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巴基斯坦移民和侨民举行了支持伊姆兰·汗的游行。
而他们选择的地点,恰恰是纳瓦兹·沙里夫的家门口。
本来已经逃过一劫的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最终还是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首位被罢免的总理。
伊姆兰·汗从前几天的被解职,到现在被罢免,二者却有天壤之别。
3月28日,反对党联盟正式向国民议会提出针对伊姆兰·汗的不信任动议。
4月3日,巴基斯坦副议长否决了该动议。
随后巴基斯坦总统批准了伊姆兰·汗的建议,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这个事情如果到这里,意味着伊姆兰可以不被罢免,通过提前大选,来重新参选。
但这件事情还是发生反转。
4月7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裁定,将副议长否决针对伊姆兰的不信任动议,予以废止;
于是,本来被解散的国民议会就被恢复,针对伊姆兰·汗的不信任动议在9日重新进行投票。
结果由反对党联盟提出的不信任动议获得174票赞成,最终通过了这项不信任动议。
要注意,不信任动议在巴基斯坦议会通过的门槛是172票,也就是仅仅只超出2票,这件事情实际上变数很多。
在伊姆兰被罢免后,巴基斯坦将在11日进行议会选举,选出临时总统,而不需要重新大选。
巴基斯坦前总理谢里夫的弟弟最终当选巴基斯坦临时总理一职,直至下次大选。
考虑到巴基斯坦是明年开始大选,这个临时总理的任期,也只有一年。
但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这一年的时间,足以让反对党做很多事情。
关于巴基斯坦政局动荡的影响,我之前也分析过,这不影响巴基斯坦和我们的关系,巴铁仍然还是巴铁。
巴基斯坦新总理小谢里夫,跟我们关系也很好,他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力推者和执行者。
实际上,过去这么多年,巴基斯坦政局一直比较不安定,但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十分稳固。
这个主要也是因为有印度的存在,我们和巴基斯坦都属于互相需要,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跟巴基斯坦军方关系很好。
我们推动的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也有很大益处。
巴基斯坦伊姆兰和谢里夫兄弟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美国的态度上。
谢里夫兄弟,虽然跟我们关系很不错,但跟美国关系也好。
谢里夫就曾经表示,如果他成为总理,会加强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这是其政治重任之一。
美国这次之所以煽动巴基斯坦反对派把伊姆兰推下台,最关键的其实还在有对俄乌局势的站队问题上。
伊姆兰是十分坚定支持俄罗斯的,甚至还因为印度坚持不制裁俄罗斯,而对印度进行点赞。
这让比较激进的巴基斯坦反对派,十分愤怒,也是巴基斯坦反对派推动这次罢免伊姆兰的一个主要理由。
需要注意的是,伊姆兰支持俄罗斯的立场,跟巴基斯坦军方也是有很大出入。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巴伊瓦曾经说过,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不能被原谅,是大国欺负小国。
巴军方和伊姆兰在对待俄乌局势站队的问题上出现比较大的分歧,导致伊姆兰可能失去巴军方的支持。
这可能也是伊姆兰之所以会被罢免的很重要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虽然小谢里夫成为巴基斯坦新总理,不会影响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但在当前国际局势最关键的站队问题上,小谢里夫肯定会站队美国去指责和制裁俄罗斯。
巴基斯坦体量虽然小,他制不制裁俄罗斯,看似没有多大影响。
但美国这次实际上是把巴基斯坦竖立成一个典型,来恐吓其他一些仍然坚持中立的小国。
由于西方国家把控国际舆论话语权,虽然我们、印度和一些中东国家,包括土耳其和以色列,都选择不跟风美国制裁俄罗斯。
但在美国胁迫下,还坚持中立的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总理因为支持俄罗斯,就惨遭罢免,是美国刻意制造出来“杀鸡儆猴”的效果。
一些仍然保持中立的小国,可能就会因为害怕被美国搞事情,就抛弃中立的立场,而去站队美国。
所以,不能小瞧巴基斯坦这次换人,所带来的一些影响。
国际社会上,选择中立的国家越少,我们和印度这些仍然坚持中立的大国,所承受的压力就会越大。
此外,之前伊姆兰因为是比较亲近俄罗斯的立场,这让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对死敌,稍微有一些“共同语言”。
像之前伊姆兰会点赞印度,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本来假如伊姆兰可以不被罢免,那么至少巴印关系可以有所缓和。
而如果是小谢里夫上来,巴印关系估计又会比较紧张。
一旦巴印关系紧张,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和印度的关系。
本来因为俄罗斯居中调节,我们和印度关系有所缓和,甚至三方构建了“中俄印机制框架”。
但这次小谢里夫在美国支持下得以上任,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肯定会增加。
这虽然不会影响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但仍然会增加美国在印巴地区搞事情的能力。
