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建国初期,印度甚至非洲的钢产量、发电量、人均寿命等大部分指标都超过中国,为何现在他们都远远不及中国了?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qing-tuan-zhong-yang-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这一个问题其实可以拆成三个小问题来回答就比较容易理解:

1)为什么两国各自建国初期,印度在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上超过中国?
2)中印两国在各自建国以后,为什么类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带来了哪些不同的发展成果?
3)为什么两国各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经济指标上远超印度?

1) 中印两国建国以前的历史背景迥然不同。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染指中国的不是一家帝国主义,而是好几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列强对于中国这种依照势力范围划分的“公共殖民地”是基本不愿意进行大规模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容易吃力不讨好,还替他人做嫁衣裳。此外,在建国之前,中国已经经历长达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和革命战争,其中日本侵华又给中国带来尤其深重的灾难。这些纷争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在这个阶段,“中国本部”的钢产量、发电量和铁路历程等重要指标,是要远远落后于“满洲国”、“台湾”等日本专属殖民地的,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民国黄金十年”也恰恰是错误计入了两个当时日本殖民地的结果。

反观印度,则被称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是大英帝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在这种独家占有的情况下,英国自然对于投资印度一直保有很高的兴趣,项目从铁路、矿山、钢铁到市政设施应有尽有。当然,英国也不是出于发善心而对印度大肆投资投资,只是殖民者认为他们可以长期占有印度这个禁脔才会有战略投资的打算。大多数时候这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殖民统治——印度的兵站和市场随着铁路蔓延,既方便了收割原材料、倾销工业品,更方便军队输送和镇压。此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英国本土面临封锁和上升的战争压力,但印度不但基本没有受到战火洗礼,反而逐渐成为大英帝国的备战基地之一,可以自行生产包括粗钢在内的多种工业产品。

英属印度1909年铁路全图,这与2009的铁路全图几乎没有区别


建国前印度和中国两相对比就可以发现,印度在关键生产指标上高于中国其实并不奇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日本等极少数逆袭的特例,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硬件经济指标最方便的办法就是靠殖民者的投资和技术。同样遭受了殖民剥削,当时统一、稳定、未经战火洗礼、专属于英国的印度比起分裂、混乱、列强环伺、饱经摧残的中国,发展环境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1950年以来的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印度的平均预期寿命chinaprofile.com/data/f


虽然印度部分硬件指标比当时的中国好看,但是毕竟也还是任人鱼肉的殖民地,具体到个人境遇上和当时的中国并无本质差别。例如,虽然印度在二战期间并未受到战火波及,但是由于英国二战时期对于粮食物资的剥夺性搜刮,导致1943-1944年印度东部孟加拉、比哈尔等邦出现大规模饥荒,导致约400万人非正常死亡,而这种政策性饥荒居然在英属印度时有发生。在印度独立前,其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2岁,比中国20世纪30年代所统计的35岁还要短,在1950-1955年这个区间内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41岁,高于印度的38岁。

总体来看,印度较高的硬件指标并不是它自主决定的结果,而只是肆虐的殖民主义留下的遗产之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印度虽然坐拥水准较高的硬件,但是这些设施并不内生自印度本土,而是外部强加的结果——除了土建施工和维护(这同样也是印度雇工在英国人的组织下),印度大工商业设施和基础建设的规划、融资、管理都和印度人没什么关系。即使少数几个大家族财团,也很大程度上受到殖民主子的摆布。结果就是即使印度人在独立以后成功接盘,他们也总体上缺乏驾驭这些复杂整体系统的能力,只能做到勉强维持。从独立自主这一点上说,虽然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甚至买办资产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但是客观而言,正是他们催生了中国内生的第一批机械师、工程师、经理人和技术工人,这一点和一直处于帝国卵翼下的印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2) 虽然中印在建国以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但是两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政策却大相径庭。中国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此后不仅完成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逐步在社会层面对旧文化、旧习俗进行革新和重造。这样一来,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握有政权和经济统制权,还拥有了超强的社会动员和资源调配能力,这为后来的社会和经济大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印度虽然赶走了殖民者,但是在政治制度上却并没有打破殖民时代窠臼,上层基本继承了西式的议会民主选举制度,而基层则依靠地主、权贵联盟政治,带有封建色彩的地方自治。虽然中印在建国后选择了相似的计划经济模式,但是由于两国与之对应的政治、社会的基础截然不同,因此也就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果实。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化方面成果丰硕。这一方面是源于新中国建立以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社会改革,包括社会平等、医疗、教育、文化等等,激活了规模庞大的社会经济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形成了中央集权,并渗透到基层的大强政权组织,这使得被激发出来的社会经济资源得以被高效的组织起来,用于投入各种建设之中。这个过程中,最为典型的做法采取“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完成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在这种政策下,工业品长期高于其,价值农产品长期低于其价值,以此完成对于农业剩余的抽取,以此作为工业投资的来源。


