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令人浑身发抖的故事? 第3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儿三岁那年的某个下午,趁着女儿午睡的空档,婆婆去菜场买菜。半个多小时后,婆婆突然在菜场看到一位陌生女人领着哭哭啼啼的孙女在寻找她,惊得心脏突突直跳。原来女儿中途醒来发现家中无人,哭一阵还是没人,就自己开门到小区滑滑梯那里去找奶奶,但还是没人,于是她就站在那里伤心、恐惧、无助地哭。她的哭声引来了一位陌生女人,也不知她们是如何沟通的,反正这位善良的女人领着女儿走了好几个路口,在偌大的菜场找到了我婆婆,把小孩安全交到家人手中。婆婆慌得甚至忘记道声谢谢。八年过去了,每当想起这件细思极恐的事,我都心怀感激。此后,我也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因为我曾受到过上天和陌生人如此大的恩惠。


user avatar   twojoy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年年底,我从广州飞到贵阳,客车站里已经买不到当天回家的票,于是我坐上了一辆说是马上走的面包车,司机兜兜转转在城里转了几圈后,严重超载,一个面包车上坐了15个人后才离开贵阳…

走了差不多一小时后,我闻到了一股糊味,于是提醒司机,司机说了句没啥大事就继续开,又过了几分钟,车里的糊味越来越严重,乘客们都觉得不对,于是司机停车检查,发现车前盖里正有烟冒出,司机打开前盖鼓捣了半天,找不到原因,我因为一直没有穿秋裤的习惯,站在漫天的风雪里浑身筛糠,不住发抖…












司机打电话叫人来修车,然而大雪天气,一直没有人来,在等了半小时还找不到人前来检查修理之后,司机决定继续开着走,我发动周围的人找司机退钱,然而无人响应,我自己找司机退,司机不给退,说爱坐不坐,势单力孤的我气得浑身发抖,然而车我是不敢继续坐了,只好眼睁睁看着面包车把人塞进去后渐渐远去…

我在风雪中发着抖走了二十多分钟后,拦到一辆回贵阳的车,到客运站买了第二天客车的票。

第二天,客车经过前一天面包车停车地点往前不远一个大弯的时候,看到弯道那高高的坎子下面翻着一辆面包车,好像是昨天坐的那辆,这时候客车司机和旁边的人说:“就这张车,装了14个人不说,车头冒烟了都还在开,死了两个,重伤了七八个…”

我在客车里又忍不住抖了起来…


user avatar   lin-wei-19-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章讲了个故事,一个女生在过年期间去火锅店时遇到了一件事:

一个熊孩子跟着家长去吃火锅,在他们的侧后方坐着两个女孩,看起来像是很久不见的闺蜜,两个人聊的非常开心。

不一会儿,熊孩子就坐不住了,趁着大人们在举杯喝酒的时候开始在火锅店里到处跑,旁观的女生看到这个熊孩子把服务员刚给客人倒好的茶水故意给撞翻,大吼大叫着,还不时趁乱去踢其他人的桌脚。




被人呵斥了也不听,就在人群里跑来跑去,笑呵呵的,开起来玩的很开心。

很快,他就瞄上了坐在他们餐桌侧后方的那两个女孩。那时,两个女孩正在看着手机开心地笑,熊孩子看见了,就跑到两个人的桌子底下,想要去偷另一个女孩放在桌子上的手机。





女孩儿发现了,并收回了手机。熊孩子很委屈很不开心,就跑去跟妈妈告状,指着那两个女孩说妈妈她们不给我玩手机。

本该利用此机会好好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的妈妈,却一脸宠溺地对熊孩子说:哎呀,你就跟姐姐好好说,让她借你玩一会儿。

于是小孩又跑过去,试图再次拿手机。女孩仍然不给,熊孩子干脆站在椅子上,往女孩的火锅里吐了几口口水。






两个女孩看到此情景自然被吓到,把熊孩子赶跑,并告诉了他的父母,结果很惊讶地,小孩的父母甩下一句:小孩子嘛,不懂事啦,让一让不就好了。

后来老板给这两个女孩换了汤锅,期间熊孩子就躲在大人的背后,洋洋得意地打量着两个女孩。后来,一个女孩起身去上了厕所。就在这时,熊孩子飞快地上到离开女孩的椅子上,端起滚烫的汤锅,照着坐着的女孩子劈头盖脸地浇了下去。






所有人都惊呆了,被浇的女孩疼的大叫,后来有人打听这个女孩的状况,火锅店老板说半边脸严重烫伤,一张脸蛋算是毁了。

看完以后,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觉,说实话,我真想把那熊孩子和他家长一起摁在滚烫的火锅汤底里,让他们也好好尝尝被烫的滋味。

现在真的觉得,人之初性本恶这句话不无道理。

上次叔写了个熊孩子低配版,跟上面这个熊孩子比起来,那篇文章里破坏别人东西、在地铁上大喊大叫的孩子们简直就是天使。





为什么会有熊孩子?因为有熊父母,熊父母们的经典语录我想大家已经熟到倒背如流了:“哎呀,孩子还小,你别跟他计较”、“不就是一个破玩具嘛,你再买个就是”、“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跟小孩子计较”。

我去你妈的小孩子,那你是大人,您说我是把您的手机摔了还是把您的裙子掀起来呢?

关于对付熊孩子和熊父母,可能下面这些网友的经历会给你一些启发:

该市民A表示他有个无敌毒舌的老妈,话说我妈当年要也这样,我的手办也不可能尸首异处。




市民B表示她有个相当宠爱她的哥哥





市民E的父母每次午睡都被熊孩子按门铃打扰,于是...





市民F有个很酷的爸爸,抄起家伙就打了熊父母







据说熊孩子是被溺死的,不是火锅底料,就是水煮鱼里。

是不是毛骨悚然?嗯,毛骨悚然的这个,是真事儿,很多年前的新闻了。觉得这个故事更清新脱俗更有教育意义?

那这个呢?





结局太过惨烈,老人的儿女被判了死刑,四条人命,换来一个教训,却仍然叫不醒每天装睡的熊父母。

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后果和代价,小孩子也不例外。

小孩子的恶到底能有多恶?再讲个故事,一个初中,有个很不受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老师,因为他为了省力总是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重复地做广播体操。终于,有学生受不了了,有个女孩提议:“我们向校长投诉他吧,就说他性骚扰。”

每个班都有几个聪明会来事的女生,她们成绩过得去,很早熟,在很短的时间,她们抱成了一个恶毒又尖锐的小团体。于是这几个女生写信给校长,说自己都被这个老师性骚扰了,她们还把这个假消息发到了其他班还有家长群里,甚至有个孩子还上网投诉给了公安局。


事情很快发酵,关于这个体育老师是怎么对女孩子们实施骚扰手段的方式也迅速被渲染、被扩散。

故事的最后,这个体育老师被开除了,没有学历,没有社会关系,老婆跟他离婚,结局未知,可能就是那种普通的可怜的落魄的中年男人吧...

后来聚会的时候,当年做这些事情的姑娘们,旧事重提还是哈哈大笑,像是在炫耀自己当年做了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没有人承认自己做了件错事,也没有人敢询问那个当年被自己诬陷的体育老师现在怎么样了。(该故事作者为@扶他柠檬茶)


在所有熊孩子的“光辉事迹”里,几乎有一点是雷同的,就是他们对于小动物的态度,那些刚刚上学还没来得及被老师告诉什么事情才是趣事时,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一个题材,那就是虐待动物。

有个孩子说,跟妈妈在周末的时候去了姥姥所在的村子,在那里他玩的很开心,他和他的小伙伴拿着打气筒朝一只羊羔的肚子里灌气,看着羊羔的肚子越来越鼓,大家的笑声越来越大...





