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吉林一女童就医时未开绿色通道死亡,家属回应已和解,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疫情期间如何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第5页

                    

user avatar   da-xiao-bao-ta-d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仔细看了看病情描述,作为儿科医生,我感觉有些不对劲。

急性喉炎是儿科常见病。

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儿童的咽喉部比较狭窄,此处发炎、肿胀,可能导致喉梗阻。

常见的表现一是声音嘶哑,二是特殊的咳嗽声音,我们称为犬吠样咳嗽。

这个孩子有没有以上两种表现?

我不知道,题目的描述没有写。

但题目中反复写了孩子说自己难受。

当然,缺氧可以引起难受,但真的缺氧到此程度的话,症状应该很明显了,例如:呼吸困难、发绀。

喉炎的全身症状,除缺氧所导致的以外,一般比较轻微,孩子为什么难受?

而且,最后抢救时,气管中有大量分泌物。喉炎会如此吗?可能性大不大?

因此,孩子到底死于什么疾病?医生的处置有无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当然,网络上可不需要理性,带节奏就好。。。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儿科医生 @Dr老爸的育儿经 的答案,目前的资料上确实也存疑,患儿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都没弄清楚。


这还真不是防疫问题,这个题目就有点不懂装懂了。

这个医院有绿色通道,从防疫制度上讲,这位病人是专门的就医流程的。

但从整个就诊流程就能看出:无人意识到这是威胁生命的急性喉炎和气管异物。不要因为她最后的报告是急性喉炎,就立马代入急性喉炎了。你看看到此时还插管发现了异物,而不是气管切开。

这是首诊的诊断能力问题。

绿色通道是给特殊人群的,比如急诊救命、孕妇等,不可能人人都走,这就要求首先得有人意识到这个病人需要走绿色通道。

哪怕像某些答案说的她是红码,处理失误依然有可能出事的,这就是完全不懂装懂,还酷爱带节奏了。

我们来看看这个患儿的遭遇。

一开始就在纠结打针的问题(不是说病人家属纠结这个有问题,而是说医护处理的逻辑),而急性喉炎最开始是马上准备住院、停下来吸氧和雾化激素,准备好输液、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

图片里的处理逻辑完全是在按普通患者在走,而且即使是普通患者,自己医生把给儿童患者指路到成人的过渡病房,这连基本流程都搞出问题了。

而且在成人过渡病房里当患儿家属说患儿不舒服的时候,护士也没叫医生出来看,让家属自己去了4楼,去了4楼的医生依然没判断出来。

——从医院管理上也是有问题的,这不单单是一线医护的问题,比如培训医护熟悉自己的过渡病房,对一些流程的优化,比如哪怕是儿童病人都到成人病房了,应该让医护关注下。这些是医院的职责

这和防疫有什么关系?

也就从4楼到1楼这个过程涉及到了防疫的核酸报告,但是前面那么多次机会,这个医院无一人把握住了,到这儿就把所有责任推给防疫了?

这大概就能说明一些小医院医生的诊疗能力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内三甲一直都挤得要命了。

这里还是建议各位医学生/医生,真的要学好知识,不要仅限于自己专科,尤其是要认得各科的急危重症,只要你认出来了,哪怕你不会处理,打电话摇人也行,一是避免患者失去生命,二是避免自己葬送职业生涯。

以及在这儿抨击防疫制度的人,有一说一,真的不再清零了,必然实行分级诊疗,如果因为首诊医生技术问题导致没能转到上级医院,他们又会把新的制度喷得体无完肤,无非是变个花样罢了。

他们在意的是患者的去世吗?

