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是什么阻碍了当前的中国成为文化输出大国? 第1页

        

user avatar   ye-xiao-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圈,发现说的最多的是:因为政策限制,所以文化不能输出。

这个是有道理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谈论问题,总会犯这样的错误:揪住一个看着最惹人生气的理由往死里打,却从不关心它是不是主因

关于文化的一些问题尤甚。很多时候泄愤的欲望强过了一切。

说文化之繁荣,汉代的文化是繁荣的么?我们当代觉得汉代文学牛啊,司马迁啊、司马相如啊、东方朔啊、杨雄啊……这些名字拿出来都是宗师级别的。

可是当时就没有限制么?士人在大一统的时代到来之后,失去了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嘘朽吹枯,足以纵横捭阖,颠动世局的能力,只能集中在了帝王身边,「固主上所戏弄,俳优畜之」。汉赋也大抵为了给帝王看着开心,所以写的穷尽奢华,辞藻富丽,有抱负一点的还要考虑「美且刺」,要靠赋来劝谏帝王,但很多人也觉得靠赋来劝谏皇帝特么的看不懂啊!有毛用啊!(杨雄是其中最有名的,所以后来杨雄不写了)当时的文人们心中也很苦闷,汉代文学的一大主旋律就是:悲不遇。

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威震四夷,天下平均,合为一家。 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故曰:时异事异

-----东方朔《答客难》

要是当今的键盘侠们活在当时,西汉皇帝们定然也是「限制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咯。

我没有说当今的文化政策是对的,任何限制人自由创作的政策,都是应该破除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历史上的很多个年代,都或多或少有着政策的压力。但有这方面的压力,不代表文化就要衰落,很多时候往往是在压力之下绽放出了最美的花朵。

譬如,就拿我擅长的诗词说。清代文化高压,古来无出其右者。清代的词号称中兴,是宋后最大的高峰;清代的诗也造诣颇高,同光诗人的作品绝对可以自立于永久。而文化相对宽松的明代,诗词一道就无法与清代抗衡。(这里建议对清代文学不熟悉的朋友们阅读一本中国文学史,以了解其全貌。无论袁行霈、游国恩、龚鹏程的版本都可以。)

又如,想当然而论的话,国家板荡,社稷丘墟的时候,人连活命都难,文化肯定会大大衰落。但往往现实又不是如此。三国年间,人口锐减的程度历史上罕见,但建安风骨,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节。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政策或战乱,会对文化造成深刻的影响,但却不是文化兴盛衰败的主因。

这个主因在哪里?我可以说,文化史的发展自有其脉络。

没有无缘无故的兴盛。任何一次文化繁荣,都是长期发展之下引发的质变。每一次文化的兴盛,往前翻都是长达数百年的衰弱不振,但没有这些衰落的年份,也无法酝酿出之后的兴盛。譬如百家争鸣的出现,基础是对于之前成百上千年宗教文化的总结。西方文明也有一样的规律,文艺复兴是怎么个复兴,希望大家可以洞鉴之。

而我们的文化,现如今无疑是处于一个衰落期抑或说积累期的。原因很简单,旧有的文化根基被摧毁,新的文化还在草创期。上个一百年的主题,就是激烈的摧毁,我们的创建相对于我们的摧毁,是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摧毁有摧毁的好处,社会土壤不一样了,废墟之上的重建,往往能创造出一座更加壮丽的城市。

但不是现在。现在还是各种思潮争吵不休,没有成熟的自生文化占领高地的混沌时代。所以别谈什么输出了,自己积累憋出来一波再说输出吧。


对于这个阶段,能遇见开明的政治和氛围,当然能恢复繁荣得更快;没有这个氛围,总体的文化氛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个时代,每一种文化范畴内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未来的一面镜子。还是拿诗词来说,守旧的想要恢复旧日荣光的有,开新的想要拓出新的艺术手法的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有,玩票各种不及格的也有。这其中,总会酝酿出绝对异于过往的伟大来。土壤不一样了,旧有的荣光是回不来了,荣耀属于未来。


(以上均是在说时代文化的整体水平,出现水平很高的个体不能叫整体文化繁荣。)

这是没有人爱听的实话。很多时候政策也像是一块遮羞布,好像没有了那些坏政策,我们就能创造出比肩唐宋的辉煌文明。

时异事异。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下一个繁荣,不会是现在,有可能就到了几百年之后。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为那个时代埋下种子。就像是南北朝时期沈约他们发现了汉字内部的节奏感,到了盛唐之后,这个种子长成了近体诗这颗参天大树。

以上。

相关阅读:

如何弥补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断层? - 夜小紫的回答

儒家会再度兴盛么? - 夜小紫的回答


user avatar   Trevor-W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有那么复杂。。。。真佩服一些人,对已经有明确路径的问题还要洋洋洒洒千万言,知乎按字数给稿费么?

