选高雄市长还不到一年,对高雄市民的承诺还没兑现,你凭啥又去竞争全省领导人位置?

最后郭台铭愤然退出,国民党内部出现分裂。

韩国瑜不出所料大败亏输,回到高雄后又被绿营发动民众罢免掉了市长职务。

你看看,因为国民党内部内讧相互拆台,不但输掉了全省领导人的选举,连好不容易拿到的高雄市长也丢掉了。

啥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就是!

所以,我对国民党是非常鄙视的。

从历史到当下,这个政党的表现都堪称垃圾。在关键时刻,这个政党总能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让对手收获意外的惊喜。

这样的政党终究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PS:大家可以向我们邮箱flp7132018@163.com投稿了,长期有效,具体方式请见公众号主页“联系我们”--“投稿”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深度文章会第一时间发表在该公众号上,欢迎大家订阅。

相关阅读:


user avatar   zhou-t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点,很多人都没有谈到。

就是蒋介石在远远没有肃清地方实力派做到实质统一的情况下,就获得了南京政权中央政府的合法地位,从某些角度来说,实质上是背了一口大锅,一个包袱。

某种程度上,蒋介石以一个并没有实质上统一中国,实际上只是各派军阀名义上共尊的盟主的虚名,替他实际不能完全控制到的包括东三省,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大半个陕西,整个华北,中原大部,云南等割据势力在内的1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众多天怒人怨的槽点背了锅。

在很多情况下,蒋一直被作为中央政府的领导人就整个国家的糟糕问责,但他并没有领导和管辖全部国土的权力。

蒋,名义上是一个班的班长,领着全班和隔壁打群架,但是这个班的人除了少数几个小组根本不听他的。不是背后拆台,临阵倒戈,就是隔岸观火,乐见其成。甚至经常背后使绊子,捅刀子,这还不算,很多人还把成绩不好,家庭贫困,功课不及格,上课调皮捣蛋等事通通怪到这个他们根本鸟都不鸟的班长身上。

反观我党我军这边,历经肃反,整风,党内历次路线斗争,内部一直在不断地纯化,强化,最终在46年开战的时候,早已把自己锻造得铁板一块,刀枪不入。全面内战之后,在解放区,国民党连情报人员都是派出去有去无回。都不用正规军,民兵儿童团就给活捉了。

而奇妙的是,当时的中国,各派实力出于乱中取事,打野发展,各自巩固自身最大利益的目的,反而都乐于遵蒋为中央主席,把国事糟糕,时局崩坏的锅放在南京政府和蒋系军阀身上,自己则是各怀鬼胎,阳奉阴违,相机取事。

也就是说,北伐不彻底(在当时的乱世下也不可能彻底,没有充分时间和窗口期让你彻底),对很多地方实力派来不及肃清干净,就提前结束讨伐,靠东北易帜这样的和平协议,改换门面换来地方军阀对中央政府名义上的遵奉,服从,实际上却阳奉阴违,各怀鬼胎,希望浑水摸鱼,攫取地方实力派最大的私利,这种统一方式,实际上是把蒋介石放在了火上烤,实际上是给了南京中央政府一个非常大的锅背在身上,一直背到转进台湾。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蒋介石称王太早了。或者说,蒋介石称王后,对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肃清太晚了,太软了(其实这也怪不得蒋介石动作慢,当时的中国太乱,他根本没有充裕的窗口期来肃清国民党内部,只能带着一身bug且走且珍惜)。

明明没有实际控制全国,却担了个中央政府的虚名,这就很容易让南京政府成为各个反对派(包括当时的中共)集火攻击的目标。就是说,在蒋介石代表的江浙财阀势力范围之外,大量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百业凋敝的人道灾难和社会现实,通通被算在蒋介石的头上了。

权责利,某种意义上对蒋介石中央政府是不对等的。

你蒋介石是中央政府,你在四万万同胞头顶上执政,那你就要为整个国事的糟糕负责。但实际上南京政府能替阎锡山,白崇禧,马鸿逵,马步芳的地盘负责么?山西的铁路自己一种规格,中央军想开都开不进去。桂系的广西,安徽,是人所共知的势力范围,蒋介石想过问人事安排更是想都不要想。即便抗战胜利后蒋的声望达到颠峰,也控制不了桂系的地盘。上海算是江浙财阀势力范围了,但1941年后,汪伪特工就在76号设立魔窟,疯狂扑杀军统留沪人员。汤唯的《色戒》里众人谋杀易先生就是说的当时军统对汪伪的反击。

