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
每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就很无奈,天天把这话挂嘴上的无一不是学历低、工作一般、收入低、没什么能力的人,不是我说,一本以上学校毕业生起码的能力就应该能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般收入较高的,要么早来合肥了,要么
这种人吧,给你们解释,你们要么听不懂要么听不进去,讲了一千遍一万遍,依然有数不尽的人拿这个来说事,水平真低。
无奈再解释一遍吧。
安徽不沿海,不是改革开放先发省份,经济肯定差,而且几乎没有不依靠国家政策只靠自己就能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旁边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拥有全国最强的经济人才资源虹吸,本省是没任何能力留住人才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某个城市发展较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站出来要政策,那么通常情况是全省都被国家忽视,然后进入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
例子,如江西,如山西,如河北,如广西。
江西跟安徽一样,贴浙江,山西河北贴北京天津,广西贴广东。这几个省,没一个混的好的,只有广西省会南宁这两年搞的还不错,给人印象可以。这都是虹吸光环下的产物。
合肥以前不吸血,全省平均主义,大家吃大锅饭,同时有什么政策和资源还要照顾照顾省内号称小上海的芜湖来东施效颦学习沿海先发省份发展所谓双核心。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十年前的安徽穷的不要不要的,人均全国除了西藏青海最低。
这几年安徽发展理念还可以,集中力量做大省会,不能说不吸血,也不能就冠一个吸血的帽子,毕竟合肥吸血多少,要看程度。
有些人说得好,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合肥也一样,抛开资源集中度谈吸血,也是耍流氓。
但是就是有不少人喜欢耍流氓,耍的还极其不讲道理。比如睁眼说瞎话说合肥搬了蚌埠的淮河水利委员会的,人淮委官网写的很清楚,留的几个办事地址全是蚌埠打头,但是在某些人嘴里,淮委早已在合肥办公了。比如喜欢说某地的企业搬到了合肥,是因为合肥强行干预抢走,而轮到某地企业搬到苏州开厂的时候,却义正言辞的说这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这双标流氓真6。
讲真,某些企业是好,可是安徽留不住,如果安徽能留住,也真的只有合肥有这个能力,再好的企业,出去了就跟安徽无关了,合肥如果能留住,好歹人家还在安徽。
然而看合肥的吸血程度,不比吸血狂魔成都武汉西安了,至少合肥没像隔壁所谓不吸血代表的江苏省省会南京一样,集中了全省95%的高校和90%的三甲医院。安徽最好的师范类大学安师大,就在芜湖而不是合肥,而且合肥压根也没想过安师大搬到合肥的事情。全省几乎每个地市,都有至少一所安徽XX大学/学院的高校,这一点,江苏还真比不上。
但是合肥的确是吸了血,搬了各地烟草合并为安徽中烟,拆了上局蚌埠段组成了上局合段等。为什么我用等,因为不管搬没搬各地的企事业单位,搬了哪些企事业单位,对合肥而言都是没什么经济影响的,合肥现在的经济支柱无一是通过搬迁省内城市企业得来的,换句话说,哪怕那些企业都回去,对合肥的影响也不大。
不过换个角度,合肥吸的大部分是本来可能离开安徽的人才和资源。至于更多人说的拿走了蚌埠的铁路段啊,这个委员会那个国企分公司一类的。我想说,这些东西不论在哪个省都是放在省会的,谁让省会是合肥而不是你的城市呢?
接下来谈谈合肥现在给全省带来的利益。
别的我不知道,至少在铁路上,八向合米的规划让全省所有地市都能通上高铁,请问,除了安徽,还有哪个省敢说所有地市都通高铁?
然而还有不少带上芜湖蚌埠的区域政策,比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你见江苏搞个什么类似的了?你见四川湖北搞这种了?别人全都是省会独占。
安徽现在这做大省会的路子是内陆省份发展的必经之路,省会强了别人才会注意到你,有什么大政方针才不会把你落下,哪怕从安徽过境的政策,好歹还带起沿线一条线不是么?比什么都捞不到强得多吧?
其实这个问题讲白了,是两个层面。第一是内陆省份想要有所发展不被国家忽视,只能够通过壮大某个城市来以点带面,而在我们这个社会体系下,这个城市只能是省会。第二是安徽的省会是合肥,而不是抱怨者的家乡,那么对他们而言,只有你合肥在高速发展,其他地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展速度相对不快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
第一点没什么好谈的。第二点可以说不管换哪个城市当省会,都会面临同样的结果,你们会认为如果换服众的老省会安庆当省会现在结果就会不同?看看南昌就知道了,在江西照样没人服南昌,九江赣州照样想独立…
所以,合肥不存在吸血不吸血之说,真谈吸血程度,请看成都武汉,合肥远不如他俩吸的多。真想均贫,请看山西河北江西广西,路子错了的,没一个好下场。
至少这几年听到更多人评价安徽,都是说合肥发展速度很快,而前几年基本都会说穷的不行,安徽乞丐巴拉巴拉。
这还不够说明什么么?
