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藏文化本来就是世界性文化。
问题下一堆丢人现眼的回答,就不多说了。如果稍有了解就知道,中国除了汉文文献,留存最多就是藏文文献,内容包罗万象。只不过我们认为这属于汉藏文化,西方认为是印藏文化(喜马拉雅文化)。中国藏学家太多了,川大霍巍老师,浙大谢继胜老师,人大沈卫荣老师,故宫罗文华老师。收藏家就更多了,止观的李宏伟。还有我姨姥爷。
一言概之,中国有文化有钱人都非常推崇藏文化,因为他们有机会了解。什么都没的人,看了几篇网文就出来丢人,也是搞笑。
谢老师这套书很好,但估计丢人的人买不起。书都买不起,怎么去了解……就这样
之前整理过汉藏文化中心的讲座研究内容,有兴趣自己去了解吧。
有时间多听课,少带节奏,真的丢人。
这是猎奇式尊重,虚伪地把落后文明当做动物园里的观赏动物圈养起来,以飨愚民。
真正的帮助是吃力不讨好的解放与开发,但早已被千夫所指,这个普遍事实真是人类道德之耻。
1.西藏进入西方视野很早,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匈牙利学者乔马就开始了西藏研究,虽然本意是为了寻找马札尔人的族源,最后却让西藏文化被西方所感知。
2.不单单在实物领域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原料产地,在精神领域亦同。由于西藏文化进入西方较早,自然被塑造成了“世外桃源”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文化猎奇。但是这种塑造实际上是一种扭曲,这种扭曲要一方面要除去不符合猎奇审美的部分,一方面要把符合猎奇审美的部分弄得更加猎奇。这种扭曲后的西藏文化,其实质是把西方对“香格里拉”的神化和西藏文化符号结合后的产物。
3.满足文化猎奇需要为社会提供消费级的文化产品体系,电影就是这种文化产品体系中的一个领域。这种文化产品体系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连中国也成为这种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之一。
4.从政治角度来看,以某藏传佛教领袖为核心的反中国政府组织,不遗余力的在代表西藏迎合西方社会的政治需要,这可能也是一种催化力。
看大家挺義憤填膺的,稍微開導開導你們——其實這就是一個電影編劇製造戲劇衝突常用的手法罷了,沒你們想得那麼。。。那麼。。。你們懂我意思就行了~~
“差異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有差異化就有對比,有對比才能製造戲劇衝突,以前我們看古裝武俠電視劇,經常會有這麼一個橋段:主角墜入山谷,被絕世高人所救,學成了新功夫,出山報仇雪恨。。。至少我們接受這種設定,覺得還算是符合心理預期的;如果是在一個繁華大城市里被反派光明正大滴暗算,又被旁邊民居偶然出來倒尿盆的高人所救,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分量不夠,少那麼點絕地逢生的勁兒,跟期待值嚴重不符,除非是喜劇,至少正劇是不能這麼拍,這就是戲劇衝突對心理活動的影響~~
回到題目,那麼相對來說現代化程度不那麼高的西藏,外加是有人居住的海拔最高的區域,再加上源遠流長的藏傳佛教文化,自然而然會被影視劇當做是一個“絕世高人隱居的聖地”,換句話說,這麼處理,其實是一種“尊崇”的表現,否則怎麼不給高人安排在糞坑里隱居呢?怎麼不給高人安排在摩天大廈里上班呢?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我太了解西方人针对西藏的心态了。
说到西方人拍的关于西藏的电影,最有名的一定是由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故事取材于纳粹党卫队成员海因里希•哈勒和西藏大和尚小时候的故事。
可以说,现在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西藏的第一印象都来自这部电影。而看过这部电影的西方人基本上不会对中国现执政党有好印象,因为在这部电影里是作为“入侵者”形象出现的。这样巨大的偏差已成为了一个固有印象,甚至今天德国政府与别的西方政府的“涉藏”政策还是以哈勒的回忆录为参考。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来过中国,也不怎么了解中国的情况。但有一点让我非常震惊的是:怎么一个纳粹党卫队成员在好莱坞电影里作为一个正面形象出现了?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党卫队的性质。党卫队(德语:Schutzstaffel)本质上是纳粹党的私人武装,因为原德国国防军军官团很瞧不上希特勒这个前陆军下士,只不过希特勒的扩张策略和国防军的利益重合,双方处于一种合作的关系。
