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 第1页

  

user avatar   man-yi-11-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言蔽之:奥朗则布如果在中国,会是皇汉最喜欢的那种皇帝。


一辈子秉承一个原则:不妥协、不和解。在印度这种多元化的区域玩这套,最后结果就是众叛亲离。他年轻的时候就不招父皇沙贾汗喜欢,但是这位深谙厚黑学的王子采用”缓称王“的策略,坐看其余三个兄弟斗了一轮之后再下场收割人头,成功地夺取了皇位。至于说他是奇才什么的,我持保留态度,毕竟他在西北地区的战果很小,在南方也只是跟几个快咽气的德干苏丹国过招,结果还因为哥哥横插一脚导致灭国失败。不过他本人确实颇有勇武,15岁就敢孤身斗象。

在奥朗则布执政的五十年里,摒弃了前代留给他的智慧结晶,进一步的窄化了帝国的基本盘。如果说他的曾祖阿克巴采用个人崇拜+民族联姻的办法扩大了这个帝国的宽容性的话,那到他这一辈,已经接近全盘推翻曾祖的路线。在寺庙、税收、文化艺术等等方面越来越原教旨,公开的排斥和打压其他宗教(主要是印度教)。

几乎每本写到奥朗则布的书中都提到了他对艺术的冷漠,甚至是有意的排斥。莫卧儿帝国在绘画、建筑、音乐等领域的辉煌到他这里戛然而止。清心寡欲的生活,让印度人评价:“也许他在精神上是个圣徒,可是他该学着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做人。”从贾汉吉尔开始,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势力在朝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政策上也越来越偏向于他们(沙贾汗曾下令,所有娶穆斯林女子的印度教徒必须改宗,否则妻子必须改嫁),但奥朗则布选择征收对非穆斯林的“人头税”,则是正式往这堆干柴上点了根火柴。

锡克人的古鲁(领袖)哈里哈伊曾经在继位战争中支持过奥朗则布的对手,于是锡克人就成了奥朗则布的眼中钉,一场死刑看似很轻松地除掉了锡克首领,换来的是锡克教的刻骨仇恨,以至于十几年之后他太爷阿克巴的坟被信锡克教的查克人给洗劫了,史学家表示:”帖木儿世系就没受到过这么大的屈辱。“说明这人丢大了,祖坟被刨可比被赶出撒马尔罕丢人多了。其实从锡克人参与过继位战争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跟莫卧儿合作是有需求的,可是奥朗则布直接把这条路堵死。

他还插手拉贾斯坦王公们的王位继承,搞得大君们人人自危,互相暗中串联包庇,并且成功让他前来平叛的儿子反水,这步棋可谓失败。通过在宗教、政治和财务上的全方面强硬态度,奥朗则布使得帝国的一大支柱拉杰普特人跟帝国渐行渐远。

最后谈一下马拉塔帝国,其实换成奥朗则布的父祖辈的话,西瓦吉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凭马拉塔那几个平庸的继承人,更没有跟莫卧儿分庭抗礼的实力。但奥朗则布的种种政策帮助了西瓦吉,把”马拉塔“打造成了一个”反莫卧儿旗帜“而不是单一的一个割据朝廷,这就让莫卧儿人在德干陷入了苦战之中,马拉塔的将军们通过这个”旗帜“就可以轻而易举招募到数量众多且士气高昂的军队,莫卧儿人则只能依靠北方源源不断送来的资源作战。倘若西瓦吉出生在阿克巴时代,再能闹腾也不过是取代比贾布尔苏丹而已。

奥朗则布仍然不妥协,比”天子守国门“还敬业,直接”天子在前线“,带领大军在德干征战十数年,以至于莫卧儿人中诞生了新的”军营一代“(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国家财政遭到沉重打击。所以很多人说奥朗则布是印度乾隆,我看不然,乾隆在灭准噶尔之后止步中亚,清缅战争点到为止,面子薄点没什么,千万不要给国家开小口子放血才是真的。而奥朗则布何止是开小口子,直接划大动脉给莫卧儿放血。最后的结果就是政府军开始消极避战,朝中也分化为两派。

