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在不需要他的时代回来了。
他说:伟大的诗歌让人醒来。
这句话说明:
对于时代,他还有企图。
灵性的先知,
可以让人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时代,拥有内心的秩序。
问题是没有人想要灵性和秩序了,
更没有人想要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某个畅销书作者说:
现代性指的是:
人们在放弃秩序,追求力量。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规律是:
一套通向信仰灵性甚至人文主义的体系在衰落。
指向未来的是让人类物质生活永恒的科技之路。
至于相对浅薄的商业文化主要的作用无非是辅佐后一条路,
让人们有一种美好的幻觉,
甚至促进消费,让人对于生活产生盲目的自信和乐观
(因为商业体系要求人们必须乐观)。
大致上和@ 青桅 说的一个意思,
但是更宏大的事实是这是个人类趋势,也不单单是中国。
之以我们的大众文化比国外更差,
或许是因为我们比美国等国家处理两条体系平衡更差,
第二条体系还未全面崛起时中国过早抛弃了第一条。
不过显然除了激愤,我还是更悲观一点。
节目的第一节课,是西川讲鲍勃迪伦。
秩序属于古典社会,
六十年代的美国,
确实和今天有点相似:人心惶惶,价值焦虑。
亦可能北岛选择这个时候回来是因为这种原因。
鲍勃迪伦那一代人作为古典文化的盗火者,
这么说是因为他就是华兹华茨,波德莱尔的化身。
曾经试图给资本时代的年轻人以古典的秩序,或是内心的灵性。
可惜在对抗大趋势上那一代人基本上还是失败了。
至多留下了一些人文传统的痕迹。
科技力量的偶像是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
即便是乔布斯崇拜迪伦,自己是半个嬉皮也追求过内心的灵性,
又怎么样呢,他还是领导大家追求力量放弃了另一边,现在他是科技力量的偶像。
北岛很难比迪伦做的更好,更别说能撼动科技社会的价值体系了,甚至一开始就输了。
去中心化的时代,全民偶像是短命的企业家。
企业家给人以当世的美好物质生活的期待,哪怕可能是短暂的,虚妄的。
第二节课 北岛讲 托马斯·特兰斯特洛莫
北岛试图给人以秩序和灵性,
甚至是 这种关心人类困境和生命的永恒的诗人。
托马斯的诗歌我读过,多是关于北欧那古老的自然主义,神秘主义,深思古典价值和现代科技体系的冲突,更关注死亡和永恒。
严肃的文化作品,甚至人文主义的意义就是去理解人类群体的痛苦,苦难甚至死亡。
可是人们不关心内心,也不关心生死,永恒。
甚至比此刻更加远一点的东西他们也不关心。
迪伦那一代搞出了一股亚文化,
亚文化是现代美国的青春期,
他影响了美国的理想主义,
对于人类生存的思考和为了建立独立价值观的反抗。
但是亚文化终究是一阵风。
我们连亚文化都没有,只有一些派生部落化的点,
(豆瓣这个点的影响力似乎将要比不上知乎这个点了)。
还有最高的功利主义:**梦。
诗歌和灵性,超脱有什么用呢。
追求精神生活只能是个人体验。
许立志不还是死了吗?
《我的诗篇》那种电影有人看吗?
顶多大家只是同情的关怀去看了看。
不过诗歌终究不能对这个社会有像样的影响痕迹。
我们没有艾伦金丝堡。
我们甚至有些人都开始不知道北岛是谁了。
亦或是北岛没有那么大企图,
他只想让一小部分人醒来,
亦或是理想主义者只是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结果是次要的,
可惜当今是个结果导向的社会。
最好的时代,北岛注定输了。
BTW:
一节课一块钱,北岛本人的豆瓣粉丝还不及知乎大V的零头,
我真的不懂商业模式,看不出什么他本人还有什么商业企图,
他老人家都中风了,人到暮年,楼下那个积点口德吧。
这是个文化节目,大家竟然不关心诗人说了什么,
却只去关心平台的商业模式,恰证明我说的可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