还有个孩子说,在小区里的花园玩耍,一只小猫跑过来想要抓我,我看到了,急中生智地拿起旁边的石头砸了它的脑袋,小猫的血很恶心,我抓起它把它扔在了小区的水池里.

回家告诉妈妈,妈妈说:“我家宝宝真棒,谁让那只猫抓我们宝宝呢,活该。”



翻看这些关于跟小动物的“有趣经历”,不乏抓起小鸡的翅膀扔下楼的,还有用注射器把活虾染成蓝色看它在水里游的。关于虐待动物,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解刨医生。

可孩子啊,你们以后到底要怎么成长,才能避免成为一个把谋杀当趣事的凶手?

只是觉得这些家庭里的这些家长,让他们教出个正常的孩子实在困难。





我告诉过很多即将生孩子的朋友或者已经有孩子的朋友关于熊孩子的故事,他们总是不以为然,自信满满地告诉我:我家孩子不可能成这样的。

我想,大概这句话,把火锅浇别人头上的孩子的父母说过,用石头砸死人的孩子的父母说过,把小猫脑袋砸碎的孩子的父母也说过。

见过一个家长,和孩子吃完饭准备走出餐厅时,她的孩子把桌上的牙签盒子碰到了地上,牙签散落一地,孩子本想跑,他妈妈把他一把拉了回来,告诉他,捡起来,妈妈跟你一起。

在旁边的我,恨不得要起身鼓掌。

有多少熊孩子,就有多少熊父母,或者更多。父母有多无知,孩子就有多无耻。

戾气太重,反面教材太多,肯定会有人告诉我说“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说真的,我等不到那天了,要是把孩子养成了这个样子,我跟他一起死了算了。




转载于朋友圈“当时我就震惊了”的一篇文章。

侵删。


user avatar   xiaozhong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朋友刘晓辉是个法医,他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的新书《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看了岂止是令人浑身发抖,简直令人发指!


同事王猛周一刚上班就在查一起失踪案。(王猛是负责痕迹检验的)

一名女老师失踪两天,王猛跟随家属去女老师家查看。结果,在女老师家有意外发现,警方立刻封锁现场,我和李筝也带着工具赶到。

入夏后,气温节节升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从外面进来,出了一身汗。除了派出所的同志,还有两个身着便装的男士等在房间的警戒线外,一个比较年轻,一个四五十岁的样子,应该是失踪者家属。

室内还比较凉爽,我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水味,呛得鼻子发痒。

“她男友昨天来过,没发现异常。”王猛压低了声音,凝重地说:“但我刚才看了卫生间.......”

我和李筝紧随王猛来到卫生间。王猛打开勘查灯,地面散发着大片蓝色的荧光,我感觉浑身的毛孔猛地一缩,不由地伸手摸了摸后脑枕骨。

李筝惊讶地看着地面,“潜血蓝光试剂?”

王猛点了点头,指着洗手盆下方的一小滴红色斑点,“一开始只是发现了它,没想到洒了潜血蓝光试剂后,发现了大片潜血,这才赶紧封锁现场,叫你们过来。”

地上的蓝光面积几乎覆盖了整个卫生间,这应该是第一案发现场。

我们现在主要用潜血蓝光试剂检测被清洗过的犯罪现场的潜血痕迹,和血痕的定位。这种新的化学制品基于鲁米诺配方,加入了专利的添加剂,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提高了潜血显现灵敏度,可在同一血痕处多次重复喷洒,每次都能获得同样的荧光效果,而不改变DNA的测定结果。

王猛介绍说,失踪的房主叫张小琴,是程锦中学的一名女教师。现在等在门外的是她的男朋友朱浩和学校校长。

今天周一,张小琴没去上课,事先也没有请假。张小琴平时一个人住在家中,据朱浩反映,周六中午他曾见过张小琴一面,周日下午给她打电话就打不通了。

另外,张小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没有直系亲属。

其实现有的证据并不一定能说明张小琴出事了,血迹不能确定是谁的血,也不能确定是不是人血。

可在客厅喷洒潜血蓝光试剂后,地面同样呈现出大量潜血痕迹,我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那些血迹存在多种形态,既有滴落状血痕也有擦拭状血痕。我和李筝站在角落,王猛把所有房间都喷洒了试剂,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观察。

★★★

大量血迹主要集中在客厅和洗手间,滴落状血迹和擦拭状血迹都能判断移动方向。我们顺着血迹的指引着来到卧室,血迹越来越少,越来越淡,需要近距离才能看清。

卧室里光线有些暗,正中是一张木质双人床,床头靠在墙上,床底和地面有大约5厘米的间隙。血迹到床边就没了,王猛索性跪在地上,撅着屁股,脸贴着地面,借着勘查灯的光线往床底瞧。

李筝也凑了过去,姿势要优雅许多,“有滴落血迹!”李筝很快起身拍了拍裤子,“晓辉哥,这张床有问题!”

这是一个高箱床,有液压支架,床板很容易就被掀开了。床板下有四个暗格,每个暗格空间都很大。

其中一个暗格里有一床蚕丝被,鼓鼓囊囊的。李筝揭开被子的一角,里面是一个黑色行李箱。李筝凑近看了眼行李箱,声音有些颤抖,“血是从箱子里出来的!”

“别慌!”我和王猛合力把行李箱连同蚕丝被一起抬了出来,不算很重。

蚕丝被已经被血液浸透,行李箱表面有些潮湿,底部滚轮位置有几滴尚未干涸的疑似血迹。

按照常规对行李箱的锁扣和拉链等部位提取检材后,我准备开箱检验。

打开行李箱的一刹那,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苍白的手,手背上有许多凌乱的伤痕。那只手仿佛一记重拳击中了我的心脏,让我喘不过气来。

行李箱完全打开,一具蜷缩着的尸体呈现在我们面前,李筝和王猛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惊骇。

尸体从额部到双脚都被保鲜膜紧紧包裹着,保鲜膜外,只露出略显凌乱的黑色短发,和一只半握的右手。

尸体弯着脖子,头靠在蜷缩的膝盖上,双手交叉在背后,腕部被一块血迹斑斑的毛巾包裹着,大腿和小腿折叠在一起,两脚绷直。

尸体面向行李箱内侧,手和背部靠近行李箱拉链,是被硬塞进行李箱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的。

透过保鲜膜,可以看到死者上身穿一件浅蓝色短袖衬衣,下身穿白色长裤,衣着看起来比较完整。

衬衣有许多破口,领口、袖口和胸前都浸染了血渍。保鲜膜内有许多血液,有些血液顺着保鲜膜的缝隙流淌出来。

尸体双眼凹陷,眼角有血迹顺着面颊流淌,留下两行血泪,嘴里塞了一条毛巾。

王猛对着死者拍了几张照片,“你俩稍等,我拿相机去让家属辨认一下。”

★★★

片刻后王猛返回,“没错,就是她!”外面响起了哭喊声,乱成一片。

我示意王猛对现场进行拍照、固定,采集物证,然后将尸体运回解剖室进行检验。

打电话时,我特意叮嘱解剖室工作人员,尸体形态特殊,普通的装尸袋可能装不下,需要加宽的那种。

等运尸车的间隙,我们把现场看了一遍。要把现场和尸检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接近真相,还原凶案经过。这是师傅告诉我的。

