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恩,上一次就是70年代的大通账,一度飚到15%……这次还是没够嘛。
至于影响……来看看70年代那次。
第一个是越南战争。
从1965年开始出兵越南,到1973年正式撤兵,美国一共花了7380亿美元,其中1968年的花费达到了当年美国GDP的2.3%[1]。因为战争的巨大消耗,美国的经济开始显现出疲态,与此同时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增加。
战争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通胀抬头,尼克松在上台之后尝试过收紧货币政策,但是经济马上掉头向下。为了刺激经济以谋求连任,从1971年开始,老尼开始直接向美联储发布行政命令,各种量化宽松政策随之而来,俗称印钱[8]。
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圭臬。凯恩斯主义说了啥呢?大意就是经济不行的时候,政府得顶上去,各种大兴土木,各种花钱刺激经济。政府没钱咋办呢?印钱呗。
所以老尼一看经济不行了,自然就想到了印钱。不过,印钱一时爽,后患多无穷。老尼的量化宽松相当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为后来美国的通胀起飞埋下了伏笔。
下图是美国1960年到现在的通货膨胀,可以明显看出从1965年开始,美国的通胀率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一直到1980年达到顶峰,13.55%。到了1983年开始,通胀才开始有所缓和,回到了3%左右。
美国通胀数据
第二个是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布雷斯顿体系是啥呢,就是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就是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35美元对1盎司黄金,这也是美金叫法的由来。
在布雷斯顿森林体系之前,国际上的国家大多都采用金本位制度发行自己的货币,就是你有多少黄金就发多少货币。但是后来经过一战二战,欧洲已经被打得不成样子,别说黄金了,要啥没啥,拿啥发货币?
于是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齐聚美国的布雷斯顿森林开会,商量怎么解决货币和贸易的问题。
美国自然是当时的主角:一来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没有受到影响,当时国力最强;二来美国拥有全世界当时75%的黄金储备,还是欧洲最大的债权国[2]。
美国代表提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斯顿森林体系,跟各国说,以前你们不是跟黄金挂钩发行货币吗?现在反正你们也没啥黄金,黄金都在我这,你们干脆就跟美元挂钩发行货币,然后我美元跟黄金挂钩不就完了。
各国代表纷纷表示同意,主要也是没辙,人家最厉害,人家还是大债主。
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看上去跟金本位没啥区别,最终都和黄金挂钩,但是实际上等于把主动权交给了美国。虽然规定了一盎司黄金发行35美元,但是谁也不知道美国有没有超发货币,只不过当时美国国力强盛,也就无所谓了。
但是70年代前后,美国处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又打了一场消耗巨大的越南战争,欧洲各国心里就开始嘀咕,美国到底还行不行了?打仗花这么多钱,它能不印钱吗?它印这么多钱,恐怕黄金早就用完了吧,美元不得贬值么?那我们手里这么多美元不也得贬值么?
最先把心里的小九九付诸行动的就是法国了,当时法国用美元大量换取黄金运回法国,直接把设在伦敦的黄金总库搬空了[4]。前面说了,当时老尼正印钱刺激经济呢,本来黄金就不够,如果大家都学法国那样换黄金那还了得?