很简单,第一,所谓文化输出的本质也是一种高端的产品输出,它从属于经济技术层次(不等于)以及你的社会组织现代化层次;实践中,要么的原生的产品因缘际会地能与先进的经济力量结合起来——如美国黑人文化,要么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在一个崭新的经济社会体系里创造你自己的文化产品——如日本动漫文化。那么显然,此类输出对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有一个明显滞后的规律的,一个刚刚完成初级工业化,社会组织现代化遥遥无期的新生现代国家(不要扯五千年文明,农业文明的旧成绩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下没有直接效力),有什么资格谈文化输出?能维系一定程度的内生文化独立就不错了!

第二,“什么阻碍”这个提法不对,说得好像没有它阻碍,中国就能成为XXX一样。。。这是一厢情愿的,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们平常说“XXX长相不佳,不是一个帅哥”,但不会说“XXX的皮肤上的坑阻碍了他成为帅哥”。。。

再者,所谓文化,严格意义上来讲无法比较优劣,我们通常说的文化发达、吸引力强,是说文化产品,如德国奥地利的古典乐、美国的流行电影、日本的动漫等等,而文化产品的评价是有标准的,这方面知乎上各种文艺达人的论述汗牛充栋,我不献丑了;谈输出,就不仅是谈产品本身,更是谈评判标准的输出,那就又回到第一点了。


user avatar   he-yun-she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来一个对比,如果你一个20岁的年轻人能够读懂了《资本论》,那么大家只会认为这个年轻人不错。

但是,如果有一个20岁的年轻人说我读懂了《庄子》,那么迎接他的就是铺天盖地的骂声。

你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困境。

这个困境的实质是什么呢?

实质是中国文化的解释权不在年轻人手里,而在中老年人手里,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垄断。

以上针对的是社会上的,学术界反而就没这么多事。但是中国的社会是严重的学术同社会脱节状态,以至于现在学术界对《庄子》解读到一个什么地步都不知道。

只知道一点,这个东西很深奥,没几十年阅历的人不可能读懂。从而中老年人能够把自己的社会意识,夹杂在里面。谁反对,谁读懂,其实就是反对他们的权威。

你看,是谁在阻碍?

你看就是这种调调。物理学家的主要成就全都在20到30岁之间就完成了。

劳伦斯·布拉格,获奖年龄 25 岁。

维纳·海森堡,获奖年龄 31 岁。

李政道,获奖年龄 31 岁。

卡尔·大卫·安德森,获奖年龄 31 岁。

保罗·狄拉克,获奖年龄 31 岁。

这人连人类社会的基本模式都不知道,一个人类发现了真理,就不在需要另一个人类去发现同样的真理,因为人类会学习,知识会传承。

过几年就好了,时代总是缓慢的变化,新时代的思想热潮总会到来的。

中国古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地方,但是大众的解读还没有系统化和专业化。以至于,许多优秀的古文化被神秘主义和玄学垄断。

文化,也需要进化和变革的,但进化和变革不等于是抛弃。


user avatar   wang-han-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些年我们的一部动画剧在审批阶段死活通不过去。

大家都很纳闷,这片子从立意到剧本都应该差着红线老远才对,不应该过不了审啊?

后来才知道是主题歌里有一句歌词“翻越喜马拉雅……”

某领导听到后嘟囔了一句“翻越喜马拉雅,他们是要去哪儿啊?”

所以要问是什么阻碍了当前的中国成为文化输出大国……

我想,应该是喜马拉雅山吧。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其他答案提到的审查、官方主导的僵化之类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我国老想输出京剧舞龙舞狮这种本国人主体都不再热衷的老文化,外国人最多猎奇看一眼,怎么会感兴趣?

一个长居中国的加拿大人就跟我说过,他对京剧的观感就是在家不小心踩到了猫尾巴。

你看日本输出的是歌舞伎和能剧吗?里约奥运闭幕式的日本环节,你看到的是超级马里奥,新干线,动漫等等全世界喜闻乐见的东西。把传统文化穿插在其中反倒也许能起到一定传播效果,比如棋魂。

其实说到底,真正做得成功的国家,从来没有以“文化输出”为目的。都是自由做生意,生意做大了,自然就输出了。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让我想起我在知乎上的第一个过千答案,答案里没有任何敏感内容,引用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公开报道,大概介绍了当初中国人是如何得以在电影院里观赏《泰坦尼克号》的故事。结果似乎因为评论里画风不对,被知乎封了很久,几经修改才重新显示。

