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章北海在太空中射击是否可行? 第1页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空低温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拿手枪狙击5000米外目标。


这么说吧,有单反的拿自己单反出来,没单反的找朋友借一个(别拿iPhone出洋相,精度太差);镜头拿原配的狗头都行;夜里找个没光污染的地方(注意人身安全,注意保暖),ISO调800以下,手持单反把北极星拍下来试试。


我就不提什么“把北极星拍到画面正正中间那几个像素上”这么变态的要求了——想狙中5千米外的目标你做到这个还真不够用——就看看哪个神能不用三脚架夜拍北极星不糊。


你看,这单反相机玩的是光,不涉及后座力什么的;按快门需要的力度也比扣扳机差太多了。

你怎么就端不稳它呢?



枪比相机可麻烦太多了。

现代步枪(如M16/AK)枪管长度已经大为缩短;但近战、室内/堑壕作战仍不方便,所以不得不辅以手枪、冲锋枪等短枪。但是短枪瞄准基线太短,同是照门准星瞄准,手枪打50米就是极限,步枪打50米只算入门;至于狙击,更是一水儿的长枪。

狙击枪想打准,就只好做长,不长永远别想准,不然手部动一丝瞄准点就不知道飞哪了——你看这世界上有拿手枪打狙击的吗?以为是游戏啊,usp装个8倍镜就能当awp用?



它不仅得长,和相机一样,想让人拿稳,就得上脚架。没脚架也得找个东西架枪。

靠人端着是打不准的。毕竟是靠肌肉绑在一起的一堆骨头架子,呼吸心跳都会带着全身晃——甚至连个吃鸡游戏都知道“屏息”。

然而,“屏息”只能减小晃动,并不能根除肌肉震颤造成的影响——能根除咱屏住呼吸就能端着单反拍北极星了,还要什么三脚架。

厦门警界“枪王”首试奥运比赛气枪 10.9环是有多准?有多难?

小沈打了三枪,最好成绩不过5.9环。“气手枪太轻了,手上功夫很重要,越想操控它,枪口抖动越厉害。”小沈说。吕淑爱让他别担心,因为抖动是正常的,“要让枪来适应你,在晃中扣,稳中响”。小沈很快领悟到射击秘诀,接下来的击发都在8环左右。
已经在旁边“偷学”半天的小张更是连续5发都在9环左右。“领悟力高,找到窍门,他的成绩很好。”吕淑爱说,对于初次用气手枪的人来说,这个结果已经可以打90分了。
领悟到诀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任何射击经验的记者也尝试了一把,按“晃中扣稳中响”要求击发后,却只是脱靶。


你要人肉把手枪稳定到哪个程度呢?

@闪耀的北极星 的数据:

章北海与三个目标相距一万米,在这样的情况下,枪口偏转1度(身边有量角器的可以看一下1度有多小),子弹轨迹与目标都会有175米的误差距离,即使是控制在0.1度,也有17.5米的误差


拿出你的量角器,找到一度;把1度分成100份,看看1度的百分之一有多小。

一万米外敢偏这么一点,打1.75米的人,瞄头打脚,瞄左边第一个中枪的是左数第五个。


由于你“可恶”的心跳,每次动脉血管的膨胀,都会导致你的手指出现轻微“肿胀”;而且五指、手掌等位置的“肿胀”幅度还不尽相同。它足以使你手里的相机出现一次轻微的颤抖——这个颤抖足以使你手里的相机指向出现肉眼可见的偏转。

举例来说,我不止一次的端单反拍过夜景(不带三脚架真是个恶习),哪怕放石头上,只用手垫起一个角度,使得相机指向正确,拍出的照片都照糊不误。


换句话说,一旦和人体有所接触,则抖动便不可避免。

这个抖动幅度是多大呢?

