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学而思网校 2022 春季课程取消一事? 第1页

  

user avatar   zhu-yuan-hao-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曾经上过很多课外班的娃,对于教培真的是又爱又恨。

借此题也正好发表一下对于此次减负的看法。懒得读的快速浏览大标题就好。

1. 此次减负的最大的出发点,可能不是教育,而是提振消费。

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住房改革他们知道一点点改,怎么到了教育就是一刀切呢?真的是他们傻么?而我的结论是,或许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教育本身。

刷过经济学相关贴子的都知道,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现在大环境是外需疲软,且zz环境不稳定。由此提出来双循环战略,通过提振国内消费来保证经济增长。而对于家庭来说,支出大头无非是,医疗,教育,房子。曾经在b站up主何出击的一档节目中看到,中国家庭支出最大头是教育培训而不是买房子。而且相比房子和医疗,教育就是个软柿子。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加上教育资本一系列作死的操作,比如鼓吹焦虑,海外上市,甚至被外资渗透,以及jyb原本很多反对应试教育的声音,比如杨东平等人。于是乎,教培就被一刀切就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了。在账面上,教培禁掉了,家庭负担就减轻了,就能有闲钱去进行其他消费了。(有的时候决策管理可能就是这么简单)换言之,孩子没学上很可能是因为家长买包买的太少了,有的时候世界可能就是这么的魔幻。

然而由于这样的决策并不是基于教育改革本身而做出的,自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2. 而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一次性的砍掉了所有的供给,却无视了民众对于教育的日益增涨的需求。供需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只会制造巨大的黑市,反而教育成本增加,甚至制造分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增加,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定是增加的,这是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特殊文化背景所决定的。而且在高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需求一定是异常坚挺的。教培这个行业最大的驱动力,便是中国中产家长们对于教育近乎偏执般的信仰。而他们能有这样的信仰,是因为读书高考是这群中产家长们的成功轨迹,也是他们所认为的子女能够保持中产地位的唯一的方式。换言之,只要这群中产家长在,只要高考制度在,教培的市场需求就永远在。xx教育的概念再美好,也依旧挡不过家长们现实的需求。

而且现有的公立教育体系是很难满足这些家长们的需求的。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公立教育真的能够满足家长们的需求,教培怎么可能繁荣的起来??而且在jyb反对应试教育的代表们的努力下,公立学校的紧箍咒越来越多,越来越反应试。 以我在北京市鸡娃最强的海淀区的读书经历,可以负责任的说,公立学校应试减负越多,教培越繁荣。 原因也特别的简单,因为中考高考还tm的是做题啊!摁下葫芦起了瓢,高考的做题需求没变,我想要好成绩,公立教的少,自然是倒向教培啊。除此之外,即便是重点公立学校的老师的水平,有的真的是一言难尽,但他们有编制也不会被淘汰掉。 我们当年就遇到过好多出了名的“人缘很好,但是课根本讲不明白”的老师。好的老师也是一届一届磨出来的,但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当他练手的炮灰嘛?能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都是看脸的,但有教培网课在,给脸黑的孩子多种选择不好嘛?总而言之一句话,现有公立教育体系的不足就是教培存在的空间。高考应试制度不变,公立强则教培弱,公立弱则教培强。北京下午3,4点就放学了,结果就是养活了许多教培的上市公司。但你啥时候听过衡水有强大的教培??退一万步说,砍掉教培也好啊,但你别跟公立减负一起干啊。

课外教培的需求依旧在,而明面上的供给变少了,其结果必然是制造巨大的黑市,从地上转入地下,而且寻找资源更困难,价格更高更不透明,质量更没有保障。对于这一点,稍微懂点地摊经济学常识的都明白,其他回答也都反映了。人不是机器,法律也不是代码指令,你想高分我能教, 你情我愿的事情又岂是一纸空文禁止的住的?何况上课又不是黄赌毒,禁课令在道义上依旧是有争议的。而且不要过于高估教培jg。原因1:你都转到了地下,我去哪里抓?我管谁?账面上没有啊。原因2:现实生活中,监管是依赖于举报的,你不举报,我怎么能管?举个例子,曾经我上高三的时候,十一假期公立学校是不允许补课的。然而每个公立学校几乎都心照不宣的安排补课,也没见有人主动下来查。结果我们补课第三天被查了,原因是个别同学坚持举报,气的年级主任专门开会骂人,但不知道是谁。北京尚且如此,何况地方呢。

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对于减轻内卷无益。道理也很简单,录取比例摆在那里,卷的程度就摆在那里。僧多粥少能不卷嘛?有本事你扩招啊。我们常常举电影院看点影的例子去形容内卷,原本做着大家都可以看到电影,结果第一排站起来了,导致后面的人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很辛苦。但高考是有录取比例的啊!并不是你们大家都坐着,就每个人都能大学读啊!还不是一样的卷,也一定会有偷偷站起来的人。更糟糕的是,由于黑市的存在,有钱有关系的孩子更容易站得起来。