于是,1971年8月15日,老尼宣布,以后不能用美元换黄金了,单方面废除了森林体系。
废除了森林体系,美国再印钱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其实以前也没什么压力,只不过现在可以大声说出来了: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要毁约。
其他国家虽然恨得牙痒痒,但是也没办法,贸易还得继续进行,美元还得继续用。于是,在1971年12月,各国代表又坐在一起,签订了《史密森协定》。
这个协定就相当于一个森林体系的修订版,只不过允许美元贬值了,以前是35美元换一盎司黄金,现在是38美元换一盎司。
当然,新的协议并未阻止美国的糟糕国际收支状况,大家对美元的信心也进一步动摇。到197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与美元脱钩,转向浮动汇率,美元再次贬值,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3]。
在此之后,美元对黄金的贬值就彻底放飞了,如下图。
来源:广发证券[3]
第三个是苏联。
1972年,苏联遭遇自然灾害,粮食欠收。为了防止粮荒,苏联开始动用国家力量全球收购粮食。苏联四处买粮食,粮价自然面临上涨压力。为了稳住粮价,苏联外交部对外宣称,1972年苏联将迎来超级大丰收。
而说来也可笑,美国自己的情报机构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苏联粮食产区导出都是“金灿灿的麦田”,也从侧面证实了苏联外交部的说辞。
这就坑了美国自己的粮商,他们一听说苏联要大丰收,也就急于抛售自己手里的囤粮,苏联正好借机大量低价收购粮食达3000万吨。而苏联的大量采买也导致了美国的粮价上升,其中肉类上升36%以上,粮价上涨50%[5]。
下图是美国粮食通胀情况,到1973年(红框部分)达到了顶峰,一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逐渐稳定下来。
来源:美国就业数据统计局
最后,就是石油危机了。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宣布石油禁运,欧美国家油价应声上涨。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也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广发证券[3]
当然骆驼还没缓过劲儿来,又一根稻草压上去了。1978年底的伊朗革命以及其后的两伊战争,将油价又抬升了一个高度,史称第二次石油危机。
这一波又一波的石油危机也直接把美国经济推向了长期智障,哦不,滞胀。
滞胀的全称就是停滞性通货膨胀。普通的通胀大家都知道,就是钱多货少,钱不值钱了,体现方式就是物价上涨。温和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而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自然能够覆盖通胀所造成的涨价。
但是如果长期恶性通胀,就会重创经济,进而造成滞胀。商人一看,我辛辛苦苦生产,卖货的收入还赶不上原材料的涨价,索性也就不生产了;银行一看,通胀这么严重,我今天借给你100块,明天你还我100块的时候,购买力可能只有80,那我也索性不借钱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印钱是刺激不了经济的,只会加剧通胀。但是前面说过,大家都把凯恩斯主义当成法宝,疯狂印钱,已经有了路径依赖,不印不行。
从越南战争开始,美国政府走上了量化宽松,开始印钱。之后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开始扛不住了,崩溃了。而崩溃之后,美国反而没有心理压力了,继续印钱。持续的量化宽松也从侧面推高了美国股市,而漂亮50作为其中翘楚,自然更受关注。
不过好景不长,本来就有通胀,再加上苏联趁火打劫,推高了粮价,让通胀更加严重的同时,也把美国经济带到了悬崖边上。而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价格暴涨,就直接把美国推下了悬崖。此前备受关注的漂亮50,自然也随着整体经济一起跌入谷底。
等到1979年美联储主席沃克尔上台的时候,通胀已经快接近15%了。大家可以想一下,物价一年涨15%是什么感觉。
美国通胀数据
老沃上台之后一看,这么搞下去可不行,通胀再这样下去,美国就变成美内瑞拉了,于是老沃决定收紧货币政策,并且表示美联储要保持独立性。言外之意就是总统想刺激经济去想其他办法,不要找我印钱,再印下去大家都得玩完。
老沃这么一搞,再加上当时正好是第二次石油危机,于是美股又不行了……标普500指数甚至低过1973年的最低点。
标普500指数
不过很快,随着货币政策的收紧,通胀就被控制住了。再加上政府当时推出的一系列激发企业活力的政策,美国才算是重新回到了正轨上来,股市也才开始慢慢有起色。
而这个时候,距离1973年的大跌,已经过去十年了,老张头发都白了,那100块钱才回本。
1973年的时候,漂亮50的pe中位数是43倍,在1973年的大跌中迅速跌到了15倍,之后又继续下跌到底部的9倍。
来源:天风证券[6]
其中的明星选手麦当劳,当时的估值达到了85倍。在1973年的大跌中,麦当劳的估值下降到50多倍,到了1980年的时候,PE跌到了10倍左右。
来源:天风证券[6]
不过,当时给麦当劳这么高的估值也并非没有原因,主要是因为麦当劳太猛了。如下图,1969-1973年的增速在40%以上,1973-1983年的增速都在15%以上。
来源:天风证券[6]
这个增速放到今天,估值可能早就100多了。比如今天的医药股和电动车等,很多企业的增速可能未必赶得上麦当劳,但是估值都是三位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A股抱团股大跌之际,普遍担忧70年代情景重现的原因。
那么到底会不会重现呢?
