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医生都反感患者上百度? 第1页

     

user avatar   tai-yang-cheng-suo-la-l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见过病人家属用百度搜索到的PPT来怼医生的吗?更过分的是PPT就是这个医生自己做的。

我同学是心内科医生,几年前有一个肺血栓的患者到她的门诊就诊,问她抗凝药能不能停。我同学回答说:你这个病,抗凝药至少要吃两年,现在不能停药。

病人:但是,别的专家说吃半年就能停药了。

医生:哪个专家这么说的?

病人:就是你们医院的,我在百度搜索到了她上课用的讲义,上面就是这么写的。

医生:是嘛?你找出来给我看看。

于是病人掏出手机,用百度搜索打开了一个百度文库的PPT,给医生看。

我同学一看,这PPT怎么这么眼熟,又翻了两页才发现这不是我自己做的PPT吗!不知道被哪个家伙给上传到了百度文库。

我同学对病人说:这个PPT上说的病是急性肺血栓,急性肺血栓确实可以吃半年抗凝药就停药。但是,你得的病是慢性肺血栓,慢性肺血栓抗凝药至少要吃两年以上,甚至是终生服药,现在肯定不能停药。

虽然,我同学给病人详细解释了缘由,可病人还是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

于是,我同学把PPT翻到第一页,指着上面讲者的名字对病人说:我就是赵某某,这个PPT是我做的!


user avatar   wx63792707d2b9c1c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天一位优秀的高中语文老师,到急诊科就诊。轻微发烧,腹泻,在小诊所包了三天药,吃完无好转。

医生问她最近的饮食,她说家常饭,没吃什么。医生给她开了个单子,说抽血化验一下,找找原因。

她一直强调自己只是有点发烧,腹泻,吃药不好输点水就好了。

医生坚持要她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这位老师一直强调,自己在网上百度了,就是肠胃炎,输点水就好了。

在急诊的门诊诊断单子上,签了字拒绝明确检查。


两天后,家人陪她再次来到急诊科。在丈夫的强制要求下,她终于同意完善检查。

看完结果,医生问她腹泻症状出现前吃什么东西了没?

她丈夫说,一周前,一家人去山里玩儿,采了野蘑菇。丈夫担心蘑菇有毒,不让吃。这位女老师在网上百度,说可以吃。

蘑菇焯水后,做了蘑菇炒肉片,特别香。因为担心有毒,孩子去夹了两筷,丈夫没有吃,只有那个女教师笃定蘑菇没毒,吃完了。

医生在听完丈夫说吃过蘑菇,对病情了然,要求立即做血液灌流。

这位女教师以为是吓唬人,回家了,准备第二天去省城大医院看看。

当天夜里,急诊室,这位女教师又来了。据说是高烧,吃了退烧药。

当时急诊医生查看了她的情况,判断已经太晚了当地医院处理不了,立即派了救护车,当晚转运到省城一家部队医院。

我们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位女教师已经离世。大家当时关注这件事,一直在提醒身边人【不要吃野生蘑菇】。

又有几人归因为这位女教师的固执和对医务人员不信任。

医务人员在专业领域深耕几十年,有很多疾病尚不能完全认识,百度上很多回答问题的人,对疾病的认识又能是什么水平呢?


…………………………………………………………

这么多评论说百度癌症起步的,真的是冤枉百度了。前几天听一个医生说,他家邻居有天出门碰见他,说自己发烧,咳嗽,在诊所包了好几次药,反复一个月了还没好,在网上查了查说有炎症,得先消炎,问他哪个消炎药好?这位医生一听说发烧反复一个月,立即让他去医院。这位邻居很听话赶紧去检查。查验蔫了,肺癌晚期。如果这个患者在百度查,说他是癌症他估计早去医院了。

这个案例被我们知道,当时是这位医生朋友为了告诉我们体检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是做个肺结节筛查,几年前就能查出来,不会发展到癌症晚期。


说女教师就是固执,自以为是的很多。文中这个不顾阻拦吃野蘑菇,又不听医生的话这个女教师确实固执又自以为是,不信任医生,但并不是所有女教师都这样,我们还是不要给她们贴标签。希望教师和医生互相尊重,少点类似的悲剧吧。


…………………………………………………………

到现在这个回答竟然每天还有不少人点赞。正是吃野蘑菇的季节,近几天身边竟然又出现6例野蘑菇中毒,在此慎重提醒大家,不要从百度上判断野蘑菇是不是有毒,很多蘑菇长的很像,不细致观察,或许认识不出来。



user avatar   william-we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反对患者上百度。

但是我反对患者信百度。

前段时间有个孩子爸拿着百度指给我看:大夫,我觉得你讲得不对,你看百度上这么说的,吧啦吧啦一百字…

正好那个夜班我很闲。

我静静地听他讲完,一言不发,转身打开柜子,拿出一本Jonas的先天性心脏病综合治疗学,翻开来给他看。

大夫,你这个书上写的和百度怎么不一样?