至于有的人说,原本是穷人上网课,富人上精品一对一,减负以后,穷人公立课堂,富人黑市请家教。这样整体公平性是不受影响的。这tm的简直是谬论好嘛!因为教育的最大的特性,是老师是没有办法单方面保证教学成果的!网课的帮助未必比一对一差的,效果因人而异的。穷人多上几门网课也可能开窍,而富人一对一也未必开窍,即便效果有差异,但穷人依旧是有机会的。但现在单方面连网课都砍掉以后,穷人失去了公立之外的资源,彻底失去了拐,而富人还能在黑市依旧请着老师,这tm哪里公平了?这不是变相加剧分化么?至少之前穷人还能有选择便宜的网课老师的权利,而现在没有了,但富人却不受影响。此外,所谓的黑市未必是课外教培,给公立老师请客送礼,求开小灶,可能会造成另外一种内卷。毕竟在优质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公立学校的老师是穷人获取的教育资源的唯一途径,是形成垄断优势的,这难道对民众是一件好事嘛?

3. 根据目前的高考制度,真正负责的做法应当是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摊平优质教育的成本,允许一定程度的竞争,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同时依托大数据管理,限进度,限价格,精准帮扶弱势地区。

首先,管理管理,你得放在平台上,我才能有的管。想要反内卷,给应试教育踩刹车,你得有抓手吧?教培都转入地下了,不就等于失控了么?谈何管理?

其次,教育最大的不公平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现有的经济制度下,是永远无法做到每个地区都平均发展的。自由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两极分化。这就导致,弱势地区是很难留的住优秀的教师的。没有优秀的教师,何谈教育公平。然而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会越来越低。一个优秀的教师,在线下最多只能影响几十个人,但她的视频,在线上却有可能影响几百万人。(我现在就在追温铁军,翟东升老师的视频,尽管我不是相关专业的,但依旧受益匪浅。)这样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使得乡下的孩子,也能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城里老师的教学服务。资本可以靠着这一模式去盈利,但gj为什么不可以靠着这一模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福利呢?用最低的成本办最大的事,用最少的老师尽可能去辐射最多的孩子,还能给gj省钱呢。

然后,坚持知识免费,服务付费的原则,对于知识本身进行开源共享,允许适度竞争进行有偿教学服务。换句话说,不要让老师垄断知识!!不要让老师垄断知识!!老师只是提供服务的人!!要提供给充足的知识点详细的可以自学的课本,或者开源网站!!!鼓励有钱人购买服务,补贴整个系统。同时给穷孩子充足的自学的资源!师资跟不上,你可以给课本给大纲啊。而不是我们当年那种插图比知识点还多的西化的课本,写的云里雾里,最后老师不讲全都不会。

至于精准帮扶,学生都能上这个平台了,不就掌握了个人信息嘛。根据个人信息,给予响应的免费的网课额度。或者要求挣辅导班钱的老师,承担一定的志愿支教服务任务。权责对等,才能有的搞嘛。手里没有筹码,印出来的纸也只能是空头文件,管得了体制内,管不了体制外。

总而言之,一定是要增加教育的供给。不要为了反卷,疯狂的砍内容,摁住不让学,结果就是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与国与家都无益处。gj年轻人整体的水平,代表了gj的未来,脑子越用越清楚,多学点总是没坏处的。为了反卷而反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4. 除非他们能彻底颠覆高考的应试制度,否则无法增加教育供给的减负政策,是难以持续的,甚至带来更大的反弹。但是难以找到比高考更好的选拔制度。

  1. 短期看,教培砍了,裁人。房地产不好,裁人。互联网整治,裁人。各自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同时裁人,就业压力多大啊。翟东升老师的视频里提过这个问题,同时裁员容易出问题。如果就业压力真的特别大的话,这里面也就是教培还能盈利,还能吸收就业人口。会不会因此重新开个口子,很难说。
  2. 长期看,如果优质公立教育资源供给不能到位,民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如果长期不能满足的话,是一定会招致不满,甚至导致更强烈的反弹的。美国民主党政治正确搞过头了,结果选出来个对前任全盘否定的特朗普。一样的道理,现在我们激进减负,公立教培一起减,却无视了家长们希望孩子多学的需求。等到十年以后,主管单位换届了,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发泄出来的时候,持续减负十年的公立还具有能力回应家长们的应试的需求嘛?如果不能,会不会反弹的更彻底,搞出像美国那样的私校?毕竟美国人也不是一下子就搞成平民免费快乐公立,精英花钱私立,的两级分化的格局。
  3. 比较悲观的是,优质公立一定是花钱的,而搞芯片,对付美国人,应对老龄化的医保,军队下饺子,哪一项不花钱,哪一项优先级不高?而我们的教育专家,是真的信西方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那一套的,这么减下去,真的能适合大国竞争的国情么?
  4. 高考一定是难以撼动的,没有比这个更公平的制度了。 曾经搞过大学自主招生,结果我周围的教授子女们都有加分。原因无他,人家爸妈更懂规则,距离规则更近。甚至听说过,为了加分,让自己手下的硕士生帮娃搞竞赛的事情。

user avatar   li-dong-hao-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在犹豫要不要匿名,不过想想现在已经是无关人士了,索性就不匿名了吧。