(党卫队)
所以,希特勒有意地向党卫队倾斜更多的资源,造成了当时德国军队事实上的二元制。这种倾向在1944年国防军军官政变失败后达到顶峰。最后在柏林战役时负隅顽抗到底的就是武装党卫队。
可以说,党卫队是纳粹党最忠诚的打手,巅峰时期掌控了第三帝国的军警特务系统,是第三帝国对外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者。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党卫队被明确定性为犯罪组织。
然而这样犯罪组织的成员却在电影里上演“东方和西方的美丽邂逅,成为幼年大和尚的启蒙导师。”
以我在奥地利学习的经历,纳粹党和希特勒在德语区是绝对的敏感词,德意志人避免提起他们。纳粹党卫队成员在银幕上出现,也是绝对的负面形象。
(图中的双闪电图案在欧盟是非法标志)
但在这部电影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正面形象的党卫队成员?如果好莱坞在一个讲述西方的故事里出现这么一个形象,以色列和美国犹太人财团是不可能忍受的。
事实上,历史上的海因里希•哈勒进入西藏正是奉了希特勒的命令:前往西藏,去寻找一个名叫沙姆巴拉的神秘地方。据传说,那里隐藏着地球轴心,如果将轴心转到相反的方向,就可以使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1939年,从而扭转战局。
这么脑洞大开的想法来源于纳粹党奇葩的种族理论:在欧洲,长期流传着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在传说中,亚特兰蒂斯人是具有超凡能力的神族。亚特兰蒂斯人在一次大地震后,乘船逃离,最后在中国西藏和印度落脚。这些亚特兰蒂斯人的后代曾在中亚创建过灿烂文明,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向西北和南方迁移,是雅利安人的祖先。这也是纳粹党鼓吹的“种族优越论”的依据。而现在的德国人也还是对“西藏问题”过分关心。据统计,德国发行量前五的报刊平均每天都会对西藏地区进行0.5~3.5篇报道,这频率已经过高了。
甚至当时的德国探险队对当地西藏人进行骨骸测试后,得出了“西藏人结合了蒙古人种和欧洲人种的特征”,这无非就是牵强附会地论证他们的“雅利安人理论”。
我觉得这也是西方人对西藏如此执着的原因,在执着的过程中为了“反华”甚至可以抛弃固有的“政治正确”,把一个党卫军执行希特勒任务的故事正面化。
海因里希•哈勒“忘年交”大和尚后来也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顶流网红,他讲的东西成了西方语境中的“政治正确”。他是表演型人格,会用英语讲东方式的心灵鸡汤。受他影响,很多好莱坞影星沉迷于西藏神秘主义;玩摇滚的将他的头像纹在身上;抽大麻的在嗑嗨了会讲几句他的心灵鸡汤;甚至约炮的男青年在激情后也会故作深沉地向躺旁边的妹子讲上一段他的心灵鸡汤,十分朋克。
(纳粹式的骨骼鉴定)
其实,西方人推崇的是他们心目中想像的“西藏文化”和梦中的“香格里拉”,与现实差距很大。
而今天西方游客旅游常去的西藏,已经是被中国政府现代化建设过的西藏。针对中国政府在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西方主流自由主义者是抨击“破坏当地原生态文化”。
双方的观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我从另一个角度讲讲我的看法。
现在西方游客拿着入藏函进入的西藏,已经是有现代化设施和公路的西藏。我曾遇到过一位在西藏修路的中国老兵。他跟我说西藏的风景确实震撼人心,但他当时的感觉是在那儿待上一个月就感觉快疯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和他的战友极度虚弱,缺乏新鲜蔬菜让他们的嘴角重度溃烂,晚上也只能睡在羊圈里。而我对大多数西方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上一个月表示怀疑。
我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我在维也纳读书时一个德国女生这样表达她对意大利人的偏见:“你们意大利人身上味道很重!”