玩相机的都很熟悉,手持拍摄有个“安全快门”:摄影入门 带你了解安全快门到底是什么

对普通相机来说,这个“安全快门”值大约是焦距的倒数。

对解析度惊人的单反来说,安全快门下拍出的照片,放大到100%往往就糊了;所以为保证拍照质量,有经验的摄影师在离安全快门还有两档时就会上三脚架。但对手机这样解析度一般的玩意儿来说,哪怕比安全快门还慢几档,拍出的照片也不会糊。

总的来说,对平均水准的器材,训练有素的高手可以做到“比安全快门低两档”拍照不糊。但这并不稳定,仍有很大概率出现意外。
这是人体的极限。

同时,由于相机玩的是无形无质的光,且镜头、CCD等组件较为轻小;所以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超声波马达等)实时给出反向补偿,从而抵消掉手持拍摄时的震动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防抖”。
但是,这个防抖也是有其极限的。一般来说,最多大约可以提升4级快门速度;而且人得配合着用标准姿势端正相机,太随意本身就得耗去几级快门速度。
这是目前机械水平的极限。


综上:

1、你要拿把瞄准基线短如相机的手枪

2、没有三脚架,全靠人肉稳定器

3、把枪口指向精度精确定位到0.01度(5000米“只”需精确到0.02度)

4、攻击5000米外一个人


你看,还是人肉端相机给北极星拍张清晰照片容易得多吧?



咱继续说枪。


众所周知,火药武器发展初期,各国是使用过相当长时间的“排队枪毙”战术的。

为什么要“排队枪毙”呢?

因为,那时的枪都是滑膛枪,枪筒、子弹大小并不匹配,这就导致子弹因火药气体湍流和自身惯性影响而在枪膛中跳动——哪怕那时候以精度高能打鸟著称的鸟枪,打50米外的目标散布还是不能看。

简单说就是“瞄准基本靠蒙”;与其一个人对一个人蒙,不如一群人对一群人蒙——毕竟火药还是很贵的。


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不能针对一个特定的枪膛定制子弹,然后拿这把枪打狙击呢?你看,要是刚开战砰一枪就把对面指挥官全都撂倒了,这仗是不是就不用打了?

难度太大,子弹大一丝临敌塞不进枪膛;小一丝照样跳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再后来,人们找到了一个窍门:可以在枪膛刻上一些槽,然后把子弹造的比枪膛凹槽对应圆的直径小、但比凸槽对应圆的直径大。

这叫来复线,其中凸起的叫阳线,凹下的叫阴线。

这样一来,哪怕子弹大小稍有差异,但只要这个差异介于阴线/阳线口径之间,它就可以卡进枪膛。


我们知道,子弹往往是铅做的,或者是铜包铅,或者再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一个钢芯(或其它结构);于是它的外壳就比较软,枪筒阳线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切入它的外皮——如果你见过发射过的子弹,就会看到它外壳上的几条稍有倾斜的擦痕,这就是来复线所致(倾斜是因为来复线是个螺旋纹,这可以使得子弹旋转,利用角动量稳定子弹飞行姿态,一直保持尖朝前)。


有了来复线,它就可以夹持住子弹,避免子弹在枪膛中跳动,射击精度终于有了保证。


当然了,陨石子弹嘛……它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



但并不是有了来复线就可以当狙击枪用。枪筒本身的制造精度仍然有极大影响。


当年反恐精英(CS)流行时,曾有一个传言,说这个游戏模拟了沙漠之鹰这把手枪的“冷枪筒”效应。以至于高手们买了沙鹰之后,都要先把第一个弹夹打空,然后换第二个弹夹,这才敢冲上前线——如果你玩过这个游戏的话,应该知道沙鹰这把枪很贵,第一局手枪局买沙鹰的话,子弹是买不了多少的。本来就没几颗子弹,还得白白浪费一个弹夹……

后来有人专门验证过这个传言,结论是“这是某个版本的游戏bug,导致换弹夹前沙鹰准心位置和它的实际瞄准点不符,并没有模拟冷枪筒效应。因为如果要模拟,没道理仅沙鹰模拟,其它枪械全都没有”。


那么,什么是“冷枪筒效应”呢?