随着奥朗则布卷入德干战争的漩涡,英属、荷属、法属东印度公司逐渐具有了利用不断增强的实力和地位挑战皇帝权威和通帝国讨价还价的能力。英国人把控马德拉斯和孟买,法国本地治里,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海上枢纽,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莫卧儿把控的苏拉特港被马拉塔人不停劫掠,资本也有脚的,如果莫卧儿人没法保护自己的港口,那为什么不去坚固的英国要塞呢?何况那里还宗教宽容。

奥朗则布这样,如果换成一个中国皇帝:外来宗教全部去死,交税、改宗二选一,边疆的王公全都改土归流,在南方跟蛮子在第一线作战十几年,从不认怂,联姻更是不可能的,简直就是皇汉理想中的千古一帝。


讲两个奥朗则布的故事。

1.奥朗则布年轻时候有个女朋友希拉·笆伊·泽娜巴迪,是他姨家的女奴,据说奥朗则布第一眼看到希拉,直接就抽过去了,他姨呼天喊地的一个多小时才醒过来,然后跟他姨表示“我抽过去了,就看上希拉了。”

他姨说:“傻孩子,奴仆是主人的私有财产,你这样你姨夫能同意吗?!”

奥朗则布就回去找好基友穆尔希德·库里汗(日后德干四省的重臣),穆尔希德说这还不好办吗,我去找你姨夫说,实在不行我就杀了他,或者他杀了我。

奥朗则布无语了:憨逼,我姨不就成寡妇了吗!于是好说歹说,用一个女奴换了希拉。

然后希拉跟奥朗则布谈恋爱的时候,众所周知他是个虔诚信徒,滴酒不沾。于是希拉故意给他喝酒,奥朗则布求饶都没用,最后拧不过她,酒都到嘴边了,然后小女朋友立刻把酒杯拿过来了:我不是想让你喝,我就是想看看你爱不爱我!好一对做作的酸臭情侣啊

后来希拉很年轻就去世了,奥朗则布悲痛无比。

2.奥朗则布跟他大哥达拉·舒卡一直都很不对付,但沙贾汗更喜欢老大。有一次达拉邀请父皇和弟弟们去自己在阿格拉的新宫殿参观,大家准备去地下室看看。结果所有人都下楼了,就奥朗则布一屁股坐门道上,死活也不进。

沙贾汗脾气也上来了:爱进不进!于是宣布奥朗则布七个月都没资格进宫。

事后奥朗则布给他大姐写信抱怨:我当时就是怕我们都下去了,我大哥万一埋伏了刀斧手怎么办?把咱家一窝端了,他不就当皇帝了吗!

沙贾汗后来得知,非常感动:原来老六还是个带孝子!

结果这家人日后全死在奥朗则布手里了。


user avatar   wang-tao-tao-9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度穆斯林眼里最伟大的皇帝,也是最虔诚的伊斯兰统帅,不过,虔诚也就意味着缺乏对实际利益的精密算计。

为了巩固对南方马地拉人的统治(奥朗则布试图建立直接统治,也就是愤青们鼓吹的直接治理),奥朗则布不惜代价发动战争(实际上是治安战),战争持续数十年,莫卧儿帝国耗尽了自己的财富。

最终成为风干的木乃伊。


user avatar   yang-tang-ail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即使是一块石头,从不同角度看,也会呈现出不同形状,何况是复杂多面的人?