他们在意的是中国咋还在,然后带着不明真相的人起哄。


user avatar   lang-nan-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月初的时候我也亲身经历了一次

那时候时候因为三亚出现了阳性病例,因为机场离岛48小时两次核酸政策,导致几家医院核酸检测量剧增,采样点缺人手就让我们这些行政的年轻人下去帮忙疏导人群,这是背景。

那天中午我值班,两位老人抱着小孩就往核酸采样点冲,孩子精神有些萎靡,一问才知道平常老人鼻子过敏就会往鼻子里塞个蒜粒,小孩觉得好玩乘着爷爷奶奶不注意也拿蒜往鼻孔里放,等老人发现异常后已经深入鼻腔了,就赶紧带孩子来医院。

因为按照防疫规定,口腔科、耳鼻喉等进行有创检查和操作的门诊患者是需要核酸结果的,大中午门诊也没人,老人只能先来核酸采样点,又听说核酸结果要4-6小时才出,手足无措的老人急的是团团转。

了解到事情经过后,看了下孩子暂时没有明显异常,跟老人解释医院是有二十分钟快速核酸检测(结果不上国家系统的)就在急诊科,这种儿童异物侵入气道的应该直接去急诊而非门诊。解释的同时联系了总值班,总值班立刻联系了耳鼻喉的医生回科室,在跟家属确认了孩子没有中高风险行程史后,把患儿领带到耳鼻喉科并吩咐老人让孩子静坐不要剧烈活动等医生来,十分钟后耳鼻喉老主任连跑带喘的跑到诊室先给孩子取异物,后再让老人带孩子去做了核酸。

回过头来想这个事

如果孩子气道异物并不深,没有那么危险

如果患儿和家属有高风险行程史、或者是密接亦或者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我们这样的行为明确就是违规的,但是如果因为机械的执行规定导致那个孩子出了问题,我想我会自责一辈子,脱了工作服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吉林女童的悲剧有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仔细想想

当我们都没错时或许我们都错了


最后给一点不算建议的建议

当你或家人遇到类似此类情况的时候,不要难为一线的医护人员,你可以

1、好好沟通找医护人员要医院总值班的电话,总值班相当是当天值班院长,让总值班给您协调

2、试着拨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那里有比院长还大的官

3、市长热线(政务服务/投诉电话)

这些途径多少可以让你沟通到医疗资源的管理层或决策层

以上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突然觉得争论清零还是共存毫无意义。

因为,以某些贵物的脑容量和心眼,不论是清零还是共存,他们都搞不定,哪条路都走不了。

你跟他说清零,他就给你层层加码,按户口拉人隔离,哪怕人家明明离开老家十几年都没回去过。

你拎着他的耳朵说,要给孕妇开通绿色通道,可别让等待流产的悲剧再发生了!他说,懂了。然后,等小孩来了,他说不准从这走,因为没说要给小孩开通绿色通道。

真就这么呆!戳一下动一下,不戳就不动。

你以为共存就好了?这帮人就不作妖了?

共存一样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麻烦和矛盾,他们哪有那个统筹管理能力?事情稍微复杂一点,大脑就宕机,然后就装聋作哑,手足无措,无法响应。到头来还不是被拖死,坑死。搞不好到时候人一多,他一慌,索性关门跑路。

我真是十分搞不懂这帮人的脑回路。

你要是说当地本来是清零状态,为了防止输入病例,硬核防疫(比如挖断公路,关刀守卡)倒也说得过去。哪怕手段有些出格(挖路,关刀),看在你守土有功(保持零状态)的份上,一笑置之也就过关了。

可是现在的吉林什么状况?一天阳性(含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几千个,你卡死人家一个小姑娘有什么用?你横竖一天新增几千,卡死她一个就瞬间清零了?放她一条绿色通道就崩盘了?就多她一个?再说了,以当地现在的局势,反正是已经暴增失守丢脸了,你猜上面最需要的什么?是赶紧发掘甚至制造一些正面事例将功补过鼓舞士气(哪怕有些瑕疵有些小错有些失误也可以担待)还是在本来就已经捂不住的事情上继续捂到死捂到爆捂出严重舆情?你TM到底懂不懂“上意”?反正是有错在先了,还能再错到哪去?你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搏一把?兴许搏一把就搏出个正面典型,最美逆行,脱颖而出呢?

