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知乎之前不妨想想为啥他们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干。
这个问题下短则几十字,长也就不过几百字,大家就能够获得不错的阅读量和点赞数。写这些内容需要多久呢?一分钟还是十几分钟。
这么短的创作时间,这是多低的创作门槛啊。要是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乃至微博,能行吗?他们没有问题聚集,要想出彩那不得绞尽脑汁,所以往往拼到最后就是全职做或团队做。
但知乎是以问题聚集的,用户更多是对问题感兴趣。大v的影响力有但也要借平台的东风。不然,没有推流的文章有几个阅读量?包括我在内的各位创作者心里都应该有点b数吧。
正是问题聚集和创作门槛极低的知乎特性,大v也就很难成为一个足够光彩的职业。其他平台的创作者头部本身就代表了优秀职业履历,而知乎不行。
基于此,你就理解了知乎的一些魔幻操作,为啥给大v的流量减少,为啥要对用户的点赞出现在时间线上关关停停,为啥知乎是全平台做好物推荐门槛最低的社区,而小红书对此犹豫了很久就怕大量内容充斥影响到了平台但知乎不怕。
因为问题聚集和创作门槛低啊,我控制了问题就控制了站内的流量导向,而门槛这么低的知乎还怕没有内容吗?
只是,我希望知乎能够明白一件事,知乎创作不是一个随手为之、不需要花精力、极其业余的事。本质上好内容的数量决定了知乎的用户规模。
优秀的内容也许可以来自抖机灵,可以来自某些成功人士人生经验的偶尔分享。但大量的优秀内容一定是一批专门做原创内容输出的人,自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很专业、很光明正大、很值得好好奋斗的职业。哪怕想搞后面的复制粘贴,也才有根。
作为一个业余或兼职创作者,我有不少全职做知乎且做的很好的朋友。我也真心希望知乎好,但需要有一批以知乎内容创作作为职业的人,他们被整个平台尊重,他们选择知乎进行内容创作这件事本身就能被这个平台的用户向往,他们成为大v就是一个足以感到职业自豪的事。如此,知乎才能欣欣向荣,创作者和观看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尊重内容,不要忘了尊重创作内容的人。
@张宁 Neo 作为最初转发的人写了回答,其中我觉得最核心的是这段话:
小了,格局小了,知乎的优秀创作者不需要其他行业做的好,能够成为知乎的优秀创作者就是很优秀和值得尊重。
问题的回答不是答案,而是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需要形形色色的人而非一定是所谓的成功者提供。
希望知乎团队好好看看快手去年奥利给大叔的宣传片《看见》,人生的参差百态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如果只局限于所谓精英,那不是自我束缚吗?思路还是很局限,被骂不冤啊。
没有想到,早上转发了 @甄昊元 的一条想法,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困扰。非常抱歉。
我的想法原意有两个:一是表达对昊元说的「我还是愿意支持一下,并且祝他好运的」这句话的感激;二是表达我们正在改变一些过去的做法,比如视频。
昊元原想法中提到的那句引起争议的话:
头部创作者,其实是个很有趣的群体。如果他们够优秀,他们不该停留在知乎这样的平台,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
这并不是我转发想法的本意。对这句话我个人的理解是:一方面,知乎的优秀创作者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也很优秀,这是知乎引以为豪的地方,另一方面,作为知乎团队的一员,我当然希望创作者们留在知乎。
为造成的误解,我给大家道歉!从想法到问答,批评的声音听到了,很多都骂在了我的工作中最关键的点上,感谢大家不离不弃,恳请大家监督工作!
其实想法的确蛮中肯的,不过我一直以为知乎努力发展的方向是让所谓「现实世界里足够优秀的人」也有兴趣常驻知乎(当然不是说一天到晚在知乎回答,那太不现实,大概类似微博上那种会认真经营的地步),没想到管理层似乎是打算反其道而行?
到底知乎的自我定位是什么啊?
总不会以为自己能弯道抄车干翻微博、贴吧吧???
只要是说知乎好的,让他看见了应该都会点赞。
很久之前,就有一位互联网业内大佬给我普及一个概念。
他说衡量一个互联网内容平台,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很重要,比如你用小红书都是主要看什么内容的,用抖音又是主要看什么的?你如何使用一个平台决定了这个平台主打的调性。
但同时从创作者的角度衡量一个平台也很重要,创作者角度衡量一个平台的重要标准就是,这个平台的头部创作者,有多少是全职在这个平台做内容的。
比如B站的头部创作者里,有多少是全职的?
相信这个不用问,很多人都知道答案,大部分都是全职在做。
快手又养了多少靠自己平台做起来的主播?