实名反对 @王陶陶 @瘦马颊 的回答,只点出缺陷而不言明优点,这是不全面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评价。

公元1707年3月3日,恰逢南亚次大陆的暑季,在德干高原的一处莫卧儿军营,酷热难耐的天气突然变了脸,滂沱大雨顷刻而下,90岁高龄的奥朗则布大帝临终遗言说道:“我死后,帝国将洪水滔天。”随后便倒枕气绝,结束了他长达50年的统治。

有一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人死了,才能对他的一生下一个结论,我对奥朗则布一生所下的结论就是:他有乾隆的长寿,雍正的勤勉,隋炀帝的雄心,秦始皇的结局,还有登峰造极的清真。作为一个逊尼派穆斯林,他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奋斗到了人生最后一刻。

奥朗则布(1618—1707年生卒,1658—1707年在位),莫卧儿帝国的第六代君主,也是莫卧儿盛世时期的最后一位皇帝。

奥朗则布曾两次登基,1658年7月21日占领阿格拉后宣布登基,1659年6月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举行盛大典礼,再度登基,称号“阿拉姆基尔”,即“世界征服者”。

奥朗则布的统治可分为两个几乎相等的阶段:第一阶段(1658—1680年)是在北印度度过的;第二阶段(1682—1707年)是在德干度过的。

朝代前半期的经营中心在北方,东北边疆、西北边疆和拉其普坦纳是莫卧儿在北印度的军事活动舞台。

朝代的后半期,政治重心从印度北部转移到南部,皇帝和他的家眷、朝臣以及大部分军队都住在德干,忽略了对北方的管理,使整个北方陷入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奥朗则布能够打垮比贾普尔和高康达这些穆斯林苏丹国,但是,他与马拉塔人方兴未艾的印度教国家之间的斗争却胜负未定。

尽管奥朗则布极其勤勉,十分忠于职守,但他长达50年的统治却以悲剧告终。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彻底改变了他前人统治下的莫卧儿国家的性质。他妄图按《古兰经》的信条,把一个印度教传统根深蒂固、印度教徒人口占压倒多数的大国变成正统的逊尼派伊斯兰教帝国。

为此,他蓄意抛弃阿克巴联合以拉其普特封建王公为首的广大印度教徒的立国政策,对印度教徒进行迫害。

他没收印度教寺庙的教田和财产;谕令各省总督普遍拆毁印度教寺庙和学校;严禁重建和宣传其教义;将印度教寺庙夷为平地后改建清真寺;并将镶有无数珍宝的印度教神像埋于阿格拉大清真寺的台阶下,让伊斯兰教徒践踏侮辱;下令将各级税务机关中的印度教徒会计和书记人员裁撤;对印度教徒重新征收被阿克巴废除了的人头税;禁止印度教徒骑马、坐轿、乘象和举行宗教节日活动。

印度教徒不是奥朗则布正统派的唯一牺牲品。什叶派也为他的逊尼派的偏执势力所排斥,而且布赫拉人和科查人也受到迫害。

奥朗则布把国家利益与跟他宗教信仰相同的人的利益等同起来,伤害了与他宗教信仰不同的人。这种政策在臣民中激起了强烈而持久的不满情绪,在他统治的后期,这种情绪分散并耗竭了他的精力,从而成为莫卧儿帝国衰落和崩溃的主要因素之一。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为扩大疆土而穷兵黩武。莫卧儿帝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前后达两个世纪,在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进行得比较迅速。

奥朗则布的“雄心勃勃而又富于进取心的军官们”成功地扩大了其主子的领土。1661年,孟加拉总督米尔·朱姆拉率领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向帝国东部边境进发,去制止阿豪马人的侵略。1662年3月17日,军队抵达阿豪马王国的首都加尔冈。阿豪马人稍事抵抗后,就听任其首都和财产由帝国军队摆布。

米尔·朱姆拉死后,阿萨夫汗的儿子,亦即奥朗则布的舅父谢斯塔汗,被任命为孟加拉总督。他担任这一职务达30年之久,其中只中断不到3年的时间。他于1694年在阿格拉去世,终年九十多岁。

