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清朝可以撑到20世纪才灭亡?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zi-y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在士绅,败在新政。

如果对清朝历史有些微了解,都会惊叹于这个朝代的多变性:满洲-清初、盛清以及晚清的差别几乎像是三个不同的朝代一样。

如果考虑到几十年前满洲还处在部族状态,那么应该说清朝的建政是惊人的成功,满清皇帝成功的把握住了古代帝制中国的核心问题——君主如何通过官僚机构去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且交出了高分的答卷。(如果考虑到清朝做了边疆统治的附加题,那么得分就更高了)

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官僚系统的末梢,也就是基层行政,如果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县级行政单位数量从唐到清之间始终稳定在一千到一千五百个这样的数量,而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口翻了好几番,我们就不难明白基层行政是多么棘手的问题了。而一旦基层行政失败,王朝就会与它的人口、土地与粮食隔绝开来。

在晚期帝制中国,基层行政的威胁主要来自士绅,虽然士农工商四民的提法有千年的历史,但我们印象的那个中国士绅社会,大抵上是明中叶理学、科举和地方宗族结合的产物。在晚明时期,士绅已经成为了极其强大的社会力量,士绅的免税特权使他们天然成为了农民的“庇护人”,一旦农民土地被计入士绅名下,政府就无法收税了。

清朝作为入主王朝,它的统治是不依赖于士绅的,所以它有能力整顿士绅问题。它有多么成功呢?看看江南士人多恨清朝就知道了。另一方面,通过火耗归公,也最低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至少在一个前现代的视野下,清朝已经做到了极致。

可是清朝正在面对一个新的世界。

题目用了1840作为一个起点,但其实就中国近代史的脉络来看,1840实在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年份,它更多是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记忆的标杆矗立在那里。对于中国来说,变化始于乾隆末年。高产作物的引进已经让清帝国的人口膨胀到亘古未有的地步,四亿的人口数字足以让整个传统中国的治理知识失效。

从1800年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改变:军机处体制的正规化;政府开支的削减,士绅权力的扩大;通过征募乡勇,筹办团练来应对白莲教起义;包世臣、洪亮吉、魏源经世思潮的兴起。清朝对于19世纪新局势的总体思路是收敛它的集权政治,增加统治的弹性。

这个思路并不是大部分后来者所期待的,21世纪的网民可能希望清帝国强化集权,大刀阔斧改革为一个现代国家。但我们应该明白,清政府面前并没有一个走入现代的蓝图,或者说,就算到了清末甚至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一个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才能走入现代(至少在冷战期间,美苏都拿着自己的蓝图糟蹋了不少国家)。或许日本是个好老师?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年闹几十场农民暴动,要是在四亿人的大清复制这个,十个爱新觉罗皇室也不够杀。

不集权,至少能少犯错,也至少让清政府挺过了太平天国战争。稍微出点差错,中国在1860年左右变成个三四块是完全可能的。为了挺过危机,清政府只能放手下放权力,让士绅自办团练自筹军饷。下放权力给士绅是饮鸩止渴,但至少避免了渴死。(有些王朝,每天把鸩毒当白开水喝,结果最后要渴死了的关口却又不喝了。对,就是清朝前面那个。)

清朝相较之前那些下放权力的王朝又有个优势,它有关税这项额外的收入,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不至于太窘迫。其实如果只是想苟延残喘,清朝完全可以续得更久,有哪个外敌要真的灭亡清朝呢?而革命党只是笑话而已。

说来讽刺的是,导致清朝灭亡的恰恰是清朝开始急着搞近代化了:大办新政,中央财政投进去了还不够怎么办?让地方想办法自筹经费;实行地方自治,结果士绅通过谘议局直接把持了地方新政;搞宪政,结果国内不知道宪政的人也都知道了宪政,知道了新的政治学说,知道皇上之外还有国家;办新教育,废科举,全国士人离心;加强国防,建设铁路,筹备新军,结果就到了1911年。

—————————更新分割线——————————

我相信大部分上知乎的人是能分清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的。有人说我是给清朝洗地,这种言论我懒得一一回应。虽然把告别革命上溯到1911的人也有不少,但我和他们并不臭味相投。

为什么讲清朝亡于新政,不是说没有新政清朝就能不亡了,是为了解释这一问题:清末就算不说是万象更新吧,但也绝不能说是一片漆黑。至少比起1900年来讲,大清国的未来看上去已经光明多了,结果怎么就灭亡了?清朝的覆灭是非常托克维尔式的(与此相反,明末那种天灾人祸一起来根本看不到希望,简直是所谓气数已尽的范本)