枪械在长期库存后,由于金属内部应力作用,枪管会出现肉眼不可见的轻度翘曲。

这就使得,新从库房提出的枪械,最初若干发子弹总会严重偏离瞄准目标。

怎么处理呢?

用这把枪打上若干发子弹,枪筒受热,自然会准直如初。

(此外,枪膛温度也会影响子弹初速、继而影响弹道;另外,新枪膛来复线上很干净,这时候是打不准的;发射一些子弹后,枪膛来复线就会挂上子弹外壳磨下来的铜粉,当“挂铜”进入稳定期后再校枪才能保证射击精确度)



所以你看,枪筒本身的加工精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加工精度稍有差池,这射击精度肯定就没法看了。


因此,哪怕现代枪械,狙击枪也还是专门特制、而且没法做短的;而且经常要使用特制的、不通用的狙击弹。哪怕以精度著称的M16/AUG,装了瞄准镜也冒充不了狙击枪(散布3~4MOA,个别甚至有8MOA的;但当“精准射手步枪”打打200~400米目标还是可以用的)。


甚至就连专门设计的狙击枪——我只摸过一次56半,就不跟着武警吐槽我国精度愁人的88反人质狙击枪了——著名的巴雷特M82系列也不过是100米能打进1MOA而已(这个数值据说还是吹的,真实水平也就是2MOA左右;但现代有一些“戳靶枪”可以打到0.3MOA)。


所谓100米打进1MOA,意思是在100米距离上打若干枪,子弹散布圆直径不超2.6厘米。

100米距离,对狙击子弹来说,空气、重力都是无需考虑的。这个随机散布完全来源于枪支和子弹的制造精度。


换句话说,哪怕拿现代正规狙击枪到太空去用高精度机械臂+计算机辅助瞄准打,5000米外子弹散布圆直径也有1.3米。


你猜,设计用来近距离(10~50米)防身的手枪,精度能不能盖过88狙呢?你拿什么保证它的制造精度?



这里又有一个介绍“高炮打飞机”原理的帖子,其中提到:

截止1942年12月31日,各种口径高炮一共打下来了8706架飞机,消耗炮弹35322263发,平均打下一架飞机需要16000发flak36/37的88炮弹,或者8500发FLAK41的88炮弹。

当然,飞机飞在5000~10000米高空,距离远了一倍左右,而且是运动目标;但,飞机本身比一个人却又大了许多倍(比如著名的P51战斗机翼展11.3米,长度9.4米,高度3.5米,空重3.9吨;且高炮主要作战目标是更为庞大笨重的轰炸机而不是轻小灵活的战斗机);打飞机用的高射炮炮管长和口径比值(倍径比)也非常大,精度极高。而且,打飞机还常常是4~8门高炮联合起来一起“蒙”。

那么,“蒙”中的概率有多大呢?

答案是:平均每8500发FLAK41的88炮弹能打下一架飞机。




  

相关话题

  如何激怒一位科幻爱好者? 
  高能物理的成果是全人类共享的吗?既然这样,为什么国家要在这个领域投入资金? 
  相对论一定是正确,没有可能推翻的吗? 
  电子跃迁是瞬间移动吗?是不是超光速移动? 
  材料存在导电上限吗? 
  各种科幻星舰、飞船等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作为高中生是否应该学习一些超纲的知识(相对论,大学的微积分,量子力学......)这些对高考成绩有影响吗? 
  既然物质守恒,为什么宇宙最终还是会热寂? 
  一万小时定律真的可以让人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吗? 
  如何取得一个完全随机的0到1之间的数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山东青岛禁止吃狗肉,关闭狗肉馆?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能帮人类堆buff(正面功能)的细菌、病毒、寄生虫?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