至于中巴经济走廊,我倒不担心,因为中巴经济走廊是对巴基斯坦经济十分有利的,而且小谢里夫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力推者。
国际博弈是十分复杂的,各国都是关心自身利益,并不是非黑即白,更多国家还是会选择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去走钢丝,尽量选择平衡。
只不过,美国和英国正在明显搞所谓“离岸制衡”战略,来搞乱亚欧大陆,这只会跟越来越多国家的根本利益相冲。
当前是因为俄乌冲突这个大背景,激化了各方矛盾,美国想方设法来胁迫各国站队,所以一些国家没得选择,只能迫于美国的压力,去站队。
但等很多国家回过味,还是会发现美国这套搞乱亚欧大陆的离岸制衡,损伤的还是世界各国自己的利益。
当前美英在大搞离岸制衡,试图搞乱亚欧大陆的图谋是越发明显。
4月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秘密访问基辅。
约翰逊此行,自然是给泽连斯基撑腰,并给乌克兰带去大量的军事援助。
而在4月1日就有媒体报道,英国希望乌克兰不要过早与俄罗斯签署停火协议。
这两个新闻联系起来看,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过去一段时间,英国也是美国之外,最热衷于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国家。
乌克兰方面自然也盛赞英国,称“英国是支持乌克兰国防的领头羊,是反战联盟的领袖,是制裁俄罗斯的领导者。”
这件事情,其实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法国大选,也有一些影响。
相比英国这根欧洲搅屎棍,唯恐欧洲不乱,不断阻挠俄乌停火。
德法这些老欧洲,整体还是希望俄乌尽快停火,一直在灭火。
但是呢,德法灭火也没用,因为英美一直在泼汽油拱火。
本来俄乌冲突爆发后,马克龙因为积极调停俄乌冲突的表现,也让马克龙支持率飙涨,在这次大选中本来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在法国大选即将开始前,突然发生的“布查事件”,让积极调停俄乌冲突的马克龙显得有些灰头土脸。
主要是支持马克龙的人,对马克龙调停俄乌冲突的能力感到失望。
再加上俄乌冲突持续时间越长,对法国民生影响越大。
而布查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马克龙过去一个月调停俄乌冲突的努力失败了。
这也使得马克龙在临近大选前,支持率下降了不少,跟排第二的候选人勒庞的差距缩窄了不少。
根据法新社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第一轮投票中,马克龙和勒庞分别将获得26%和22%的选票。
这意味着法国大选必然要进入第二轮,而马克龙和勒庞的支持率仅有4%的差距,这让这场本来没有悬念的大选,出现变数。
勒庞虽然立场上更亲俄,但勒庞属于极右翼,反对欧盟,更重视法国本土。
如果勒庞上来,估计欧盟就散了,更别说马克龙心心念念的欧洲军了。
这是美国比较想看到的,希望欧洲陷入内耗之中,而不是看到一个凝聚的欧洲。
而英国这时候秘密访问基辅,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法国大选。
特别是乌克兰方面如此盛赞英国,不可避免会形成“拉踩”效果,在英美舆论渲染下,法国选民对马克龙调停俄乌冲突的效果,会更加感到质疑。
这个世界很复杂,是蝴蝶效应,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所以还是要能比较全局的看问题,不能孤立的去看问题。
昨天我也分析美国将重回孤立主义,其实美国所谓的孤立主义,也是延续自英国。
英国也有孤立主义,英国的孤立主义是基于其搞乱欧洲的离岸制衡战略,让英国有尽量不掺和欧洲事务,并且想办法搞乱欧洲的战略,这是英国过去几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才让英国有欧洲搅屎棍之称。
英国虽然在欧洲话语权不强,但搞建设难,搞破坏却很容易。
英国只要在最关键时候,在最薄弱的地方搞搞破坏,就很容易把欧洲搞得四分五裂,冲突不断。
这一次英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做法,就是非常典型的离岸制衡行为,就是想方设法延长俄乌冲突的时间,不断给欧洲和俄罗斯放血。
美国跟英国是一脉相承,美国基本就是一个超大号的英国。
所以在搞孤立主义和离岸制衡上,美国跟英国套路基本是一样的。
此外,美国的孤立主义,并不是就真的不问世事,跟世界隔绝,不跟其他国家做生意了。
正如二战前期,美国虽然深处孤立主义,但不妨碍美国在二战期间大发战争财。
美国的孤立主义,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美国也不想真的被世界孤立。
美国只是想缩回去闷声发展一段时间,然后在未来某一天可以卷土重来。
但美国即想重回孤立主义,又见不得别人发展比他好。
所以,美国在彻底回到孤立主义之前,必然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搞乱亚欧大陆。
这样,美国即使回到孤立主义,也可以通过搞“离岸制衡”来维持自己的世界影响力。
这跟英国过去几百年搞乱欧洲的离岸战略一脉相承,只不过美国把搞乱范围从欧洲扩大成亚欧大陆。
此外,有一些人经常说,在你文章里,感觉什么事情都是美国搞的鬼。
但实际上,我本来就是分析国际局势为主,在当前国际博弈里,什么事情都跟美国有关才是正常的。
一旦美国选择重回孤立主义,那么美国会更加热衷于搞乱亚欧大陆。
不管这次英国首相约翰逊秘密访问基辅,还是巴基斯坦总理换人,本质上都是美英试图搞乱亚欧大陆,搞离岸制衡的结果。
在美国霸权动摇的情况下,美国必然无所不用其极,来搞乱亚欧大陆。
这种情况下,这些能影响国际局势的事情,要是跟美国无关,我才会感觉奇怪。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