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刘对费米悖论推理和思考的新结果。
印象中,基于这个方向,大刘有三个代表作品,《微纪元》(1998年),《三体II 黑暗森林》(2008年),《不能共存的节日》(2016年)。其他相关的作品也有一些,我个人认为不具备代表性的暂不一一罗列。
费米悖论讲述的是有关尺度和概率的论点和稀缺的证据之间的矛盾。 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 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
《微纪元》中描述,人类文明在遭遇灭绝的命运到来前,勉强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按Robin Hanson的大过滤器筛选机制的说法,能够在宇宙中大规模扩散从而长久延续下去的文明极其稀少,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人类在大过滤器面前,遭遇了相同的悲剧命运。
灭绝前的人类独辟蹊径,以当时的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成功创造了纳米化的人类。延续了文明但也基本丧失了太空殖民的动力和必要性。
“地球生态资源的千亿分之一就可以哺育微纪元的一千亿人口。”
新人类成为星际文明中沉默的一员。
最具备影响力的假说无疑是黑暗森林理论。形成于两个观察事实,即技术爆炸和猜疑链来解释费米悖论。不赘述。
然后是《不能共存的节日》,它形成于另一个观察事实,随着智慧生命科技提高,探索的好奇和欲望,会被自我满足压制并取代。科技的发展驱动着模拟(simulations)和拟像(simulacra)发展,科学和新技术、内爆和超现实已经实质构成着鲍德里亚所描述的后现代世界。
智慧生命会把自己关进笼子,被高科技的链条束缚,每个人都有本舒适愉悦的书,高科技实现了极度拟真的图像和声音强化这种愉悦。一旦离开这种状态,他们就会恐惧和迷惑,人变得乐于享用这种舒适,成为“悬挂在他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之物。”,文明用科技的力量,最大限度的脱离肉体束缚,把自身变化作缸中之脑。
"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荧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
人类无法理解无限也无法理解永恒。是科幻小说的重要价值所在。
只是大刘比过去还要更悲观了。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是虚假繁荣,这个论调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不管是要“飞天汽车”还是要一百几十个字符,不管是移民火星还是facebook,
这二者代表的是对人类未来的两种幻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对科技未来的面貌有了不约而同的勾勒,那就是整齐庄严的大都市、飞天汽车和管道交通川流不息。硕大无比的星舰游弋在银河系的各个交流,一群身着长袍的,瘦削睿智的老年人合作管理着国家的运转。
“太空歌剧”一度是个贬义词,就在于它把元老院那一套搬进了未来,用对蛮荒世界的掠夺来维系帝国或者联盟的某种乌托邦气质。
首都永远纤尘不染,庄严而繁华,没谁在乎塔图因上有几个太阳,那的人如何生活。
难道只有反物质推进器,曲率飞船才是科技进步,Facebook就不是吗?
扩张和发展生产力不是解决之道,从来都不是。
因为生产力越高,人的欲望就越难满足。对豪华、对速度、对美色的追求就越无止境。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同一块钢材造了跑车就造不了飞船,怎么办?
有人做过统计,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下行流量,是成人内容,或者叫色情内容。那么最伟大的技术革新并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依托在互联网之上的色情工业。
工业化产出,流水线的运作,加上飞快的网速,解决了多少社会问题,节省了多少工程师的时间。可以说,人类未来登录火星,成人网站也功不可没。
虚拟现实的未来,应该是表世界与里世界共存。就像黑客帝国里面的段落,有人确实知道自己所处的是虚妄,自己嘴里咀嚼的那块牛肉不存在,但是多汁美味的感觉是不骗人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就为了这感觉,也不愿意拔掉自己的管子,跑到锡安里面去喝粥。
人人都应该有选择红蓝药丸的权利。如果着眼现在,每天打网游,看成人网站选择出世逃避也是一种活法,每天刷微博,关注人间疾苦时刻准备普度众生也未尝不可。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步步深入,恐怕勇于探索真实世界的人是少数,而选择蜗居在幸福小社区的人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什么时候星辰和大海,变成梦想之一而不是终极。人类才能真正进步。
属于襁褓的就留在襁褓,属于彼岸的就请踏上旅程。
毕竟,各取所需是进化之道,互相攻讦进而变为仇敌,才是灭亡的根源。
与其感叹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人类药丸,不如把互联网、成人内容和娱乐进一步发展,让更多的人走向虚拟,才能把现实财富和资源让渡出来交给梦想家。
没有paypal,就没有龙飞船。
谁也不想去银行填汇款单,上面注明了开通成人网站包年服务,对吧。
谁说不能一起吃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