我把书合上,翻了个面,用看着傻子一般关爱的目光慈爱地看着他:

因为我的知识是花了298块买的,而你看到的知识不花钱。花钱的自助餐和扶贫的免费方便面,你觉得哪个好吃?

知识从来都很贵,可惜百度上的知识就像古玩市场的摊子,有眼力劲的当然能捡漏,对于普罗大众,大概率也只能是:

你这把宝剑嘛时候的啊?

焊的!站焊的!

捡到宝了~嘿嘿~


user avatar   ying-tiao-8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都有一个主观倾向。

大家都不希望得病,都想要病情很轻微,都希望病能很快治好,所以有时候会主观相信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观点。

这毛病日本人特别多:先对一个事情找个最有利于自己的解释,然后为这个解释找论据加强自己的观点,最后当成正确解来传播。但实际上正确不正确就只有天知道了(日本人脑洞要没那么大,估计二战还能多折腾不少时间),同样无论海啸还是福岛核电事故,鬼子的处理出现那么多神操作,这种思维方式也占了很大原因。

包括你看日本的漫画,之前的民工漫画里的火影,不就有伊邪那美这种技能存在么?欧美系也有很多英雄类漫画or青年漫画,但对瞳术这种天生通过眼睛来改变现实世界的,仅日本一家(不止一个日本漫画有瞳术存在,这其实是日本神话中特有的文化)。

跑题了,回到原题。

但你要说这毛病中国人就没有么?很多中国人也都是这样的。

在网上是能百度到各种病例的正确解,但也有大量混淆的其他情况,这么多信息,你要凭借自己的认知挑出有用的,找到最真理。

那你本身就要满足俩条件:一,完善的知识体系做支撑;二,自己要习惯用客观的视角做判断。不过大多数人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同时满足这两条,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有主观倾向,结果就是从一大堆复杂信息中,找一个最有利于自己,自己也能看懂的……

那你说医生能喜欢这样的人么?一知半解把网上的话奉若神明,真那么好用,你自己买药吃得了(除了手术或者特殊管制药品,绝大多数病症的外用药、内用药都可以直接在药店或网上买到了),干嘛还要去医院找大夫?指望大夫给你做心理按摩么?


user avatar   shen-yi-sheng-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最近连着接诊了几个疑病症患者(过度担心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癌症、艾滋病等),发现他们都有查百度的习惯。

然而不论查到好的结果(不支持诊断),还是查到不利的结果(支持诊断),患者的焦虑情绪都会加重。

这就很有趣了。

记得以前学诊断的时候也有类似情况。每次学到一个新的疾病就会怀疑自己得了这种病,而且相应的身体部位真的会产生不适感。

难道我们真的得了重病么?

显然不是。而是大脑的认知过程出了问题,我们放大了某些小概率的事件,让大脑误以为身体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这种放大效应尤其在我们查看相应的信息后会变得更加显著。

所以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后,我们应该去找专科医生来寻求答案,而不是检索网络信息。毕竟百度的搜索质量真的很差,如果你真的想查,也建议你换个搜索引擎,比如丁香医生就很靠谱。[1]

2、药品说明书可以提供相当丰富的信息,主要成份、适应症、用法用量等,还有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良反应说明。

可就是这个最重要的部分让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对药物望而却步,轻则头昏、乏力,重则共济失调、震颤、黄疸,严重的可能产生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作用。有些患者还会从百度上查询相关的信息,不仅是药品说明书,还会查看病友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认真看完不良反应的还能继续服药的可谓是“真的猛士”了。但大家可能会忽略的一个重要信息——不良反应是根据出现频率进行分类的,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很多人会选择性忽略这些重要信息,甚至以为只要出现在说明书上,就一定会发生。