其实我们知道,谁在晚清最重要,谁在清末新政中获利最大?是绅与军。新政几个大头,办教育,办实业,办新军,都和他们脱不开关系。

但是获利并不代表感恩戴德。相反,人们会想,出成绩是我的功劳,与你清廷何干?加之“俟黄河清,人寿几何”,整个新政充斥着大干快上的氛围,而清廷用有限的资源去大干快上就不免难以收拾,结果反而到处得罪人。加上清廷毕竟是个中央政府,总是想要收钱要集权的。这时候,在这些绅军精英看来,清政府看上去就像一个多余的累赘了。

所以最后是谁反戈一击把清朝干掉的?各省谘议局的立宪派士绅,代表是张謇;北洋编练的新军,代表是袁世凯。

为什么他们这么做?当然可以说旧士绅旧军阀看到革命势不可挡纷纷来咸与维新。但是要看到,所谓革命大势各省独立,本来就是立宪派反水的结果。何况,就算这么多省独立了,挡得住坚决镇压的北洋军吗?恰恰是清廷最倚重的精英背叛,使得老大帝国一夜间垮塌了。

清朝的灭亡,可能并不是清廷倒行逆施暴虐无道民众不造反不行了。而是在一个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清廷半个世纪来的支柱,在新政中也获利最大的那些人开始思考:或许不要这个大清...事情可以变得更好?

—————————更新分割线——————————

但绅权扩张毕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比区区一朝的兴衰更深远。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亡》里对绅权扩张如何毁灭大清帝国,或者实际上更进一步,如何毁灭了传统中国并通向了革命国家的胜利做了一个极其精妙的论断:

在上层,随着地方自治的举行,工商业的开展。在朝中做官不再是士绅的唯一上升途径,大士绅不依靠朝廷的影响力就能支配一方事务。这样的大士绅严重破坏了集权国家的基础,他们与军阀结合足以割据一片天地。

在中层,由于士绅兴办团练,收缴税费,开展自治,实际上地方的财、政、军权全部落到士绅手中,县官在地方根本没有权力。这一点在清帝国崩溃以后更为明显,上级政府指派下来的县官在地方上举步难行,只能仰人鼻息。因此,中央政府只能通过与士绅的妥协来取得地方的认可并获取财政收入。

在基层,皇权撤离后形成的是士绅-农民的二元格局。从前,士绅似乎充当着农民的保护伞,保护农民免受代表皇权的衙役侵害。现在是士绅而非衙役在横行乡里、在向农民征税。士绅与农民间含情脉脉的面纱被揭开了,农民能愤恨的对象只剩下了士绅,当然,大多数时候他们把愤恨积压在心头。但当这种愤恨真的被点燃时,它将焚尽一切。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橡胶股票是1910年的时候才大规模的发行。

股票泡沫这个时候才开始吹起来了,所以一旦泡沫破灭,大清就要亡国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清国是大英秩序的一部分,能作大英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

大清的灭亡,某种程度上也是大英药丸的一个征兆。这么好的狗大英都顾不上保了,其性质跟现在美国放弃沙特王室差不多。

凯撒威廉二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啊!

在pax britannica时代,只要大英不点头,想让大清亡,除非灯头朝下!


user avatar   ti-yu-lao-sh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评论区很多知友想知道为什么会是两百年的治乱循环。“王朝周期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就简单地说一下个人的理解。

  所谓的“封建”便是权力的分封,通过向下层层分封权力形成金字塔状的统治结构,“天子”就是这一分封体系理论上的终端。其实封建时代最强盛的时期都是皇权不下乡(西汉乡贤势力尚未完全成型,清朝有汛塘制度安插到乡里,也许稍微好一点),而土地兼并、派系壮大会让地方对中央的离心力越来越强。因此当一个王朝步入衰弱期,地方会通过截断对“天子”的义务,扩大对下方分封的权力,形成或多或少的独立于“天子”的终端,即“诸侯”,这个时候王朝就会陷入巨大的内耗,并且在事实上进入死亡倒计时,之后的统治者无论贤愚,一切作为都只剩下“续”这个意义了。