王猛打开多波段光源,开始在地面上搜寻,嘴里嘟囔着,“我就不信找不到蛛丝马迹。”

很快,王猛在地面上找到几枚脚印,但是当看了死者男友的鞋底后就泄了气,那些脚印都是死者男友留下的。而现场并没有发现女性的脚印,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其实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地面明显是清理过的,否则也不会只有潜血没有血迹。

王猛最开始发现血迹的地方是卫生间,卫生间内有少量血迹和大量潜血,说明死者在卫生间逗留时间较长,所以我们到卫生间进行仔细勘查。

卫生间墙壁上挂着一个拖把,拖把是湿的,地面有少量积水,说明短时间内曾用过,嫌疑人离开现场的时间不会太久,也说明案件发生时间不久。李筝仔细观察了拖把柄,发现上面有疑似血痕。

洗手盆旁边发现了稀释状血痕,推测嫌疑人在洗手盆里洗手并冲洗过凶器,稀释状血痕颜色很浅,幸亏李筝眼力好才能发现。

我们还在洗手盆底部发现了少量喷溅状血痕,这说明死者位置较低,可能处于卧姿或坐姿,而且当时很可能还没死。

打开衣橱,里面比较凌乱,外加室内所有抽屉里的物品都很乱。以家里的整洁情况来说,这似乎不太符合张小琴的习惯。王猛断定那是翻动痕迹,嫌疑人很可能在找什么值钱的财物。

门锁及窗户完好,可以排除撬门破窗入室。门是锁上的,要么从室内反锁,要么用钥匙从外面锁,可以排除嫌疑人翻窗离开的可能。从室内反锁明显也不可能,只剩下用钥匙从外面锁门了,这样的话,嫌疑人应该有钥匙。

我们把能提取的物证都装进了物证袋,返回解剖室。

解剖室的排气扇嗡嗡响着,裹着保鲜膜的尸体被放在解剖台上,只占了解剖台1/3的长度,保鲜膜反射着天花板上冷白的灯光。

★★★

死者手脚折叠,被保鲜膜紧紧裹着,保鲜膜里都是血,像透明皮的暗红色粽子。

低头对死者行注目礼后,李筝开始进行尸表检验。

她小心翼翼划开保鲜膜,一层一层的保鲜膜中间是未凝结的暗红色的血。在保鲜膜中间还散布着许多黑色的粉末,王猛捏起一把看了看,“是活性炭。”

王猛若有所思地说:“阳台上有几个装活性炭的盒子,看来是就地取材。”

保鲜膜全部撕开后,尸体也并没有舒展开来,还是保持僵直的被捆绑的姿势。

死者的上衣布满了破口,需要对衣服进行仔细检验。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死者的衬衣脱了下来,王猛把它摆在地上,放上比例尺进行拍照。

我们观察了衣服上的裂口,这些裂口很凌乱,主要分布在胸前和腹部。宽度在2cm到2.5cm之间,这说明致伤工具很可能是同一种工具,最大刃宽是2.5cm。

在很多锐器伤的案例中,由于双方体位变动或刺入后的位移(如横切或旋转),有时会形成比较复杂的创口。但这件衣服上的创口很有规律,说明在锐器刺入时,死者反抗程度较小。

尸体此刻赤裸着侧卧在解剖台上,两侧都有淡淡的尸斑,双侧手腕有几道横行的创口和干涸的血迹。

尸体腰身纤细,血迹像不规则的沟壑,一圈圈,一道道,涂满了苍白的皮肤。

尸体颈部、胸部、腹部、腕部及手背遍布大大小小三十几道创口,长度不等,深浅不一。

有些创口是哆开(专业名词,伤口由于皮肤张力向两边分开)的,翻出被血染的脂肪层;有些创口皮下较薄,露出了肌腱和骨骼。

我们把尸体翻过来,用力破坏尸僵,让尸体呈仰卧位。死者身高159cm,体态瘦小,所以才能被装进行李箱内。

我们对死者会阴进行了检验,会阴部及阴道壁没有明显损伤,按常规提取了阴道拭子、肛门拭子、乳头拭子和口腔拭子。作为女性死者,这是必检的项目。

近几年来,对男性也开始做类似的检验了,说明我们的检验与时俱进。

提取了体表的生物检材后,我们开始进行尸表检验。

体表的血迹伴随着喷头里的水一起流进了下水道,渐渐露出了白皙的皮肤。

李筝从上到下进行尸表检验,“死者双眼凹陷,眼角有出血,睑结膜……啊!……”李筝的手像触电般缩了回去,闭着眼把头转向了一侧。

我仔细看去,死者的右眼睑被撑开,里面并不是预期中惨白或充血的眼球,而是血肉模糊的空洞。

李筝深呼吸了几次,不忍再看。王猛默默拍了照,一言不发。

★★★

死者颈部有皮下出血,看起来像是勒痕,还有好几道狭长创口,李筝量了一下,长度在3cm到10cm之间,深浅不一。

“胸部有6处创口,腹部有5处创口,肠外露。”李筝边检验边对创口进行测量和描述,一丝不苟,“创口长度从2.0cm到2.5cm不等,所有创口边缘整齐,两创角一钝一锐,创腔内没有组织间桥,应该是单刃锐器形成的创口。”

李筝用手术刀柄探了探创口,“胸部有两处创口较深,至少8cm,进入胸腔;其余4处创口比较表浅,深达肋骨。”

“腹部这5处创口都很深,刀柄探不到底。”

“腹部应该是6处创口,有两处创口连在一起了。”我看了一眼死者的腹部,李筝把外露的肠塞回腹腔后,有一处看起来特别宽的创口,那并不是平直的创口,而是有一定的成角,这说明并非一次形成。

“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啊!”王猛感慨道:“太残忍了,仅次于当年那个捅了60多刀的。”

创口形态是推断致伤工具的主要依据,不但可以分析致伤工具的宽窄、厚薄、长短、锋利程度,还能推断单刃和双刃等特征。

将死者的血衣与死者体表创口进行比对,创口位置和形态都能一一对应,这说明死者当时穿着衣服被捅刺,所以衣服上形成了和体表对应的创口。

“死者双手有多处锐器伤,形态不规则,具备生前伤特点,应该是抵抗伤。”我把比例尺递给李筝,对每一处创口进行测量拍照。

李筝解开死者腕部的毛巾,死者双腕部各有几条平行的创痕和一些皮下出血。创口出血并不多,我们推测那是死后伤。

双腕部皮下出血是生前伤,联想到死者的体位,双手被绑于背后,死者生前应该有被控制过程。

“死者尸僵很强啊!”我感慨道:“这说明尸体在死后短时间内也就是尸僵形成前就被装进了行李箱。”

“尸僵很强,还说明死亡时间不短也不长,应该在12~24小时之间。”李筝抿着嘴,煞有介事。

尸僵是早期尸体现象之一,人死亡后一段时间,肌肉逐渐变得强硬僵直,轻度收缩,而使各关节固定变得僵硬。尸僵在死后10分钟至7小时开始出现,经过24—48小时或更长时间开始缓解,3—7天完全缓解。尸僵是判断是否死亡、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依据,但它的出现、消失和强度,受温度、肌肉发达程度和死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李筝忽然皱紧了眉头,“不对,怎么两侧都有尸斑?”

我略一思索,“这是死后发生了体位变化。”

如果在尸斑坠积期翻动尸体,就会在新的部位产生尸斑,而原来的尸斑会变浅甚至消失。

李筝恍然大悟,“这说明死后大约6到8小时,有人翻动了尸体!”