早期快手最重要的一类主播叫做八卦主播,就是开直播跟大家聊八卦。
但大家别误会了,不是你以为的那种娱乐八卦,而是特指快手主播的八卦新闻,一般这种直播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念当天或当周主播粉丝数的排名情况,念一下前100或前30的主播谁又涨了多少粉,谁又掉粉了。顺便再聊一下关于这些头部主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
所以你看,一个快手平台,不仅养了很多全职主播,这些主播每天的家长里短的事儿,都能再养活一堆八卦主播。
这些头部主播全部都是靠早期在快手拍短视频做起来的,而且他们在快手火起来之前,在生活中都是知乎精英眼中典型的loser,以农村无业辍学青年为主。
抖音其实也一样,多少人在拍视频前,就是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小职员,偶然拍了几个短视频,爆红之后,就成了抖音的大主播。
正是因为当职业主播很赚钱,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大主播,才激励着很多普通人也在下班后坚持拍视频,如果没有这个逻辑链条,根本就撑不起抖音如此高的日活数据和内容量。
即使在国外,很多人也把职业YouTuber,Instagram博主当做一种职业,国内很多领域的博主干的事情其实就是把这些YouTuber的内容给翻拍一遍。
而“现实中足够优秀,并且一直优秀下去,网上只是偶尔消遣”这显然还是论坛时代的生态,毕竟当年论坛混得再好,也没啥变现手段。
如果知乎是奔着这个目标去做的,那不如继续朝着有内容的领英去做就好了,毕竟如果你在现实中混得太差,你连注册领英账号都没办法或者不好意思注册。
我觉得他说的没错,这就是知乎初创期那些优秀而专业的答主们很多都已经潜水的原因。
他们回归了现实。
悲观主义者也许会占领媒体的头版,但最终取得胜利的永远是理性胜利派。
这他妈不就是「知乎特供版赢麻了」吗?
现在的知乎,手机端关注页难用无比,推荐页大水漫灌,大量垃圾内容。
在回头看看,我14年玩知乎时关注的那一批创作者,留下来的可能还不到10%。
前两天我看到 @比利白 讲解滑雪的回答,我不认识这位答主,但是看到这样篇幅长,而且具有专业性的回答,才寥寥十几二十个赞,我心里除了惋惜还是惋惜。
@一个男人在流浪 写的海洋生物回答,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很多也就是几十个赞的水平。
这样的事情在当下的知乎比比皆是。大量输出专业内容和知识的创作者,他们的内容人们看不到。
与之相对的是推荐页上千篇一律的单调回答和喂shi。
其实我很能理解那些离开知乎去别的地方发展的答主,花了大量时间心血的文章,根本没人看,官方也不重视。
在这样得不到反馈的创作环境下创作,再过一段时间,走得人只多不少。
当初多少人说知乎应该守住高质量文字内容的护城河,不听。非要弄视频,最后把大量的钱洒向站外创作者。结果露胳膊露大腿的人恰得盆满钵满,那些B站百大up主把老视频在知乎上同步一下,赚得盆满钵满,知乎自己的内容创作者,无人问津,黯然离场。
当初多少人说过知乎应该维系靠关注者来推送内容的内容,不听,非要靠算法。于是所有人的时间线能看到的东西都不能由自己选择,我身边的高素质知乎拥趸大批大批的离开知乎。到了现在,我在外面说自己玩知乎,有时候别人还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再到后来的知乎日报,想法......哪一个不是被各种骚操作给做得半死不活的了?
这两天我又在抖音上看到知乎培养创作者的课程,和喜马拉雅的广告分庭抗礼。高质量的内容是靠短平快的突击就能写出来的吗?难道靠的不是自身的积淀吗?
即使你培养出来了一批写故事的,高质量内容的占比也会比进一步稀释的吧?
今早我还看到知乎最早的全体信,上面写的知乎的初心,现在你们自己还信自己的初心吗?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知识──被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都还存在于个体大脑中,远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作者:周源
我个人很好奇现在在做决策的那些高层,有多少人是真的用过早期的知乎的?是否知道自己把一个干净清爽的高质量产品做得越来越臃肿俗气。如果为了kpi,那是坏。如果不自知,那是蠢。
创作者们就是在知乎一次次的昏招中用脚投票,离开了这里。
收起你们的傲慢吧,还能留在这写东西的人,都是爱着知乎,或者在知乎上改变了自己的三观,或者是在知乎上收获了知识的。如果把所有老知乎创作者都彻底逼走了,那就是知乎地基彻底崩塌的那一刻。
以前我觉得这是他们“不能说的秘密”,真没想到还敢公开说出来,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老板压榨员工常说的一句话:
“有本事你走啊!”
也让我想起了某公务员单位领导面对“单位年轻人不少来了几年相继考走”发表的观点:
“呵,每年争破头考我们单位的多的是,考走几个算啥。”
我只能说:
“想进的是围城心态,想出的可是因为沧桑破败。”
无所谓了,认真你就输了,不要爱上一个平台,因为你的爱就是你的枷锁。
按我们大CEO的逻辑
“资本累积者如果累计了足够资本,在自己达到先富的条件下,不该停留在自我资产增值的阶段,而是应该带动创作者实现共同富裕。”
然后我们随便看看知乎以前强推的直播,有多少收益呢?
当场直播要满足60分钟,第一名才666元,前十最低保障才88元
哈哈哈哈哈
你们知道吗?
过年期间垃圾分类也停了几天
我就是在小区里拣垃圾,都不止赚88元呢!
至于这位昊元兄
我在知乎倒是没见过他发什么东西
但是在微博
他一天能水十几条微博,蹭新知博主的流量是十分牛逼的
至于有什么特别有深度的见解和干货输出
我倒是没见过
只不过这条正好get到我们大CEO的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