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从逻辑上说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第4页

                 

user avatar   nuclearcarro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无法说明。


大概是高中还是初中数学书里面有一道这样的判断题:“这是一棵大树”是不是一个命题?

我大概印象中答案是这样:否,因为“大”没有标准,于是无法判断其真假。


当然现在我会说,不是说“这是一棵大树”不是一个命题,而是说,几乎任何命题就其自身而言都没有判断其真假的充分标准,总是需要语境去补充,这个补充往往只有多少的问题。

比如说,“今天在下雨”——这里看上去依赖于“今天是哪天?”,那好,我们把“今天”换成“2022年4月6号”,甚至具体到“GMT+8 的 8:46”——问题解决了吗?没有

什么算“下雨”,什么不算?降水量到什么程度算是下雨?这是在问“下雨”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标准可以不一样。基于降水量的标准其实也很微妙,雨夹雪算不算下雨且不论,你怎么判断搜集到的水是落下来便是水,还是落地之后融化成的水?你看,标准的制订并没有那么简单。

边界条件怎么办?就算你给出了标准,总有无法测定的精度问题,任何一个测量总存在模糊的边界,因此,如果你认为“大树”模糊,那么同样地,几乎任何需要测量的地方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模糊。

再进一步,除了“下雨”这种明面上的词汇,实际上这个地方也依赖于一些我们没有提及的预设:比如说,你可以问“哪里?”——哦,原来还有地点问题,地点完了还有别的吗?有。我们默认了是这个世界中。事实上,我们总可以设想一个可能世界,其中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标准下,这个可能世界中的“今天在下雨”的真假和现实相反。否则,我们将从逻辑上无法想象其反面的情况。——然而这是一个经验问题。除非你约定了某种类似于“‘没有 A 就没有 B’必然真,因为其中 B 被定义为‘依赖于 A 的 C’”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 A 和 B 不是这样的东西。

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重要,那这样说吧,我们考虑一本基于真实世界的小说,这个小说里面恰好就在纠结某月某日某个真实的存在的城市有没有下雨这样一个问题——显然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依赖于我们这个现实世界,而依赖于小说里面的那个世界。也就是说,如果,那本小说里面提到了广州,那个广州不是现实世界这个广州,而是那个小说里面的广州——指称是语境依赖的。而且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说“《…………》里面的广州”,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简写,“书中……”“该书中……”“作者说……”——书?哪本书?作者?作者是谁?甚至,当我们的讨论到了一个白热化,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在谈论书种内容的时候,这些标记着“我们在谈论一个有别于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的世界”的词汇全都丢掉了。而即便是如此,我们还可以套娃:这个世界中这个作者写了这本小说,但是另一个可能世界中不是,我们设想一个不是莫言,而是什么别的人写了《丰乳肥臀》的世界。——“退一步”这个操作总是可以做的。


其实数学命题也没有那么干净。

当我们面对存在性问题的时候,就像是面对典型的一棵半大不小的树,不知道它算不算一棵大树一样: x + 1 = 0 在自然数范围内没有根,在整数范围内有。x + x = 3 在整数范围内没有根,但是在有理数范围内有。——于是面对很多有没有根,有几个根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it depends”。

但是你以为仅仅是这样吗?我们知道,自然数上可以定义加法: 。那么,显然, 是范畴错误,因为 2.3 不是自然数。(其实等号也可以这样处理一波,但是有人认为等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被定义的二元关系,而是某种更为高贵的存在)

我们在看到 2.3+5=7.3 的时候,有至少一种使其为真的解读,也有至少一种使其为假的解读。我们通过训练知道这里的 + 必然不是 。但是我们没时间去做这个排除法,毕竟,基于自然数,你可以随便定义无穷多个循环群。你不可能去一一排除它们,你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它们的存在。

而除了上面那种 overloading 之外,甚至某些时候我们可以说 "abc" + "123" = "abc123"——“+”表示字符串的 concatenation,此时它甚至不是交换的。(虽然我们比较习惯用 + 表示有交换性的情况,但是这里就我个人而言也不算是太过分的滥用,毕竟自然数和它一样,都是 free monoid,只不过 over 的 generator 不同罢了,自然数同构于 generator 的 size 为 1 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因为过于熟悉而忽略掉这些语境。但是,它们也必须依赖于这些语境才为真。



针对题目,抛开时间地点的问题不谈,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语境,使得“大”的标准足够狭窄,于是“……是大号流感”为假。(比如说,考虑某个具体年份的,不太严重的流感,然后把大的标准定义为其死亡率的 1.5~3 倍,甚至流感的死亡率本身就是一个极度依赖统计口径的事情,比如说 1918 大流感,从 1% 到 10% 都有,范围小一点,2.5% 到 5%。)

同理,我们也总可以找到一个语境,使得“大”的标准足够宽,于是这句话为真。(比如说,考虑所有可能的流感,你怎么保证不存在一种流感,其严重性比新冠更大?)