  而后就是大家熟悉的群雄并起(伴随着旧王朝灭亡)步入乱世→等待下一个“天子”开启新一轮集权建立新王朝。纵观2000年帝史,汉唐宋明清都是创业者集权成功的结果,而南朝中的刘宋萧齐和蒙古人的蒙元,乃至被六国贵族复辟推翻的秦朝(秦朝作为初代大一统其集权基本上不可能成功,实际上后继的汉朝花了一百年时间才算是巩固了秦朝大一统的成果)则都是集权失败的产物。

  “王朝周期律”可以说是大国的专利。小国要么没有资格“循环”直接被灭,要么就是他们的领主可以精准的把领民控制在介于饿死和饿不死之间,加上小国的农民阶级实力弱小很难击败职业的贵族军队,像李氏朝鲜就能够续到五百多年,这对于农民阶级体量巨大,动辄席卷数省的中国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原答案:

  一般情况,大家认为比较稳定的大型封建王朝的正常国祚是接近300年。

  并非如此,大国的治乱周期应当是200年左右一一如果把国家理解成一个人,把每个人理解为细胞,各个机构理解为人的器官。人的寿命大同小异,朝代也一样。大凡王朝百年至于鼎盛,开始中衰。以抛物线观之,再过百年将亡。微风起于青萍之末,唐之中衰始于开元之末,李林甫肆其奸;清之中衰始于乾隆中期,而非嘉道;明之土木堡则更有名了。如果只考虑阶级矛盾的话,如果想要更长,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实际上,王朝到百年之后,积弊丛生,就必须开始努力续命了,你不续命就会往深渊滚啊滚,滚啊滚……

  西汉,200年。东汉,接近200年。西汉从汉元帝开始都是庸主,东汉从汉和帝和邓绥死后朝政一直乱七八糟的,所以按照正常轨迹在200年左右给滚深渊里去了。

  大晋虽然爆发了八王之乱这个意外事件引发严重的五胡乱华,被炸成了东晋,综合两晋也接近200年(其实司马氏在曹魏执政的那13年也可以算上)。

  北魏本该有200年国祚的,有孝文帝汉化的基础,六镇之乱之后理论上再活个几十年不成问题。第一次六镇兵变镇压得还算顺利,小皇帝元诩的应急能力也不错,比汉灵帝要强。问题在于,第二次六镇兵变爆发,胡太后不想让儿子进一步扩大权力,竟然在这内忧外患的关头把儿子干掉了……

  大唐爆发安史之乱被炸残了,但是安史之乱前土地兼并和阶级矛盾其实也很严重了。玄宗之后的君主们都在努力续命,从代宗到宣宗都能算得上超过中人,有其续命贡献,所以大唐可以有300年国祚。但是200年之后,那就是一代庸君都不能出,像唐懿宗、唐僖宗放弃治疗,大唐很快就GG了。

  大宋按道理宋徽宗之后不久就该亡了,毕竟徽宗朝阶级矛盾已经严重得不行遍地起义如同黄巾一般,那样的话也是200年。但是靖康之耻反而给大宋起到续命的作用,一方面大宋士大夫擅长写煽动性的诗词文章口号,利用民族矛盾转移阶级矛盾,另一方面大宋皇帝擅长和反动士绅抱团,利益一体化镇压P民反抗,所以能忽悠着被压迫的P民帮着一起抵抗外敌直到被蒙古强拆,大宋竟然罕见地混了319年国祚(是不是和大清很像?没事,下面马上到大清了。)

  至于大金,如果等农民起义推翻它,正常国祚也该是接近200年,毕竟海陵王、金世宗、金章宗治国都还过得去,大金稳定下来后民政比南宋好点儿。只不过撞上了蒙古被暴力强拆了。(详见《金朝是中国的一部分吗?》《有人说女真人统治下的金国汉人过得比大宋好,你信吗?》)

  很多人奇怪,大明一开始也不算差,怎么到成化朝突然就内忧外患了?为什么成化中兴之后,明朝还是困难重重?有人为此把锅甩给信文官士大夫的明孝宗,说他彻底败坏了成化中兴的成果。

  实际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明英宗对明朝的局势有破坏但更多地是积弊的自然累积。景泰帝、成化帝、弘治帝、正德帝乃至前期的嘉靖帝都做出了续命的贡献,但这些贡献只是能维持大明局势不继续恶化。加上隆庆帝填了嘉靖中后期的一些坑,张居正变法成功地缔造了万历中兴。然而万历中兴的背后,大明已经度过了200年的国祚,因此背后还是危机重重,当万历失去了早年锐意进取的心气,中期开始放弃治疗,大明就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渊,更何况还有魏公公的基友天启皇帝,和擅长各种瞎指挥的煤山战神(木匠皇帝和煤山战神的破坏力应该大于汉桓帝、汉灵帝或者唐懿宗、唐僖宗,瞎操作比起纯粹的荒淫昏庸更药丸;如果没有天启木匠和煤山战神的话,大明凑够300年估计问题不大)。

