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上海交大研发人工智能:通过脸部识别技术辨别罪犯?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不少答案从技术上讨论了识别率和技术的局限性,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启发。但事实上,即便有一种机器学习技术,能够不从证据逻辑,而从外在特征上99.99%的识别出罪犯或者嫌疑犯,这依然是一种不应该被采用的技术,因为其造成的潜在后果是严重的,远远大于成功鉴别出少数罪犯所带来的收益。


首先,分辨罪犯和嫌犯,是一种基于事后的分析,也就是说给定这个人可能已经犯下事情了,我们用某种技术来增加自己判定的准确性。以谋杀罪为例子,么每十万人中谋杀犯罪的概率,中国大概是2.2个人左右。如果机器学习可以准确的扫描出嫌疑人中谁到底是真的凶手,而凶手也知道如此高的鉴别率的话,那么凶手的犯罪策略就会发生变化——以前可能会留下来冒充无辜,但是现在更多的人会选择逃跑。那么破案率虽然会提高,但是因为凶手犯罪策略变化所造成的对冲,所以并无法显著的降低犯罪的动机——毕竟现在谋杀的概率已经很小了。


其次,为了从这十万人中揪出这两三个人凶手,机器学习必然会有一套识别的算法,那么久而久之,大众大概就能根据结果,推测出机器学习给这些“特征”,比如眼睛、鼻梁、耳朵形状等所分配的权重是正是负,那么就自然而然的会形成基于上述特征的歧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统计歧视”。


一旦存在这种统计歧视,那么也就意味着,具有上述特征的人和不具有上述特征的人,付出同样的努力,被社会所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那么被歧视的人会从出生开始,面对周围怀疑和谨慎的目光,要远远比其他人更难以融入社会,从而他们很可能会更加的倾向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犯罪的方式来解决,从而他们的犯罪率,会因为被歧视而显著提高,从而被更加显著的歧视……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从事后看,机器学习准确无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定位了罪犯,但是从事前看,因为这种依据外生变量而非本人行为证据逻辑链而判断的行为,诱导了更多人犯罪,整个社会的治安都会恶化。


事实上,无论具有什么外在特征的人群,真正犯罪的人按比例来说都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么为了提高一点事后破案的效率,让人群中一个显著比例的人都因为其特征而受到歧视,从而诱导出更高的犯罪率,这是不可取的。这和伦理和道德都无关——只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个事前和事后的权衡。


用机器去识别人,和用机器去识别图片是完全不同的,用机器学习去识别图片是没有副作用的,因为图片没有意识,不能“努力”让自己变成A种图片或者B种图片,所以没有这种事前和事后的权衡;但是人是有意识的,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努力的方向的;一旦人类外表的特征可以用来作为犯罪与否的旁证,那么必然就会诱导那些本身就具有“高犯罪倾向”物理特征的人真的去犯罪,因为无论如何社会已经很难容下他们了。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也不算是特别新的吧。

最主要估计是对一些低智商特征的识别,低智商导致犯罪的概率高。




  

相关话题

  未来想研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智能医学或精准医学方向),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 
  面对强奸,顺从还是反抗? 
  如何看待韩国棋院院长回应棋手用AI作弊参赛? 
  既然神经元的结构非常简单,那么为什么不制造几百亿个模拟神经元来模拟人脑? 
  你为什么选择华为? 
  如何看待为换肾贩毒被二审改判? 
  未来作曲编曲会因为AI智能编曲的壮大而彻底失业吗? 
  特斯拉 AI 日推出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机 DOJO 芯片,有哪些技术亮点?使用场景是怎样的? 
  从重判刑能否减少犯罪率? 
  法国天主教会承认性侵 21.6 万儿童,主教团主席下跪忏悔,教会需承担哪些责任?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前一个讨论
如果司马懿遇到吕布,是不是应该以『故主』事之?
下一个讨论
徐晃的实力如何?都有哪些战绩?为什么曹操能评价他可比周亚夫?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