我第一反应是:“Cosa?我们罗马人在城市里建起公共澡堂和排水系统时,你们日耳曼人还在黑森林里的泥地抓野猪呢。”
(罗马排水系统)
好了,现在重度洁癖和强迫症的德国人开始歧视别人了。所以,我不太相信日耳曼人会在一个缺少现代化设施的地方长期生存。大多数西方人只是把西藏地区当作一个具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猎奇旅行地。如果这个地区太过现代化,那就失去了猎奇的味道。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谢谢您的支持。如果转载本文,请与本人联系获得授权。
公众号:爱思考的卢师傅
B站:意大利卢卡
去动物园看猴这个比喻我想到了,没敢说,没想到还真有敢说的。
西方人的情怀,从来都没变过。
这是香港的九龙城寨,曾经世界闻名的一片法外之地,里面狭窄肮脏,虫蛇横行,各种妓院赌场毒窝聚居,比巴西的贫民窟可厉害多了。
然而就这么一片地方,在香港政府拆除他的时候,西方一片反对之声。他们说香港政府破坏了城寨的传统文化,损害了香港的优秀遗迹。
他们无视城寨里数以万计的居民差到不能再差的居住卫生条件,无视城寨是香港犯罪的避风港,无视香港政府改善人民生活的努力,他们只看到了你们破坏了我们的景点。
洋大人关心的,是城寨能否保留“原始”。
他们希望自己作为“文明”的使者来怜悯和拯救你们这群未开化的野蛮人,这样让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救赎。
欧美近些年来流行起一种“慈善旅游”,一群白人组团去黑非洲“支教”,他们订好机票带着单反来到了黑非洲,给孩子们带来他们的书包和文具,然后兴致勃勃的帮孩子们“盖学校”,把自己搞的蓬头垢面好几天,拍了一堆照片,心满意足的认为自己帮助了贫穷的非洲儿童,可以挺胸抬头的去见上帝他老人家了。等他们离开后,当地人再把房子拆掉,因为他们盖的房子根本就不能待人,不过没关系,这些儿童也并不需要盖房子,因为他们一年要接待几十个这样的欧美旅行团。
什么叫伪善,这就叫伪善,他们不关心非洲人的生活有没有改善,只关心自己的“慈善”事业。
如果他们知道这些非洲人也用苹果手机的话,大概会气的暴跳如雷。
西藏对于这些欧美人来讲,就像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越纯净越好,人越少越好,最好一点人间烟火都没有,至于森林里的猴过的好不好,谁关心呢?
因为只有西藏还是原始文化的时候,盎萨人才能当人上人,白老爷。才能随意予取予夺做超然的假神仙。才能把西藏当动物园去怜悯去施舍,满足自己虚假的同情心。
西藏不原始了,谁还鸟这帮白皮鬼子?西藏人过好了,他们那点虚假的同情心又少了个表演场所。
西藏不原始了,他们想进来做老爷,当神仙,自然有老龙 @龙牙 这样的人站在门口跟他们喊
滚回去,这儿又不是你们家。
这件事情,西藏人自己说过。
当西藏越来越现代化的时候,很多西方人就说西藏失去了它原有的圣洁和淳朴。
之后一个西藏人说:你们就是把西藏当成safari park。我们西藏人也有过现代生活的权利。
因为外国人都仅仅是把西藏人民当成动物园里的猴子,没有把我们当同胞。
(以下巨量高清无码美图预警,全部是我在西藏这么多年随手拍的,支持转载于任何合法用途。)
对于动物园里的猴子,当然是“原生态”的最好了啊。实际上不管你是嗷嗷叫唤着互相扔便便,还是穿上小衣服骑自行车,看客都会觉得挺稀罕的。至于你要打上领带走进办公室跟他们一起上班,乃至于比他们还要高一头,那对不起,就该他们冲着你嗷嗷叫了。
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个内地长大、西藏服役、目前在西藏种地的人,我从不认为这片土地应该保持什么鬼原生态,更不应该死守着一个原始的文化不做出改变。
其实老外对西藏有什么观感,把西藏人民当猴子还是人,我们管不着。问题是好多好多国人也开始持有这种心态,来旅游的时候居然能够说出“你们也能用上冰箱”这种混蛋话,这种心态要不得。这种心态很多就是受了国外电影、电视剧等等文化产品的影响,莫名其妙对自己同胞产生了蜜汁优越感。
实际上西藏人民不但用得上冰箱,还比来西藏旅游的大多数人更有资格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切方便。
西藏统计年鉴2014——人均主要经济指标。
从统计数据反映,西藏主要经济指标、历年发展特性、结构性特点都跟内地一个普普通通的二、三线地级市没有多大区别,内地很多地方的经济指标还赶不上西藏,内地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西藏一样存在,这些都充分说明西藏就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内地感冒,西藏也得吃药。
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管是人种关系、文化经济联系还是具体的统治管理措施,世界上没有另外的国家能够对西藏实施这么大的影响。
受历史教材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历代中国中央政府仅仅是对西藏地区宗教、政治重要事务才有管辖权,比如说著名的金瓶掣签制度。其实不然,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方具体事务,例如赈灾、救济、税收乃至于打架斗殴这种小破事儿都是实施了管辖的。
时任驻藏大臣恩麟就赈济雪灾给同治皇帝上的奏折。
连米盐开市这种小事情也要管。