  铺垫了这么多,就到了喜闻乐见的大清时间。

  大清乃中国封建社会维稳之巅峰,反动统治之巅峰。

  大清续命第一神器——人口。大明打了大量土司扩大了可以开垦耕地的面积,精耕细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经过明朝的大量研究在清朝进一步发展,气候回暖带来的亩产上升,占城稻的引进,最后是各位喜闻乐见的土豆地瓜玉米。至于摊丁入亩带来的人口收益——非常小,基本上是吹出来的。

( 考虑到气候回暖,进一步的耕地开垦,水利工程的扩展,精耕细作技术进步,医疗技术的突破上升(尤其是清朝后期洋人送来了牛痘);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不需要高产作物就能养活3亿人口了。高产作物只需要养活1亿多一点即可。

有人认为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到民国才不到10%,这显然过低了,更是忽略了几个问题。

1.高产作物生长能力极强,田埂、荒山等不算作耕地面积的地区都能成长(举个例子,元清吧发出的资料,显示清代山东红薯种植面积近乎0。然而乾隆五十年代,山东种番薯,“一亩种数十石,胜谷朴二十倍”……道光年间,莱州府荣城县,种植番薯,当地人民达到了“日食常佐”的程度,当时有“田家饭菜一半”的谚语。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打脸不打脸?)很多算作水稻小麦种植的地区,同时也在生产大量高产作物却没有重复统计

2.西北山区人民人均耗粮比东部低。由于粮食匮乏,西北山区是高产作物广泛推广的地区,粮食浪费也远小于粮食充裕的东部沿海,同时人们更能忍饥挨饿,食量也偏小。乾隆朝高产作物在西部的大规模推广,使得西部大量本来无法种植粮食的荒山野岭得以进入人口,极大促进了人口生活区域的增加和人口增长

3.摊丁入亩之后,人民倾向于隐匿土地来逃避田亩税。到清后期,有一半耕地被隐匿无法统计。很显然往往种植在荒山野岭中的高产作物比起常规作物更容易隐匿。即便进入民国时代,税赋主要征收方式仍然是土地税,人们仍然会有这种隐匿土地的倾向

因此,高产作物养活1亿以上人口是完全可信的)

  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大清虽然极度纵容豪强,但是仍然能收上可观的赋税,而不像大宋纵容豪强就搞到自己国库空空,积贫积弱,皇帝穷得抠脚,藏富于(豪)民。

  大清续命第二神器——白银。康熙把地方转运到中央的财税比例从50%改成了80%,地方缺钱了自己解决。明朝没法这么搞因为赋税很大一部分都是粮食,转运成本太高,而明末白银大量流入。康熙这么干,是逼着下边去贪腐,出事了就杀贪官甩锅,朝廷还可以经常蠲免赋税装逼来收获民心。这也是清吹疯狂吹捧的大清反腐力度高,赋税蠲免量高,其实所谓蠲免更多是在朝廷正税和地方自行解决财政亏缺两重压力下民穷财尽,实在交不上来了,把收不上来那部分给免了,不至于逼得百姓去上吊或者造反,维持韭菜数量和郭嘉稳定。

  大清续命第三神器——摊丁入亩。虽然前面我们说了摊丁入亩对于人口增长的帮助是吹出来的,但它对给大清续命的作用还真是大。(详见元清两朝同样是外族统治,可是为什么清朝却比元朝长久呢?)简单地说,在康熙时代,大清在纵容豪强和抑制兼并之前根本没找到平衡点,一味跪舔豪强,从雍正开始终于略略有些打击豪强,防止像元朝那样被豪强100年就吃空。所以虽然大清土地兼并仍然远胜大明,但由于人口基数和中央吸血可以保证中央不缺钱,反而通过这种平衡有利于续命。

  大清续命第四神器——愚民统治。大清联合反动士绅进行愚民,又以文字狱、毁书阉割汉人的骨气和思想,以汛塘制度对地方进行强大的专制控制。不分是非的忠君思想在清朝达到了巅峰,清王朝也实现了封建时代愚昧的顶点。