“重工业优先发展要求国家具有相当高的资本积累和资本动员能力,然而当时我国工业资本来源渠道很少:第一,建国初,百废待兴,而国家财力极其有限;第二,受当时的国际环境制约,我国工业化建设资金来源的国际渠道很窄;第三,土地改革以后,地主阶级被消灭,富农阶级也大为削弱,农村中已经基本上不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私人资本。因此,民间的农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渠道在土改后基本上被切断了;第四,土地改革以后,农村收入趋于平均化,总储蓄率下降,因而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转移资金的余地也不大;第五,农业税收的名义税率已经较重(1953年我国农业税的税率已达11.9%),提高农业税增加国家财力的空间不大。在这种背景下,在确立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高速实现工业化之方针的前提下,国家收入分配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向城市倾斜,让农业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提供积累,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巴志鹏 《建国后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分析》

以社会改革为引导、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以工农业剪刀差为动力,新中国走上了一条工业化的道路。这其中,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工业领域援助的156个项目尤其关键,为我国此后的工业化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培育也遵循了“苏联模式”——为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实行文理分科,合并或增设专门的学科和学校,成批次的培养对口的工业化所需的人才。这一点,对于此后中国的发展走向也极为关键。

印度独立之后难道没有任何想法吗?

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尼赫鲁渴望印度“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雄心抱负就昭然若揭。在被大英帝国殖民统治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印度,不管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极其渴望独立自主,而想要达成这个愿望,工业化、现代化则是不可能绕过的坎。有趣的是,虽然尼赫鲁的导师圣雄甘地主张禁欲系的“家庭小工业”、“回到农村,但尼赫鲁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世俗工业党,主张用大计划、大工程、大发展来推动印度的经济独立自主。因此,印度也和中国一样选择了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为模板,企图在极其薄弱的农业国基础上快速实现工业化。

作为死硬工业党尼赫鲁把大坝称为“现代印度的神庙”,图为印度一五时期完成的布哈拉大坝


从学习苏联模式的角度看,印度比起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计委、五年计划、专业部门一样不落,直到今天仍然在印度仍占据重要的政策地位。在尼赫鲁时期,印度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各样大规模的水电站、钢铁厂等项目纷纷上马,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局面。作为铁杆工业党的尼赫鲁对此自然非常自豪,在1954年为印度北部的布哈拉大坝(Bhakra Dam)揭幕时,他甚至说“大坝应该成为现代印度的神庙(Temples of modern India)。”对于笃信宗教的印度人,尼赫鲁的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各种各样的国营企业(public sector undertakings,PSU)在这个增长迅速,数量从印度一五期间的5家增长到1980的163家,而且涉及行业、雇员人数、创造产值也都出现了极为迅速的增长。

虽然独立后几年工业化建设搞得风风火火,但是印度很快就出现了后劲不足的严重问题。与中国、苏联不同,印度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并没有相应的社会和政治机制与之配套,这就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从资源动员到运行体系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印度五年计划时间表,1966年至1969年因为后劲不足而有断档