要分两方面讲,一方面是会不会跌,另一方面是跌多久。
会不会跌主要取决于估值高低,这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跌过一轮之后,很多股票的估值还很高。
至于跌多久,应该不会像70年代一样,持续十年。之所以漂亮50会沉沦十年之久,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恶性通胀持续了十年。
70年代的时候,美国刚刚摆脱金本位,尝试自己主导世界货币体系,印钱方面还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瞎印,赶巧碰上石油危机,所以通胀一发不可收拾。
而如今,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美联储有充足的经验和工具来控制本国通胀。况且,美联储的两大长期目标就是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胀。
至于能源方面,页岩油的发现让美国不再依赖中东,2014年以后,美国完全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即便发生石油危机也不会造成之前的影响了[7]。
但是,美元这么印钱,肯定会反应到价格上,再加上各国疫情恢复之后带来的需求增长,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都在上涨,反而会给其他国家造成输入性通胀。中国作为原材料进口大国,肯定也会受到影响。不过因为我们同时也是原材料生产制造和出口大国,所以整体影响应该不大。
所以,目前这个阶段,即便经济上出现一些波动,也不会像70年代那样十年恶性通胀。有了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低估的时间肯定不会那么久。尤其是现在通过港股通,国际资本可以直接北上买入A股优质资产。
一个现实就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电,玩具等等并没有涨多少价,中国商品平抑了美国物价,降低了美国的CPI。 CPI高企主要是美国本土生产的各种产品。
所以中国国内一批经济大佬比如翟东升等人好多年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商品,中国人出卖低价劳动力在支撑着美元,在为美元霸权买单。
所以如果中国逐渐取消出口退税……
1982年1月CPI同比上涨7.9%的时候,为了平抑通胀,美联储的联邦基金指标利率是12.24%
看清楚,12.24%。
而现在仍然是0。
你加个三五次加到1.5%或2% 有个灰机的用啊
请问美联储应该加息多少次,总计加多少个点可以平抑通胀?真的做得到吗?
真的做得到吗?
直接合订本
美国2021年每月CPI同比增长速度:4月4.2%,5月5%,6月5.4%,7月5.4%,8月5.3%,9月5.4%,10月6.2%,11月6.8%,12月7%
2022年1月7.5%,2月7.9%
按这节奏,3月CPI大概率10%以上
美联储自从去年12月开始搞加息预期管理,美股已经开始各种跌,按月看纳斯达克,12月收盘15644.97,3月10日收盘13038.02,降了16.67%,这还没加息呢就跌成这样
美国现在0利率,如果升到2%的利率,我想问美股会被炸成什么样?为了今年中期选举,拜登、鲍威尔有这个勇气按原计划加息吗?真不怕自己成为肯尼迪第二?
事实证明,美国政府根本不在意通货膨胀,他们选择维持美股点数和美元霸权,至于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新冠死了90多万都不算啥,那活着的这些也不算人,为啥要管?
这意味着美国会让全球会更乱,三种可能:
一美国自己乱,
二策划中东冲突,
三各种办法让俄罗斯更加激进。
1
现在而言美国资金回血速度没有想象那么快。
美国没收阿富汗70亿美元中35亿。
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大国明确拒绝美国提议,依旧要用俄罗斯能源。
法国德国不停和俄罗斯打电话,
法国德国还和中国打电话,
英国也跟着说最起码到年底再拒绝俄罗斯能源(这明显是推词)。
波兰都反复拒绝向乌克兰直接提供飞机,
连阿联酋,沙特都拒接美国阿拜电话。
种种迹象表明:
一美国政府急需要大量回血,
二美国现在对全球局势把控力大大降低,而无法迅速大量回血。
2美国现在面临巨大通胀压力,
这还是才开始,因为俄乌战争造成大宗商品涨价到商品还需要时间。
美国现在要做的是:
一加大底层投入,底层生活必须保证,否则会乱。
二加息,且加息幅度不能小,减少通货膨胀力度。
但美国面临着:
一国库严重亏空,美债非常高,美债超过30万亿还在增长中,
二加息不能随便加,加息股市可能面临危险(股市泡沫太大了),所以美国把准备加0.5%变成0.25%。
现在美国要么对内掠夺,要么对外掠夺。
对内无非是掠夺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美国现在还有能力掠夺其它国家,应该不会到这步。
对外无非是掠夺其它国家。
3怎么掠夺其它国家,
比如欧盟,
他必定要各种方法让俄罗斯更加激进,
这样欧盟面临危险越大,美国更好掠夺欧盟。
再比如中东:
今年中东天然气,石油会让中东赚大,
美国也有可能在这里策划一场冲突,
这样可以增加美国对中东影响力,利用这个机会去掠夺中东。
比如中东冲突,必然要从美国购买大量武器,
再比如油价也会受美国调控,
中东从能源赚的钱也会大量存入美国,
我当神棍预言了俄乌战争,
核心观点是新冠肺炎让美国政府负债率急速升高,美国必须吃一大块肉来弥补自己。
最有可能是吃欧盟,因为欧盟经济强,军事弱,不统一。
于是美国拿着枪逼着俄罗斯打乌克兰。
同类问题之前分析过,更值得说的是,美联储这轮加息路径在俄乌背景下将如何受到影响。
网上很多评论文章认为,俄乌冲突,以及对俄罗斯制裁导致的美国经济增速的潜在放缓风险,将让美联储放慢加息的脚步。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没有搞清楚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
美联储自去年10月份,到近期的表态,一直强调的是通胀率的控制,对美联储来说,短期通胀率指标是不能失控的。
俄乌冲突下,美国石油老爷们捆绑两会议员,逼拜登禁运俄罗斯油气资源,无意为狂飙的油价插上翅膀,进而裹挟着通胀率进一步狂奔。沙特和阿联酋拒接拜登电话,说明什么?