甚至,抛开大的标准不谈,“大号”本身就至少有两个意思。

比如说,“大号的猪”可以理解成:

在猪里面比较大的,因此其上限不超过最大的猪。

在这种理解下,因为新冠不是流感,所以新冠不是大号的流感。QED。

但是,“大号的猪”也可以理解成:

一种新的生物,长得很像猪,但是比猪大了许多许多。

在这种理解下,只要有相似的部分就足够了,根本没人在意大能大到哪里去。“A 是大号的 B”仅仅用来说明 A 和 B 有相似性,并且 A 比 B “大”,而不设上限。


这里的问题从来都不在于概念上的东西,而在于,你说了这些之后,你想要干什么。

别忘了,新冠到现在为止都不是甲类传染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目前用极为严肃的态度对待它。

马克思那句话放在这里还是可以的: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流感的传染性不如新冠,你见过哪家学校因为流感停课了?你见过哪家商场因为流感关门了?你见过哪家公司因为流感停工了?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正常国家,只要你所在的单位出现新冠感染者,这里必然要停工、停课、停业,你没法回到“正常生活”。

2、流感没有这么强大的“制造灾难”的能力,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太快了,如果不管控,感染人数是成指数上升的,短时间内就会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冲击,诊所、门诊、病房、ICU扛不住越来越多的病人涌入。不要觉得发烧不可怕,想想人人都在发烧的时候,医院是什么样?现在你去医院能见到医生,新冠疫情大爆发之后你去医院,大概率是见不到医生的。

3、流感的治疗成本很低,有着成熟、低廉的治疗手段,不需要2300一盒的进口药,也没有那么多的重症患者,不需要那么多的呼吸机、负压病房、ICU;流感也很少制造医疗挤兑,也很少让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处于危险之中,甚至直接让医院超负荷运转、停摆。

4、流感的后遗症约等于没有,而新冠的后遗症五花八门,失去味觉、嗅觉都算轻的,有人因此慢性病集中爆发,头痛、胸闷、肺功能损伤、肠胃炎、糖尿病、肾衰竭、心衰、脑梗......都有可能发生,甚至有人因为血栓而截肢。

5、世界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人与人的经济水平是不一样的,穷人扛得住流感,穷人未必扛得住新冠,在美国第三波疫情期间,最贫困县的死亡率是最富裕县的4.5倍;在最近的一波疫情期间,死亡率的差异也几乎达到了3倍。在死亡率最高的前300个县中,各县平均4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死亡率最高的县是弗吉尼亚州加拉克斯县,该县几乎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疫情期间该县死亡率达到惊人的每10万人死亡1134人,而全美的总体数据则是299人。在贫困率和死亡率极高的县中,纽约市布朗克斯区有56%的人口是西班牙裔,29%是黑人。当地超过一半的市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死亡率为每10万人死亡538人,处于美国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前10%县域之内。当得知黑人群体死亡率更高时,白人群体对病毒的恐惧便消退,同时对易感染群体也变得不那么同情。

你想一想,如果真的把新冠当作“大号流感”,放开躺平之后,医疗崩溃之后,物资保障体系崩溃之后,受伤害的是谁?买不到菜的是谁?吃不上饭的是谁?挂不到号的是谁?住不进病房的是谁?接不上呼吸机的是谁?排不到ICU的是谁?

所以,你明白口口声声喊着“大号流感”,呼吁“共存”的,都是什么人了吗?


user avatar   eternalinterest-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手榴弹也是大号鞭炮,原子弹也是大号炸弹,奥密克戎怎么就不能是大号流感?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细细读来就会发现,马云前后两次所说的话,都是为了“继续压榨员工,却不用给予员工公平或者相当的报酬(剥削)”这个最终目的服务的。

像刘强东、雷军等人的言论也没有逃脱这个范畴。

刘强东:“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

雷军:“优秀的员工会主动工作到12点”。

剥削原指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财富的占有或垄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强制性地剥夺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财产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财产,也就是富人侵吞穷人的财产。现指使用[他人]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新华网、人民日报在4月11日就已经提出这种加班文化的不合理之处,相信很快就会介入。

个人觉得,马云、刘强东、雷军等人11日言论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我们这些工作者,而是政府这个裁判。

马云之所以在14日(今天)再发言,应该是没想到热议如此之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扰乱了他的原计划。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能赢得多大的胜利,就看我们的意愿有多强烈了。

原回答:

马云先生:

您好!