“差不多。假如再早些,原来的尸斑就会消失;假如再晚些,尸斑就不会发生转移。”我点了点头。

但我心中闪过一丝疑虑,因为尸体两侧的尸斑都已经完全固定,理论上大概需要24~36小时,貌似和尸僵的征象有些矛盾,但我立刻想到影响尸斑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失血或疾病,也就释然了。毕竟死亡时间的推断需要综合分析。

尸表检验完毕,李筝表情凝重,“凶手太狠了,这是把所有杀人方法都用上了啊。”我想了想说:“这次解剖我主刀。”

★★★

我用手术刀迅速给死者理了发。很多时候,头发会遮挡视线,影响对头皮的观察,理发后就可以清晰看到头皮的情况。给死者理发其实也算是法医的基本功,当然,我们手艺单一,只会理光头。

如果明确没有头部损伤的话,我们一般不会给死者理发,毕竟要尊重每一位死者,要考虑到美观因素和家属的感受。

死者顶部和枕部有多处皮下出血,呈长条状,这算是一种比较有特点的损伤。头皮损伤往往能反映出致伤工具的特点,条状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这说明致伤工具具有条状接触面。

切开死者头皮后,死者的头皮下有大面积出血,说明死者头部遭受了多次打击。

伴随着刺耳的电锯声,颅骨被打开了。我发现死者的颅骨比较薄。人的颅骨厚度和硬度差异很大,有的人颅骨像一层硬纸,有的人又非常厚。

尽管颅骨很薄,但死者的颅骨完好无损,只是蛛网膜下腔有少量出血,脑组织没问题,延髓和脑干也没有损伤。

“颅脑损伤很轻微,不是致命伤。”

既然致命伤不在头部,那就重点看颈部和胸腹部。

颈部的损伤比较表浅,但是颈部有勒痕,说不定会存在窒息的情况。

按照解剖流程,一般会把颈部解剖放在最后。因为颈部血管比较密集,先解剖头部和胸腹部,可以使颈部的血液流向两端,在解剖颈部时会比较便于观察。

于是我们先对死者的胸腹部进行解剖,死者胸腹部有许多锐器伤,而且死者面部及肢体苍白,这是明显的失血征象。

沿胸部正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将皮肤向两侧分离,暴露出肋骨,见左侧第3、4肋间和5、6肋间分别有两个创口,肋骨表面有损伤。

“看来肋骨替死者挡了几刀,但最终还是没挡住。”李筝幽幽地说道。

“但也说明嫌疑人力量不是很大,或者作案工具不是很大。”我沉思片刻,说道:“假如是中大型锐器,或者嫌疑人力量较大,很可能会刺断肋骨。”

将前肋连同胸骨柄一起取下,胸腔有大量积血,用小勺舀到量杯里,大约有2000ml。探查进入胸腔的两刀,一刀刺破了心包,一刀刺破了左肺上叶。

心包有个破裂口,李筝把手伸进去摸了摸,“心脏没事。”

腹腔里也满了血,舀出大约1000ml血液和血凝块,血凝块提示是生前出血,因为人死后血液是不凝固的。探查腹腔,发现除了肠破裂以外,还有肝破裂。

3000ml,是普通人总血量的一半多了,死因很明确,就是失血性休克。

“这些伤口形成的时候,死者应该是有意识的。”李筝露出悲伤的神情,“眼睁睁看着自己像猪肉一样被切割,真的太残忍了。”

打开死者胃壁,发现胃里充满了食糜。我取出部分食糜仔细观察,李筝探过头来,“白色的是面块,褐色的是牛肉,黄色是菠萝,这像是吃的披萨啊!”

最后一步是解剖颈部,死者颈部创口深浅不一,探查见右侧颈动脉和颈静脉断裂,但颈部创伤生活反应不明显,应该是死后伤。

颈部皮肤有挫伤,肌层有少量出血,气管壁比较干净,有少量泡沫。取出死者的舌骨,剔除上面的组织,发现舌骨没有骨折。结合肺脏检验情况,窒息征象并不明显。

解剖完毕,我们去市局送检。回局的路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三人整理了一下思绪,准备参加案情讨论会。

“凶手很聪明啊。”李筝感慨道。

王猛点点头,“不但把尸体藏起来,还缠上保鲜膜,撒了活性炭,香水估计也是故意打翻的。”

“现场也清理得挺干净。”我凝视着路口的红绿灯

★★★

会议室气氛很紧张,冯大队长一开口,我们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记者的消息太灵通了,网上已经有关于这个案子的帖子了,这不是瞎搞吗?什么情况都不清楚就发帖!”

冯大队长发了顿牢骚,看着我们技术科这边,“肯定不是我们的人透露了消息,但案子还是要尽快破。死者身份特殊,万一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前期侦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许多,小区的监控设备出了故障,一周内的监控都没了,可以想象大家有多么绝望。唯一的线索可能就是死者丢失的手机,但技术侦查是需要耗时耗力的,而且也不一定能查明白。

好在还有现场勘查和尸检这种传统刑事技术手段,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了我们技术科身上。冯大队长抬头看了我一眼,“先说说尸检情况吧。”

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我重点描述死者的损伤。“死者损伤种类及部位较多,生前伤有五种:头部钝器伤、颈部勒伤、手腕捆绑伤、手背抵抗伤、胸腹部捅刺伤。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另外肺破裂和肝破裂也可以致命。”

我稍作停顿,会议室里很安静,大家都低头迅速记录。“死后伤有两处,分别是颈部切割伤和手腕切割伤。对了,死者双侧眼球缺失,现场也没找到。”

大家一阵唏嘘,冯大队长双手交叉在一起,“死亡时间呢?”

“根据尸僵等尸体征象分析,死亡时间在18小时左右。我们是中午12点半到的现场,说明死亡时间应该是周日傍晚6点半左右,饭后短时间内死亡。”我沉吟片刻,“另外,死者死后6到8小时,有人翻动过尸体。”

“哦?这么说嫌疑人行凶后一直在现场逗留?”冯大队长紧锁着眉头,“或者是重返现场。对了,现场情况怎么样?”

王猛介绍了现场勘查情况。门窗没有攀爬和撬盗痕迹,初步推断是熟人作案,至少嫌疑人可以敲开死者的门。门是从外面用钥匙反锁的,嫌疑人应该有死者家钥匙或拿走了死者的钥匙。

王猛介绍完情况,会议室里议论纷纷,大家都想到了一个具备所有作案条件的人——张小琴的男友朱浩。

冯大队长摆了摆手,“案件性质初步看来应该是激情杀人或仇杀,手段之残忍,很可能是虐杀。所以首先要查一下死者的社会关系,不能只局限于死者男友。”

“也不排除谋财,毕竟现场有翻动痕迹。至于是否有性侵,还要等DNA结果。”

“总而言之,这案子必须尽快破!”冯大队拍板。

第二天负责侦查的同事就摸上来不少情况。

死者男友朱浩周六上午去过张小琴住处,约中午12点离开,参加了公司的一个饭局。据周围人反映,近期二人时有争吵,估计和买房子有关。

此外,近期有一个叫邹昊阳的学生前几天和张小琴起了争执,闹得比较厉害。

邹昊阳家里是当地有名的暴发户。邹昊阳整天不学无术,爱打游戏。上周,邹昊阳因旷课去打游戏,被班主任张小琴逮回来后,让写检查,罚站,请家长。

邹昊阳在班里当着同学面大发雷霆,扬言要报复老师。

据死者男友朱浩说,他周日那天来找张小琴,看到一个穿校服的学生在小区门口徘徊。经朱浩辨认,出现在小区门口的正是邹昊阳。

而且有人在张小琴的小区门口捡到了一个胸卡,上面有邹昊阳的名字,这些线索提示邹昊阳高度嫌疑。

专案组找到了邹昊阳,邹昊阳称自己的胸卡丢了,那天只是沿着上学的路寻找胸卡,恰好路过张老师小区门口,但并没有走进小区。

虽然朱浩和邹昊阳俩人都有作案嫌疑,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案件陷入了僵局,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和线索。