从资源动员的角度看,印度由于没有完成彻底的土地改革、社会改造和基层政权的渗透,国家的能力至上而下受到层层盘剥,导致政权的资源汲取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例如,虽然印度为了加速推动工业资本的积累也实行了总体工农业剪刀差的政策,但是却没法像苏联和中国一样动用强大的行政力量“勒紧裤腰带”,集中优势资源搞重点突破。印度资源动员的问题在大规模工业化投资的初期还不明显,一旦工业规模上来之后,印度官方很快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重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收益并不明显,但是印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动员起足够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本来填坑,很快就沦为吞噬财政资源的黑洞。一旦经济出现波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只能被迫停滞。

运行体系的角度来看,印度既没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利润导向,也没有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命令导向,因此出现了一种最为糟糕的组合:市场调节和行政调节同时失灵。由于计划经济的条框限制,印度的自发经济活动受到严格统制,市场调节几乎失灵。同时,由于印度并没有建立起一套足以驾驭经济运营的统一而强大政治系统,这导致印度虽建起了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系统,但是这些投入大量资源换来的企业却并不“听话”,反而成为能够左右政府的势力集团,行政命令也几乎失灵。市场调节和行政调节双失灵的情况导致这些企业纷纷转身成为一个个占据既得利益的的独立王国,因为他们既不太在乎市场的反应,也几乎对政府的行政命令免疫。例如,同样在市场调节缺乏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用几个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国企企业经济决策问题,到印度就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政府,还有政客个人之间的复杂博弈,很有出现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情况。

虽然这些印度企业吞噬了大量资源,但是他们既不听市场指挥,也不听行政命令指挥,形成了占据既得利益的独立集团,这就导致了印度经济整体效率极其低下。从这一点上说,最好的例证非国防研究发展组织(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DRDO)莫属,强大的内部利益集团使他们既在市场上油盐不进,也对行政命令熟视无睹,直到2016年还在赶1984年的研发进度,印度军队、国防部、甚至最高领导人都曾对其怒发冲冠,但是却又无可奈何。相比之下,虽然很多专家经常指责“中国的国营企业效率低下”,但是他们往往是用纯粹的市场标准看问题,而忽视了国企在市场标准之外,无可替代的社会、战略和政治职能,因此也低估了国企的综合效率,而这一效率的来源恰恰是各级各部门高效的党政命令。

印度在1950-1980年取得了很不错的硬件经济成就,中国对其领先幅度不太大

因此,虽然印度和中国一样,也在独立以后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也取得了一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如发电量、公路通车里程、电话线路等等,但是由于印度并没有理顺内部的体制机制问题,导致其效率极其低下,管理失灵,因此发展道路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了规模越大,负担越大,损失越多的可悲局面。这也为印度20世纪80年代的疯狂借贷和90年代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3) 为什么两国各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经济指标上远超印度?

请参考 最近去了印度,发现印度有非常多的优秀工程师,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印度抓住了全球化的机会? - 知乎

-------------------------

本文作者: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穆克疾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印度只有形式上的统一。印度的统一是英国“赐”给它的,各民族间语言、宗教各不相同,被强行安排成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绝对强势的民族起核心作用,结果冲突不断。

第二:印度的传统文化是宗教文化,不看重现世,例如臭名昭著的种姓制度,在民众内部以及民众和精英间制造出深深的裂痕和巨大的对立。并且宗教总是反科学反世俗的,然而今天社会要想进步只能拥抱现代化,印度的开明人士被传统落后的势力打败。

第三:印度过早实现民主制度,政府被庸众手中的选票绑架,无所作为,而地方上的有钱人成为真正的主宰。印度各党派冲突内耗不断,政府几乎无法作出长远的正确决定,只要这个决定会短期内损害不少人的利益。

第四:印度的基础工业水平低下,却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只为少数精英创造条件,大多数人是没有进步机会的,经济畸形发展,社会本有的裂痕被进一步撕开,本有的力量进一步分散。