1998年,《泰坦尼克号》引进时候颇有争议,就算引进了又怕亏钱,大家心里都没底。
结果一位领导人在1998年3月发表了一段影响深远的谈话,切入角度也是很有水平,谈了一点人生的经验,几句话就力排众议:
“我们不要以为资本主义就没有思想交流的东西。最近要上演一部叫《铁达尼号》的电影,过去叫《冰海沉船》,花了两亿五拍的这部电影,现在收入已经十亿,这也是风险投资啊。这部片子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贫与富的关系,在危难当中每一种人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在上海看了不少好莱坞的片子,好的片子有《乱世佳人》《一曲难忘》《魂断蓝桥》。这次我请政治局的同志也去看一看,不是说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讨论会
结果全国机关纷纷包场,盛况空前,一票难求。
而且上映仓促,据官方媒体多年后披露,院线甚至拿走私拷贝配音上映,没来得及删减,我至今记得最早上映的时候杰克给露丝画画的部分是未删节版。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非常有水平,几句话就点出了好几个要害。

好的文化一定是现实的反映和升华,而不是对现实的扭曲和再造。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但是很可惜,这些素材却因为文化管制和特色的审查环节而没能被用于做好“思想工作”。

随便举两个例子。

例一

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耻辱之一,按理来说没有什么好宣传标榜的。但是美国人却围绕911制作了各种文化产品,做起了“思想工作”。其中联合航空93号班机上发生的乘客机组与恐怖分子殊死搏斗的故事更是被编剧大大脑补一番,成了获奥斯卡提名的《93号航班》。

可是911之前人类航空史上死难人数最多的劫机事件是?

是1990年的白云机场惨案,这起最终以三架飞机相撞收场的灾难中,事件经过一波三折,事后调查,机组人员很可能同样与罪犯进行了顽强英勇的搏斗,且不说这个事件中搏斗是不是正确的选择,除了机组之外,各种人性的光辉和正义的力量总可以表现吧?但是今天却几乎没有人知道事件背后的英雄,甚至少有人知道这一事件。

例二

省会城市公安局副局长贪腐涉黑,警察持冲锋枪埋伏射杀商业对手伪造现场,主流媒体报道警方射杀危险分子;新任公安局长接到举报敏锐察觉异常,抽丝剥茧深挖真相,凶手相继伏法,还受害者清白;罪魁祸首流亡美国,病死他乡,弥留之际直呼报应。正义伸张,五星红旗仿佛更加鲜艳。

上述故事还是来自主流媒体公开报道,论惊险刺激,不比《无间道》差,论故事结局,惩恶扬善。这种编剧编都编不出来的案例,如果按照好莱坞的标准用来做“思想工作”,起码得比《人民的名义》高一个档次。遗憾的是,罪恶的凶手没有更多受到舆论的谴责,捍卫正义的法律卫士也没有更多鲜花和掌声。

总而言之,文化的繁荣,肯定离不开一个正常的创作环境和创作空间,在这个方面,我们的观念、经验和胆识还是比较落后的。

真正阻碍中国成为文化输出大国的,不在于对文化自信不自信,或者我们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比好不好,毕竟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上是对等雷同的;而在于当别人很会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却不行。能高水平地做好“思想工作”,自然就能成为文化输出大国。

“不是说我们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切不可以为我们才会做思想工作。”


user avatar   jackie-cheung-19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自己人都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就先想着怎么去洗脑外国人了。


自己的人在全民疯狂学英语的时候,却想着怎么在国外开孔子学院,给老外整个国学。


自己的青少年在听着R&B和hiphop的时候,却想着怎么忽悠鬼佬喜欢上听京剧。


自己的孩子喜欢看蜘蛛侠,超能英雄,却想着怎么让国外的孩子喜欢上孙悟空。


take it easy bro. 路呢还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自己人忽悠稳了再说。


user avatar   chen-zi-hao-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时候,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目前输出的文化 不爽! 不酷! 文化输出从来不是靠精华,而是靠调动人类欲望的糟粕完成的。

我们对比一下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韩国电影,日本电影电视剧,还有日本文学,都非常深刻,在知乎豆瓣这种“小资”网站广受赞誉。但是,试想,如果只保留这些,日韩还有文化输出吗?哈日哈韩是不是喜欢这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日韩的文化主要输出靠的是韩剧,日漫,以及各种帅哥美女偶像团体。要论深刻意义,这些东西只能说是“糟粕” 。物化男性女性,贩卖年轻肉体,编织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就是这些“糟粕”,才是日韩文化输出的主力军。当然,有个特例,就是日本武士和忍者,不需要什么理解,武士刀和一身黑衣就是帅到炸裂。很少老外会去理解所谓武士精神,他们迷恋的只是帅气的异国风情外表罢了。人们喜欢yy,喜欢龙傲天,喜欢玛丽苏,喜欢帅哥美女,那日韩文化就给你这些。但这也就是为什么,偶像团体影响力基本只局限于东亚与东南亚,到欧美就失效了,毕竟审美观改变了,“美色”的吸引力也就消失了。

