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从流调信息来看,推测为外省市输入,当然这里还需要靠测序比对来进一步确定。
但从流调分析来看,感觉里边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第一个发现的确诊病例1,可以说是海淀疫情的吹哨人,在有发热症状的第二天一早就前往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和检测,中午时候就核酸确诊,如果他没有及时去医院,这场疫情还会在水下继续传播下去。
而病例2,是2月27号从上海返回,而根据自述的话当时有腹泻症状,那么看在当时已经有被感染的可能。但28号做了回京后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所以这个时间段可能还处于潜伏期,没有出现呼吸道排毒的情况。
2天后,也就是3月2号,病例2已经有发热症状,这会已经在发病了,但很可惜的是,这名病例没有在这个时间去医院做检测,也没有去做核酸,而是选择了继续上班。最终在病例1发病被检测出后,作为密接被筛查出来。
这里边,损失了5天的提早发现的时间。也导致病毒在同事和家人间扩散。
而接下来的病例3,是病例2的妻子,在其4号的时候也出现了发热症状。但与病例2不同,她及时选择了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但这里问题来了,流调这里没有说明病例3是否在回龙观发热门诊做了核酸,如果做了,结果是阴性,可能是排毒载量不够没有检测出。但如果是没做,那就是医院的疏忽,对于一个发热病人没有及时检测核酸,我还是倾向于医院做了没有测出来,可惜公布的信息里没有讲。
也就是说,我们又一次损失了3天的时间。病例3一直到与病例1确诊后才上报社区,进行核酸检测被确诊。
接下来看朝阳区的4个病例。
朝阳区的4个病例是一起典型的家庭聚集病例,目前看是最大的可能是病例4的外祖母28日由返京,一直到3月7日家里的2个孩子因为发热,被医院检测出来。
朝阳区的病例流调公布的非常的粗略。流调中没有讲病例是在哪里返回的,没有提及4个病例的疾病情况,尤其是没有提到病例4是否在28日回京后的72小时内做过核酸检测,这里也值得关注。
我们对从未来疫情的发展情况进行一些推测。
海淀的病例,在27日到现在,活动范围很广,尤其是在公司区域内与同事的接触,扩散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周以上,所以未来应该还会有新病例出现。而朝阳区的本身的活动范围可能不是很大,但带着孩子参加了2场儿童活动,而且活动的持续时间很长。大家可以想下指望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做好疫情防护几乎是不现实的。未来很有也可能有新的确诊病例。
最后还是那句已经说了3年的话,请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如果遇到发热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或者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在加一句,如果员工出现发热症状,也请公司督促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回想下上次海淀的疫情,首位病例就非常及时的进行了核酸检测,大大缩减了疫情传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