整个抗战,乃至解放战争,南京政府根本没有能力自如地调动全国各地(1100万平方公里)的资源,大量的地方军阀甚至某股力量根本不听调遣,但南京政府却要为1100万平方公里上的民生凋敝,外敌入侵,辱国失地负总责。

比如发动西安事变的东北军,和抗战时大量投敌做伪军,解放战争重要关头,屡屡阵前起义,坑死中央军的西北军(济南战役吴化文,淮海的张克侠,廖运周都对战事发展起了几乎是致命一击的重要作用),一直自行一套,两次逼蒋介石下野的桂系李白(淮海战役生死关头,阻拦宋希濂兵团和川军头牌20军东进救援双堆集,气的蒋介石电话里破口大骂的白崇禧),都是蒋与共军生死对战前,没来得及肃清害死了自己的bug。

看看年表:

1927南昌起义,国共正式分裂开战。但1928年福建那边19路军就后院起火玩起了起义,另立新的国民政府。蒋介石刚刚处理完福建事变,1930又爆发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刚刚战退了阎锡山冯玉祥,1931年又爆发九一八事变。全国声讨蒋光头不抵抗。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日暂时妥协,没有组织抵抗反击,1932年又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淞沪抗战一平息,那边1933年又长城抗战。1933年5月,签署何梅协定,又再次引爆民怨。你瞅瞅,蒋自1927年反共开始,几乎没有一年后院不起火。南京政府上台以后,蒋介石把主要精力用在反共上,但自己后院不断起火,蒋一边收拾烂摊子,一边拿出精力围剿江西苏区。

1930年刚刚结束中原大战,蒋就发动第一次围剿,一直到1934年10月,蒋连续发动了5次围剿。

最终在1934年第五次围剿中取得决定性战果,迫使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长征,1935年转移至陕北,火种犹在,但也只剩3万多人。蒋瞅准时机,继续调兵围剿,眼看心腹大患即将除去的最后关头,结果又爆发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紧跟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抗战就全面爆发了。

蒋介石接受国共合作条件,彻底失去围击3万红军于陕北的机会。中共从此作为合法组织得以存在,抗战8年,敌后武装从3万人,发展到120万人,根据地人口一下增长到1亿多。实力超过任何一个国军方面的地方实力派。

国民党彻底失去1936年在陕北的绝对优势,和成功可能,自此每况愈下,一败涂地。

你仔细捋一捋,就会发现,蒋介石政权自1927以后把中共当成主要敌人,开始反共。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后院起火,它一直是拖着一身bug,忍受四万万同胞对糟糕时世的沸腾民怨,勉强作战。

我这么说不是拉偏架,替蒋某人的失败辩解,找理由。我只是说,在当时的国情下,蒋在后院不断起火,反复干扰主线操作的情况下,其实只有一个机会取得终结性胜利,那就是西安事变前夜,红军最疲惫,最弱小的紧要关头。这个机会失去了,到抗战后,经过延安整风,变得那么强大,在北方民众中间已有深固不摇之势的解放军面前,蒋政权再想独力从军事上消灭共产党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所以,纯从力量博弈和国共双方争雄的角度来说,在旧中国清末北洋之后军阀割据的一片乱世之中,像我党那样偏居一隅,取得合法存在,打野发展,闷声发财,走农村包围城市,先整肃内部体系,再逐鹿中原,问鼎中央政权,反而比南京政府那样提前上位,以中央政府之名背负实际根本控制不到,只是名义上遵奉你是中央政府的军事割据的那么一大片国土的包袱更为有利。

这些年,很多人都以取笑蒋光头为乐。其实,纯从蒋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他的军队对全国政权争夺的角度看,蒋不但不糊涂,反而是当时国民党一方中对当时国内形势分析最透彻,最毒辣,最有战略水平的一个。

他能在1927年就提前预判到共产党才是自己的心腹大患,毛泽东才是自己一生宿敌,并且把白崇禧李宗仁阎锡山这样的阳奉阴违地方实力派暂时搁置一边,抛诸脑后,甚至冒着对日不抵抗的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先抓住主要矛盾,对付最大敌人,誓要把我党扑杀在摇篮里的决心和做法,事后看来都是极其精准和毒辣的。