大家想让中国输出的是古典文化,很抱歉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每一本中国古典文学著作,都需要深厚的中文功底,文言文处处是历史典故,甚至可以说不懂中国历史就无法理解文言文。这不光对于老外要求太高,对于普通中国人要求也太高了。人家看你的文化是为了开心的,不是来上课写作业的。中国古典文化或许可以在欧美知识分子小圈子有一定影响,但永远无法普及。

那中国有什么可以输出的呢? 高低搭配 ,侠客,功夫,和起点爽文。wuxia world这个翻译起点的网站在海外大火,是中国近几年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了,他仅仅抓住的就是民众对于“爽”的需求 ,所以能给流行开来。再早就是李小龙和成龙的武打片,他们不需要你懂任何东西,甚至不给字幕搜无妨,但看起来就是刺激,过瘾,搞笑,所以才能普及开来。这二人完全改变了西方对于中国人的印象,这种输出还不强力吗?至于我为什么说“侠客”不是“武侠”,是因为金庸武侠的家国恩仇对于老外还是太难,与其输出精神,重点包装“青衫佩剑”的侠客形象,效果更好。

中国目前文化输出的方向有偏颇,只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才能输出。按我说,其实广场舞,喊麦这种知乎er瞧不起的东西,都比《红楼梦》有更大的输出潜力。而让老外学论语的孔子学院,还是省省吧,别浪费钱了。

一面抱怨中国没有文化输出,一面又瞧不起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可笑。


user avatar   junlin_19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听说过科技树,浪潮之巅的故事,其实文化这事也是一样的。

话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呢?

老庄孔孟,史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书法,国画,琴筝,围棋,麻将,功夫,风水。大致就这些吧。

那么这些文化都是为什么会出现的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老庄孔孟,出现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其实对比一下外国,就会发现,几个主要的哲学宗教思想大爆发的时期和地点,比如希腊城邦时代,印度孔雀王朝建立前的战乱时代,德国统一前的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1,首先是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人民内心迷茫,急需寻找精神粮食。

2,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或者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转折,社会阶层剧变,新兴的社会阶层很空虚。

3,这时候,智者出现了,中国的老庄孔孟,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印度的释迦牟尼,两河流域的耶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4,一旦社会新兴阶层的思想需求被满足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相同档次的哲学文化的大爆发了,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修修补补。

史记诞生于汉朝。

不过说来呢,史记的诞生其实是个奇迹。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秦汉第一帝国其实是段相对灰暗的历史,名将倒是辈出了,文化上却相对乏味。

大概是因为这是个军事化的帝国,文化上的禁锢比较严重。那么史记为什么会诞生在这个时期,以后历代的史书文学水平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太史公的高度呢?

我寻思其中的原因,

1,前秦发达的官方修史传统,相当于培养了一个完善的产业体系。没有这个体系的支撑,司马迁即使有天纵之才,也是徒呼奈何。

2,司马迁入狱,脱离了官方体系的束缚,给予了他极大的自由度去创新。

3,当然是天才司马迁的创新。纪传体这一新颖的文体出现,使得传记文学领一时风气。

4,后世的史书恢复官修传统,再也难以在文学成就上超越史记。

晋朝是段荒诞的历史,文化上最大的成就是出现了音乐、书法上的创新。

音乐上有广陵散和梅花三弄等名作,出现了嵇康这样的名家,书法上有书圣王羲之,将行书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晋朝最让人惊奇的地方在于:在叙事文学这样的主流艺术中,基本上无所作为,却在音乐、书法这样的细分艺术中大放异彩。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我的思考是这样的:

1,晋朝时的中原处于频繁的战乱中,汉人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因此导致了一种强烈的避世思想在社会上流行。花天酒地、放浪形骸的士人生活,使得助兴的音乐文化需求大盛。

2,造纸术在汉朝发明后,直到晋朝才得到广泛使用,于是在纸上书写成为时尚,各种攀比孕育了全新的字体书法艺术。

3,经济政治科技等各种因素会营造一个独特的社会土壤,但是什么时候出现创新种子的发芽,这完全是取决于“天才”这个偶然的因素。

总体而言,隋朝以前的中国和大陆以外的文明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文化输出一说了。

不过也可以看出,老子出现在中原洛阳,孔孟出现在东方大国齐鲁,庄子的楚国在战国后期也已经是个经济强国,司马迁是首都长安的公务员,到王羲之时文人大多出自江浙一带。文化创造的中心,始终是那个时代的经济中心。

唐诗、宋词和明朝的传奇小说大概是中国文学的三大高峰。

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有想像力的三个时代,可谓百花齐放:不但文学,还有琴棋书画、麻将功夫风水等各种杂学的创新,异彩纷呈。

为什么会有这些发展呢?

