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甲醛浓度低于多少,孕妇和儿童才能放心入住?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su-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准备入住或已入住的装修户,首选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1],要求封闭12小时,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1mg/m3。

为什么说首选?

这是因为所谓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不止一种,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商家为了突出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常常会引入国家强制性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0[2],它则是规定在密闭1小时的情况下,甲醛标准限值为0.08 mg/m3。

1. 以上这些空气质量标准的区别?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认为0.08比0.1数值小就更加严格呢?其实不是的,密闭12小时才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平时我们居家生活,晚上睡觉夏季开空调或采暖时关闭门窗,通常就是8-12小时,这样才能达到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饱和状态,而1个小时并不能准确的测出居住状态下室内甲醛的浓度。因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限定值更为严格,更适合作为我们室内环境污染程度的参考指标,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1mg/m3就是可以居住的。

适用场景上,而国家强制性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0,是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适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质量验收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如宿舍、医院病房、老年建筑、幼儿园、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等。

标准来源上,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以及其他国际标准相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依据WHO推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下根据我国国情、地域环境进行修订,由国家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发布。

因此,光从发布的来源就可以看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更侧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参数标准。

2. 甲醛对孕妇儿童的危害

超过上述标准的甲醛浓度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性,尤其是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下表是不同甲醛浓度可导致人体出现的急性不良反应情况:

甲醛浓度 急性不良反应
0.06~0.07mg/m3 可出现轻微气喘
0.1mg/m3 异味和不适感
0.5mg/m3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0.6mg/m3 咽喉不适或疼痛
>0.6mg/m3 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等
3.0mg/m3 诱发生命危险

除了以上急性的症状,长期接触甲醛,无论是孕妇和儿童还是其他健康的成年人都有可能会出现长期慢性症状甚至中毒。

2.1甲醛对孕妇生育的影响

孕妇甲醛中毒时会表现为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并且会伴随经常感冒,因为这些症状与孕期的某些症状会比较相似,因此很难区分。

2011年Duong A等人通过研究几十项前人关于甲醛和生育影响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的荟萃分析。从图中相关统计数据,OR值和体重百分比可以发现高甲醛暴露的人群发生自发性流产的比例更高,同时新出生的婴儿低体重的风险更大。这一结果提示,孕产期的甲醛暴露对于生育健康是有害的,需要引起注意[3]

此外还有研究进一步显示孕妇主要通过孕前或孕期接触甲醛,不仅损害孕妇的身体,而且危及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接触甲醛会对发育中的胎儿产生有害影响,增加胎儿心脏畸形和导致自然流产的缺陷的可能性[4][5]

一般人群中的先天性异常可能与在前三个月的非职业接触油漆和烟雾有关[6]。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甲醛的有害影响将持续整个孕期,并导致累积效应,如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缺陷、胃肠阻塞和唇裂和/或腭裂)、胎儿死亡和出生体重低[7]

2.2 甲醛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除了孕期接触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环境污染物与儿童的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近年来也被逐渐暴露出[8],特别是包括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有所增加。

因为像甲醛、甲苯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以在室温下从普通物品(如建筑材料、家具、油漆、清洁剂和个人用品)中蒸发出来,存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如给汽车加油、使用煤油取暖、使用清洁剂、清洁剂、除臭剂或其他家用产品,都有接触这些有机物的风险。无论是在胎儿期还是在出生后的婴幼儿发育期,接触有毒化学品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终生健康影响[9][10]

2002年K.B. Rumchev和他的同事们对甲醛和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做了一个研究。从上面的第一张图可以看出,高哮喘发生对应着更高的环境甲醛浓度。此外,他们还研究了整个儿童人群,发现单位面积空间里的甲醛含量越高,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也越大。这一重要发现提示甲醛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巨大危害,需要引起重视[11]

因此,为了孩子和家人的健康,避免掉进家装污染治理的误区中,入住之前建议进行室内污染物检测和去除。挥发性有机物

3.如何除甲醛?常见的方法

3.1除甲醛前先计量,做好准备工作

但是很多人即使知道了低于多少度,还是常常陷入去除甲醛的误区。为什么呢?这可能是一开始甲醛的浓度就没有正确检测,主要是要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是检测的方法,而是没全面考虑到甲醛的形态。

①检测方式是否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要求在封闭12小时的情况下检测甲醛浓度,如果没有严格封闭或者封闭的时间不足,更有甚者使用不标准的仪器都有可能会导致最终检测的甲醛浓度不准确,自然也就影响了后续选择去除甲醛的方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找有CMA检测资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专业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使用专业设备来进行检测。

②你以为甲醛只有一种形态,导致儿童误接触了甲醛,实际上,甲醛主要以三种状态出现:

状态 存在部位 特点 主要应对方法
游离态 遍及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无处不在。 浓度可测 空气对流有助于挥发,物理方法为辅
结合态 与尿素紧密结合,以脲醛树脂的形式存在于人造板内。 高温、高湿度、遇酸性物质有助于甲醛释放,释放周期可达3-15年不等。 板材内部的甲醛只能等慢慢散发,最好在挑选家具时,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家具。
吸附态 污染源表层胶合部位,如油漆粘合处表面,软装家具表面。 不易察觉,会逐渐向外释放,简单通风无法排出室外。室温升高时变成游离态,危害人类。 各类触媒、物理方法等多种并用

因此,日常的开窗通风只能去除一些游离态的甲醛,实际上在我们的衣柜、墙纸、沙发和毛毯等地方都存在甲醛。

3.2针对甲醛结合各个状态,如何高效去除甲醛?