在此影响下,美联储的加息的脚步不是要放缓,而是要加快的,这一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
而确实的经济放缓风险会拉平长期经济增长预期,也就是在长端债券收益率上会做出表现。
实际上从目前美国长短期债券收益率的表现,已经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交易员们,已经在交易对应的结果了。
即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但长期经济增速非常不乐观。
这也为接下来美联储加息路径中埋下一个潜在的风险,即,可怕的长短端利率倒挂会加速到来,假如到时候,美国通胀仍未得到控制,而美联储仍然坚持加息路径的话。
那么美股真正的股灾级别的调整,也就不远了,这是交易员们需要真正警惕的风险。
在前进看来,这种风险已经从理论中的风险,慢慢升级到不可忽视的程度。
美国2月通胀率再次上涨到7.9%,续创40年来新高。
美国2月通胀不破8%,意味着美联储3月16日一口气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会降低一些。
但美联储3月16日加息25个基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且我认为,美联储至少会连续加息4次,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加息到1%的利率。
此外,美国去年每次公布通胀后就会给我们打电话,在去年11月份最后一次打电话后,美国就开始转换思路。
从去年12月份开始,美国每次一公布通胀,就会开始拱火俄乌危机。
比如2月10日美国通胀一公布,美国马上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拱火俄乌危机,甚至通过乌克兰内部的极右翼势力来直接泼汽油,最终引燃现在俄乌冲突这场熊熊大火。
那么这次美国公布通胀数据后,又会如何拱火?在哪里拱火呢?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白宫前几天已经打过预防针说,预计2月份CPI将产生更高的通胀数据。
白宫甚至说2月通胀数据将是一场“灾难”。
美国政府会这样自揭短,是因为美国开始打算把通胀的黑锅扣在俄罗斯身上了。
拜登在3月8日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所有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
当时拜登就表示,此举美国也要付出代价,美国通胀将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严重。
美国媒体也很配合的开始大量造势,一副要把通胀黑锅扣在俄罗斯身上的样子。
他们的调调基本就是,因为俄罗斯打乌克兰,美国为了阻止俄罗斯,不得不承担通胀加剧的后果。
美国舆论甚至有人说,通胀是为了对付俄罗斯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愿意为了对付俄罗斯,掏更多的钱去买高油价之类的话。
这个当然惹得美国网友们口诛笔伐,美国人也不傻,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通胀率早就已经破7%了,这时候还想着甩锅给俄罗斯,是站不住脚的。
在拜登宣布禁运俄罗斯能源后,国际油价最近一度涨到了130美元。
考虑到油价暴涨是3月份进入加速段,预计美国3月份通胀仍然还可能保持环比增长的态势。
石油不单单是能源,也是工业之母,是化工产业的最重要原材料,我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都离不开石油。
所以油价一暴涨,不可避免的会严重加剧通胀。
其实当前跟2008年次贷危机前夕有点相似。
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
上一轮油价的历史高点是出现在2008年7月。
在油价创出历史新高的时候,其实次贷危机是已经爆发了,然后随着2008年9月,雷曼破产这个标志性事件出来后,油价也出现大幅度暴跌。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油价就从147美元,跌回50美元。
在这次俄乌冲突爆发前,国际油价,包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跟2008年次贷危机确实是很相似,都是基于美联储疯狂印钞暴涨。
那么正常来说,一旦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应该会有所回落。
不过,恰好在美联储即将进入加息周期之前,俄乌冲突爆发了,这场重大地缘危机,导致全球大宗商品再次暴涨,油价也因此暴涨。
所以,现在这一波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逻辑,跟2008年次贷危机就不太一样了。
往前追溯,倒是跟1973年的石油危机比较相似。
因为1973年的石油危机,也是基于重大地缘危机导致的,因为当时中东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历史又不会完全重复。
