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每月付出6万RMB,全年支出80.9万HKD。
企业方全年强积金上限1.8万HKD(香港退休金),于是名义年薪79.1万HKD。
从此人的经济状况,考虑已婚,配偶在家带俩子女,有两个60岁以上不同住父母。
那么应缴薪俸税2.6万HKD,附加个人强积金1.8万HKD,实际年薪74.6万HKD。
最后他可以到手相当于每月5.53万人民币的净收入,再买点商业保险,齐活。
--------这是不是最低值呢,其实还不是。
如果这位先生/太太在最近几年报税(11/12年度至今),由于特区政府财政盈余,有上限1w或2w HKD(14/15年度后) 的75% 薪俸税宽减。那么实际薪俸税可以低到0.65万港币,实际月薪5.68万RMB。
--------这是不是最低值呢,其实还不是。
如果他们家的子女是当年出生的双胞胎,那么应缴薪俸税仅有700HKD,抵扣75%后剩下175HKD......实际月薪5.73万RMB。
首先从企业每月付出6万成本开始。
名义月薪:5.09万 RMB
实际月薪:3.61万 RMB,到手60.2%
所以这是为什么香港也搞地产财政,房价高企,理论上的房价收入比也很夸张,消费水平也高,但是普通职员还勉强靠自己攒钱买的起房的一个重要原因。给企业创造同等价值,到手的钱差距太多了。
-----评论里很多人提居住条件...近期香港成交价的中位数是11万港元/平方米(使用面积),而深圳大概均价5.5万人民币/平方米(建筑面积)。
此人在香港如果按揭,30年七成,用35%收入月供2.3万HKD,那么可以供下867万HKD的地产。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差别按15%算,同等面积在深圳价值510万 RMB 可以拿下,便宜了300万HKD。剩下的就留作计算题了......以及过去深圳房子在香港很畅销。
假设他一家两口人拿同样的工资,俩子女,有两个60岁以上不同住父母。名义工资是北京市2016年的平均工资,6906 RMB。
根据北京政策,用人单位要付出用工成本 9876 RMB, 名义工资 6906 RMB,实际月薪 5291 RMB,到手比例53.6%。
根据香港政策,用工成本 9876 RMB, 薪俸税0元,强积金企业个人各5%,实际月薪 8935 RMB。
假设他一家两口人拿同样的工资,俩子女,有两个60岁以上不同住父母。名义工资是香港2016年的工资中位数,16200 HKD。
根据北京政策,用人单位要付出用工成本 20618 RMB, 名义工资 14418 RMB,实际月薪 10229 RMB,到手比例49.6%。
根据香港政策,用工成本 20618 RMB, 薪俸税0元,强积金企业个人各5%,实际月薪 18654 RMB。
好像工资低了以后,到手比例反而更低了?说好的没有高薪不用操闲心呢?月入不过万,工资总额还没别人税款多,怎么也没少交呀?
此人.....总之由于很多很多原因,企业只肯为他开最低工资,现在北京标准月薪1890 RMB。
根据北京政策,用人单位要付出用工成本 3026 RMB, 名义工资 1890 RMB,实际月薪 1343 RMB,到手比例44.4%。
哦。
个税制度的确有问题,月薪过高之后,社保公积金所得税去掉之后到手的收入太少了。
月薪6万,到手是4万多,差不多是 4.1-4.3万的样子,各地的公积金和社保略有不同。
但这只是理论计算值,实际操作中,有的人5.7万月薪也就自称6万了,另外总会有点迟到早退请假之类的扣款,所以所实际上有一定概率拿到3.9万左右。
(评论区那几个喷子我删了,我在讨论一个定性的结论,纠结2-3千的数量差距并不能改变定性结论,抱有这种思路的人属于脑回路比较凊奇)
这就导致高端人才在月薪超过4万以后,加薪的激励效果大大打折扣。
特别是年终奖也要按照个税规则交税,好不容易做了一年漂亮的业绩,发了一袋子奖金其中半袋子要拿去交税。
民营科技公司特别是IT业的公司,都没什么背景靠山,不敢搞偷税避税之类的,尤其是已经上市或者想上市的,要经过严格的财务审计,只能老实交税。实际到手比账面工资高的这种事只能是国企特有。
有的公司采用薪水+股票的方式,股票套现的税率要低一些,但是只有上市公司特别是美国香港的上市公司才能采用这种方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企业是没办法采用的。
