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回答:没有。
口服药,基本上都会经过肝脏代谢。
而肝脏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当血液流过时,就会将有毒物质过滤出来,通过化学反应或转化成无毒物质,或是分解使其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损伤。 举例来说,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在分解腐败的时候,就会产生氨气,氨气会损害我们的身体,但是肝脏将氨转换成尿素排泄,以免身体中毒。
所以肝毒性在某种意义上是牺牲自己保护你。
肝脏负责对进入体内的大多数药物和毒素进行选择性摄取、浓缩、代谢和排泄。虽然有些母体药物可直接引起肝毒性,但一般是这些化合物的代谢物引起了肝毒性。这些化合物由多种可溶性酶和膜结合酶处理,尤其是与肝细胞内质网相关的酶。每种药物都有其特有的酶处理途径来进行生物转化,涉及到1种或多种酶系统。人们日渐认识到药物代谢的遗传变异是肝毒性发生的因素之一。饮酒等环境因素也可能改变药物和毒素的体内处理过程,不过相关信息不太明确。
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其中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等。当大家看到西药说明书上密密麻麻的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再加上有时医生叮嘱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大家对“西药”造成的药物性肝损伤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也会有所防范。
在美国,药物性肝损伤最常涉及的药物品种是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在不少患者中可引起转氨酶水平一过性升高,在个别患者中还会引起黄疸,导致严重肝损伤(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硼替佐米、帕唑帕尼和瑞博西尼)。在中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也是抗生素,但是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广谱抗生素居次,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显著不同。据统计,中国药物性肝损伤中化学药和生物药占73.19%(其中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节剂占8.34%)。
“感冒药+酒”会伤肝
在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西药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它是国外引起急性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退热止痛药物,在很多的感冒药中都含有该成分。推荐每次的服用量不超过325毫克,然而在常用的感冒药中,通常一片就含有325毫克,甚至500毫克。服药前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要盲目增加剂量或加倍服用,推荐每天服用尽量不超过3片。如果连续服用3天,但症状无明显好转时,应停止服用,尽快就医。另外,尤其注意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不可饮酒,酒精会使得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损伤风险成倍增加。
“没事补一补”,当心补出大问题
你一定想问,剩下25%的药物性肝损伤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实际上,这里指的药物包括传统中药、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后者的伪装常常更加隐蔽,无害的外衣容易让大家放松警惕,造成诊断的延后和疏漏,常常发现的时候已经是重症。
中国的中药、草药、保健品及膳食补充剂使用量巨大,与其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占比为26.81%,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把一些“惯犯”揪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报道较多的有何首乌、菊三七(土三七),补骨脂,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这些中草药和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并且可能在生长、加工、炮制等环节上处置不当,造成药物肝毒性增加。告诫购买中药应尽量到大型正规的中医医院或中药店,并遵医嘱服用。如药品中含有前文提到的易引起肝损伤的中药成分,尤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远离偏方、土方。不要“没事补一补,补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