历史总是在周期循环中螺旋前进。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每一轮底色其实都有共同的大背景,就是美联储的疯狂大印钞。
即使是1973年的石油价格暴涨,虽然主要也是由地缘危机引起的。
但不可忽视的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后,美联储开启了疯狂印钞模式,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在货币泛滥之下,叠加地缘危机,才导致1973年石油危机出现。
任何事情的归因都是复杂的,要避免单一归因的思维。
但不管导致每一轮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每一轮大宗商品的疯涨顶端,往往就是危机即将爆发的征兆。
比如,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1974年就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美国也因此陷入长达十年的滞胀周期。
当时美国经济停滞,还面对苏联的强大威慑,通胀率持续保持两位数。
这是美国从超白金时期,突然一下子像撞了一堵墙,差点没让美国人缓过劲。
一直到1980年,沃尔克一口气加息到20%,发誓要打断通胀脊梁,并且整个时候新的技术爆炸出现了,信息化革命到来,这给全世界带来了全新的蛋糕,也让人类进入全新的时代。
美国也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引领者,也成为最大得益者。
而苏联很不幸的,在信息革命里,押错技术路线。
比如,在晶体管成为电子计算机主流的时候,苏联仍然死啃着电子管技术。
1964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IBM-360。
但这个时候,苏联没有跟进晶体管技术发展,反而因为电子管小型化技术的突破,试图寻找一条跟美国不一样的技术路线。
但苏联的这一重大错误选择,导致苏联在随后的信息革命中掉队。
等80年代晶体管为主流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兴起的时候,苏联的电子管体系最终进入了坟墓之中。
而这个时候苏联再想回过头来搞晶体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时,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
时至今日,俄罗斯在芯片领域也没有什么建树。
可以说,在技术驱动的行业里,技术路线的错误选择,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
其实当时苏联在信息革命中,并非没有自己的黑科技。
比如苏联在1956年就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三进制计算机Сетунь。
1970年,苏联更是研制出新一代Сетунь 70,建立了三进制字节,但此后苏联的三进制计算机就么有下文了,彻底夭折。
进入80年代,美国通过大幅度加息为未来20年积攒足够的弹药,并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美国就成为了信息化时代的引领者,也成为最大得益者。
这也让美国一口气走出了经济滞胀的泥潭,进入到新一轮的经济腾飞期。
技术革命,在其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所以,现在其实相比2008年次贷危机,我认为跟1974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前夕更像。
都伴随着重大地缘危机,都有美联储大印钞的底色,都有严重的全球通胀出现,都有技术瓶颈的制约。
人类要想冲出这样的危机泥潭,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技术革新。
固步自封是不行的,所以全球各个领域的有志之士,其实也都在努力想办法寻找下一个能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方向。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碳中和方向,利用新能源转型的需求,来创造更大的蛋糕。
不过去年的欧洲能源危机,已经暴露了欧洲激进碳中和转型的副作用。
特别是这次俄乌冲突,这也引发不少欧洲人对于能源安全的担忧。
虽然有观点认为,俄乌冲突会让欧洲加速能源转型,来避免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不过,这个主要分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
从主观意愿上,估计欧洲巴不得马上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但从客观实现上来说,欧洲的能源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和难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去年的欧洲能源危机,确实可能会短期内扰乱欧洲能源转型的步伐。
过去这一年,欧洲很多智库也提出一些关于能源转型的反思。