第一,您招大多数网友骂的最大原因不是因为‘不正确’的话题,而是出尔反尔

2017年,马云先生您在韩国接受采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选择家庭。
我后悔终日忙工作,根本没时间陪陪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这样了。

到了今天,仅仅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您却是这样说的。

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所以我们感觉,您狠狠的欺骗了我们。

第二,“关于“996对不对”,法律自有规定摆在那里,这个问题并不是关键”。

很抱歉,这个对我们来说,很关键。知法犯法这件事对我们真的很重要。至于这个“我们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方向在哪里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不是画个饼就当真的傻子,您说出来谁信?您跟我们谈人生意义和奋斗方向,不如谈谈工资、加班费、福利这些实际的东西。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不仅仅只有工作,还有家庭。不仅仅只有奋斗,还有享受。

第三,“不仅仅是企业家,大部分成功或有追求的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基本上都是996以上的。不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毅力,而是因为他们超爱自己选择的事业,他们为此付出超常的奋斗和努力,才获得了常人没有的“成功”。”

这是偷换概念,拉其他阶层的人下水,好把这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运动员、官员,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谢谢!

第四,“很多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打工也要有尊严,为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而打工的人是有尊严的。”

很抱歉,因为996导致自己连照顾家人的时间都没有,这不仅让我们没有尊严,还让我们感到很失败甚至惭愧。一个连家庭都照顾不好的人,工作的成果再好也不能算得上成功。

第五,“如果你觉得你的干部员工全没有理想,全都不努力,那问题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只把自己的理想当成他们的理想,而没有把员工的理想当成你的理想。

请您别跟我们谈理想,我们谈谈钱可好?

第六,“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 。

看来马总您对‘剥削’这个词汇有误解啊,剥削可不止简单的指体力活,谢谢!

剥削原指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财富的占有或垄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强制性地剥夺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财产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财产,也就是富人侵吞穷人的财产。现指使用[他人]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第七,“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为加班工资而996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很抱歉,我觉得金钱比其他的东西更能带给我快乐,为了工资加班可以让我更持久

第八,“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选怎么过这24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我如果有了钱,比您那些所谓的“理想、奋斗、人生意义”这些东西有实际作用多了。这些钱是我们应得的,凭什么要被您所谓的理想、意义之类的给剥削掉?

第九,“重申一遍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工作生活态度: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是“快乐工作,认真生活”,而不是“认真工作,快乐生活”?我觉得,生活比工作更重要。

归根结底,马云先生您说那么多,目的不过是想继续压榨员工,却不给予公平或者相当的报酬,继续实行剥削的工作制度而已。


user avatar   23333-59-57-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个闺密比较保守,男朋友说要开房啪啪啪就拒绝了,觉得没准备好。后来感情就有摩擦了,总是提起这方面的事,然后争论什么的。到底男生怎么理解女生的拒绝?
user avatar   luo-qi-36-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个闺密比较保守,男朋友说要开房啪啪啪就拒绝了,觉得没准备好。后来感情就有摩擦了,总是提起这方面的事,然后争论什么的。到底男生怎么理解女生的拒绝?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那个原版读起来有点逃离德黑兰的感觉,他应该也是这样想的,还特意强调帮助了一个被困在机场的女性,又 托了不少关系,最后终于回到美国,他下飞机的时候肯定都差点要亲吻美国土地了。 其实这个时候本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做的van.里面肯定带了不止他一个人,就像苏州那个女生,享受特权也不止她一个,但是享受了,还这么张扬的很少,只能说他们心里面的优越感总是让他们不表达就浑身难受。


user avatar   yang-wei-li-3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大早是熬粥(尤其是为了保证营养丰富而材料五花八门的粥)省事省时间,还是煮鸡蛋,冲奶粉(或订鲜奶配送),用现成的材料(成品面包片,即食香肠)夹三明治省事省时间?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必须在结果之前,而不能在时间上颠倒? 
  香港大学袁国勇、裴伟士获 2021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他们在冠状病毒的研究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人类真的想象不出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吗? 
  股市之中百分之九十的散户都是在亏钱,那从概率角度来看,我是否大概率能赢散户的钱? 
  如何看待(6月29日)PNAS的一项研究显示,发现了一种可能引发大流行病的新型猪流感病毒? 
  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称有地方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出现了「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 
  为什么孕妇得了病毒性感冒没事,却不能打病毒疫苗呢,不都是病毒进入人体吗?专家们谁懂这其中的科学道理? 
  如果我喝大量的酒使血液内酒精含量达到75%,是否能彻底消灭血液内的所有细菌和病毒? 
  为什么数学中“有且仅有”不可以说成“仅有”? 
  钟南山团队从尿液中分离出新冠病毒,这对疫情防治有什么影响? 

前一个讨论
4 月 5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11 例、无症状感染者 16766 例,目前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啥上海人对于现在的负面消息没有挺身为自己辩解的?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