1,隋朝以前的文化,可以说基本上是士大夫的精英文化,中下阶层受到经济、科技、教育水平的制约,基本上处于文盲状态,也就没有什么参与感。

2,唐朝以后,形成了一个逐渐壮大的市民阶层,科举制度的推出,使得整体的教育水平大大提升。换言之,文化的市场需求大幅度扩大了。

3,经济繁荣,创作自由,各种艺术和娱乐文化的创新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创新就像科技的进步一样,形式不断复杂:五言、七绝、长短句、戏曲、历史小说、武侠小说、魔幻小说,越来越鸿篇巨制,充满探索革新的进取精神。

4,创新的文化形式一旦出现,相对传统的文化形式就走入了历史,比如宋词一出,诗的时代就结束了,小说的风气一起,词的时代也结束了。

在对外输出上,唐、宋、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出口高潮时期。唐朝深深影响了日本,宋朝深深的影响了越南,明朝深深的影响了朝鲜和琉球。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输出现象的产生呢?

1,文化都是由经济中心向经济落后地区的传播,唐宋明时期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输出是自然的现象。

2,唐时的日本,是内部经济改革,走向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宋时的越南,刚刚民族独立,是本土文化形成的启蒙时期,明时的朝鲜,经历了援朝抗倭战争,心怀感念,血浓于水。总的来说,都处于民族文化的学习成长期,哪里的文化先进就向哪里学习。

3,清朝之后,中国文化受制于经济的压抑,慢慢就失去了对外输出的能力,此处不再表。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美日韩文化是怎么在欧洲文化强势的基础上崛起的。

美国文化的崛起大致在一战之后。

1,一战之后,欧洲经济受到重创,美国的人均GDP追上欧洲水平。

2,传统的欧洲文化强势领域,比如文学、绘画、音乐,美国一直被压着,然后随着新的科技发展,在全新诞生的艺术领域:电影、电视、动画……美国人开始了弯道超车。

3,美国文化开始对外输出的标志:1936年戏剧大师卓别林代表作《摩登时代》上映,1937年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上映,1939年史诗大片《乱世佳人》上映,这几部经典电影在全世界轰动一时,从此美国电影占据着全球的制空权,牢不可破。

4,从1890年代GDP超过英国,到1920年代人均GDP追上西欧,到1930年代电影文化大规模向欧洲输出,美国经历了40年的时间。

日本文化的崛起。

1,日本的GDP是在1968年超过德国,但是那时的日本还算不上发达国家,实际上直到1985年,人均GDP才超过德国,1987年终于第一次超过美国。当然,如果仅仅在亚洲范围内,日本在1970年代已经遥遥领先。

2,日本文化在欧美强大的文学、电影等领域同样一直被压制着,突破和创新的方向出现在了两个新兴的领域:动漫和游戏。

3,美国的动画电影很发达,但是强势在于电影动画片,而日本得益于1960年代后电视产业的兴起,在电视动画片的这个全新领域发展出了丰富的类型题材。

4,日本动画的输出标志是:1973年的《哆啦A梦》,1975年的《聪明的一休》,1979年的《机动战士高达》。这三部作品在亚洲范围内的广泛流行,代表着日本文化的兴起。

5,日本的电子工业很发达,在此基础上孕育的电子游戏文化得以兴起:1983年任天堂的电视游戏机family computer(俗称红白机)推出,1989年掌上游戏机game boy推出,成为了日本游戏文化横扫欧美的代表产品。

韩国文化的崛起。

1,韩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大约是在2000年之后。主要的文化载体是:韩剧、网络游戏、团体舞曲。

2,韩剧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是2000年的《蓝色生死恋》,此后冬季恋歌、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十几年来长盛不衰。韩剧为什么能够崛起?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日剧的影响力是很火的,港剧在华语市场的势力同样不遑多让,根本就没有韩剧什么事。但是,无论日剧还是港剧,他们的强项其实是家族剧、行业剧等题材,主要的收视群体集中在家庭主妇等群体。于是,韩剧的机会来了,韩剧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遵循灰姑娘故事核心的偶像剧创作模式,再加上唯美浪漫的包装,在偶像剧这个细分领域,更加俘获了少女群体的心。

3,韩游的第一次大规模文化输出是2001年被盛大引入中国的《传奇》。在网络游戏这个领域,应该说韩国一开始就是领先者。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韩国最大的网游企业NCsoft,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这个时候,由于没有强势的外国文化压制,韩游得以高速发展,成为了韩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4,韩国的舞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典型:他将美国黑人的hiphop舞曲风格引入韩国音乐中,嫁接上日本的练习生培训制度,再以注重视觉造型的团体舞蹈,打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音乐文化”。舞曲文化的代表性事件是1995年SM娱乐公司的成立,和1996年HOT组合的横空出世。

5,老实说,韩流的输出范围大致在东亚周边地区,只是一种区域性的强势文化,输出的突破口:第一是新兴科技孕育的网络游戏文化,第二是传统文化上的类型创新,比如韩剧、舞曲,还有近年兴起的外景真人秀综艺节目。