主要是多种方法并用,以通风对流为主,辅以光触媒等物理方法,在表格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这里我进一步细说。

  • 以对流为主,结合三步走:「赶出去」「分解掉」「吸起来」:

针对游离态和吸附态,我们以通风为主,多种方法并用。

所谓大道至简,通风永远是处理家居中甲醛的主要方法,只是通风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有研究对短时开窗通风前后室内污染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只要在通风条件下,不管是间隔通风还是持续通风,房间在开窗通风后都能有效降低室内甲醛浓度至安全浓度以下[12]

因此,不管是针对游离态的甲醛还是吸附态释放到空气中的甲醛,理论上不管是哪个状态,只要需要释放到空气中,通风都是有效。只要经常通风,效果都是最显著,而且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唯一的限制是需要长期持续。

当然,日常间隔通风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例如有时候下雨天我们不得不关掉窗户,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通风的方式我们可以借助智能家居,如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

此外,在一些角落,以及针对一些结合态、吸附态甲醛,我们可以采取化学分解法、物理分解法等多种方法并用,如光触媒法、物理吸附法等。

我们可以通过各类触媒(催化剂)从家居建材源头上分解掉甲醛。如绝大多数光触媒除甲醛在反应过程中,自身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在光照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净化污染物,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是光触媒使用也会受限,光触媒要有紫外线来激发才能发货作用,需要阳光直射,也就是说像抽屉里面、板材背面以及阴面的房间就无法使用。

至于物理吸附法常见的像是有绿植、活性炭以及一些新兴材料的吸附剂等,一般植物都有可以吸收并分解微量甲醛的能力,但效果极其不明显。此外利用炭包吸附也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炭包只是对甲醛进行吸附,不是分解,而且吸附量非常有限,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被吸附的甲醛还会再次释放回空气中,因此,需要使用一些不容易二次释放的吸附剂。

  • 针对结合态的甲醛,主要防范于未然。

结合态的甲醛,如果释放到了空气中,即可用上面的方法,但是一部分还存于板材的内部,需要缓慢释放,但也不要太担心,因为这种一般半年后达到对人体相对安全的较低浓度,并且稳定释放状态,少数质量差的不达标才会持续超标释放。因此就需要在购买家居材料时,就选好符合国标的家具,如符合国家标准 E1等正规品牌的家具,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有粘合剂等组成部分,都可能释放甲醛,不存在完全百分百零甲醛的家具。

最后再次提醒:

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来说,肯定是在空气质量标准方面要求更严格的。我们在检测甲醛浓度的时候,有条件的还是要找专业的机构进行测定,并弄清楚其检测条件,避免被不良的商家所坑骗,给自己和家人的居室健康留下隐患!然后选择科学的去除甲醛方法,希望以上的科普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

  1.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卫生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02. GB/T 188833-2002.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and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20. GB 50325-2020.
  3. ^ Duong A, Steinmaus C, McHale CM, Vaughan CP, Zhang L.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ormaldehyde: a systematic review. Mutat Res. 2011;728(3):118-138. doi:10.1016/j.mrrev.2011.07.003
  4. ^ Thrasher, J.D. and K.H. Kilburn, Embryo toxicity and teratogenicity of formaldehyde. Arch Environ Health, 2001. 56(4): p. 300-11.
  5. ^ Zhang, Y., et al., The cellular 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ormaldehyd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eart development. J Cell Mol Med, 2021. 25(12): p. 5358-5371.
  6. ^ Hjortebjerg, D., et al., Non-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paint fumes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a cohort study. Environ Health, 2012. 11: p. 54.
  7. ^ Tikkanen, J. and O.P. Heinonen, Risk factors for conal malformations of the heart. Eur J Epidemiol, 1992. 8(1): p. 48-57.
  8. ^ Casas, L., et al., Indoor factors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the GINIplus and LISAplus birth cohort studies.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2013. 216(2): p. 146-54.
  9. ^ Heindel, J.J., et al., Review of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publications in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Reprod Toxicol, 2017. 68: p. 34-48.
  10. ^ Guxens, M., et al., Prenatal exposure to residential air pollution and infant mental development: modulation by antioxidants and detoxification factor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2. 120(1): p. 144-9.
  11. ^ K.B. Rumchev, J.T. Spickett, M.K. Bulsara, M.R. Phillips, S.M. Stick.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02 20: 403-408; DOI: 10.1183/09031936.02.00245002
  12. ^ Liu, Liying, Xiaoping , Xiukun, et al.The Research on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New Decora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7)205.1535-1541.doi: 10.1016/j.proeng.2017.10.238.



  

相关话题

  00后骑动感单车4小时现茶色尿,医生诊断为过度运动致横纹肌溶解,如何把握自己能承受的运动强度? 
  为什么现代人普遍缺维生素 B?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吃“野味”? 
  为什么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还是那么多人去吸烟? 
  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心理健康真的很重要? 
  活性炭真能吸甲醛吗? 
  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将按风险程度分区阶梯式管理,这对疫情防控将带来哪些帮助? 
  集成灶和抽油烟机相比,哪个更实用? 
  娃出生时妈妈去世了,现在马上快三岁了,这两天每天都会问妈妈去哪儿了,我该如何回答? 
  在校大学生学校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要不要去打?你接种新冠疫苗了吗? 

前一个讨论
斜颈也是颈椎病的一种吗?
下一个讨论
孕妈们都是怎么解决孕期便秘的?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