你要他搞清零,他没那个判断力和担当。

你跟他说共存,他又缺那股混不吝和洒脱。

这就不是方向问题,这就是能力问题。

任你什么方向,没能力,哪个方向都走不了。


user avatar   jian-kang-jie-chuan-me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上显示:患儿的直接死亡原因为「呼吸、心跳骤停」,引起疾病为「急性喉炎」,发病致死亡的大概间隔时间为「约5分钟」。

「喉咽部是气管上方最狭窄的地方,所以人们常用『咽喉要道』来形容道路的狭窄。儿童喉管狭窄,发生急性喉炎时,情况很容易变得危险,并可能发生喉阻塞,从而导致死亡。」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急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红日表示,幼儿急性喉炎多发于冬春季节,是比较凶险、且发展迅速的疾病。

「在我近20年的儿科从医经历中,只遇到过1起因喉炎导致的死亡病例。」李红日跟健康界透露,喉炎的致死率很低,只要治疗及时,患儿预后都很良好。

儿科医生怎么看?「救治原则应是患儿少移动,医生多走动」

「重症患儿不能因为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便不进行治疗,或是被支到发热门诊去。」李红日告诉健康界,疫情防控不能成为医疗机构推诿病人的理由。

如果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儿,即使核酸检测结果尚未出来时,只要病情严重,发热门诊的医生也理应紧急邀请ICU等科室的医生来参与急救。李红日说,「总之原则就是,让患儿少移动,医生多走动。」

李红日说,重症患儿的救治必须走「绿色通道」。具体来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如果患儿有严重外伤、出现休克,或者有憋气、缺氧等急性喉炎的表现,患儿会在留观区就地治疗,比如外伤要进行包扎,需要紧急插管的,要立即插管。

没有进行核酸检测的患儿,会在留观室中单独的隔离区进行救治。与此同时,有护士为患儿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患儿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李红日表示,幼儿急性喉炎是比较凶险、且发展迅速的疾病。有的患儿会出现高热,有的则体温始终正常,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气喘。由于喉炎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激素和雾化治疗。如果通过验血,提示有细菌感染,则需要抗生素治疗。

「儿童喉管狭窄,发生急性喉炎时,情况很容易变得危险,并可能发生喉阻塞,从而导致死亡。」李红日介绍道,因此,在患儿输液治疗时,需要家属和巡视医生加强观察,避免发生不测。并且由于喉炎有憋喘症状,很容易跟过敏导致的喉头水肿和气道异物混淆,「这需要接诊医生提高警惕,及时对病因做出准确判断」

急诊科主任怎么看?「患者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在健康界特别节目「非常连线」中表示,急诊科不是按照疾病分类来诊治患者,而是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来接诊。急诊接诊的病种涉及心血管、脑血管、消化道等,如果患者从头到脚有任何不舒服,都可以第一时间去到急诊科寻求帮助。

「在急诊医生眼里,命是第一位的。」赵斌强调,急诊科医生首先要关注患者情况的危重程度,先要让危重症患者、潜在危重症患者,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治疗。无论有没有疫情,急诊接诊的危急重症患者,他们的病情进展都不会停止。因此疫情期间,急诊科一方面要保证危急重症的救治,同时也要做好院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据赵斌透露,当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对于属于危急重症但又无核酸检测证明的患者,会按照阳性病人的诊疗方式进行处理,第一时间将其送至单独的抢救室进行抢救,「北京的三级医院急诊科,都有独立接诊病人的抢救室」。

接诊的医生、护士在三级防护下,对患者进行诊治。诊治后,再等待核酸结果,或者这时候给病人再做核酸,如果患者核酸检测阴性,再解除相关防护措施。

赵斌认为,疫情期间,医院急诊科和发烧门诊应该进行有机整合、统一协调,以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病人的情况,贻误患者救治。

各位知友还可以关注的一个点是,过渡病房应该怎么做?