对待说明书和网络上的信息,要不就不看(遵医嘱),要看就看全面一些,不然就会自己吓唬自己,尤其焦虑、疑病患者,能不看就别看了。[2]

3、推荐系统是一种信息过滤系统,用于预测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偏好”。 推荐系统近年来非常流行,应用于各行各业。推荐的对象包括:电影、音乐、新闻、书籍、学术论文、搜索查询、分众分类、以及其他产品。(Wikipedia)

这本来是非常便捷的应用,但也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神经症患者有个共同的特点——不能忍受不确定性,遇到让他们纠结担忧的事,一定要在网上查个明白,疑病者喜欢用微医或丁香医生,焦虑和强迫者喜欢查百度或知乎,这些App都内置了推荐算法,你查过某个关键词,系统就会源源不断地继续给你推送。最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平息焦虑感,而是让你的担忧更甚。甚至在你查阅的过程中,不间断地内容推送还会给你提供更为丰富的焦虑的素材。

本来只是担忧胆囊息肉,可查完知乎开始担忧肝脏病变了。本来只是担心糖尿病,咨询完微医后发现竟然还有并发症一说,瞬间肾脏和眼底就不适了。本来只是幽闭恐惧,百度贴吧里竟然有人提到了还有广场恐怖症,太让人崩溃了。

科技的进步固然是好事情,但你的大脑可能还没完全适应信息大爆炸,卸载几款App,能让人清净不少。[3]

4、强迫和疑病有共通之处——反复确认。强迫者无法接受不确定的状态,因此需要反复检查、反复回忆。疑病者由于不能接纳可能出现的重病,所以会不停地在网络检索或求医问药。反复确认无外乎两种结果,一种是求锤得锤,因为反复确认,他们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继而痛苦不堪;另一种是出现了能短暂让他们“放心”的结果,但这个结果的作用并不能持续很久,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接着进入新一轮的怀疑,然后反反复复、迁延不愈。

强迫和疑病就像毒品成瘾,属于一种“心瘾”,瘾发时患者会向外界寻求确认,但这对于戒除“心瘾”的目标来说,无异于扬汤止沸。与其如此,不如去提升一下对于不确定感和重病的忍耐度,过程虽苦,但对于戒除“心瘾”十分必要。[4]

参考

  1. ^ https://zhuanlan.zhihu.com/p/83184776
  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5550005
  3.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541724
  4. ^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0160846

user avatar   xue-shu-93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魏则西事件才过去几年啊,你还敢百度看病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百度看一看,了解一下这可以。但别完全信啊。也不要信其他网站或ap上关于医疗的内容。

我爸在2020年得了脑瘤,很严重;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做了两次手术才彻底切除脑瘤。

回家后刷手机,特别相信抖音或其他短视频上的“名医”;自己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药。我妈是医生,就劝他别乱买;我爸不听。我妈也没法了。

我妈作为县医院几十年的老医生居然电视上的健康养生节目。

这种节目谁不知道就是卖药的,看这种节目还不如去医院做体检。

我妈作为一个几十年的老医生,几天前早上看了我们省电视台的一档所谓的健康节目该节目讲的是如何减肥。看完后我妈居然还人家节目的二维码;跟人家聊的不亦乐乎。还相信人家的所谓“减肥方案”

我问她:“你咋会信这些东西?你好歹也是个医生。”

我妈:“我看他们有主持人,就觉得是正规的”

我:“主持人是不是电视台的还两说;这种节目就是卖药的。至于电视上的专家,那算是不是真的专家也有问题。”

后来我妈叫我把那人给删了,我就删了

我本人不信也不主张看什么健康养生节目,那真的靠不住

我是无语了


user avatar   bbs.amyts.c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一个小姑娘,早上起来发现翻身、后仰大腿后侧有疼痛,于是开始百度,结论最多的是腰间盘突出。

然后开始紧张,就直接去了医院做了核磁,当然结论是无异常。

小姑娘又继续百度,什么骶髂关节炎、错位、损伤,然后在CT一遍,结论同上。

然后在继续百度,直到验尿验血后,还是无异常,小姑娘觉得自己得了绝症,都查不出来,关键的是症状依旧,更感到绝望了!