6,虽然韩国的人均GDP仍然低于欧美日等一线发达国家,但是必须承认,经过二战后半个世纪的高速经济发展,韩国的城市化和中产阶层已经发育成熟,具备了引领时尚消费的基础,而韩国的经济水平无疑是在亚洲范围内仅次于日本,遥遥领先于其他各个国家的。

香港和台湾的文化崛起。

1,港台文化兴起于1980年代,对外输出的主要范围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这个时期,港台对大陆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经济领先优势,相反,在面对经济更领先的日本,港台并无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2,文化输出的主要载体:流行小说,电影,电视,音乐。

3,流行小说方面,无论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还是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都在内地风行了数十年。他们成功的基因是什么呢?一句话,创新。文革后的一代中国人,什么时候见过这么新颖的文体?吸引力就此产生。

4,影视方面,香港的武侠片,江湖片,草根喜剧片,武侠剧,豪门家族剧,台湾的中国风音乐,流星花园式偶像剧都曾经风行一时,他们同样也是各个领域的创新代表。


总结:

1,文化就像科技的发展一样,一代一代不断推陈出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纸出现以后,书法和绘画才流行起来,钢琴出现以后,古典音乐才流行起来,影视文化出现后,传统文学的地位就衰落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形式在不断更新。

2,每个新兴地区的文化输出,都是以创新的文化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你永远都敌不过传统的老牌强国。

3,文化输出,都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单向传播的,从来没有大规模反向输出的案例,有的也只是个别的创新产品。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文化的现在和未来。

1,中国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在8000美元左右,相当于美国的15%,欧洲日本香港的20%,韩国的30%,因此近期内文化大规模输出这些地区的可能性不大。

2,和大陆文化接近的台湾,2015年的人均GDP在21000美元左右,中国的发展水平已经逐渐接近,甚至沿海地区在五年内就将全面追上台湾的生活水平。这是中国大陆文化输出最容易逆袭的地区。

3,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全面超越东南亚地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国文化大规模向东南亚输出将会成为现实。实际上,中国文化在越南的流行,已经是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的事情了。

中国文化的主要输出载体会是什么呢?

【网络游戏】

1,网络游戏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代表,不过在PC时代,其实是一直被韩国和美国压着打的,没有办法,起步晚了嘛。

2,2003年之后,中国网游开始进入自主创新阶段,首先是网易的西游系列本土文化游戏,然后是免费游戏的商业模式,接着是网页游戏这种新形态,最终在手游时代和西方同步兴起。

3,2010年之后,中国网游终于迎来了大规模文化输出的浪潮,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网页游戏,手机游戏很快跟上。到今日,腾讯、网易都已经跻身全球网游行业巨头之列。

4,官方数据:2014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网游海外出口180亿元,同比增长69%,相当生猛。其中PC网游占27%,网页游戏30%,手游41%。另一份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网游出口到港台地区113款,东南亚110款,日韩79款,欧洲50款,北美37款,南美11款。也就是说,基本上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已经都能看到中国游戏的影子。

【网络文学】

1,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中创新自由度最大,最能代表中国人想象力的品种,尤其是穿越和仙侠,几乎已经成了影视游戏各种文化载体的输出源头。

2,还记得你阅读的最后一部港台流行小说是什么时候吗?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2000年前后的《寻秦记》和《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此之后,港台小说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3,当大陆的网络小说兴起之后,华语流行小说的市场格局就逆转了。这个时间点以创作于2005年前后的诛仙和步步惊心为标志。

3,截至目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陆的网络小说。尤其是台湾,喜欢网络小说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个起点的账号。

【电视】

1,其实中国的电视产业是相当发达的,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对港台人才的吸纳,近十年来的进步相当大。在节目创新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仙剑系列、古剑奇谭为代表的古装偶像剧,还有近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综艺节目。

2,事实上,2010年以后,中国的古装偶像剧和综艺节目已经开始了对台湾的文化输出,2011年的步步惊心、甄嬛传都曾经在台湾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2013年的兰陵王更加曾经引发收视狂潮。

3,综艺节目方面,虽然中国的综艺总体上仍然处于向韩国学习的阶段,不过凭借同文同种的优势和高水准的制作质量,仍然引发了在台湾的大范围流行。比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这三档节目,已经开始领跑台湾的综艺收视榜。

【电影】

1,中国电影一直被美国大片压着打,产业体系也是最近十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想要对外输出应该还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这个时间点我估计将在十年之后。