这就导致大型的上市公司在争夺高端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公司付出同样的成本,上市公司的员工到手的钱更多。
但是大公司抢占太多高端人才并不是好事,大公司效率低下创新乏力,远不如小公司有活力,导致人才的利用效率降低。
目前中国缺乏个性化的弹性的减税政策,这也使税收失去了一部分调控功能。
比如,小孩的教育费用,房贷可以抵扣个税。父母没有工作需要赡养的可以抵税。
高收入人群基本都是三十到四十岁的,一般都已经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这部分人是最有能力也最有压力的人群。世界各国的税收政策都是或多或少歧视单身狗的,唯独我国一视同仁,需要改革下。
原标题:“人才瓶颈”让人头疼(关注·企业创新,还有多少“制度藩篱”③·人才篇) ——对3省6市121家企业创新情况的调查
题主,你说的那个标题是凤凰资讯自己加的,明明是一个很全面很踏实的调查报告,被凤凰资讯那么一搞,完全跑题了。鄙视一下凤凰资讯。
发现很多人没搞明白。把社保公积金都算成损失了。
这些东西是福利啊!不是直接发给你的钱才叫钱。
6万工资如果没到上限的话,公积金按照12%来,扣了你7200,实际公司还要补给你7200,交到你自己的账户里面。
你买房如果月还15000,这14400是可以直接提出来还贷款的。
而且这14400是免个税的。
这个公积金基本就是房贷顶个税在中国的实现途径。你们居然能傻到把这个东西当税给算,我也是无语了。
以前没有严格规定的时候,聪明的公司都是特意多缴公积金的。本来要给职工一年发10万,恨不得5万都交成公积金。
当时没有严格规定,你交进去就不用纳税了。公积金比率高的时候有各自20%甚至更高。
而算基数,有的公司把年终奖各种福利都算进来。甚至一笔一次性科研奖金,会计敢用公积金补缴的当时当成补以前好几年的公积金一笔缴纳进来,这样就逃了一次性收入的税。
交进来的钱,你买房算好贷款年限和金额,余额当首付,每个月新交的直接还房贷,买房就很轻松了。尤其是房价不高的前些年,很多好单位职工靠公积金就能解决房子问题。负担房子丝毫不影响生活。
补充下,现在一线的房价没人性,但是以前一二线不是这个样子的,公积金是极其有用的。
这一轮暴涨之前的二线城市,房价1万,小两口买两居室70万。首付14万,贷款30年。
两个人工资一个6000元,一个4000元。
大学毕业工作5年。单位和个人都交12%(以前很多好单位是交20%的)。
男的扣720元,补720元,女的扣480元,补480元。一年是28800。
毕业5年,公积金攒了144000,14万首付。先借钱交上,然后直接就可以把余额提取出来。
只靠公积金就能攒够首付。按照基准利率(公积金贷款可以更低),56万贷款30年,一个月还款2500多一点。
而两个人公积金加起来是2400元,提出公积金来直接转到还款卡(公积金贷款可以内转)
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负担,就买了房。
我说的工资在二线也不算是高的,这就是公积金设计时候的目的。没有这个制度,单位也绝不会给你多开出1000元薪水,就是多给你开出薪水,这个薪水也是缴纳个税的。
后来才有了基数上限,比例降低,不让多交了。但是尽可能交到政策规定的上限是聪明的。
有意思的很多私企,一方面用最低工资当基数给职工缴纳公积金和社保省钱,一方面抱怨税高。
有变相的免税途径,可以让你把钱更有效率的发给职工,你不用啊,光抱怨。
社保的事情多说两句,医疗不用说,用过的都知道,钱是直接可以用来买药的。
生育保险,生过孩子的都知道这个东西多有用。
养老保险这个东西,其实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赚的,不过限于父母在城市的。中国社保是新人养老人,而不是老人养自己,你现在被强制扣的用来养你父母了。
你一个月交多少社保?你父母一个月拿多少退休金?大多数人都是赚的吧。
亏的是父母在农村的,这个是现在看是白交了,但是社保不破产的话,你获得了未来年轻人养你的机会。社保破产那才是永久损失了。
所以前段时间这条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