连发个营业执照都要管着!还有完没完了……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贫穷落后但是充满了新希望的新中国,没有拿看待猴子的眼光看待西藏,而是用同胞之情不遗余力的建设管理西藏地方。广大进藏军队、干部凭着无比高涨的共产主义理想,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迅速接管了西藏事务并且闪电一般全面提高了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水平。
图为解放军进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解放军一来,就充分发扬了中国人能种地、种好地,在一切不可能的地方都能种地的种族天赋,与西藏人民一起建设新西藏、真正的香格里拉。下面是一组解放军各种种地的照片:
第一任军区政委谭冠三将军亲自种地。
领导干部看见长出这么大的萝卜,大槽牙都笑出来了。
开荒种地。
石头堆里也能种地。
跟藏族同胞一起种地。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与西藏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竟共产主义热情只能一个时段内起作用,要长期起作用还是要靠着经济联系的逐渐深入。
这一时期的经济联系,主要是以支援建设与民间交流为主。来到西藏的,除了解放军和政府工作人员,还有文青、游客和生意人与农民工组成的拓荒者。
游客带来旅游收入:
这是八角街摆地摊卖纪念品的小贩——当然了,产地温州。
拓荒者带来了生意、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我就是拓荒者之一。
这是我农场里面搞食用菌栽培的两口子。
种菜的两口子,两个女儿,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一个已经工作了,也在西藏。他俩收入真的甩你几条街。
藏族小工与汉族师傅一起在安装保温棉被。
至于文青带来了什么,这个真不好说,可能是玛吉阿米的繁荣,也可能是什么我不大懂的东西吧。
总之,只有中国人会真心实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实打实的帮助中国人,外国人只会把你当宠物养着。甘心当宠物,那自然无可厚非。但是生而为人,谁愿意当宠物呢?
电影这些文化作品,它追求的是迎合尽可能多的普罗大众的幻想,导演、编剧都会有意识的去营造大众喜欢的场景。外国人心态就是把西藏当动物园,外国电影自然就会努力营造一个幻想里的西藏,而不是真正把西藏人民当做大活人看。
现在的西藏,你在尽情欣赏美景的时候,早已不用担心突然看见什么惨绝人寰的东西。这尽管不是外国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却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中国人真正的香格里拉。
以上三张其实是同一个地点的不同时段:羊八井大草原。
这马是我的,只许看不许骑,非要骑,摔死了不能怪我。
甘巴拉山口眺望拉萨河谷。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旁边废弃的渔船。
草原上的赛马节。
一条小河。
万山之王——珠峰。
一台老式织布机。
现象级偶像派农民,雪山飞猪,高原折腾小王子,西藏地区头号知乎大V(表脸!)——我。
喜马拉雅山深处的美丽小镇。
露天温泉不伦の旅行.AVI。
云和山的彼端——还是人间。
前往雪山的龙牙君——头埋得低,因为我在爬坡。
我们头埋得很低,因为我们在爬坡。不管西方人怎么看,我们始终在爬坡,等到了山顶再说吧。
记得北京奥运会前后那几年,在希拉里的推手下,境内外反华势力闹得很凶,那几年经常有达赖集团或者什么国际NGO组织在西藏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其中一条罪状就是中国政府在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西藏传统文化”。
当时官媒《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发了很多文章反击,内容相当霸气,大意就是讲: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人,一边穿着GUCCI名牌皮鞋、坐着波音飞机穿梭于世界,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和文化的成果,一边却不断在国际上鼓吹并“担忧”西藏独特文化的“灭绝”,试图让西藏人民的生活停滞不前,以此来保存所谓的“文化”。
在这些人眼里,不管是藏语言文化,还是藏医藏药,或是科技教育……都不能有丝毫的变化,任何西藏文化的发展创新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灭绝”,只有回到过去那种无声无息、自生自灭的状态才是他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中国政府给西藏农牧民盖楼房、修道路、通水、通电、通网络,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条件。那是因为西藏人民也是人,你们能吹空调、刷手机、吃西餐、坐飞机,西藏人民凭什么就得世世代代住帐篷、吃酥油茶、骑牦牛?任何人都无权剥夺西藏人民享受现代文明发展成果的权力。西方指责中国政府给西藏农牧民修改善生活条件是“侵犯人权”,那是因为只有一个原始、愚昧的西藏才是西方冒险家和猎奇者把玩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