他严惩了葡萄牙海盗,兼并了海盗的大本营孟加拉湾里的松迪普岛。1666年,他还从葡萄牙人的同盟者,若开的国王那里抢占了吉大港。但是,海盗的祸害无法完全根除,海盗继续骚扰东孟加拉人民,一直到18世纪末叶。

奥朗则布在西北边境也极力扩张势力,因为那里爱好骚动的穆斯林部落一直是莫卧儿帝国的心头之患。这个地区土地稀少,迫使住在那里的彪悍的阿富汗部落养成拦路抢劫和向旁遮普西北部的富裕城市敲诈勒索的习惯。

1674年7月初,奥朗则布亲自到白沙瓦附近的哈桑·阿卜达勒,巧妙地把外交和武力结合起来,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许多阿富汗部落被他用礼物、补助金、札吉达尔和官职收买了,而那些更为倔强的部族则被他用武力征服了。

就这样,莫卧儿皇帝以采取发补助金的政策,或以使一个部族反对另一个部族,或用他自己的比喻来说,使两块骨头相撞把它们砸断的方法,镇压了阿富汗人的各次起义,恢复了帝国在西北方的威望。

莫卧儿人的边境战争无疑已经胜利结束了。但是,这些战争的间接影响却损害了帝国的利益。它破坏了莫卧儿帝国的财政状况,它的政治影响甚至更为有害。

由于这次战争,在随后发生的拉其普特战争中要雇用阿富汗人就不可能了。而且,因为把最好的莫卧儿军队从德干调到西北边境作战,就解除了对西瓦杰的压力。阿富汗人就这样间接帮助了拉其普特人和马拉塔人。

1679—1681年,奥朗则布又发动拉其普特战争,强令拉其普特的罗托族人改宗伊斯兰教,又强令梅瓦尔罗阇强征印度教徒人头税。奥朗则布的拉其普特战争,对他的帝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块荒无人烟的土地上牺牲了数千条人命,浪费了巨额的金钱,对皇帝来说没有得到持久的成果。

这种结果对帝国的威信是有损害的,而其物质上的后果则更糟糕。奥朗则布激起了拉其普特人的敌视,从而在德干的消耗性战争中或在对西北边境加以控制的重要工作中,丧失了帝国长期以来的朋友,即骁勇善战的酋长和士兵的忠诚的效劳,这是他政治上的极不明智之举。

在德干,1686年,奥朗则布征服比贾普尔和高康达。1689年,攻占马拉塔首都赖伽尔,杀死其首领桑布吉。但这些胜利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因为它打破了德干地区可靠的权力平衡,引发了新的敌对现象。虽然奥朗则布通过征服把其势力扩张到半岛深处(在这一方面他的那些先辈均要稍逊一筹),但成果难以牢牢控制住,结果在他的统治末期莫卧儿面临的敌人比他即位伊始还要多。

到1690年,奥朗则布的势力达到了顶点,莫卧儿帝国版图的扩张达到最大范围,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及阿富汗地区。他成了几乎整个印度——从喀布尔到吉大港、从克什米尔到高韦里河的至高无上的君主。

到了这时奥朗则布似乎得到了一切,但事实上却把一切都丢光了。他的四方征伐和激进政策将帝国各方势力几乎全部得罪了,这是他末日的开始,从此揭开了他一生最痛苦、最绝望的一章。

莫卧儿帝国已经扩张得太大,由一个人或一个中心已经无法统治了。他的敌人从四面八方崛起。他虽能打败它们,但却不能永远压服它们。北印度和中印度的许多地方都变得目无法纪。

年事已高的皇帝远在德干,对印度斯坦的官员完全失去了控制,行政工作逐渐松弛而腐败;酋长们和柴明达尔们蔑视地方当局,独断专行,使国家一片混乱。特别是在阿格拉省长期骚乱不止。