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这个包袱,不止是抗战前对蒋集团是口大锅。一直到1947,1948,解放战争进入决胜时刻,国共双方同时梭哈,精锐主力全数甩出,生死一搏的时候,蒋仍然有“丧师失地”,丢掉国土的压力。他因为怕长春一丢,影响观瞻,就把新一军,六十军死摁在那里,他因为怕东北放弃,民意沸腾,就让几十万远征军精锐,走不得,战不得。因为怕济南不守,南京中央政府合法性焉存?就让王耀武带着十万杂牌军,在济南白白被粟裕吃掉。

但共军作为在野党,就完全没有这个包袱,可以随意机动。延安可以放弃,临沂可以放弃,沈阳,长春,四平,济南,无不可以放弃。甚至在1948年豫东战役,付出很大代价拿下开封,又可随后马上主动放弃,毫无舆论压力,和民意包袱。

胡琏晚年在台湾,复盘徐蚌会战,曾写到“地有所不守,唯军是保”。

说的就是国军为“中央政府”这个虚名所累,不能大踏步地前进后退,只能在一些明显在军事上已没有防守价值的所谓重镇上被政治压力捆绑白白损耗精锐。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蒋政府在没有实质上统一中国,甚至连国民党内部也没有做到令行禁止,全党一盘棋的情况下,就获得了“中央政府”这个名义上的政权,开始带着一身bug上路与共军对战了。

实际上,蒋介石的势力,自1927年北伐以来就从来没有真正达到黄河以北,山西以西。大概只局限于长三角地区和如今所说的重庆往东的沿江经济带,以及陕西,广东几个少数省份的局部地区。

但这口“旧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大锅却要因为你是“中央政府”,而背在自己头上了。也就是说,对蒋政府而言,它的责任大大超过了实力。你要让我对领土完整负责,你得先让我掌握领土范围内全部资源和人力,有效调动的权力啊。

其实以当时中国地方实力派之多,割据势力之混乱,国际形势那么紧张,谁背上“中央政府”这口锅谁被动。在台下,打野发展,闷声大发财,等到二战结束再正面对决,反而更主动。

最终这口大锅,以及南京政府成立后就一直没有彻底清除过的那一身bug,坠夸了看似强大的几百万军队,害死了蒋介石集团。


user avatar   wj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著名的军史专家、历史学博士、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研究员——刘统老师写的这本书: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以下内容算是对这本书的浓缩总结吧!