2,美国片强势的科幻片、魔幻片、动画片,中国电影肯定是没戏的,一百年都不会有机会。那么中国电影的机会在哪里呢?其实现在已经初露端倪了:那就是东方体系的魔幻片。

3,中国电影现在最赚钱的三个片种:喜剧片、爱情片和魔幻片。前两者一般都是植根于本土文化的,跨文化输出的难度很大,而中国式的东方魔幻片,植根于中国的庞大市场,可以建立起强调视觉效果的奇观式体验(这是美国大片横扫全球的秘诀),将会是中国式大片的一条重要出路。

4,从2008年的画皮,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到这两年西游记、鬼吹灯系列大量兴起,2015年雪妖魔灵、寻龙诀、捉妖记、道士下山等陆续上映,这股风潮将会愈演愈烈。未来和外国朋友讲起中国电影,第一个想起的,或许就会是魔幻片吧。

【音乐】

1,网络盗版几乎摧毁了传统的音乐产业,港台的流行乐同样处于后继无人的真空状态,这其实带给了中国音乐人很好的机会。

2,电视选秀推新人,影视主题曲带火作品,演唱会和音乐节赚钱,大概就是目前音乐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

3,中国音乐的时尚感仍然不足,这是难以大规模向外输出的重要原因,不过随着李荣浩拿到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古装偶像剧和综艺节目在台湾的盛行,中国音乐的跨海文化输出,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动画】

国产动画虽然一直被美日压制着,目前看来也是仍然处于一种很幼稚的状态。不过,我认为创新的探索已经开始了:从喜羊羊、熊出没,到十万个冷笑话、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盈利模式逐渐向“网络动漫--电影动画片”的方向靠拢,前景仍然是值得乐观的。不过说到文化输出,大概还需要十年的成熟期吧。

【传统文化】

老实说,琴棋书画这种传统文化,其实是属于农业时代的文化。在工业时代,他们已经被影视多媒体的文化取代了,逐渐成为一种小众群体的爱好。

虽然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其实,一般大众并不会对印度的文化、伊朗的文化、埃及的文化保持强烈的兴趣的,有的仅仅是短暂的好奇而已。

传统的东西,只有在中国人均GDP超越欧美日之后,经过重新商业化的包装,变得时尚、靓丽起来,才会让世界人民仰慕的。

总结一下:

1,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在东南亚,比如越南、马来西亚等文化相近的地区,大陆文化已经取代了港台的影响力,未来的渗透将会逐渐加深。

2,在局部领域,比如说网络小说,网络游戏,古装偶像剧和综艺节目等已经开始了在台湾的逆袭。

3,由于经济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想要向他们输出,短期内是不现实的。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这个时间点或许在二三十年之后吧。

4,当然,政策上的禁锢对文化的压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历史上秦汉和清朝对文化的压抑就是例子。不过所幸,目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影视领域的某些体裁上。

好了,现在回答问题——

是什么阻碍了中国成为文化输出大国?

1,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这是根本原因。

2,西方在科幻电影、电视动画片、严肃文学等领域的传统优势,将导致中国文化在这些方面失去发展的空间。

3,政策障碍抑制了影视文化的创作自由。

中国文化的未来,在于创新。

或许在未来,中国文化中会孕育出更新的文化形式,比如通过3D头盔观看的虚拟现实影视作品,他们会成为中国新文化的主流,这个谁也没法预料。

现阶段来说,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主要是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魔幻电影和古装偶像剧也是颇有竞争力的类型文化。

随着时间的积淀,经典会在他们中诞生。


多说两点——

1,为什么流行文化都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单向传播呢?

其实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粗略的划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主要是一种城市阶层文化,欣赏精致的、酷感的品味。

而中国社会,很明显,仍然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之中,主体的社会阶层其实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你看那些满大街流行的农业重金属音乐,基本上就是中国文化的现阶段消费取向。对于城市中产阶层而言,这种文化层次当然是无法接受的。

2,民族自豪感是一种伪命题。

当你的经济比别人落后的时候,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产生强大的自信的。

即使你有辉煌的历史文化,但是对于时代早已前进了几百年的外人来说,这些只是古董而已。

3,审查对文化的压制。

确实有影响,比如对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影视作品而已,几乎是致命的。

但是从文化的总体层面来说,其影响是被夸大了的。

很简单的例子,台湾在1970-80年代,同样是存在审查制度的,所以在文艺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大量的怪现状。比如台湾的武侠小说,一律是架空题材的,需要避免对历史元素的涉及,甚至金庸的作品都被禁止在台湾出版。但是,这仍然挡不住流行小说的繁荣。台湾的音乐也是蓬勃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反观大陆现存的影视作品,就算取消审查制度又怎样呢?发展水平摆在那里,拍个人畜无害的都市偶像剧都要被人吐槽土的掉渣。

想要全面的文化输出,先等人均GDP过了2万美元再说吧。


user avatar   soulframe19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影响中国人文化输出的原因,我认为正好是对”文化自豪感“的过度重视和执念。