  大清续命第五神器——列强。即便有雍正续命,大清的正常国祚也就是200年左右而已。嘉庆朝白莲教起义类似黄巾,确实是亡国的先兆。然而列强不仅能如同挫宋的敌人那样提供转移阶级矛盾的靶子,还能促进大清经济发展,详见劣者另一个号的回答《为什么清朝可以撑到20世纪才灭亡?》。




没有鸦片战争的发生,清王朝根本无法存续到1911年。毕竟在1800年前后,清朝就爆发了惊人的白莲教起义,这实是亡国之兆。

  晚清的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文明而言固然是生死存亡,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却是震动大过危机。相比起清朝有更先进的列强作为老师,历史上众王朝都无法认识到忧患之严重,陷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当问题爆发时,已经太迟。

  而列强入侵的威胁却不是如此。列强的强大,粉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唤醒了许多沉睡之人,引爆了改革变法学习洋务的火种。然而列强离东亚太远,二十世纪之前,没有任何一国有能力投送足够的兵力对中国实施征服,加上众列强的互相牵制,给了清王朝一段非常长的喘息时间。可以说百年耻辱当中,清受到的危险至多是割地赔款,从来没有亡国的威胁。

  一方面,科技革新,总要比制度的革命要容易。列强为清朝送来的新的科技,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缓解了阶级矛盾。

  与此同时,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反而增加了清的经济收入,缓解了清朝的财政压力。譬如养奶牛,总要将其养肥了,才能压榨出奶,反正奶牛也跑不了。所以列强对于中国的革新,并不阻挠,反而是支持的态度。


  同时,列强的来袭,也转移了国内矛盾。

  就以1876年到1879年的丁戊奇荒为例子,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清廷赈灾不利,加上遍地鸦片侵占耕地,饿死者以千万计,真是惨不忍睹。

  然而被愚昧的百姓不但不反抗,甚至宁愿饿死,也不肯接受传教士的赈济,往往坐毙于家中。官员士绅煽动百姓,说洋人是魔鬼,受其赈济者将要下地狱。“小孩饿死尚是小事,为天主教诱去,则大不可”,如此荒唐言论,就在那样的荒唐年代出现。许多灾民情愿饿死,不受洋人之赈,古怪的“民族主义”掩盖了大饥荒的死气,起到了为千疮百孔的清帝国“保驾护航”的作用。

  假设列强不来敲门,1860年前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得爆发。然而那样大清就没有洋人帮助剿灭义军,同时缺乏来自其他文明体系的压力,没有“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目标来呼吁士绅不要与天国合作,大抵是个药丸的局面。

  所以客观地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清王朝的国祚也就不过两百年而已,大约比北宋、辽国略长一点儿。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满清遗老遗少表示:大清还没亡呢

大清遗老遗少在海外搞着伪满,还把大清新皇帝也给搞定了

这个就是满清的延续啊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陈天华同学不是说的很清楚么: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再看中学课本:

谈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妥协:

之前英国靠印度当了世界霸主,有这个榜样在,大家都想独占中国。但列强也都发现,竞争对手也已经在中国抢了不少先手,一旦开打,首先未必抢得到整个中国,其次要在中国富庶省份的新边界上设置军队,布置防线,会花大量的军费。看上面的图,当时在中国占最大优势的是俄国和英国,此前俄国占了中亚,英国占了印度,两国隔着阿富汗的几个山口对峙,明争暗斗,彼此都有点受不了,都不希望在人口密集的省份被迫进入军事对峙。(上万英国兵被阿富汗人全歼那次,阿富汗军队就有俄国援助)

所以,反正中国四亿人口,比印度还多,大家划分势力范围,在对方承认自己势力范围的前提下,也允许对方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做点小生意,共同发财也算个不错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大清政府虚弱的统治,不直接占领是列强的共同利益,所以大清活到了1911年。要不是自己作死练新军(别指望和列强打),怕是还能混一段时间呢。

具体来说,当时俄国在长城以外的领土占优势,英国在长江流域占优势,一个面积大,一个人口富庶,都还算满意。在上海这个各国公用的殖民中心,苏州河(图中河流)入黄浦江(右侧水域)的核心地段,北面是俄国领事馆(向上绿色箭头),南面是英国领事馆(向下绿色箭头),共同发财,皆大欢喜。当然列强也得承认英国这个世界霸主的相对优势。英国舰队巡逻长江,有专门的“长江海军少将”,控制中国内部水道。