医院急诊科急危重病人抢救登记表显示:「经询问家属,患儿为喉炎患者,已办完住院手续,在过渡病房过程中发病。」

根据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控机制综发〔2020〕269号文,过渡病房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

按照上述文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07号)等文件要求,医院设置应急隔离区/过渡(缓冲)病房。对于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做到不推诿、不拒收、坚持生命至上原则,在科学论证、充分做好防控防护基础上,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抢救生命。

而很多医院的应急隔离病房、过渡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会要求:入住过渡病房的患者,原则上不得离开病房

根据题主所提到的,15时28分,这位小姑娘被安排过渡病房8号床位,此时,小姑娘已表现出明显不舒服迹象。

家属问过渡病房护士说,因为孩子难受,能不能先开点药、打针缓解一下症状?

护士说,这是过渡病房,是给大人打针的,孩子打针得去4楼五官科。

然后这是小姑娘第一次离开过渡病房。

4楼医生说,小姑娘核酸报告没出来,得上1楼过渡病房打针。而回到1楼过渡病房,护士表示不知道该给小姑娘用什么药,因为这边是给大人打针的。小姑娘只得又回去4楼开药方。

这是小姑娘第二次离开过渡病房。

拿到药方,再次回到过渡病房。正准备打吊瓶时,过渡病房医生摸到孩子有点发热,于是给量了体温,37.8℃。

医生说:发烧不能打针,你得上发热门诊。

这时候,小姑娘已非常难受,说道:「妈妈,我不舒服,我不想走。」

家属便对医生说:能不能先给孩子把针打上,我们几个大人去发热门诊?

医生说:按照规定,孩子不能留。

然后,小姑娘第三次离开过渡病房。

后来的事情题主也写到了,16时38分,她们在一小时内第4次来到过渡病房,小姑娘说:「妈妈,我想喝水。」

小姑娘又说:「妈妈,我想上厕所。」

于是母亲抱着她去厕所,裤子还没脱完,小姑娘便突发呼吸不顺,脸色惨白。

奶奶在外面听到厕所里情况不对,赶紧冲进来,抱着孩子冲到大厅,喊医生急救。当时是16时40分。

据急诊科急危重病人抢救登记表显示,由过渡病房送入急诊科时,小婉君已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放大,颜面口唇紫绀,颈动脉无搏动,脉搏测不到。(医生)考虑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急检心电图,呈等电位线,建立静脉通路,请儿科医生、五官科医生、手术室医生进行插管。

16时50分,医生宣布小婉君已无生命体征,「经会诊后,患者已临床死亡」。

我们必须得承认,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生护士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奉献,他们成年累月地加班,很多医务人员透支了健康、腾出了对家人的陪伴和照顾。

我们感恩中国医生、中国护士的贡献,但生命至上,我们的医务人员,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一些、医疗服务能否更高质量一些?比如这位小姑娘,按照规定执行,如果她在过渡病房就得到及时治疗,少走这几趟路,是不是治疗就不会被延误?

医院如何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流程?疫情之下,如何既能实现精准快速地处置感染者,又能及时保障医疗服务不松懈?健康界为此集结了全国医院的医院管理专家、院感防控专家,推出特别栏目“非常连线”,重点聚焦解决院内流程管理、临床、感控、护理等场景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输出应急管理经验与解决方案,传播疫情之下医院疫情防控的可复制方法论,助力医院合理配置资源,维护医疗秩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非常时期“的就医需求。

《“非常时期”的病区管理》

工作日每天晚上19时健康界都会多端同步直播,今晚的直播主题是《“非常时期”的病区管理》,主讲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主任、《中国感染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中国现代医学》等杂志的编委黄勋教授,欢迎知友们关注今晚直播,更多知识,更高姿势水平:)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故事,而不是数字


user avatar   gua-niu-gua-niu-deng-deng-wo-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和西安孕妇的事情不完全是一回事;

