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常住人口8204万人 (
2015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3亿兔子平均下来一人一年约3.65只。我平均每年回成都2周,吃4个兔头以及兔丁兔腰兔火锅若干,若常住成都,大概一年得吃10-15只兔子吧。
这样子算下来说明四川还有很多人吃不上兔子,吃不够兔子,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国家扶贫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给我买迷你兔养来玩的是我妈
看二手房吐槽人家家里养了宠物兔到处拉屎拉尿的也是她
教我怎么掰开兔头吃兔脑花兔眼球然后小学专门从高升桥给我带烤兔腿回家的仍然是她
去年没事儿就做兔子,到了每日一兔的地步,做到我吐槽。
因为我工作的时候被盒饭里的石头磕掉过半颗牙齿,我牙口不好,兔子骨头细,经常会出现“事故”
但是她依旧乐此不疲,因为她觉得兔肉吃了不会胖,而且嫩,好做。
每周只要我过去,她就问我要不要吃亲戚从自贡带来的冷吃兔。
我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反问:她要不要来成都做兔子,我给钱开店,我不想教书了,我要卖兔子。
我妈永远都是同样的回答:哎呀,她有一家老小要照顾,哪儿有兴趣做生意嘛。
其实,兔子只是一个载体。就跟原来我说面只是载体,不要太粗太有嚼劲抢了作料的风头一样。(不喜欢成都面)
想我小时候在自贡,哪儿有吃那么多的兔子呢?而且我妈和我外婆作为地道自贡人,根本不会做冷吃兔,说明这玩意儿是后来发明的。
所以,看事情要抓住本质。
本质就是我妈菜里的嫩姜和青花椒,青椒,花椒,泡姜,泡海椒。尤其是那个嫩姜,到了季节简直买一大堆天天伺候,每天搞“洗澡泡菜”搞得不亦乐乎。
就这事儿我俩达成一致:任何难吃的东西,加了嫩姜就觉得小清新起来。
我小时候,我妈每年是希望等到菜市场的野生青蛙来配这些典型的自贡佐料。
她经常在家手剥青蛙皮。
后来,青蛙被禁止,三级城市菜市场买不到。
我大姨为了让我吃,会从绵阳托农民去田里抓大个儿的,等我暑假去的时候两大盆地炸好等我妈去做。
后来,这种机会越来越少,只要她想让我去绵阳,她就会跟我扯青蛙的事情。
因为青蛙够嫩,够入味,够能衬托主角:青椒和嫩姜。
所以你以为青蛙是主角。
其实不是。
既然青蛙没了,那就兔子上场嘛。
原理基本一样:少脂肪,不容易煮老,肉细嫩,能烘托汤料的浓醇和点睛之笔“嫩姜”的鲜
我自己的理解而已。不喜勿喷。(你也喷不了,我关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