王猛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师傅教导我们,遇到疑难复杂的现场,一定要反复看,多次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

我点了点头,“咱们再去一次现场。”

★★★

去现场的路上,我接到了市局DNA室打来的电话。卫生间的拖把上做出了死者DNA成分,地面的血迹和潜血也做出了死者DNA,死者的阴道、肛门、口腔及乳头拭子都没有做出他人DNA成分。这说明死者很可能没遭到性侵,但也不排除采取了保护措施,毕竟现在的犯罪分子都具备些反侦察意识。

死者衣服上的一处血迹,做出了一名男性DNA成分。这结果让我们有些兴奋,那很可能就是嫌疑人,而且他受了伤。

我们重新对现场进行勘验,在角落的垃圾筐里发现了一个包装袋,里面有一张外卖单,上面写着:“牛肉菠萝披萨1份,周六中午11:25。”

“这么说来,死者前天中午和昨天晚上都吃了同样的披萨,看来她很喜欢这个口味啊。”李筝感慨道,这也验证了此前李筝对死者胃内容物的分析。

我们又在厨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凳子,上有几根长发,李筝指着凳子腿说;“晓辉哥你看,这和死者头皮上的损伤形态符合!”

“把那几根头发检验一下不就OK了?”王猛不停地擦着汗,嘴里抱怨着“好热好热,热死了!”

我点点头,“昨天咱进屋时还挺凉爽的,今天怎么热成这样了?”

李筝善解人意地说:“你们要是嫌热我就去开空调。”说着走向门口的玄关,那里有一个白色的遥控器。

我呆立在客厅,忽然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之前尸表检验时发现尸斑的进展程度符合24~36小时,和现场及尸僵现象矛盾,当时选择了根据现场及尸僵推断死亡时间,现在看来有些武断了。

死者的死亡时间有可能更早,死者家中的那份披萨,很可能就是死者最后的午餐。可如何解释其他尸体现象呢?我想到了影响尸体现象的重要因素——温度。

既然嫌疑人能想到用保鲜膜和活性炭掩盖尸体的气味,肯定也能想到用低温延缓尸体的腐败,而尸僵程度受温度影响很明显。看来,嫌疑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们去查了死者家的用电情况,发现周六夜间和周日一整天的用电量一直是波峰,这说明空调当时应该是开着的。但现场空调是关着的,说明有人关了空调或者空调被定了时。

李筝观察了遥控器,发现温度设置是16度,这是设置的最低温度,但平时很少有人开到那么低。这诸多疑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人给空调设置了最低温度,并且定了时。

空调造成的低温环境,使死后现象的进展变缓,造成了我们对死亡时间误判。这样的话,侦查思路就需要重新调整了。

看来死亡时间推断始终是法医面临的一项难题啊,尽管法医有很多手段推断死亡时间,可还是很容易误判,毕竟影响死亡时间判断的情况太多了。我摸了摸后脑枕骨,在炎热的夏天感到后背一阵发凉。

我马上给冯大队打电话,说明了死亡时间误判的情况。

回到局里,我们重新在电脑上浏览现场照片,卫生间地面上的一道甩溅状潜血痕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甩溅血痕,往往能反应嫌疑人的手和凶器的位置及运动轨迹。

这道潜血痕从洗手盆下方的地面开始,沿墙壁上行,但洗手盆没有潜血甩溅痕。这说明作案工具的位置应该比洗手盆下沿低。


根据之前的测量,卫生间洗手盆下沿高度为70cm,这说明嫌疑人的手距地面低于70cm。而一般男性的手距地面高度为74cm左右,女性的手距地面高度是70cm左右。我们面面相觑,难道嫌疑人是女的?

恰好市局DNA室打来电话,小凳子上的头发就是死者的,说明小凳子是凶器的一种,但死者衣服上的血迹却排除了之前怀疑的朱浩和邹昊阳。

“会不会是送外卖或快递的?”李筝低头喝了一口咖啡,“前几天我看过一个报道,一个送外卖的入室强奸杀人。”

“送外卖的可以敲开门,自然有嫌疑,但是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行。”我们把这个线索反馈给专案组,估计很快就会找上外卖小哥。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回想勘查现场和尸检的过程。

“其实解剖时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只是想法不太成熟。你们看,死者胸腹部创口刺入时都有一定的角度,而且这个角度都是从下向上。尤其是胸部创口,倾斜角度很大。”

我拿出尸检记录表,那上面对每一处创口进行了描述,包括创口的宽度、深度和走行方向及倾斜角度。

李筝猛地拍了下桌子,“匕首从一个较低的位置斜向上刺入胸腹腔,这说明嫌疑人很可能比死者矮!”

“本来我也不太确定,但结合那道甩溅血痕......”我略一停顿,王猛和李筝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而且,嫌疑人的体力并不怎么强。”我慢慢说道:“死者身上那么多伤,我觉得并不是虐杀,大家是先入为主了。”

“虽然死者身上的伤很多,但非致命伤也很多,而且分布在多个部位,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试刀或者练习。这说明凶手杀人技能不熟练,生怕一种方式不能致死,所以进行了各种致死方法的尝试。

看似凶残的背后还反映了嫌疑人力量不足,因为力量不足,一次不足以致死,所以他需要不断攻击;也因为力量不足,所以嫌疑人在行凶时遭到死者反抗,并受了伤。”

“智商高、力量弱、个子矮,可能与死者认识……”李筝忽然瞪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学生?但邹昊阳的DNA比对不上啊。”

我没有回答李筝,站起身走到窗前,“这个现场有个特点,那就是血痕非常多,我们可以根据血迹来分析一下整个行凶过程,或许嫌疑人已经浮出水面了。”

“冯大队,您怎么来了?”王猛站起来,给大队长倒了杯水。冯大队笑着摆了摆手,“你们继续,我旁听。”

冯大队找了把椅子坐下,我们把所有证据和线索串起来,推理了整个杀人及分尸过程。

★★★

周六中午,嫌疑人敲门进屋,不知为何与死者发生争执,在客厅发生厮打,死者体表有皮肤损伤,同时嫌疑人也受了伤。

两人撕扯中来到卫生间,嫌疑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从下往上刺向死者胸部。由于力量较弱,准确度差,其中几刀被肋骨挡住。但还是有两刀从肋间隙进入胸腔,一刀刺破心包,一刀刺破肺脏。

嫌疑人并没有收手,又朝腹部捅了几刀,导致张小琴肝破裂、肠破裂,胸腔和腹腔内大量出血,地面和墙上留下了甩溅血痕。

这些伤虽然是致命伤,但短时间内不会死亡。嫌疑人摸起一把小凳子打击死者头部,并在卫生间找来毛巾,一块用来绑住手腕,一块塞进死者的嘴里,然后勒住死者的颈部,造成一定程度的窒息。

不知张小琴当时还能不能说话,但她一定是清醒着经历了被虐杀的过程,然后因为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但嫌疑人并不确定张小琴是否死亡,在卫生间内进行了割颈和割腕,但张小琴已经死亡,心脏不再泵血,所以没有喷溅血迹。由于颈动脉和颈静脉断裂,出血量不小,地面留下大量血迹。


嫌疑人作案后将死者缠满保鲜膜,蜷缩着装进行李箱,拖到了卧室。对犯罪现场进行清理后,他拿走死者挂在玄关处的钥匙,将门从外面反锁。

傍晚时分,冷静下来的嫌疑人又重返现场,为了寻找财物和掩盖犯罪。他将行李箱取出,在死者身上又缠了一层保鲜膜并撒上了活性炭,重新装进行李箱并裹上了被子。这个过程导致死者体位发生变化,尸斑发生转移。

为了确保安全,嫌疑人又拖了一遍地面,然后打开空调,把温度调到最低,并且定了24小时,然后放心地离去。

“精彩!”冯大队猛一拍手,“我看这案子快破了!”