艺术和学术由于皇帝不再给予赞助而衰落。没有一座大型的建筑物,没有一部优秀的手稿,也没有一幅精致的图画纪念奥朗则布的朝代。

德干的无休无止的战争耗尽了他的国库,政府破产了。因拖欠薪饷而挨饿的士兵发动兵变。在他统治行将结束的几年间,能干的迪万穆尔希德·库利汗定期送缴来的孟加拉税收是对皇帝的王室及其军队的唯一财政支持。

拿破仑一世常说,是西班牙的溃疡毁灭了他,而德干的溃疡则毁灭了奥朗则布。

奥朗则布遇到的最难对付的劲敌是马拉塔(一译“马拉特”或“马拉提”)联邦。

马拉塔人分布在德干西北部山区,是拉什特拉库塔人的后裔,其语言自中世纪以来自成一个系统,是一个强悍好战的民族。

西瓦杰(一译“西瓦吉”,1627—1680年),是马拉塔国家的缔造者和奠基人,反抗莫卧儿帝国统治的民族英雄和领袖。1646年以后,西瓦杰以浦那为据点,把马拉塔人团结成为强有力的战斗集团,开展反抗比贾普尔苏丹和莫卧儿王朝的解放斗争。

1659年,西瓦杰杀死了妄图用和谈诱杀他的比贾普尔苏丹的统帅阿弗柴尔汗。1660年,西瓦杰进攻莫卧儿帝国领土,奥朗则布派沙伊斯塔汗进剿,占领浦那。

1663年4月,西瓦杰夜袭浦那,刺伤沙伊斯塔汗,迫使莫卧儿军队撤离德干。但不久,奥朗则布派拉其普特将领贾伊·辛格为统帅,率大军打败西瓦杰,将其围困在普朗达尔堡垒。西瓦杰迫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暂时投降。

1665年,双方缔结《普郎达尔条约》。条约规定,莫卧儿王朝应给予西瓦杰印度高级罗阇礼遇。但在1666年西瓦杰赴阿格拉觐见莫卧儿皇帝时,因受到冷遇而表示强烈抗议,奥朗则布将他软禁在阿格拉。1667年,西瓦杰用计逃回德干。

据说奥朗则布曾在他最后的遗嘱上写道:“一时的疏忽就成了多年的耻辱的原因,该死的西瓦杰得以逃走是由于我的不慎,我不得不辛勤地努力攻击马拉塔人,直到我的生命结束作为此事的后果。”

这位伟大的皇帝只能意识到他的疏忽,却没有想到,宽大和同情可能会把这个敌人变成朋友,狡猾的策略并不是政治家的风度。

实际上,奥朗则布面临着一场“人民战争”,而他又无法结束这场战争,因为既没有马拉塔政府,又没有国家军队让他进攻和消灭。两个能干而活跃的马拉塔将军桑塔和达纳,从一个地区扫荡到另一个地区,给莫卧儿人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混乱。

萨尔卡尔爵士说道:“莫卧儿的行政机构确实已瓦解了,只有当皇帝带着他的所有军队驻在这个国家的时候,才把行政机构保持在一起,但它这时也是虚妄的,有名无实的。桑塔和达纳是这个时期的英雄,主动权完全操在他们的手里,他们打乱了帝国军队所作的每个计划和算计。”

马拉塔人已经主宰了德干和中印度的形势。一个目击者写道:“马拉塔人完全控制了整个王国并封锁了大路,通过劫掠,他们摆脱了贫困而变得十分富有。”

这些领导人及其军队在这些日子里很有信心地进行活动,因为他们已吓倒了莫卧儿的指挥官,使他们望而生畏。目前他们有大炮、滑膛枪和弓箭,还有大象和骆驼运载他们所有的行李和帐篷。

总之,他们的装备和行动一如莫卧儿的军队。仅仅在几年前他们还不是这样行军的。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的武器只有长矛和两英寸宽的长剑。由于是这种武装,他们惯常在边境上偷偷摸摸地活动,四处找寻他们所能找到的东西,然后再离家逃走。但是,现在他们却像征服者一样行动,对莫卧儿的任何军队都毫不畏惧了。