如以前在时代广场播中国文化宣传片,就是一种文化自豪感的宣泄。

之前在美国做过中国的项目,也上过上一门研究东方文化的课。我发现无论是中国文化,日本文化,法国文化,意大利文化,都会吸引外国的观众,也都会吸引赞扬。不过,同时显而易分辨的是,他们的喜欢是基于猎奇,还是基于认同。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以占据了国际主流话语权的美国消费市场作为”文化输出“的阵地来看。比如说日本制造的东西,什么和服,武士之类的,是老美猎奇的东西,如果他们说“it's cool” “I like it”之类的话,八成是这个意思。但是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游戏动漫,则属于认同的那一部分。


要 判断这个也不难,你只要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在美国市场中,与美国制造的产品同台竞争,并杀得难解难分就可以了。如PS4与XBOX One之间的竞争,大家就根本不会认为PS4是什么日本产品,而是”国际化的主流产品“。最终幻想13当年被gametrailer痛心疾首地评为本年度失望之作,也是这个意思。注 意,为什么被评为“失望之作”反而是这个意思呢?因为即使在老美的心目中,最终幻想也是主流语境下的巨作,怎么能混到这种地步呢?如果被评为“惊喜之作” 则没什么好高兴的,这作品毫无群众基础,只是突然冒出来了而已。

回到中国的话题上来,我们经常强调的一个词叫“文化自豪感”。老美怎么那么没有文化自豪感啊,在堂堂耶鲁建筑学院的课堂中,有东亚建筑研 究课,有苏维埃建筑课,有二战时期的德国建筑课,而且选课的大都是美国人——真是可悲啊。但是很显然,就像昆丁也要引入武士刀一样,这些课程,原来都是美 国人的猎奇趣味。美国,正是全世界人民都来猎奇的地方,你觉得这个很诡异,我觉得在我们那儿是常识,你觉得这个自豪的要命,别人觉得这个跟人兽,乱x之类 的一样,是个新鲜的重口味。

在所有的可猎之奇中,大概中国人弄出来的不少,时代广场上的新闻联播只是一出而已,不过严重的不是这个,严重的是中国人认为这是nb。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创造猎奇不是牛b,只有创造让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才是真牛。


似乎我们的创作中,一定要反映中国传统元素,一定要有诗词,琴棋书画,亭台楼阁。因为我们内心认为,这是我们的自豪和荣光,我们一定要展现5000年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吓尿这帮没文化的孙子。

结果到头来却可能被当做了猎奇之物。

我们却不明白,即使不包含这些文化符号,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表达出来的意境和理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把这种细腻的理念和思想,而非零碎的符号进行发挥,才是真正的东方魅力,真正的文化输出。目前为止,大中华地区对西方世界最成功的文化输出,竟然是由香港功夫片和警匪片来完成的。


在 中国的专业论坛上,常见有人发韩国网游trailer,然后必然被喷,言“棒子泡菜游戏”,有人发日本电影,也被喷,“小日本还能拍穿着衣服的片子呢!”,有人发法 国动画,亦被喷,“节奏这么慢,法国人太莫名其妙了!” 洋溢着的到处是同样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因为中国的网游既不如韩国,电影不如日本,动画业不如法国。或者说,就是这莫名其妙的自豪感,才是阻碍的根源呢?

其实作为一个创业产业的从业人员,我还是希望有大家都不在乎文化自豪感的那天到来——或者说,自豪感来自于心里,无需多说。话说回美国,这帮没有文化自豪感的人,到底有没有文化自豪感呢?——

有,反而就在他们对外国文明的热衷中,因为他们根本不怕外国文明会“腐蚀”他们,他们的文化正在腐蚀全世界,既然假惺惺地假装喜欢一下那些没落的文明,那又何妨?

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声嘶力竭地反复强调我们的自豪感,原来是源于早已迷失的恐惧感啊。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及舆论方面却没有同步实现相应的认同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化学老师对法兰琳卡广告「我们恨化学」感到很迷惑,如何教育孩子化学的真面目? 
  取消寒暑假,除国家法定假日教师和学生都应正常上课,你支持此方案吗?对家长、学生、教师,存在哪些利弊? 
  对待方言的态度? 
  想知道各位对北京青年×凉子访谈录的这些访谈是怎么看待的,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如何看待原神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如何看待河北邯郸复兴区民政局所发的《家和万事兴》手册? 
  为什么宋真宗以后再无封禅? 
  如何看待中学化学老师在课堂放《光点》被学生说「肖战必糊」而辱骂学生并要求其道歉? 
  怎样看待四川省彭州市某中学初二女生跳楼自杀并留下一纸声讨其班主任的遗书一事? 

前一个讨论
你在牛市中是如何亏钱的?
下一个讨论
同时收到一家小游戏公司cocos2dx开发和某公司外包C++开发的offer,工资外包略高,不知该怎么选择,给点建议?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