专案组找到了外卖小哥,作为当天中午到过张小琴住处的人,并且敲开了死者的门,他自然也有嫌疑。但通过调查,他当天中午送了六份外卖,时间比较紧凑,据他反映,当时开门的是个男的,应该就是朱浩。

根据我们的推测,犯罪嫌疑人力量小、身高矮,倾向未成年人;房间没有暴力撬锁的痕迹,说明凶手应该是张老师认识的人。张老师是个孤儿,交际圈很小,认识的未成年人,大概只有她的学生了。

经过分析,我们开始对张老师的学生们进行排查。在她教的两个班83名学生中,筛出周六有作案时间的学生,一共有15名。然后经过采血与现场的DNA进行比对,匹配上一名叫谭刚的学生。

谭刚是留守儿童,家境不好,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据老师和同学反映,张小琴对谭刚十分关照,还帮他申请了助学金,张小琴算是谭刚的恩人。因为这个,还有一些同学在暗地里说张小琴偏心。

而谭刚也比较上进,脑瓜也聪明,特别有逻辑思维,理科一直学得很好,只是偏科很厉害,近期成绩有所下滑。

按理说,老师对学生这么好,学生怎么可能去杀害老师呢?

在审讯室里我见到了谭刚,他又矮又瘦,皮肤黑黑的,远远看去,活像小一只瘦猴子,毫无力量感,外貌倒是十分符合我们刻画的嫌疑人特征。

他有着与年龄不太相符的镇定,在审讯室里,当他被问及周六是否去过张小琴老师家时,他毫不慌张,目光淡定,回答我们,他只是去蹭了顿饭,吃的披萨,吃完饭便直接离开了。

他的样子,看起来不像在撒谎。工作十几年的老刑警告诉我,如果这孩子真的是凶手,那心理素质也太强了,比大部分成年人都强。

假如他否认去过张小琴家,那就是明显在说谎,但他却承认去过,这让审讯人员心里没了底,现场的DNA或许就不那么有说服力了。

但谭刚作为目前嫌疑最大的人,不能轻易就这么放他走。

我们继续调查,发现了一些线索,据和谭刚要好的同学反映,谭刚近期从不知从哪里买了一把匕首,很漂亮,还在同学面前显摆过。事发后,谭刚有些反常,好几天没出去上网。

很快,我们在谭刚宿舍里搜出了那把造型十分漂亮的匕首和一部手机。

手机是张小琴的,匕首的刀柄缝隙中做出了死者张小琴的DNA,这下证据确凿了。就算证据板上钉钉,大家还是很难相信谭刚就是凶手,可证据不会说谎。

术业有专攻,审讯组审了一天一夜,谭刚招了。

★★★

谭刚的冷静程度让我们十分惊讶,他供述犯罪过程时,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悔意,甚至还带着笑容,最担心的事情是自己的游戏账号因长时间不玩会导致排名下降。

谭刚自幼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在南方打工,一年见不了一次。爷爷奶奶虽然溺爱谭刚,但家庭情况很差,物质方面一直非常欠缺。

所幸谭刚是个聪明孩子,小时候学习不错,考上了不错的中学。

但自幼就没有什么管束,上了寄宿制中学后,他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地迷上了网络,一有机会就跑去附近的网吧。

谭刚能和邹昊阳玩在一起,纯粹是因为两个人在玩同一个游戏。游戏里,他俩是“盟友”,游戏外,他俩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朋友,邹昊阳家境富裕,时常帮谭刚付网费。

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谭刚再也无心学业,成绩断崖式下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成日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体验英雄一般的成就感。

为此,班主任张小琴找过谭刚谈过几次。每次谈完话,他都会收敛几天,可耐不住网瘾,老实不了几天又跑出去上网。

玩游戏不光需要充值网费,还需要充值大量金钱,购买各种装备,来提升游戏角色的战斗力。如果是邹昊阳这种家庭也就算了,可谭刚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固定的,零花钱基本没有,别说上网,买个零食都要慎重考虑。

有一次,他偷偷把父母寄回的学费被挥霍在网游世界里,然后找到张小琴,谎称家里凑的学费在车站被偷了,以此博得了张小琴的同情。

张小琴自己是个孤儿,当她看到留守儿童谭刚时,感怀自己的身世,生出了一种强烈的同情心,因此对谭刚格外照顾。不光主动联系学校减免了谭刚的学费,还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借给谭刚当作生活费,并告诉谭刚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就去找她。

自此之后,谭刚便经常去找张小琴,有时是为了补习功课,更多的是去借钱。张小琴性格善良温柔,几乎没拒绝过谭刚。而谭刚也一直保证,说等他父母回来之后,第一时间便给张小琴还钱。

就这样,谭刚渐渐习惯了张小琴的善良,没钱了就去找张小琴要,偶尔也会蹭顿饭。

之前总以吃饭或者买教辅什么的,跟张小琴借钱,张小琴都慷慨资助了。

后来,张小琴发现谭刚经常逃课去打游戏,就不再愿意轻易借给他钱了,为此还严厉批评了谭刚几次。

周六中午,谭刚去张小琴住处准备再次借钱,在门外听到了张小琴和男友争吵的声音,于是悄悄躲在楼道里,见张小琴男友离开后,他敲开了张小琴的门。

没错,谭刚又是去借钱的。可张小琴正在气头上,就没给谭刚好脸色,没招呼谭刚吃披萨,也没给他钱,还教育他不该沉迷于游戏,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虚拟的游戏世界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谭刚的性格,他变得易怒,暴躁。被张小琴这么一批评,谭刚瞬间恼羞成怒——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了自己的老师。

张小琴在没防备的情况下,被谭刚一击刺伤。

因为不知道怎样能杀死一个人,再加上力量弱小,他采取了多种手法,以至于尸体上很多生前伤和死后伤。

谭刚供述的杀人藏尸及重返现场清理痕迹的过程和我们分析的大体一致。但他开空调只是为了延缓尸体被发现,并没有想给法医出难题。

作案后,谭刚也很害怕,毕竟是第一次杀人。他在宿舍躺了一下午,渐渐冷静下来,策划着重返现场进行清理。他的手段可不只是清理现场,还有转移视线。

他知道邹昊阳和老师有矛盾,就趁着邹昊阳不在宿舍,偷拿了邹昊阳衣服上的胸牌。他趁着夜色清理了现场后,把邹昊阳的胸牌扔到了张老师小区门口。

当晚邹昊阳回了家,第二天回校后发现胸牌不见了,谭刚出谋划策,让邹昊阳去上学必经之路——张老师小区附近找胸牌,成功把公安局的视线引到了邹昊阳身上。

挖掉老师的眼睛,是因为谭刚认为老师的眼中会留下最后的影像,能映出自己的样子,没想到这小子还挺迷信的。至于张小琴的眼球,被谭刚冲进下水道后就再没找到。

谭刚被刑拘后,大家对那个案子一直很关注,社会上也传得沸沸扬扬。

“谭刚不满16周岁,判处死刑的概率很低。”李筝对着窗外发呆,“张老师那么善良却惹上杀身之祸......”