作 者:刘统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新浪历史,历史研习社微信公众号
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做比较,然后再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写成了《中国的1948年》。
写了这本书以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有些东西也不可能放开来写,总是要在表述上比较婉转,内容上也是要有所保留。但是我还是希望,凡是在我书中提供给读者的都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那要看社会发展和国家开放的情况,也许今后要不断的修订、补充。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家一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只身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后我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的想法大多数都是对的。
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早撤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局面。
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
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上海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把国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以他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陆丢了。
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犹豫,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次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的因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问了。
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领袖。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比国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十谈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缩编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
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乔木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东曾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年的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党施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都没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五湖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打赢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些军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协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是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估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远见。
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呢?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我觉得过去的结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民党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党是一片黑暗。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下一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前进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少。
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战争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党丢了106个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后退,但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少呢?没损失多少。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南满当时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国民党军队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外交手续。
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党学的来吗?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牵制。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想打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比如1948年3月粟裕打开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么办?
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保卫,粟裕避实就虚打开封,一个师怎么能挡得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相当于“军”),一下就打下来了。当时正好南京在开国民大会选总统,一听说开封被打下来了,河南的代表们连夜跑到总统府,有的下跪有的痛哭,非让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不可,蒋介石没办法,下令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摆好阵势等着粟裕,明明知道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是他也得执行命令把开封收了回来。然后国民党登报纸“国军收复开封”,其实粟裕绕到邱清泉的背后,又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与此同时陈赓打洛阳,洛阳守军也是一个师,而且这个师是学生兵,更守不住陈赓,陈赓把洛阳打开了,国民党赶紧叫18军从驻马店向洛阳增援,结果胡琏到了洛水边上,眼看着洛水涨水过不去,等胡琏过了洛水共产党又走了。
国民党总是集中不起兵力、总是被动分散。1948年以后蒋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共产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懂不懂集中优势兵力?当然懂,但是他作为一个国民政府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他是心有余力不足。
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
1947年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野战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大?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训练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
有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让我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陈毅讲,“你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从炮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是拿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这样的经验一推开,中央就下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我们可以算笔账,国民党、共产党一边5个人,把国民党军打了一个,就是5:4,可是如果把国民党的俘虏抓过来自己用了,就变成6:4。共产党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大部分都是俘虏兵。
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共产党有本事。俘虏兵被俘虏之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下放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能歧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长给烧洗脚水,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民党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共产党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过来。
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虏过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且在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中牺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到什么程度?华野当时总结了经验,叫“即俘、即补、即战”,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国民党怎么也比不过共产党,国民党抓来壮丁以后整训,然后整编,然后上战场作战,这个周期最少大半年,刚打一仗就给共产党送了礼了。这个仗国民党越算越赔。
