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复旦博士生使用 ocr 和正则表达式帮助学院几分钟核查完数百人核酸完成截图? 第1页

        

user avatar   lu-xing-zhe-64-3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能说所谓社会工作绝大部分都是沉浸在极端低效的无穷无尽的重复人力劳动里不可自拔,人家随便用几个小时,用一些很成熟的技术就能让这些人惊讶


user avatar   tang-zhi-hao-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旦居然要靠手动截图来看核酸结果?而且这种极其简单的ocr到现在才有人想起来去做?


user avatar   wang-qiu-li-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位博士生做的绝对没问题。是实实在在帮到了忙。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我们基层是有多少精力放在了这种本可以由机器代劳的事情。。。

这本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儿,不去反思也就算了,还拿出来当成整面宣传材料。。。基层手动核对、效率低下很光荣?


很不明白为啥会有人觉得我在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老妈和对象都是在基层,我想任何有家庭成员在基层工作的人,一定有帮他/她核对表格的经历。

我的核心观点是:(1)这位博士生做的绝对没问题,是实实在在帮到了忙;(2)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我们基层是有多少精力放在了这种本可以由机器代劳的事情。如果连这个都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怼一下的话,你是有多么不能接受现实和批评啊?

这件事的荒诞之处就在于:一位博士生用了一个很正确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却发现原来管理者从来没有想过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这件事发生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

当然,我不是贬低上海,因为我知道其他地方做得更不好(˶‾᷄ ⁻̫ ‾᷅˵)


user avatar   hua-sha-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技术的人多了,这是终于有人做了且被采纳而已。

你看你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以及最近行程社区都掌握。但是我这边,3、4月被不同的社区成员问了很多次,最近又被收集了一次(猜对了,是纸质登记)。我的感觉,问题不是在于没人做,也不是在于不想做,而是在于数字化和信息沟通从来没做到。似乎每个节点都需要信息,每个节点都有一堆信息,但是从来没有通。弄不好最后的大数据,还得找移动、联通要手机信息才行。

ocr和正则表达难么?哪怕再水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也或多或少知道。亦或者说,国内那么多互联网公司谁不知道。但是关键该用的时候,怎么就没用?

信息化建设,看来难的不是5G网络铺开啊。


user avatar   90-98-76-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挺难过的,真挺难过的。

疫情防控中,像这种可以用应用程序来减轻人工负担的环节,也有其他,比如咱们常听到的流调,我认为就缺少相应的应用程序,以至于流调工作人员在信息录入、上报过程中花费很多精力。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社交网络中流传出来的流调报告截图,都是word的,流调格式大同但却小异,说明都是人工撰写的。

如果流调人员有一个专业的应用程序,用该应用程序扫一下阳性病例的健康码,便可自动识别阳性病例的个人信息,与此同时,该程序调用公安、工信、支付等各系统掌握的有关阳性病例在各场所行动轨迹的数据,先按照已被各部门掌握的数据生成一个半成品的行动轨迹,该轨迹内容不为流调人员所见,之后在应用程序前端按照时间、地点等要素生成表单,流调人员可以通过询问阳性病例来填写大数据中没有的信息,填写时,地点都自动联系国家地名库中的标准地名,之后一键生成初级流调信息报告,流调人员再通过目前采用的验证方式完成流调信息的确认,生成最终的流调报告。

生成的这份流调报告如果被截图和拍照流传出去,可以通过图片中加密信息来溯源流露出去的人。

最终的流调报告生成之后,可一键上传到疾控中心的数据库,疾控中心那边也有一个自动的程序,可以调取这份流调报告中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当当日所有流调报告都上传之后,疾控中心的程序会自动整理出各流调报告中的时间、地点等内容,自动生成一份我们现在常见的按照时间、地点来公布的阳性病例轨迹信息,与此同时,也只能把这些信息都自动填充到疫情地图中。

如果有这样的两个程序,就可以省去很多人力,流调人员就不需要用word撰写流调报告,统计人员也就不用按一份份流调报告去统计轨迹信息,流调时间、公布轨迹时间都能大大缩短,都疫情防控的提速也很有帮助。