第五:印度没有经历过重大革命,印度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雄甘地是个和平人士,印度的独立过程总体也是和平的,独立后和邻国打过的战争都只算的上中小规模。由于印度缺乏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暴力革命洗礼,旧有的落后的文化、政治、经济势力全都被保留,先进的现代的思想不能在民众间扎根,无论怎么改变都只是表面功夫。

也就是说,1949年的印度是一栋由泥巴材料建起的房屋,而同时的中国是一片平地,中国却用水泥钢筋建造新房屋。60多年后钢筋房屋升上了天空,泥巴屋只能在大厦下边摇晃。


user avatar   da-feng-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太祖时期,中国文明实现了三重进化。

第一是人种学意义的进化,人口翻番同时人均寿命的大幅度提高(1949年35岁,到1976年66岁),生育模式从R变K。

第二是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他接过的中国只有木犁,而他离去时,中国已有核武器),从而成为冷战后唯一能承接西方产业转移的国家,变成世界工厂,并具备自主生产能力。

第三是文化上的进化,这个可以同港台与海外老华人对比。

大陆人主体性较强,奴性较少,对士大夫(知识分子)与官僚权威的崇拜和依附性有所下降(比如不迷信精英治国,嘲讽“砖家”)。大陆女权水平是华人最高,亚洲领先。

见官不跪,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没文化的人同样有智慧,人的精神力量可以化为强大的现实力量。弱小的人团结起来能够实现不得了的目标,只要走对路子,我们能化不利为有利,抗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欺负我们的强者,体面的站起来……在他来之前,这个国家很少有人持有这些观点。在他走的时候,这些思想被他推销给了几乎所有的人。
链接:zhihu.com/question/6079

资料如下(会慢慢补充):

一、人均预期寿命(世界银行数据)




From 1952 to 1982, infant mortality in China dropped from 200 to 34 deaths per 1,000 live births. Life expectancy rose from 35 years to 68. And under the government's family planning program, fertility rates dropped by half, from six births per woman in 1970 to three as of 1979.

——Harvard Public Health Review
hsph.harvard.edu / PGDA / Bloom_Canning_China_India.pdf



二、工业化水平

1946亚洲大陆铁路建设,直观感受下印度和中国工业底子对比


1920年印度铁路6万公里,2010年6.3万公里。

1949年中国铁路2万公里,1976年4.9万公里。2013年10万公里。


1952年-1989年中国印度美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人均数据差距



三、文化的进步

2008年全球性别差距指数排名。

中国57名,越南68名,巴西73名,新加坡84名,印尼93名,马来西亚96名,日本98名,韩国108名,印度113名。


——2012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数值越高,说明男女差距越小)

港台的封建残余:

那些年,弟子规和骗你的台湾假国学_腾讯视频
v.qq.com/x/page/b037129

柯文哲接受美媒《外交政策》专访 声称“被殖民越久越进步”
guancha.cn/politics/201

台湾某地作业本封面统一印县长像 家长怒批造神-搜狐文化频道
cul.sohu.com/20130902/n

台湾有通奸罪你造吗?可是他们想要通奸除罪……(组图)_网易新闻
news.163.com/15/0518/01

一名36岁杨姓女子,婚后因工作进修认识徐姓男子,发展出婚外情。不久,2人因财务纠纷闹上法院,杨女之夫发现2人奸情而提告。法院依2人交往7年,折算杨女通奸480次,依一罪一罚各判2个月徒刑,合计判刑80年,合并执行刑1年6个月、缓刑3年。

由于台湾存在“通奸罪”,一旦强奸诉讼不成功,强奸者的配偶可以马上以“通奸”起诉强奸受害人,而受害人之前提出的性行为证据或证词又会变成对付自己的法律武器。因此,强奸受害人如果拿不出受暴力胁迫等极端情况下发生性行为的证据,则往往会反过来被强奸者用法律手段再次进行侮辱。这就造成大量强奸受害者、特别是熟人强奸受害者忍气吞声,不站出来告发强奸者。台湾法律界的共识就是,“通奸罪”既违反人性,也不符合现代法律精神,但每当有人要求废除时,总是有自诩为家庭守护者“民代”忙不迭跳出来否决。