74师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蒋介石非常伤心,保留74师的番号,在江南重新组建,最后组建成74军, 1948年10月74军拉上淮海战场,到1949年1月陈官庄之战74军再次被共产党消灭了。蒋介石辛辛苦苦训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战场了,几天就报销了。共产党用这种方式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毛泽东说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就是靠俘虏国民党的俘虏兵、缴获国民党的枪炮来壮大解放军。
当时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的主力跟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打,这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了将近有一个月,结果华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但是也付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当时华野有一个连报了220人伤亡,一个连满编才120人,由于不断冲锋不断补充兵源,所以伤亡竟超过了满编的人数。粟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战役的总结,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换,国民党是打一个少一个,有出没进。这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变化能不快吗?
大家可能要提问题了,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怎么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他沉痛检讨74师失败的原因,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误就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当时守涟水的是华野六纵。六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石说绝对不可以这么做,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战斗部队,他不当回事。
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10个师一线推开向北走,张灵甫自己带的一个师突出了两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陈毅、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扑垛庄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纵,俘虏兵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张灵甫的炮兵阵地乱套了,华野很轻易地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这时候张灵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寸草不生,炮弹落地溅起的石头就能杀伤一片人。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了。
陈毅、粟裕看到周边的国民党军围上来了,来不及打扫战场,连夜撤退。孟良崮地区的老乡说,战役打完之后三个月当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尸首。蒋介石拿这个教训警告国民党,因此国民党用不了共产党办法。而共产党改造俘虏的经验每个野战军都有,抓住俘虏兵怎么办,抓住国民党军官怎么办,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化敌为我是共产党的一个绝招,共产党能做到什么程度?当年四野的后勤是最棒的,后来我就问四野的老同志,当时四野怎么有那么雄厚的后勤,有军医院,又有军工厂,还有军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说,四野里面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我听了大吃一惊。抗战结束时四野十万大军闯关东,没有带后方,没有带医院,而且八路军那时候也没有医疗设备。四平战役之后大量的军队撤到北满,撤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那么多的伤员没人治怎么办?四野政治部下了一个九九紧急指示,就地征招医务人员组建军医院。伪满时期东北医院中主要的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
当时四野后勤部长指示干部去接收日本人的医院,把日本人的医生、护士强行征入解放军。当时找到哈尔滨最大一个医院,要名单,从名单里看哪个人是医生,哪个人是护士,然后到遣返日本人的难民营里抓,从火车上向下拖。当时一共征了8000多医生、护士,这些医生、护士一开始是被逼来给解放军治病的,解放军一看怎么给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
最初在军医院里没有一个日本医生护士没有挨过伤兵打的,这些人忍气吞声。黄克诚一看不行,咱们得讲政策,这些医生护士只要肯为我们工作,不管他们思想是否进步都应该给予优待。共产党的干部吃高粱米,给日本的医生吃大米,共产党的干部没有津贴,但是日本的医生护士按原来的待遇发工资,这样把日本的医生护士都争取过来了,后来这些日本医生护士跟着各个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军工。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成为百万大军,而且华东野战军也需要炮弹,怎么办呢?于是在东北办兵工厂。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在大连,大连当时是苏军占领的,国民党去不了,所以解放军在那儿秘密发展军工厂。我们都读过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说在东北建立军工厂就是在大连的甘井子,当年在那儿建立了一个炮弹厂。吴运铎说他和吴屏周厂长实验炮弹,有一发没爆炸,他们俩跑过去看,往那儿一蹲炮弹爆炸了,吴屏周当场被炸死,吴运铎受重伤。
后来我到实地采访,看了当地军工厂写的厂史,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太差,这是一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为当时我们这些土八路没有正规的金属加工技术,做的炮弹撞针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着。最后还是得用日本人,当时把在大连的日本军工技师集中起来,有的是制造火药的专家,有的是做炮弹壳的专家,还有冶炼的专家,把30多个日本专家集合起来构成了大连军工厂的技术骨干。另外,我们国家第一个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后来的空军司令王海上将,都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而且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所以不能不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战士。
这一段历史原来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国,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共产党用的日本人,掩护身份让他们回国。回国的时候让他们把军装都脱下来,把档案都销毁,每个人得的奖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代,这些日本老兵陆续地回老部队探亲,总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给他们这些四野的日本老战士每个人发东北解放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还要加一枚1955年授衔的时候发给营以上干部的解放奖章,重新发给他们。后来我采访这些日本老战士,他们都80多岁了,但是说起话还是40年代解放军的语言。对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化敌为我的能量、作用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个,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役“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不能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
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胜了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下战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役先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本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村子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通过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有分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前线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英国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荣参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民更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
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的。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100个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没有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新兵,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革命的兵贩子。怎么征兵?
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支书、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一个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一个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要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兵上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样磨炼出来的。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不光是参军,还有更狠的一招。我们都知道1948年上海的日子最不好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要粮食没粮食,要煤油没煤油,老百姓在银行前挤兑金圆券。不是蒋介石想让老百姓这样,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才涨价,所以奸商才囤积居奇。为什么缺?