年迈的奥朗则布长期陷于对马拉塔战争的泥沼,耗尽了帝国的兵力和财力,军队因欠饷和挨饿而叛变,地方政权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不断发展,割据势力日益扩大,帝国面临崩溃的危机。

奥朗则布的军队在马拉塔骑兵的追逼下疲于奔命。在极度紊乱、孤独、痛苦、匮乏之中,怀着完全失败的情绪,奥朗则布于1705年撤退到艾哈迈德纳加尔。

他内心充满苦恼,眼前看到的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他的帝国已经筋疲力竭。他向难以管束的儿子们建议,以瓜分的方式来拯救帝国,但这个建议没有人理。

他写信给他的儿子阿姆说:“我孤零零地来到人间,也将孤零零地离开人间;我对国家、对人民都没有做好工作;前途也没有希望。”

他写信给卡姆·巴赫什说:“我把我的缺点所造成的负担带走,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的船已经下水。”

真可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些信中悲凉凄怆的情调一定会感动每个人的心灵,并激起对这位躺在“孤零零的临终寝床”上的老皇帝的同情。

由于忧虑重重,辛苦劳累,皇帝已心力交瘁,1707年3月3日早晨,他口中念叨着穆斯林的祷告,在艾哈迈德纳加尔军营中逝世,时年90岁,在位50年。他的遗体被运到道拉塔巴德,埋葬在著名的穆斯林圣徒布尔汉·乌德·丁的陵园里。

评价奥朗则布这样一个人物的性格和政策,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许多人主要考虑他的错误,而不是他的优秀品质,对他的优点人们往往视而不见。

奥朗则布本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他既不喝酒,亦不嗜逸乐。他勤于国事,而不随便支用国库。他认为建造华丽的王宫和陵墓都是浪费的举动,因此在位50年,没有兴建任何建筑物。他的一生致力于把莫卧儿王朝的领土进一步扩充,莫卧儿王朝从巴布尔到奥朗则布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的强大。

他的个人生活以俭朴、虔诚和严肃著称。他即位初年,一般自食其力,自己抄写《古兰经》,学制帽手艺。他谨慎地不沾染上他那个时代的诸多恶习,避免沉迷于禁忌的食物、饮料和衣着,他的妻子的数目“甚至还不到《古兰经》所允许的四个之数”。因此,他被他的同时代人看成是“生长于帝王之家的托钵僧”,而穆斯林则尊他为“活圣人”。

他简化了庆祝他生日和加冕日习惯的宗教仪式。在他即位第十一年起,取消了接受人民敬礼的阳台谒见习俗。同年,他禁止在宫廷奏乐,并遣散了那些老音乐家和歌唱家。第十二年,他革除了在两个生日时用金银或其他商品来称皇帝体重的仪式,并遣散了皇家天文学家和占星术家。

为了避免钱币上的伊斯兰教宗教信仰表白被怀有其他宗教信仰的人弄脏,他禁止使用钱币。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水准,他发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生产、贩卖和使用酒和大麻,下令舞女和娼妓要么结婚要么离国,禁止寡妇殉夫,禁止在某些宗教节日烧柴捆和游行,禁止唱诲淫歌。

他是一个热衷于穆斯林神学的学者和老练的书法家,而且努力用宗教的学问教育他的孩子们。但遗憾的是,他很少鼓励艺术和文学。《阿拉姆吉尔法典》是得到他赞助的唯一的学术著作,这部法典一直被认为是印度所制定的穆斯林法律的集大成者。

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以清教徒式的热情小心谨慎地遵守《古兰经》的戒律。在巴里黑战役期间,有一次虽然战斗正在他周围进行,但他还是按时跪下去做完祈祷。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他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真诚。