新闻中的情况,不跟我说的是同一性质的事情吗?原本可以用应用程序来提速的事情,偏偏要借用人工,一点点的比对,人又累又烦不说,还很容易出错,也会出现信息的不统一,你去某些地方公布的轨迹信息,有的时候是同一个自然屯,有的轨迹信息中写的就是XX屯,有的写的是XX社,这样不统一的信息,其实侧面说明了,我们不存在这样一个简单方便的应用程序,流调人员还是用word来撰写流调报告的,即便是有固定的格式,每一份流调报告也都需要打很多字的。

疫情防控,要的就是一个快,想要快,不仅仅要用人堆,不能仅靠公务员、党员、志愿者的一腔热情和不眠不休,还要靠各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像健康码这种工具,就是一个很好的创造,如果没有健康码,流调工作就只能通过回看监控录像、调取支付记录、所要支付截图、阳性病例自我回忆等手段来确定阳性病例何时出入某一场所,如果所有商场都能像大医院那样扫健康码过闸机,只需要调取阳性病例健康码后台数据,就可以查出阳性病例出入的场所,再调取闸机的后台数据,就能锁定与阳性病例脚前脚后进入同一个场所的重点对象

但是,疫情发生已经两年多了,我们仍旧缺少这样方便防疫人员使用的应用程序。

健康码、疫情地图一类的应用,是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服务最广大用户思维下的产品,方便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而我说的这一类应用,是方便防疫人员使用的,从用户规模上来讲,属小众产品,所以大型互联网公司不愿意开发,虽说是小众产品,但对疫情防控的作用,也是蛮大的。

疫情越来越频发,虽然以后未必会发生今日吉林、上海这样严重的疫情,但一省市一轮疫情几百例上千例的疫情还是会有的,几百例、上千例病例的流调报告,也是不小的工作量,更何况,我们要关口前移,对于密接、次密接去过的场所也要排查,几百例、上千例病例的密接、次密接可能就有几千、上万人,排查密接、次密接娶过场所的工作量更大,如果有这样一个方便流调人员的应用程序,排查速度不就更快吗?


user avatar   su-yi-68-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上海疫情下来 ,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所谓信息化转型还任重道远 。

除了这个核酸结果统计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统计之外,之前通过健康云批量做老人的核酸 预约也是个相当费劲的事情。

因为健康云没法直接批量预约得一个一个弄,而又有很多独居老人并没有儿女帮他们预约,所以每次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他们预约核酸 。

本来志愿者人力就不足,在这个时候还要他们做这种毫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就很离谱,关键是健康云仿佛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个需求一样,做了这么多次大规模检测了仍然没有上这个feature。

最后看到青浦有个选调生通过类似按键精灵的东西实现了通过excel表批量预约的功能。并且也上了当地的公众号新闻。

幸运的是,健康云这个辣鸡的约核酸产品终于被换成随申办了。

看到类似的这两个事件后,感觉其实我国对于广大互联网从业者的需求还有很多没有释放出来,可能需要等着领导们逐渐替换成从小在互联网中侵染的这一批才能进一步的释放出这些需求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生活中简单的小问题。

另外从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视角上来看,这些问题从一开始产品设计上就需要被考虑到,即使当时忘记了,后续从用户反馈中也可以收集到并识别出这是一个重要且紧急的需求,并且很有可能一天就可以完成上线。

那为啥他们不会呢,因为互联网公司需要靠更好的用户体验来不断抢占市场,而他们作为垄断型产品自然不会有这种动力,也就不会有这种意识了,除非…………


刚刚看了部分其他答主的回答,发现很多答主认为这位博士用这么小儿科的调库去实现一个功能也配上人民日报,而且还要写几个小时,自己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我只想说这些答主可能都搞错了重点

因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的定义就是它能切实的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而不是它是通过多么牛逼的技术才实现的。

而这位博士他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个用户痛点并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实现了他解决了大家的痛点,让统计的相关人员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产品。

而人民日报要推这篇文章 所宣传的也并不是他的技术有多牛逼,而是宣传了这种洞察需求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从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以体现出来。就凭这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宣传的。

唯一可能不太ok的只是里面有些对技术实现描述的段落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尬了罢了。


user avatar   xiao-ze-ma-da-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用ocr和正则表达式提取的信息,后台必然有准确的格式化的数据,提供个接口出来就能让几千几万人不必使用这类无法保证准确率的奇技淫巧。

当然,做这么一个系统最难的不是做出来,而是设计。比如核酸检测数据,哪些人应该有权限拿到哪些数据?所有人随便查所有人的记录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一旦涉及到权限就一定是先制定规则再人工审核。规则怎么定,谁来审核,出了问题找谁追责,这些都是问题。要是对不同性质的单位做不同需求,开发量和其他工作量一定会比想象的更大。政府系统的软件,做出来没人用的例子还少吗?