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这是什么含义?也就是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解放区当时也知道国民党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共产党采取最原始的办法——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抵制伪币进入解放区。
共产党还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开了几个清单,一个是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许进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进口的清单。什么东西许出口?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民党统治区,那年头古董谁要啊?粮食、棉布不许出口。煤油、纸张、药品可以从国民党统治区输往解放区,因为解放区不生产这些东西。而不许进口的东西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样一下就把国统区捏死了,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
国民党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了还不涨价,还不恐慌?上海最后狼狈到家了,1949年1月蒋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给毛公写封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煤炭,毛泽东照准,要维持上海,不能让上海崩溃。在蒋介石下野的几个月,上海和唐山的开滦对开轮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上海人的生计。国民党还不垮?根本没有经济基础了。解放区控制了物资,而且共产党能够控制得如此严密。
共产党占了上海,上海商人又来劲了,不是物资短缺吗,我再涨价。结果陈云到了上海以后打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知道上海的商人喜欢投机,陈云从东北、华北调运大量的粮食、布匹源源不断地往上海运,上海的商人一看大批的物资从公家运过来,敞开肚皮吃,没想到共产党用的是举国体制,用共产党那么大的解放区运那么多的物资进来供应上海,撑死这些商人。
商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把资金用完了,囤在仓库里等着涨价,但是共产党的布匹、粮食还是源源不断运进来,价格天天跌,跌到商人受不了的时候只好降价。共产党进上海之后给商人们一个下马威,叫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厉害。这不是政策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经济基础。共产党能够控制这些经济基础才能够打天下。
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情报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既没有政审也没有档案,无论是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绍,那就进来吧。
所以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下党、情报人员,那会儿任务是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不醒。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中央可以走,但是毛不走,毛主席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说胡宗南也要听毛主席的指挥。后来有人写回忆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毛泽东在陕北坚持了一年多,其实毛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我参观毛的住处,最深的体会就是毛绝对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前一段我到甘肃哈达铺,毛泽东住的房子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有情况随时可以掩蔽。
西柏坡毛主席住的房子离防空洞最近,只要飞机一来一下就能进防空洞。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在陕北呆着不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有一个地下人员熊向晖,是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共产党情报人员。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那还能有什么秘密?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陕北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网传到中共中央,所以中共中央对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就决定不走,转战陕北。
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路线反其道而行之。胡宗南认为毛一定要过黄河,但是毛泽东却往西走,往安塞那边走,跟胡宗南兜圈子,为什么?这也是毛泽东算计好的。当时有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黄土高原,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由于大部队一定要找有水的地方宿营,所以胡宗南的部队一出动,今天走几十里地在哪儿宿营是可以算的出来的,也就是必须要找一个有水的村子宿营。毛泽东的小部队昼伏夜行,就可以避开国民党的飞机侦查,而且电台保持静默,就可以避开国民党的技侦侦查。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陕北老乡不会出叛徒,新区的老百姓闹不好就可能出叛徒,这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是经过充分的酝酿考虑才决定在陕北不走。
先说了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下面说说策反。越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在国民党安插的钉子越是发生作用。当时共产党的情报策反系统有完整的组织,为首的是社会调查部,负责的是康生和李克农,下面分到各个野战军的政治部里有敌军工作部,是专门打入国民党的内线;还有城市工作部,专门在城里弄情报的;还有联络部,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送情报的。这三个组织非常严密。解放军最近编了两套大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络工作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敌军工作史》。
1946年3月莱芜战役,当时济南的王耀武让李仙洲指挥三个军与张灵甫南线配合要把陈毅、粟裕包围在沂蒙山区,结果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跟共产党有关系,他问打起仗来怎么办?我们的联络员就说打起来你就临阵逃脱。韩练成这一跑不要紧,他的一个军就乱套了,李仙洲的三个军一下就都乱套了。陈毅他们的主力部队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国民党三个军五万多人全解决了。王耀武听说莱芜战役的消息以后大骂,他*的五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五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个礼拜的。
到关键时刻给你搅乱了,尤其是在战场上,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几年轮到王耀武本人,济南战役打王耀武,我军策反吴化文,吴化文不是王耀武的嫡系,王耀武让他守西线。王耀武在城里,让吴化文在城外,吴化文说这不是拿我当挡箭牌嘛。共产党策反吴化文的老婆,济南战役一打响,他在外围起义了,王耀武外线一下就是一个大缺口,还没有来得及补这个缺口,解放军就开始攻城了,很快就拿下了济南。
还有淮海战役开始的时候,把守运河大路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是地下党,抗战时期就入党了,就是共产党埋在国民党里的钉子,到这个时候他们俩起义了,一下把运河大路让开了。粟裕后来给中央写报告,说战机就是四小时。如果何基沣、张克侠不起义,我们在运河耽误四小时,就没有包围黄百韬的战机了。
甚至在最高层,南京的国防部都有共产党的内线。共产党的情报厉害到什么程度?蒋介石还没撤退到台湾,我们的情报人员就已经到台湾了。当时最大的内线是国民党国防部办公厅的长官吴石。《老照片》公布过枪毙吴石前的一张照片。当时蒋介石到了台湾,国民党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我们大量的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台湾了。
我看到的攻台准备的资料,一份是国民党军队驻防台湾一览表,还有一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台湾住址一览表,当年国民党已经准备再次逃跑了,而且这些情报人员有的都半公开了,做高官的工作,策动起义,结果朝鲜战争爆发,我们攻台的计划搁浅了。蒋介石反过手来抓共产党,当时中共台湾党的负责人蔡孝乾叛变了,供出200多人,吴石这些人都牺牲了。我们的技侦、破译密码也非常厉害。早在红军时期共产党就有本事破译国民党的密码。
后来毛泽东对军委二局的同志非常感激,在西柏坡的时候与他们合影,照片让中军委二局的同志站在中间,表示毛泽东对他们的尊重。当时这些破译密码的专家勤奋到什么程度?国民党的密码技术上非常复杂,但是有一个规律,即按照汉字的古韵排列,天天变化,为了掌握古韵,总参二局有一个干部能把整本的《康熙字典》背下来;还有一个干部为了研究蒋介石国民党军电报,都是文言文的,他专门研究明清的尺牍。谁说共产党里没有人才?
战争是多方面的较量,但是总的结局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写《中国的1948年》就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真正的史料,以后我会继续修订补充。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网友评论,这本书史料虽然细致,但是还有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的感觉。大家听了我的讲座之后,你们说说,我是应该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还是应该在青天白日旗下立正敬礼?