所以台湾没有绿帽文化。


儒家套路,礼法结合


为什么香港要到1970年代才废止纳妾制?_人文频道_东方头条
mini.eastday.com/a/1608

香港当年居然可以娶两个 盘点一夫多妻的明星 - 明星八卦 - 聚合趣闻
juqu8.cn/ent/2015/06/04

冷哲:美国政治中的华裔
guancha.cn/LengZhe/2014

198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以后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大多对美国不再有前辈们那样的仰视,而往往是采取平视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属性有着更客观的评价,对美国的政治事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积极地参与到美国的政治生态之中,为自己族群的利益而奋斗。这就是相对于老华人的新华人。


四、与印度对比

印度女记者中国亲历记:做印度人还是中国人好?
guancha.cn/Neighbors/20

最后一个问题以各种形式出现,对于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每次碰到它,我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与娄亚 (音译)和我家附近公厕的保洁员聊过之后,我想到了印度那些可怜的女佣;我对于中国最底层的人仍享有相对的尊严感到惊讶。
在我住的那条胡同里,垃圾工每天来收垃圾的时候都戴着手套。这样一个简单物件——起到保护作用的覆盖物、细菌和皮肤之间的阻碍物——至少让他们得到了一点点自尊。他们的子女基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他们自己或许没有念过什么书,但一般说来,他们的读写能力足以避免最恶劣的盘剥。
这些都算不上是多大的益处,而且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有这种不算大的进步。但如果我是印度那数百万保洁员、清扫工、门卫或者掏粪工中的一员,我恐怕更愿意通过命运的轮回投胎成为中国人。


中印在社会发展方式上的比较-阿玛蒂亚·森
guancha.cn/AMaDiYa-Sen/

文章对中国和印度在社会发展领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 认为中国在1979年前在社会发展上取得远比印度更好的成绩, 但是这一优势并没有很好地保持下去……

必须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视为条件性的或伴随性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可能从运作角度来讲是更重要的原因)。经济的繁荣在何种程度上会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取决于各种社会政策,包括教育设施、医疗、社会保险、社会工作的建设,以及全社会和全世界不同人之间良好社会关系的培养。即使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好的社会政策也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长久、富裕和充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没有对社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极高的经济增长率所达到的效果也是远远不及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及实践所能达到的成果。

中国在这两方面的经验就给我们上了有趣而又重要的一课。就拿医疗来说吧,中国向我们充分地证明了,即使一个国家相对贫困,我们也能通过良好的社会医疗和社会分配政策来极大地提高人民的健康和寿命。战争年代,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40岁,但三十年后就不同了,即使是在1979年实行经济改革之前,人均寿命估计也接近70岁了。那时,从经济上讲中国还是比较贫困的,但也就是从那时起,它就开始在卫生医疗成就方面与比它富裕得多的国家相竞争了。事实上,它向世界证明了,卫生医疗成就的取得并非离开了经济手段就没有希望,即使经济手段非常有限。中国早期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告诉我们:人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策,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的代表色是红色?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批评甘地的言论? 
  83岁老人发明航母冷弹射器,到底是不是民科? 
  世界战争史,除了PLA,是否存在“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 
  如何看待港中大学生唐立培的言论? 
  为什么印度电影里有那种开挂违反常识的情节? 
  在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病态地爱国? 
  如何看待香港人收入中位數2萬,平均收入2萬7,而房價物價只比一線城市高不到一倍?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提醒在乌中国公民不要随意亮明身份,当前在乌华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自保办法? 
  古代印度的开伯尔山口有类似于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壹基金于2016年7月13日发表的《壹基金关于近期网络谣言的声明》?
下一个讨论
大陆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台湾,台湾人,台湾问题呢?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