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红包这个功能会不会取消,微信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站远了看,现金的电子化是个被当权者鼓励和引导的方向,这主要是因为现金具有一些天生的缺点(对国家来说现金的可追踪性太弱,对商户来说现金的匿名性过强,对个人来说现金的遗失风险又太高)。
但是要人为推倒现金这种习惯,并订立一种新的支付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中间必须要诞生一些明星产品,才能帮助老百姓转变心态甚至创造民俗。微信红包在特定的阶段承担了这个任务,且成功地达成了目标。
首先你在微信上发的是真钱,但在心理上的感受只是数字。大家在数字上你来我往,逐渐不太当一回事,新的心理认知就这样培养起来了。前几年刚有微信红包的时候,有个几块而不是几毛钱,就已经是“谢谢老板”的大数字。到了今年已经完全不同,这次过年有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群发短信比往年少了80%。但是现在一般有诚意的拜年都会附红包,不熟的发个8块8,关系好一点的一般是88或者188,大概是请你吃一顿便饭的价钱。
一旦接受了“钱不是钱是数字”这种设定,用手机消费起来会比起使用现金更随意也更不心疼。就这么一个习惯和心态的转变,直接导致了2016年直播、知识分享类的新经济出现爆发期,并且几乎是一夜之间让举国上下的实体店全部接入了扫码付费,瞬间领先美国。
即便去掉网购和扫码,一个人一年在手机上鸡零狗碎地怎么着也要花200元(并不算多),这就是一个千亿级的新市场。之前新经济唱了那么多年,“支付习惯”一直是瓶颈,这个瓶颈随着技术现在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其次,微信红包最成功的一点在于打开了老年人的学习通道。这是微信最牛的地方:一方面红包本身和真钱沾边,所以即便对于最排斥新事物的中老年人,这玩意儿也不再仅仅是“小孩子的玩具”,对待起来态度要认真许多。另一方面,红包又是个家人的联接工具,所以小辈会主动教老年人使用方法,发红包本身又自带传播属性——消费者教育和推广的费用都省了,一举而三役毕,堪称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很多中老年人三年前连打字都不顺溜,现在红包嗖嗖的发,连带着把手机付费也学会了。
于是几亿中老年人就这样被成功接入这个千亿级市场,当年PC时代一堆人想了十几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终于被搞定。再和“花钱无感”的特点双剑合璧,未来的新增长点就有了。
无论以后是否还有微信红包,它担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美完成。对于那种半熟不熟的人,红包的破冰效果比其他方式更好。从展示善意的角度,发红包甚至可能是最具有性价比的支出。如果是朋友,几块钱哄个开心,还能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