“或许有些人习惯了消费别人的善意吧。”


我合上案卷,想起了之前办过的两个案子。

其中一个是两名青少年,抢劫出租车司机,仅抢到了200元,将出租车司机杀害。两人都未满18岁,分别被判有期徒刑8年,10年。

还有一个13岁的男孩去邻居家偷狗,被女主人发现后,用匕首刺死女主人。因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被送去劳教了。去年(2013)年底,劳动教养被废止,现在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后,都只能释放。

因为一些原因,部分细节做了隐藏,非完全真实,但案件大致如此。最近有个新闻也很火,弑母案凶手因年龄较小被放出,重归校园。真不知道说些什么。


刘晓辉的故事最大特点就是专业,写实。他毕业于南方某医科大学法医专业,如今在北方某市从事法医工作超过15年,解剖尸体超过800具。新书《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中的19个案子都改编自他的亲身破案经历。

很多朋友就说他的这本书跟《法医秦明》挺像的,都是专业法医写自己的破案故事。《法医秦明》之后,很少有专业的法医破案故事了,刘晓辉的《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终于填补了这个空白。

详细了解见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小学时,有一次同学跟我说老师生日。就把我带去了一个地方,到了后没多久他让我回去,我根本就不认路;迷路了就哭起来了。

路过一家小卖部时,这家人把我带进来;还让我吃饭。让我打电话。我打给我妈一开始没打通,后来我妈打电话过来。小卖部老板跟我妈一说,我家人很快就来接我了。

我到现在都很感谢那家人

至于那个同学,我忘都忘了此人叫什么名字


user avatar   416031512zao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2年3月11日

某国某地某女子学校发生火灾

师生们吓坏了,一直往门外跑

但是宗教警察封锁住了大门不让学生逃生

理由是:没有戴好面纱

导致15名女学生被烧死 50名学生受伤



他们认为:不带面纱就跑出来,是犯罪的,是勾引男人的,是不道德的,是违背教义的。

所以封住了大门

有学生跑出来,这群livestock竟然又把她们赶了回去,任由她们被烧死。

不知道你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不会做噩梦。

"Whenever the girls got out through the main gate, these people forced them to return via another. Instead of extending a helping hand for the rescue work, they were using their hands to beat us."

那些女孩跑出来的时候,他们没有救援,反而是把她们打了回去。



整个海湾都哗然指责该国不人道

但是没有什么用

事后,当地某地高度赞扬了宗教警察的行为

变态,都是变态

最后,该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恐怖主义输出国。

你们猜这个国家是谁。

You are our neighbor, become your neighbor, we are too unfortunate.


user avatar   yang-ye-mo-bei-j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感谢很多好心人说要捐款或者想帮助阿姨。我今天打电话回家确认,阿姨已经走了十天。老妈托人做了红糖油香送过去了。我觉得不管信仰如何,关键还是人,人好则万事好,人坏则世道坏。既然阿姨至死信仰她的神。我只想说,若你真的存在,请保佑她直上天堂。

手打这个事儿的时候我的手都是抖的,除了气愤真是无话可说。

我妈的一个服务员阿姨。

一个无比乐观开朗又干净利索的回族媳妇儿。在我们这很多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不稳固,但有一个民族例外,那就是回族。这里的回族女孩往往十七八岁就会嫁人,无论领不领结婚证都会从一而终。

这个阿姨二十岁的时候还没嫁出去,家里人都觉得丢脸,于是就随便找了个没结婚的男人嫁了过去。这个叔叔真是集合了懒馋凶穷于一体。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就躺在床上看电视,家里有几头牛和十几只羊就是全部家产。阿姨嫁过去之后每天早上伺候完牛羊之后再伺候男的吃喝拉撒。生了孩子之后也是阿姨自己带自己看。晚上孩子哭,男的就发脾气让女的带孩子到外屋去睡。

后来,这个男的又喜欢上了打牌还是打麻将,把家里钱输光了。这个阿姨没办法就一家一家求,最后居然把钱要回来了。男的也因为觉得丢脸没在打牌了。两个女儿稍大之后,家里就困难起来了,为了生计阿姨想去打工,但是男的觉得丢脸,不许去。但最后男的自己又不想工作又想有钱花就同意了阿姨去打工。就来了我妈这里。因为以前饭店主要是接待政府富商的,这个男的又怕女的在这看上谁了就跟着跑了,天天的就跟着来,守在饭店里看手机混吃混喝,我妈后来就让这个男的帮忙宰羊什么的然后添双筷子给他一份员工餐。

这个阿姨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工作的更卖力,干活利索的不得了,只要她经手的地方都井井有条。干了几年就从服务员变成了厨房里的凉菜师傅。她喜欢说笑,喜欢唱歌,脾气也好,厨房里的人都很喜欢她。冬天没活计的时候,我妈介绍她去了机关食堂帮工,我爸也交了她几手养牲畜的法子。到去年年初,她家有二十多头牛,一群羊,每月有几千块收入。

这个阿姨每天早上起来伺候完小的上学,去伺候牲口,伺候完牲口再去伺候丈夫,最后都弄好了去上班,中午再赶着回来重复以上活动。但她特别知足,觉得一切都在变好,日子好过了,女儿学习好,丈夫也没喝酒打牌。到前年过年时,这个阿姨还特别开心的带着女儿们来拜年说,“现在日子好过了,我女儿学习好,我要好好培养她,她爸不让她上了,说女儿快十六了该嫁人了,我硬是让他乖乖听了话,我这是快享福了,熬了三十年了,真主保佑,该是我福气了。”

这个话音刚落,16年3月份阿姨查出了白血病。去了乌市确诊为m2型急性白血病。手术费三十万。她家的牛卖掉刚好三十多万。然而她被她丈夫接回家了。理由是,看不起病,手术成功率百分之二十,就算成功术后还要花二三十万,没钱。

这个阿姨被放在家里的炕上,她的弟弟和妹夫来伺候她。过年时我回家后她打了个电话给我妈说,姐姐,我想吃芝麻酱了。我妈跑到外面做芝麻酱的地方给她打了一罐子芝麻酱带着我去看她。

我见过不少死人,也去过不少医院看望临终病人。但她还是把我吓到了。我见过的人无论得了什么病或者年纪多大都有种挣扎求生的欲望,或者说不上来,总之就是不像她这样。

这个阿姨按医生说最少还有半年寿命。但,我在她身上闻到了尸臭味,那种真实的死亡的味道,她的牙龈全部是黑色的,脸肿的不成样子,头发掉光了,她就看着我妈流泪,说,姐姐,我就想吃口芝麻酱。

她丈夫走进来对我妈说“姐姐,你帮我转发个东西,你认识的人多。”我凑过去一看,轻松筹的页面,“姐姐,你帮忙证明一下是真的。”

我妈答应了。

回家后和我爸一说,我爸立刻暴怒“筹什么筹!那是绝症吗?那个可以治!他牛卖掉不行吗?还筹?他就是等着他老婆死了拿着骗来的钱去娶个小的!”