当然了,帝国主义也希望能通过一次突袭占领整个中国,在其他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搞定,独享殖民地利益。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帝国主义也有自己的难处——火力和陆地机动性不可兼顾。越是强大的武器,如重炮、机枪,越难以迅速投放战场——不是运输缓慢,就是需要连续的后勤补给。所以,征服中国必定是一场漫长的战斗,无法通过闪电战完成。而在接下来的占领中,分散的侵略军一定会被人数占优势的轻武器游击队围攻——其他帝国主义会给轻武器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给一线部队提供重火力,如果不能给每个殖民据点及时提供弹药,占领会成为耗资巨大的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帝国主义虽然强大,但在互相牵制的情况下,野心要受到技术能力的限制。在卡车普及到军队之前,帝国主义不会轻易动占领全中国的心思。而一旦卡车普及后,哪怕是日本这种二等内燃机帝国主义,也会琢磨着“三个月灭亡中国”。虽然在其他强权(苏联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的山寨闪电战没有完全成功,但30年代的中国军队的确感受到了卡车帝国主义的恐怖——围攻任何一个日军小单位,卡车都会迅速带着援军、重机枪和迫击炮来救,整个抗战中国未能歼灭一个日军师团。日本因此成为最接近于占领全中国的帝国主义。

(看图中的车型,1931年日军要抽调国内民用汽车才能组成摩托化编队,所以30年代后期才全面侵华)

从抗日战争回溯四十年时间,1910年美国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1914年世界大战,法国靠动员巴黎出租汽车才完成了史上第一次摩托化行军,这时的帝国主义在本土组织内燃机编队都很勉强,当然不可能在遥远的中国派出卡车编队。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相互牵制和技术能力不足以速战速决,蒸汽帝国主义并没有能力独占中国,也无法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抢占中国,宁愿维持清朝的名义统一。清朝因此混到了20世纪。


相关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在敌后牵制80%敌军是真的吗? -马前卒的回答 -知乎

47年中央敢于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

历史上有哪些当时看起来在下很大盘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的事? - 知乎


user avatar   li-ya-ting-19-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雄指挥人们去讨伐恶龙,人们不畏恶龙奋力向前,可英雄却在人们背后架起了冒蓝火的加特林。

可以把我私底下当傻子,但你不能明着面骂我是笨蛋,还硬要告诉我不把鹿当马是因为我无知。

得了吧,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现在的经济日报,九成九的媒体都是为了那一小部分人群服务,它们需要什么就报道什么。

很多人把这些官媒当作真知,却不知人家把他们当枪使,需要的时候大力呼吁,不需要的时候一脚踹开。而人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就开始不听,不闻,不理了。

这次怎么拿到手机的,看过直播或者录播的应该都清楚,如果说不是拼夕夕紧急公关,打死我都不信。

几百人或者几万人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媒体罔顾事实,在一个充满诱导欺骗的流氓app遇见了一丁点质疑,它就连忙跳出来开始洗。

恶心啊!啊呸呸呸呸呸!


user avatar   wwlx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什么影响。

光绪皇帝亲政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提拔了一批新党主持改革。一群愤青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很强大的旧党阻力。

康有为和光绪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坚信是皇帝的知音,并脑补了是慈禧太后在暗中破坏戊戌变法,于是派人连夜通知袁世凯,想通过政变杀死慈禧太后。

袁世凯一听这还了得,表面应付一下赶紧通报荣禄,要将康有为一伙人一网成擒。

康有为事先逃亡,在海外骗钱为生,编了很多的政治斗争故事(还搞出一张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骗取赞助,在海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度过了一生。

时人嘲讽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挪用押金属于可不是赖账,这是犯罪了吧




     

相关话题

  民国比起满清有哪些进步? 
  民国时期的教授工资真的比现在大学教授高吗? 
  为什么古人中进士后就会做官? 
  列强侵华有没有争抢港口的控制权? 
  面对西方列强时,清朝与明朝谁的抗压能力强? 
  古代皇帝出生时真的是雷雨交加的天气么?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 
  民国比起满清有哪些进步? 
  中国其他民族对汉族和汉人有什么看法? 
  天津教案是怎么回事? 

前一个讨论
明朝后期东北也是中国领土,可为什么居然有人说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增加了?
下一个讨论
云南「放弃清华选川大」学霸称川大是初心,从不会后悔,你怎么看待他的选择?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