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搞4+4,以图做学科交叉,但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有没有交叉学科的师资可以将4+4的学生引导出来。没有交叉学科的师资,企图指望4+4的学生自己单挑大梁,去冲出一个交叉学科?这TM就扯淡了。
最现实的问题,比如我是4+4的学生,我准备要进你的实验室去做点科研课题。但是我告诉你,我不做你的主流方向,我要花你的钱,做点所谓“交叉学科”的课题。出不出结果我也不知道,毕竟我只是个小兵蛋子。同等条件下,来了个你们科室对口的研究生,也要进你的实验室做科研,做科室主流方向,不用搭平台,很快就能上手,你怎么选?
所以我估计未来4+4的学生,都是啥样的?本科材料4+4,进科室灌水,科室材料学博士带;本科生物4+4,进科室灌水,生物学博士带.........难道这TM跟现在有啥本质区别?
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这本来,就是为了选拔一小撮最最最尖子的人而存在的。
说实话,2020年之前,本科出国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医学院生源质量下降肉眼可见。有几年统招生也跟不上教学。现在还是需要想办法招尖子。
最最最尖子,我个人见过的不是医学圈子的,就是2020年imo金牌,陈泉霖同学,MIT学生,应该已经有了论文。他的学习速度非常快,对于任何知识,而且水平很高,预判准确。医学圈子的尖子,我个人见过的已经在天赋上比陈泉霖差不少,但也是难以通过训练企及的。医学圈的尖子例子是2021年5月和6月处理广州深圳两次delta爆发问题的团队。2021年5月初,就已经大致估算了Delta可能会与广东省相关,且清晰明了地解释了delta变异株致病的临床特征。5月18日之后,实际证明,预判完全契合事实。
训练时长和水平,完全不对等。
反正以我个人的微弱能力,训练一辈子也比不上人家。我个人应该做的:少给导师添乱~~~而不是在知乎想是不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