我妈说,“那咋办,要是凑够了三十万善款就治呗,算她最后希望了,要是不弄这个他就更不给她治了。”

过了两天我妈带着蜂蜜去看她,我爸跟着去把她丈夫教训了一顿。但没什么用,男的带着阿姨去了县医院输了血,除此之外再无动作。

在医院里那个阿姨骂了她女儿,说她女儿幸灾乐祸可开心了。

我疑惑不解,回家的路上,我问我妈,她干嘛骂她女儿,她女儿什么都没做错。

我妈说,她不是骂她女儿,她是在骂她丈夫,但她不敢骂,所以只能骂她女儿。

这才是真正的当牛做马劳心劳力伺候一生,比不上几头牛。


user avatar   zhu-su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赶飞北京的飞机,在长春市中心好容易打到一辆出租车。

司机师傅三十多岁,黑黑的,瘦瘦的。

飞快坐进副驾驶,“师傅,赶飞机,快点。”

司机师傅愣了一下,“有多着急?”

“特别特别着急,还有两个小时,飞机就飞了。”

司机师傅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了捏鼻子,“行,坐好。”

我心生奇怪,从市区打车去飞机场,固定价钱,任何一辆出租车都是抢着去的。

这师傅还有一丝犹豫,这不科学。

老式捷达带着轰鸣声跑了起来。

车行了一阵,看司机师傅找的路线,以及那种超车、别道的熟练程度,我放心了不少。

只是有些奇怪,车减速的时候,会有些顿挫感。那种戛然而止的惯性,搞得我有些晕。

“师傅开了很久的车了吧?感觉对长春非常熟悉。”

坐出租车的时候,最喜欢和司机师傅唠唠家常,这是我的一大爱好。

“这还不是和你吹,快二十年了,十四岁就开始摸车。”

司机夸夸其谈,

“长春的任何一个胡同,任何条街,都太熟悉了。就连任何一条路上有几个小石子我都知道。”

我心说,路确实找的不错,但是这车技怎么不像你说得那么好,这顿挫感。

我怕影响他开车,就不再说话。


捷达车穿过一条又一条拥挤且畅通的小街道、小胡同。

好像一条在珊瑚里游泳的鱼,那叫一个游刃有余。

但是,车减速的时候,还是让我不舒服,我有些鄙视这个自称20年驾龄的老司机:吹吧您。

捷达车出了市区,到了快速路上。

我看时间,市区只用了半个小时,这司机师傅挺不错,避开了好多红灯,心里放心不少。

快速路上,可以开到100公里,就算只开80公里每小时,在规定的登机时间内,也轻飘飘地能赶到机场。

我松了一口气。

但是,车上了快速路一阵,我发现有问题。

我们后面的车,一辆接着一辆,呼啸着从我们车边超过。

我一看仪表盘,上面显示着:56公里每小时。

这是玩我呢!

“师傅,这是快速路,你咋不快点?”

“你上车的时候,我没敢和你说。我刹车坏了,市区一直降档控制车速。快速路上开快了,降档也不好使,容易出事。”

“……”


user avatar   chen-zho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的新闻?一个小女孩把一个1岁男童从高层丢下,婴儿貌似侥幸活了下来,小女孩在家人的保护下销声匿迹。

10岁的孩子,基本对错的认知肯定有了。在发现自己和男童独处电梯时,没有犹豫的立刻关电梯门,上25楼,其间对男童各种踢打虐待,最终将其一把摔出电梯门后,又从窗口丢下。

之后被询问男童去向时,小女孩相当镇定的撒了慌,导致救助时机进一步延误。(棒的是最后小男孩依旧活下来了)

这么明显的反社会人格,为何竟然能够如此成功的人间蒸发。希望有关部门能暗中盯梢,时时防患于未然,感谢有关部门。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下

看过全部评论,应该说八成以上是心有戚戚焉的,有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被治愈了的感觉。余下两成持有异见或者关注角度颇为神奇的,只要是好好说话的,我就当扩展人生的广度看看,没什么特别的情绪。

至于某几个情绪别扭且莫名亢奋激动的,比方说质问我单身对的起国家吗(无厘头的缺乏逻辑)希望我妈在出生前把我流掉的那位(充满了发泄),我也没有生气,早过了随便被挑衅就愤怒的年纪了,只能说,现实生活里,这种双商欠奉的人类早就被我从交际圈中剔除,而且上网遭逢到这种东西是表达者的宿命。(我有种观念,跟蠢货打交道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即使对方是聪明的坏蛋,让你吃亏,你也可以学点东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而蠢货就是泥沼,大多数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向蠢货宣誓智力上的优越感而纡尊降贵和他们交流,结果只会被他们拖进逻辑上的怪圈和情绪上的泥沼)。

我着重想强调的是,写这个回答,我的本意是想表达惊诧和决心,而不是对我妈的怨恨,我跟我妈现在的关系岁月静好,怨恨这种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人非圣贤,一时可以有,但绝不能长久放纵它的存在,愤怒过后,得想办法消弥。以我的个人经验,发现原生家庭的问题后,始终都要回归到自身上来,怨恨同时也意味着“我”缺乏力量,)。当然,我们跟原生家庭的问题,无非就两条路,一是博弈至某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状态,二是始终达到无法平衡那就完全切割(总不能给逼成神经病吧,真逼成神经病了折磨自己也就罢了,折腾伴侣或者下一代,那才是真罪过)。两样都做不到,本质上还是缺乏力量。没人生来就元气满满神挡杀神魔挡杀魔,都要经历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这种日子老子无法忍受了-抗争,找出路—获得这个过程来的。

我个人的力量感,源于两块,一是经济独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未必多有钱,但是得有个房有个比别人强点的一技之长,赚的钱得比开销的多,适当储蓄(评论中纠结于我到底听什么讲座的,怀疑我搞传销的,我很服气这样的脑回路);二是内心的力量(多读书,然后联系实际多琢磨,多总结,举一反三,不管是专业学习还是人情世故方面,最后有取舍有坚持,少犯糊涂)。物质和精神的独立,两样缺一不可。因为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结果都得自己承受。独立的经济和稳定的情绪能够让你在人前保持体面,这个社会,闲操心的人真没那么多,只要做到一不麻烦别人二对他人来说是个有用人,没人会介意你单不单身。我想说,一个人充满微妙的力量后,试图控制你的人会望而生畏,别以为只有妈妈想控制你,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对“操控”别人跃跃欲试的“聪明人”和“傻瓜蛋”比比皆是。

--------------------------------------------------------------


我大龄单身,经济独立,靠自己买房,有次我妈过来看我.


一天我正在边在刷牙,边在听手机里的讲座,突然我妈在外面悠悠的叹气,似乎自言自语:天天听这些东西,心都是野的,当初就不该让你读书出来,留在老家,没学历工作没钱还不是捏在我手心里,叫你东不敢西。


那一刻,我肩背僵直,毛发倒竖。


对不起妈妈,虽然你是我最亲最亲的人,可是我的人生,不能捏在任何人的手里




                 

相关话题

  你听过的最黑暗的故事是什么? 
  如何以「那具尸体正在对着我笑」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会法术的人吗? 
  有哪些鬼故事让你记忆深刻? 
  如何在一百字以内写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 
  为什么侦探推理小说的主角以男性为主,极少见女侦探主角的小说? 
  有没有那种特别短但是听完以后后背发凉的恐怖故事? 
  有没有让你感触最深的恐怖故事? 
  推理小说中有哪些巧妙、令人叹为观止的推理? 
  有哪些典型的中式恐怖?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大中餐沙文主义」?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熟读金庸的人才懂的笑话?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