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肖一凉介“在3.22日晚间发布了文章《「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把相关问题解释的很详细和清晰。
文章链接:「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
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记录」,它是必须的,是值得的,但并不是“及时”的。等到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遇难者的家属都情绪稳定之后,再去采访和起笔,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每日人物》认为自己是在「记录」重大突发事件里的每一个当事人。问题是,乘客和他们的家属们,是否真的愿意和需要在网络上被留下这些故事,是否同意仅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人在世的模样?
我更愿意称之为「报道」。
——我们需要它,但不是现在。
每个人都自我猜测,家属愿意被报道,家属不愿意被报道。唯独没人问家属。当然,直系家属在宾馆,媒体应该也接触不到。
从很多次事故来看,家属真的未必不愿意被报道,未必不需要宣泄口。帮助他们追诉权益又好,作为最后一次纪念家人又好。
仅仅代表我自己,如果真的那么那么不幸出事故,我希望家属主动跟媒体,真诚真实怀念的说起我。
也希望媒体照顾我家属情绪,不要让他们太激动,他们可能是又想我了。
我不愿意被遗忘。哪怕不出名的我,不长的人生故事,只能留在一个网页、一张报纸。至少,我来过。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附上一些报道。出自中青报。
永不到达的列车 http://zqb.cyol.com/html/2011-07/27/nw.D110000zgqnb_20110727_1-12.htm
回家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5/28/content_2200571.htm
很佩服文章作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大量的信息并迅速成稿;
文中的一些采访和写作方式值得商榷,甚至可能有违新闻伦理;
这篇文章的价值除了赚取一些人的泪水外其实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