这本书真的非常值得一看!!!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回答过一个问题

就是蒋介石、将领、德国顾问,开始和日本打过的十九路军

都苦口婆心的说

防守不能一条线,要有纵深!


然而十四年抗战,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

还是白瞎,还是一条线的防守····


最经典的就是淞沪的时候

10月11日,日军200余人在冲入第十九师防线,随即造成“该师士兵即自动退却,税警团见状亦纷纷后退。于是布防于新马路旁之税警团炮兵营及炮二团炮兵营亦卸炮退却,甚至仅携带零件弃炮而逃。我左右翼之31军6师、87师亦同受影响,一时真(如)大(场)路上秩序大乱”


对。,200人突破一个点,就能把19师、6师、87师和旁边的税警团加起来几万人全都逼退了··········




到了解放战争,还是一样

因为很简单,谁在前边?谁在后边?友军靠不住啊

注:淞沪的时候,没有友军那一次,税警团自己就可以搞纵深防守,杀敌颇多·····


换成是谁,都很绝望啊


反而看我们这里,大家都知道关家垴没打好,但是打完以后,八路军组织大量的干部去参观学习日本留下的工事和阵地


所以我就感觉很奇怪

国民党是除了武器从德国变苏联,苏联变美帝

其他的一点都没变···

成立之初的毛病一直到现在,对,到了2020年,还是没变!

都被民进党逼得火烧眉毛了,国民党内部还是挣得你死我活

真的好绝望啊·····



上边我说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项,就是战线问题



其实国民党问题万万千千

都是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没变


清朝的灭亡不彻底,很多清代的官员习俗习惯都留了下来,国民党四一二之后,可以说彻底毁掉了自己的进步力量,剩下的都是古代的那些陋俗了

古代改朝换代大杀一波,还能保证几十年,民国直接接收,自然也接收了封建社会的毛病

从宋代开始,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在位时间短可以加上宣宗)、清仁宗

都有这种问题,就是

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办,下边都是一模一样的,根本变不了····

最后几位仁宗都不约而同开始佛系治国,我不管了·····

蒋公面对我党这么一个大敌,不敢玩佛系治国,但是无论怎么挣扎,都没办法·····

我们看蒋公言论集,真的是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

然而没用,怎么说都白瞎···

长得和我一个前女友蛮像的菜菜子公布了国民党的历史档案

大家也都知道,蒋公每个月发的手令是几个大箱子,详细到规定手纸怎么买····

然而没什么用


中国千年的儒家腐朽的文化,就像是一张大网,把蒋公围的严严实实······


讲真,放到古代,蒋公也能当一代人杰。

可时代变了,你的对手不是胶卷相机,是数码相机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去过香港,但没进香港人家里看看原因。

原因很简单…人家房子小啊!

20平能隔出三室一厅,100平的,那都叫千尺豪宅了。基本我们看见最多的是30-50平的居民楼。这面积在大陆这边的高楼是单身公寓,可人家香港这边可能四世同堂啊。

你想想,每个房间10平不到。分体空调最小也1p了,装起来开冷库吗?


user avatar   bu-guo-chen-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wu-zhao-tia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


user avatar   ke-yi-hen-kuai-le-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已删除

2、已删除

3、已删除

4、已删除

5、已删除

6、已删除

7、已删除

8、已删除

9、已删除

10、已删除




        

相关话题

  毛让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和让粟裕跃进江南战略目的是否相同,为何前者答应了下来,而粟裕拒绝了?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失败为何如此之惨? 
  要是没爆发朝鲜战争,解放军会怎样打台湾? 
  台湾「二二八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袁世凯与孙中山各方面比较,到底谁更胜一筹? 
  为什么四大野战军,二野三野四野都是司令员政委双首长,一野彭德怀军政一肩挑? 
  如果1949年解放了台湾,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抗战后每城必守,导致兵分对国军大陆失败造成了多大影响? 
  德国当时为何愿意派出全德陆军参谋长、国防军总司令冯·赛克特上将指挥国民党军队进行第五次“围剿”? 
  解放军仪仗队参加 2020 年俄罗斯红场阅兵,这次阅兵有什么亮点? 

前一个讨论
山东怎么了?怎么都在说山东?
下一个讨论
说《三体》是好书是否已经成为网络上的政治正确?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