这个事件中,女孩已经到了医院里,是医院医生他们互相的推卸责任,主要负责对接的医生对病情的不重视,最终导致了不幸;

西安孕妇是工作人员因没有核酸拒诊,完全就是医院的草菅人命。

这个事件中各个医生称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他们只顾着自保,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忘记了自己“救死扶伤”的使命。


吉林疫情最近确实很严重,可能医疗资源也有限但这绝对不是医生互相推诿的理由。

很多医患纠纷的矛盾,都是因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懈怠,对人命的过于冷漠造成的。


说难听点得了新冠疫情还有很大概率能治好,但是急病必定不能拖延,我们防控疫情就是为了更多的人不感染疫情,更多的人健康。

如果把防疫和人命本末倒置了,那防疫又是为了什么呢?

人命永远该放在第一位的。


我没有说医院没有责任,是指可以把责任在缩小一点,不是医院很多人的不作为,就是接诊医生的不称职。

希望能够精准问责,并且针对疫情进行精准防控,现在的吉林疫情肯定也缺少人手,不要出现整顿医院的这种行为。

也向那些防疫前线的医疗人员说声辛苦。

疫情死不了人,但是因为疫情死了人,真的很难看。


user avatar   thus-hel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阵子儿子康康有点感冒,突然出现了说话声音嘶哑,咳嗽声音变成了“空、空、空”的声音。虽然他的精神状态还好,只是一直告诉我,妈妈我喉咙好疼!不能咽东西了!

到了晚上,我跟我妈都很担心,俩人一直在听着他的呼吸声,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幸运的是康康好转了,这个时候我妈才说,她担心康康是急性喉炎,整个晚上根本不敢睡。

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当时他只是轻度哮吼,但是我也怕他病情变化,万一是急性喉炎,我紧张得不敢睡,偷偷找了找家里的紧急用品都放在哪里,甚至复习了紧急气管切开术的做法,就怕万一来不及去医院。

所以当我看到吉林女童就医因为这个“急性喉炎”儿死亡,我又想起了那个不敢睡觉提心吊胆的夜晚。

虽然急性喉炎确实很让人紧张,但是冷静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喉炎都如此可怕。在喉炎里面,大部分在3天左右(3-7天),就恢复正常了。大约8%-15%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疗,在这里面,大约3%需要插气管插管治疗。插管治疗里面,死亡率在1%以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咳嗽发出“空空空”的声音,是需要家长们引起警惕的,因为这种声音往往意味着喉和气管处出现狭窄或者痉挛,导致气体进出时不顺畅,出现声音嘶哑或者犬吠样咳嗽。

粘膜组织水肿,气管炎症后,分泌物就会在该处覆盖,气管痉挛狭窄共同导致了出现咳嗽时出现这种“空、空、空”的声音。严重的还可以出现喘鸣,更严重的还出现吸气凹陷。气体难以进入肺部,就可能会很快出现缺氧,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user avatar   ji-dan-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zhui-feng-yue-yi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相关话题

  怎么看上海官方连续辟谣? 
  重庆一体育教师为救两名溺水儿童不幸遇难,事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溺水急救应注意什么? 
  如何看待教育部要求提高艺考文化课录取线?这将带来什么影响?提高艺考文化课录取线能提高艺人门槛吗? 
  如何看待《自然》统计和意大利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占比超过 50%? 
  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吉林疫情发展至今终于趋于平稳,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依赖什么力量? 
  京东方A半年报:上半年净利 128 亿元 同比增 1024%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目前的医院规培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吗,为什么遭到规培生的集体反对? 
  北大教授建议普及高中推行 10 年制义务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多地禁止 60 岁以上男性及 50 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作业,超龄农民工未来路在何方?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些俄罗斯人会抗议俄乌战争?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