十来年前隔壁湖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十堰的东风公司留不住人才,高层决定南迁广州,差点就走了,最终俞头出面挽留,许了不少条件,最终东风公司搬到了武汉。
这点被很多人骂武汉吸血。
走出深山,是东风公司迎接挑战、不断实施对外扩张战略的需要,也是渴望摆脱计划经济桎梏的东风公司几代人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神州,市场经济的大潮风起云涌之际,偏居秦巴山区的东风公司备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和人才难聚的切肤之痛。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了企业的发展,阻滞了企业前进的步伐。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与处在大都市的一汽和上汽相比,东风公司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到1998年最困难时,出现了5亿多元的巨额亏损,跌入了历史的谷底。
东风人在困境中反思。上世纪80年代,一个围绕走出深山,实施对外扩张的发展战略,开始在东风公司高层形成共识。90年代初,东风公司提出了“三级跳”的战略构想:第一跳,跳到襄樊;第二跳,跳到武汉;第三跳,跳到广东惠州。
...
第三跳跳到广东惠州,则是戏剧性的一跳:1992年,东风公司与本田公司在惠州启动零部件合资项目,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2000年3月,东风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已资不抵债的广州京安云豹轿车生产项目,并与台湾裕隆集团联合,生产日产蓝鸟轿车,当年生产,当年赢利,出人意料地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广州站稳了脚跟。
可是我们想想呢,是武汉挖的东风吗?是你十堰留不住啊,东风公司,副部级央企,一把手比十堰书记还高,十堰书记去东风按道理东风派二把手见就行了,你说如果武汉不出手,这东风就跟湖北没关系了,反正离定了十堰,去武汉总比去广州对省里来说好吧,至少对湖北这个概念来说,还是左手倒右手。
然后我们再转过来,如果不是武汉在公共资源上和广州差不多(科教文卫),能保证东风的大爷们能有差不多的生活质量,东风会考虑留在湖北吗?
假设东风这样的企业要从安庆搬到上海,平心而论,合肥不留,安庆留的住?合肥不吸血,跟其他地级市一个样,安徽留的住?别忘了,中科大闹回京闹过多少次了,后来合肥开始吸血了,中科大不闹了,为啥?
这就是中西部地区的现状,如果省里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城市,那么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点红利都得吐出去,吸血是省这个层面的自保,不要以为合肥不吸血,其他城市就好了,合肥越接近南京,这些富人把家安在安徽的可能性越大,否则,整个安徽就啥也留不住了。
再补充问题2:省会发展是吸血还是带动。
还以湖北为例,90年代湖北搞了个“一超五强”战略,除了武汉,重点发展宜昌、襄阳、黄石、荆州、十堰五个地级市,目标是2000年gdp均超过1000亿元,结果是除了十堰,均达到了目标(这也证明了十堰劣势太大,要不然东风不会铁了心要走),等到第二步的时候,发现武汉带五个,实在带不动,最终选择了宜昌和襄阳,集中发展“一主两副”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武汉占省内gdp的比重有浮动,但是并没有质变,还是37%左右,三分之一强,而宜昌和襄阳一下子甩开了其他三个,占比一下子提升了,那么谁吃亏了?就是其他的地级市。
你说武汉吸血,倒不如说是襄阳和宜昌在吸血,确实是,湖北省的政策都没忘这两副,不管是铁路还是自贸区,襄阳要,郑万原打算过十堰的改襄阳了,宜昌要,呼南原计划过荆州的貌似也要拐宜昌了。
根据湖北省的预计,远期湖北省要达到3个1/3,也就是武汉占1/3,宜昌襄阳加起来占1/3,其他地区加起来占1/3,也就是武汉要让出5%,宜昌襄阳还要再吸血,目前宜昌加襄阳仅有武汉六成,计划是要和武汉相等的,目前两副的增幅也确实高于武汉。
也就是说,武汉的发展,确实是带动了两个副中心,但是其他的地方,实在带不动,这就像水一样,武汉满了宜昌襄阳装,他们再满了其他地方才能满。
我们再看另一个吸血鬼成都,成都的gdp与武汉相当,而四川的gdp也与湖北相当,不同之处在四川和成都的人口均远高于湖北和武汉,也就是人均水平仍然较低,那么按照这个发展程度,四川实际上仍然处于绝对吸血状态,这也是成都的首位度远高于武汉的原因,成都的人均水平达到武汉现在的水平,那么四川省内副中心城市就可以有汤喝了。
二胖呢?还早呢,自己都没吸满,就别指望其他的城市了,短期内吸血无疑,但中长期反哺应该是有这个能力的。
不多废话
按照去年提面拿国家线资格的难度,复旦希望很大,北大的几个异地,安泰深圳班希望也不小。
清华,安泰和光华的本部,拿国家线还是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