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宣化黄羊山7010远程雷达遗址
7010雷达是中国70年代研制的远程预警雷达,负责对苏联方向来袭的弹道导弹进行预警。 雷达设置在宣化外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
7010超远程预警雷达采用固定平面阵天线,77年试制成功,搜索距离3000公里。两部雷达对“天空实验室”与“宇宙-1401”陨落过程进行跟踪与落点预报。
为对外空目标进行编目和战略预警实验,1970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研制超远程预警雷达,并命名为7010雷达。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 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20米X40米,馈电单元8976个,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1972 年开始小面阵天线设备的安装架设和联调。雷达设置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庆25周年前夕,观察到外空目标。
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1977年以后7010雷达多次完成中国导弹,卫星观测任务。
对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陨落和1983年苏联宇宙1402号核动力残骸的陨落,进行了连续跟踪,并准确预报出陨落时间和地点,引起世界各国关注。他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雷`达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
这个位置不太好找,位于宣化市区南部黄羊山附近,根据鼎盛网友的记载是:
从北京沿着八达岭高速开了140多公里,在宣化南出口下高速后向南开了10公里左右,按照GPS的指引,离开柏油马路,向东拐向一条土路。 进入土路后……继续向前开,沿着碎石路盘山而上 。 ……停车……下车步行登山
就在这个山上,照片来自鼎盛
这地方属于荒山野岭,应该是在张家口黄羊山自然保护区里,不好走,不建议自己去。
有一种说法是,7010就是红岸基地最根本的原型,这个我不是很赞同,说实话这个比各种射电望远镜来说还是稍逊一筹,但是这基本属于70年代中国最尖端的科技,与60年代红岸的氛围几乎完全一致,十分值得一看。
当然我是不建议你在这里见证“人类的落日”,因为这荒郊野岭的,好不好车抽个底抛个锚兄弟我也没辙啊……
2、青海金银滩原子城
这个不去不行的,因为球闪和他关系比较大
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
和上一个地方不太一样,这里保存的完好,并且是国家级景点。
这个实在是过于经典,看过两弹一星资料的朋友都不会不知道。这里和罗布泊基本就是中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和内华达。
罗布泊64年第一次原子弹爆点美帝KH-4A的照片,当然了去罗布泊你是去不了这里的……但是你可以玩穿越,不过最好还是坐车,因为倒在罗布泊的人太多了不建议11路
当年鄙人也在罗布泊见证了宏聚变,这个场面请到了原子城再细细琢磨。
3、上海松江佘山65m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
这个其实就是为了看类似于红岸的射电天线,是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合作项目,地位比较重要,给嫦娥3号做过导航。
这家伙重量是2700吨,一条053H3的排水量大概2500吨上下,相当于架子上扛着一053H3摆来摆去,可了不得。
这个地方能给你红岸最直观的感受,可惜没有山,没有林,也没有人类的落日,不过你倒是能在晚上回市区感受一下人类的盛世……
4、张家口野狐岭军事要塞旅游区
这里你比较能感受一下全频道阻塞的气氛,当年张家口是北京北大门,京师面对北方强敌的最后一道屏障,解放军精锐将在张家口与来犯苏军做最后一次殊死拼杀,所以当年张家口山里全部挖空搞地道工事。
也非常好找
野狐岭要塞军事旅游区位于张北县城正南方向,毗邻207国道,距张石高速张北南收费站约500米处
说实话,我觉得改造的一般,水泥抹墙,抬一些59/62歼5歼6榴弹炮高炮,意义不明,重点还是在参观坑道和工事。
5、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这基本是一定得去了……毕竟是土鳖未来的卡纳维拉尔。
现在文昌中心周边也因为航天业发展建立了产业,旅游观光那是相当方便,毕竟原先文昌月亮湾也是极好的观光地。
如果你能亲眼观摩一次火箭发射,那可以说是完美了。我记得刘慈欣在哪本书的什么记里提到一个科幻作家描写的火箭发射场景太假了,因为刘本人亲眼见过火箭发射,所以是什么样一清二楚。
顺便提一句,去了海南你不去三亚军港晒太阳那真是可惜了(划掉)
6、东北平原
这个地方主要分两个,一个是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另一个是大豆高粱的普通黑土地,尽管刘本人不是东北人,但是他在三体第一本里的很多描写都让我想起当年坐火车时候看到的华北和东北平原。这种感觉如果你没亲自看一眼,和照片给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你完全可以坐火车去黑龙江玩的时候,在路上看个够。
7、华北
这个就比较带私心了,刘是山西人,理论上也算是华北。华北地位在中国比较奇怪,而刘慈欣描写的华北给人的感觉一般有两个,一个是6/70年代的重工业,另一个是京畿重地。
像他写的垃圾堆里捡垃圾吃也不要钱的孩子啊,住在窝棚里的画家啊,这我虽然不敢说见过完全一样的,但是也没少见过类似的,因此赡养上帝赡养人类那几篇,给我的感触特别强烈。另一个就是乡村教师这篇文章,这种教师在山西、河北山区太常见了,感动中国几年出一个,其实可能一年都能出几十个,我记得当初谁拍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实在是写实。这在我们那里可能都没这么艰苦了,但是像河北山西西北部地区的部分山村里,确实有这种情况。几年前我一个发小去山西大同乡下支教,那里的人每天的主食就是开水烧南瓜,城里来的他们不给吃这东西,因为你一个是不爱吃另一个是吃完了可能身体会生病。不过近几年好了不少,尤其是我河北,穷的只剩教书了(误)。
因此你来华北看什么呢,看一种奇怪的对比,这里既有世界吞吐量数一数二的大港、北方重要的钢铁厂、最新的高速铁路、化肥和造纸厂,又有刚刚脱离温饱的勤恳农民和乡村群众,他们相比于关心外星人、关心未来,更关心的是每顿饭和自己儿子的女人去哪里娶。尽管刘慈欣没有提到过哪怕一次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是字里行间都在透露着一种对最底层人民的关心。可以说,你能在华北看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最先进的成果,也能看到发展曲线的最低端,简直就是一部中国工业化活的教科书和博物馆。
当然了,这属于私货,但是确实是刘慈欣多次提及的,不管是乡村教师还是三体里那个手握核弹的命运悲惨的龙套女孩子,其实本质上都是华北地区博物馆中的一个活的标本。你来华北,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停留的,但是却能看到许多刘慈欣笔下着墨不多但是却依然鲜活的人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