她妈妈带她来我这边就诊,已经是第三天了。

在问诊、查体后,判断是因长期缺乏运动,在某个转体动作时,速度太快,导致腰大肌轻微损伤,同时伴有小关节的紊乱。

但这些都是我看过后的心理活动,当时并没多说什么。

于是我松解了腰大肌,在做了一个侧搬,然后就让她下床活动。

在活动后所有症状消失的那一瞬间,她所有的担心焦虑一扫而光时,告诉了我以上的全部。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公众号

腰椎间盘突出一定要手术么?

哪哪不突出,椎间盘突出了

为什么针灸腰痛要扎腿?


user avatar   reseted16277016336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程潇可以不捐钱,但不可以说“捐款不是攀比”,别人可以说,她不行。

她是什么职业呢?不是演员、不是歌手、不是舞者,而是“流量”,一个靠粉丝打投、公司营销、热度炒作等“攀比”手段吃饭的职业。

天底下有成千上万个职业,农民、工人、警察、医生、消防员、清洁工……他们都可以不去和别人攀比,但唯独“流量”不行!

你们流量,出门穿的衣服要攀比,录综艺的咖位要攀比,镜头里出现的次数要攀比,粉丝集资的数额也要攀比,这些令人羞耻的地方都攀比了,到了捐款的时候,你凭什么不攀比?

前几天,乐华年会,程潇和粉丝们,恨不得和孟美岐、吴宣仪攀比到精修图上的每一个像素,怎么到了孟美岐捐款100万元驰援河南的时候,就好意思说“捐款不是攀比”了?

你脾气这么横,当初萨德期间,给韩国军队慰问的时候怎么不用呢?


另外,有意思的是,这位最近热播的剧口碑都快被骂裂了,这位出来说过一句话吗?对于自己作品丝毫不关心的她,怎么一沾钱,反应就这么大呢?


另一个类似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98大洪水后,中央整治围湖造田,开展了退田还湖运动。小小年纪的我,也从媒体上知道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23年后,我看到这个这个问题,想到了被填的西流湖,想到枉死的几十条人命,无语凝噎。

大城市地面普遍硬化,降雨无从下渗,大量汇集后,往往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城市里多修点湖泊湿地,不光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城市雨后洪涝灾害,有巨大的作用。

随手一搜人工湖,看看各大城市在这方面的作为。

穗拟建最大人工湖白海面湖 规划人工湖18个

这是2005年的新闻,里面写到:“白海面不但调节流溪河的洪峰,为石井河以及其他分支河涌、均和涌、环蟯河、海口涌等换水,最终实现洪水资源化。”广州毕竟改革开放早,思路清晰正确。

北京市32个人工湖让暴雨歇歇脚

这是2017年的新闻,经历了2012年广渠门淹死人的事件,帝都修建了大量人工湖,“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已有32个,星星点点散落京城大地。”并且,效果显著:”去年,北京市又一次经历了暴雨考验,房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225.2毫米,大石河最高流量也达到了惊人的每秒1080立方米。汹涌而来的洪水温顺地汇入小湖中歇了歇脚,再加上河道足够宽阔,行洪能力提升,因此没有再发生漫溢。“

而郑州,作为一个北方城市,郑州本身缺少湖泊,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而郑州现在也并没有多少人工湖,当然算是后天也不够努力。以至面对这次暴雨,只能坐视洪水涌入地铁,灌入隧道,而无能为力。

暴雨难免,但灾难本可以不必这么严重。

逝者已矣,希望他们的死,能够让活着的人可以更好的活。

郑州需要的是向北京学习,科学规划,系统的建设更多“涝时可蓄水,雨过能排洪”的人工湖。

那样,当下次暴雨来临时,雨声不必再夹杂着求救声,雨水也不会满含着泪水。




     

相关话题

  如果态度够好,做医生的能不能尽量避免医患伤医杀医的几率? 
  当初强制接收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私立医院,私立学校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很无耻? 
  无良的医生都会怎样坑骗病人?我们该如何避免受骗? 
  大型手术前医生会吿知病人家属手术成功率是多少吗? 
  警察和罪犯同时受伤,医生先救谁? 
  为什么好警察、好医生、好老师都在知乎上面? 
  学医之后你解锁了什么新的技能? 
  医生拿回扣时候会不会想到药品/器械贵正是出自于此? 
  医院里医生和护士是什么关系?护士是归医生管吗? 
  医院里医生和护士是什么关系?护士是归医生管吗? 

前一个讨论
1000M的宽带,怎样才能接近理论网速?
下一个讨论
天津租房,房东已交暖气费,而我不需要暖气,应该怎么解决?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