信息时代也是不可避免地有摩擦和内耗的。你觉得这个ocr+正则表达式的方案效率太低,但很可能已经是现实情况下不差的方案了。如果这个代码可以开源出去,让大家都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去改进,也不失为一件提高效率的好事。


user avatar   CnDri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信息社会的漏网之鱼。

虽然疫情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核酸数据还是没有一个全国统一公开的API接口,竟然还需要手工截图上传?竟然还需要手工统计?这特娘的还是复旦大学?我小学时就学过的数据库被时代扔进狗肚子里了?

我越来越怀疑:我们对疫情的态度是不是只是在表面在乎。已经三年了,连一个全国统一的核酸数据库都没人做,一个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统计核酸数据还要用一千年前的“古方”,当一个人使用比他自己年龄都大的某项技术时,竟然还能上国字机构的新闻。

长久以来,我们的行政管理方法都过于注重“人”,而忽视“物”。不管什么事,最重要的都是找人来做,找更多的人来做,而不是怎样把这件事做好。

因此我们便很容易陷入意图伦理的陷阱当中——我重视了,我开会了,我努利了,这就可以了,至于这件事有没有做好,做的是否漂亮,根本不重要。

尤其是所有人都在手填表格,都在人海战术,都在挑灯夜战时,最好的表现就是填更多的表格,抽调更多的人手,加更多的班……这才是踏实可见的政绩,而不是用了什么“不靠谱的新方法”。

别人三天做完的事你十分钟就完成了,领导只会嫌你坐那没事干、嫌你下班准点走,嫌你开会不积极……而不是赞扬你效率高。

这才是机关单位做事的常态。

所以,官媒报道复旦博士的小创新是好事吗?是好事,但这件好事的背后是一个悲剧的、宏大的背景,宏大到可以将无数的好事淹没在时代的沧桑之下,按灭所有本该燎原的星星之火。我们本该高枕无忧,却被强制艰苦奋斗;我们本该轻松愉快,却被灌输忆苦思甜;我们本该大道坦途,却被扔向遍地荆棘。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码胜千公,一个码农至少相当于一千个公务员。根本不需要博士,哪怕是学了三天python的程序员也可以完成这种工作。

其实,申论也一样,A4雕花是相当简单的文本生成问题……

这事能上新闻,反映了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低下。打击互联网产业的铁拳,监管算法的衙门,自己可能连正则表达式都不懂,没有这个能力啊!

如果国家反应过来,公务员失业潮可能来临。


user avatar   jiang-yong-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话题下的讨论越来越有去年鸿蒙系统的感觉了。

说到底,这是个舆论方向定义权的问题。前两天还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学校用拓扑优化技术让平板车多放了几个热水瓶。再早些日子,还有上海抢咖啡上热搜。

任何事都肯定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比例可能是1:1,或者50:1,或者1:1000。如果宣传的时候集中描述比例较小的某一侧,而避而不谈比例较大的另一侧,那就会导致舆论荒诞。

话说回来,全国疫情两年多,用技术提高抗疫工作效率的事例到底有多少,其中得到宣传的又有多少呢




        

相关话题

  如何防止脱发问题并且生发? 
  非洲猪瘟有多惨烈? 
  能否给人体安装定时强制入睡和唤醒系统? 
  媒体称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身体变差,眼睛干涩。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4 月 9 日上海随申办核酸码在全市推广使用,这对当地相关人员带来哪些便利? 
  1 月 27 日,天津市河北区新增 1 例新冠确诊病例,系解除隔离 10 天后检出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哪一瞬间,你觉得这个人特别懂你? 
  为什么我们总是收到不要吞下牙膏的警告?吞下牙膏有什么特别大的坏处吗? 
  如何看待外卖小哥因疫情封校无法送餐到宿舍楼下后,遭大学生短信辱骂?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医三院收取天价殡葬费?
下一个讨论
4 月 8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015 例、无症状感染者 22609 例,目前情况如何?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