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大家对碳中和的能源转型难度有些预计不足,有点太过于乐观。
这个根本问题,其实也一样是受技术瓶颈的制约。
主要就是储能技术一直没有革命性变化,只要储能技术不突破,作为不稳定能源的风能和光能,就没办法成为主流电力来源。
所以,全人类的新能源转型,最关键还是要看材料技术的突破。
除了碳中和,另外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主要就是智能AI。
这个确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也受技术的制约,因为硅芯片再过几年也要到了摩尔定律的极限了,这是硅材料的极限,同样也是材料的制约。
这个也涉及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智能化革命的关键。
而且如何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仍然卡着一道巨大的瓶颈,目前还难以突破。
至于去年炒得火热的元宇宙,则属于被资本在困在技术瓶颈牢笼里,找不到出路,只能强行制造出来的一个炒作噱头的概念,本质上只是旧酒装新瓶。
现阶段的元宇宙,并没有太大的革新,还很难产生颠覆性变化。
真正的元宇宙,比如脑机接口那种真正人类思维沉浸式体验的虚拟世界,距离现在还有十万八千里,实现难度太大了。
其实,元宇宙概念被这样疯狂炒作,反而让我更深刻感觉到,资本对于技术瓶颈的这种恐惧,在找不到突破发现后,就死马当活马医。
历史上每一轮重大危机,背后都有一些相同的底色。
比如都存在这样的技术瓶颈。
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
历史上,我们遇到这样的危机,最后都能靠着突破技术瓶颈,来让人类走出泥潭。
我认为这一次也并不例外,技术革命最终仍然会到来。
只不过,我们谁也不知道,人类会在技术瓶颈的牢笼里停滞多久。
在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增量蛋糕到来之前,贪婪的资本只能陷入无休止的内卷里,去从别人身上掠夺。
这场俄乌冲突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的底色中爆发的。
所以,现在欧美各国越发不加掩饰的进行各种掠夺。
除了直接掠夺俄罗斯的国家资产,就连私人资产也不放过。
最近欧美掀起对俄罗斯富豪的掠夺狂欢。
比较有名的像切尔西老板阿布的资产,已经被英国冻结,7名俄罗斯富豪已经被英国冻结了150亿英镑的巨额资产,阿布一个人就被冻结了94亿英镑。
说好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完全就是明抢了好吧。
也难怪李跑跑要赶紧把英国资产变卖,估计也是被吓到了。
这都只是西方国家之前为了便于掠夺他人,忽悠发展中国家的所谓价值观,但真到了欧美急需靠掠夺他人来度过危机的时候,他们只会撕下伪善的面具。
这场俄乌冲突暴露出来欧美的很多问题,其中我觉得不能忽视这种危害性,就是这种肆意的以制裁的名义,来进行掠夺的做法。
这完全就是在动摇整个现代金融体系的信用根基。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这回妥了,我原先虽然知道这种相关性,
但真没想到加拿大的绿卡和通胀竟然可以关联到每一个月,真特么妥了!
甭管十年二十年,您尽管胀着!
前言: 试一下看能不能点赞破万
美国2月CPI同比 7.9%,预期 7.9%,预期范围内
安全可控,稳若磐石
接着奏乐接着舞
正题…………
首先
2021年美国GDP为23万亿美元,中国GDP为114万亿人民币
2022年1月,美国M1总量21.84万亿美元,和GDP比值为0.95;中国61.38万亿人民币,和GDP比值为0.54。
结果不言而喻了,0.95>>>>0.54,美国大赢
按人均算的话,美国3.3亿人人均6.6万美元;中国14亿人人均8.1万人民币。但是按照知乎经济学“赚美元花美元”原则
8.1>6.6,中国小赢
(肯定有人拿M2说事,说事前建议先去看看中美M2范围差异,谢谢~)
看美国这CPI走势,稳如老狗
其次
如果2022年美国CPI同比增长20%,可直接拉动GDP增长4.6万亿美元。
2022年美国GDP总量将超过28万亿美元,大幅甩开和中国差距。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我称之为“形而上经济增长理论”,比什么MMT狗屁理论先进多了。感觉诺奖稳了
再次
至于物价对普通人生活影响,应该没什么影响。
因为根据立党老师一手资料,我反而更担心美国陷入通缩。
综上所诉,三局中美国大赢中国两次,一次小赢。
美国人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总之,无论如何
美帝都是不可战胜的啊!!!
╮(╯_╰)╭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很难,星巴克店员总是特别热衷于纠正我在点餐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我要个小杯……”
-“您是说中杯吗?”
-“对对对,的冰红茶”
-“您是说红茶冰摇吗?”
-“对对对,加桃浆,不加糖”
-“您是说冰摇桃桃红茶吗?”
-“………今天可以不问这么多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