但是,这种宗教上的极端拘谨使他变得冷酷而严厉,而且使他在感情上的温柔品质的源泉枯竭。因此,他缺乏同情心、想象力、开阔的眼界和选择方法时的灵活性。

勇敢无畏、目标坚定、无穷活力是他的一些突出特性。他军事上的征战足以证明他非常勇敢,他用以挫败敌人阴谋的手段表明他是外交和治国方面的能手,他的记忆力惊人,励精图治的精神不屈不挠,他亲自阅读所有申诉书,并亲手在上面批示。

意大利医生杰梅利·卡雷利,在奥朗则布统治期间曾访问过印度,并在1695年奥朗则布77岁时见到了他。当时他不戴眼镜,亲手审批申诉书,从那愉快而笑容可掬的面容看来他似乎极其喜欢这件工作。

奥朗则布尽管朝气蓬勃,性格刚强,可是作为印度的统治者,却明显是失败的。他简直没有认识到,一个帝国的伟大有赖于全体人民的进步。他由于宗教热情强烈而不顾人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的感情,因而激起了一些势力敌视他的帝国。

从孔雀帝国时代以来的印度历史清楚地表明,这个国家的政治进步有赖于宗教上的宽容政策,因为这种政策力图在各种不一致的人中创造和谐一致的气氛。强调宗教差别,而又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这只能是痴心妄想。

而且,奥朗则布的勤奋刻苦和工作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他是不利的,因为这使他心里产生一种过于自信的意识,而对他的臣下过分不信任。这导致他对国家极其微小的事情也经常进行干预,其结果是使地方官吏始终处于受监视的状态,从而压抑了他们的主动性,降低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这不能不造成印度这样一个幅员广阔、情况千差万别的帝国在行政上的退步。

哈菲汗从一个正统的逊尼派的角度,对奥朗则布作了如下评价:“在帖木儿家族的所有君主中,甚至在德里的所有君主中,显然没有任何一个君主像他那样以虔诚、严格和公正而著称,在勇气、坚忍和判断正确这几方面,他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他因为对法律禁令的尊重而不使用刑罚,没有刑罚,一个国家的行政工作就不能维持;由于竞争,他的贵族之间已经出现了勾心斗角的现象,因此,他所作的每一个计划和方案到头来很少有用,他所从事的每一件工作虽然长期在进行,但却达不到目的。”

奥朗则布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却不是顺应时势的领袖;他是个精明的政治家,卓越的外交家,无双的军事家,但偏偏又是一个要逆天而行的偏执狂。这个清教徒式的皇帝的统治是一场大悲剧。

不可一世的奥朗则布,到晚年也不得不承认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失败了。他在写给他儿子的信中说:“现在我衰老极了,我赤裸裸地来到世界,而我离开这世界时却只带着我的罪过啊!我一生的努力全归无效,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来好好治理我的人民。我不知道真主将怎样处罚我,我希望真主能饶恕我。可是我所做的令我战栗。啊!做的事情已经做了,追悔何及?再会了!再会了!再会了!”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便四分五裂,一蹶不振。

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的回答

政治家为什么要有城府?什么才是城府?

达赖喇嘛怎么选?

伊斯兰教信仰范围为什么这么广?




  

相关话题

  吐蕃帝国经常去侵略大唐,却为何不去打印度? 
  如何评价蒋经国? 
  诸葛亮在历史上远近闻名,都说是一个忠臣,可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你们怎么看? 
  为何莫卧儿君主无意建立一支新式海军? 
  一百年后,人类社会会如何评价比尔·盖茨? 
  如何评价王守仁(王阳明)? 
  关于西安事变,往往提到和被讨论的是张学良,而杨虎城却常常一笔带过,甚至压根不被提及,这是为什么? 
  如何评价牛顿这个人? 
  唐代宗到底是怎么样的皇帝,为什么新唐书评价他是中材之主,杜甫将刘禅比作他? 
  如何评价邓艾和钟会? 

前一个讨论
如何用一句话形容你想活成的样子?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国产的克苏鲁风小说?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