文章会有点长哈。

利益相关,985毕业,前学而思一线城市教师,高中物理,一月已离职,过几天就去家乡省会私立高中工作。之所以上来说这个,是怕有个人又要来说我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我先声明清楚,我已经教培这个行业无关了,不过是旧时代的余烬,凭吊一下罢了。

下面想谈几个问题。其实从双减以来就一直想对这个政策发表一些看法,但是碍于当时还是利益相关人士,很多话也不方便说,就暂且搁置了,但如今已是自由身,我觉得是时候系统的聊一聊这些问题了。

一.上课到底有没有用

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层是“上课有没有用?”,第二层是“学校老师上过了,去学而思再上有没有用?”,我先讲第一个。

有的人一看可能觉得很荒谬,这种问题还用问的?至少第一个问题肯定是有用啊。我也这么觉得,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有孩子出来说他在补习机构上了课很有效,就会有人出来反驳“其实你把这股劲用到学习上不需要老师你也可以学好”,比如

所以看起来这个问题还不得不聊一聊。但聊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放一个曾经我回答的链接,希望能先自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看一看我的答案:

物理的位移为什么不考虑距离(新高一)这个问题纠结了3小时了,老师实在不理解我的脑回路..?

我觉得认真看了我这个回答,并且和其他答案对比过的,就会知道一个好的教法(但也许还有更好的教法)给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能有多大。当然,我写出来了,有的人会看了以后说“这不是很平常?”,对这确实很平常,你看完了觉得很平常,但是你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知道要这么去解释吗?这个解释不单单是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也是对于学习方法和思路的掌握,具体到物理上来学,大致应该是这样一个脉络:明确学习目的(动机和方向)→学习物理概念(定义)→了解物理特征(特点)→掌握物理量用途(意义)→建立物理量联系(逻辑链)→数学化表达(公式)。这不单单是口头这么说,更不应该直接跟学生这么去讲(高三也许可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懂得这种物理的学习思路,包括应该怎么总结啊,怎么复习,很多的学问,光靠学生自己,是很难学会的。

并且,这种引导不单单是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有用处,对天赋异禀的学生一样很有帮助。因为很多天资很好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方法其实是不成体系和系统的,他们只是纯粹的因为天资好,所以看到一个新概念新公式,就迅速的接受并且“会用”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懂得应该“怎么去学习一个东西”,如果这样的问题不早一些纠正,早点理清学习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当他遇到更难的东西的时候,一定会陷入困境的。

我高中数理化就压根没听过课,物化高三基本没下过90,数学常年130+,竞赛二等奖。但是上了大学以后,我依然维持着不听课的习惯,结果后面一翻高数书,给打懵了。这是我曾经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因此,一个好的老师,在学习思路上,方法上的引导,对学生是相当重要的。

二.在学而思上课有没有用

很多人其实不真的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会选择去培训机构上课,纯粹是想当然的认定一个理由,然后开始批判。但其实去培训机构上课的孩子,会这么做的理由其实相当的复杂。有的人是学的差,有的是是学得好但是吃不饱,对这门学科也有兴趣,还有的是找个地方逃避,很多很多不一而足。其中关于学得好的这部分我简单说一下,不要以为都是学的差的才去补习机构上课,我就曾经有个学生,化竞已经保送北大了,但是专业不满意,所以还想参加高考,因为搞竞赛落下有点多,所以来我班上尽快全面复习,后来高考屏蔽去北大光华了。从业五年余,我教过的清北3个,华五港三校十余个,985数十(不知道有没有百)。

但确实,也有不少学生学生,是因为这门课学得跟屎一样,完全没有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当然,这既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也可能是学校老师的问题,也可能二者都有,甚至,也可能都没有问题,就是纯粹教学风格不适应。那么,学而思至少可以给你另外一种选择。比如

1.有学生之前来我班上前,物理30多分,现在基本上70多分,我离职的时候给我发的微信

而且,这样的学生并不少。你要说这样的学生就是笨吗?就是应该要被淘汰吗?我不这样认为,人家可能就是纯粹一时之间没有掌握方法,为什么不能给一个高中的孩子多一点机会呢?实际上我也没有特意对她怎么样,就是纯粹上课,也许讲的更明白了,也许言传身教让她体会到学习方法了,总之学生确实成绩提升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2.又有人要说了,谁让她自己考不到好高中,当然遇不到好老师,这就是淘汰

然而,你以为重点高中里面都是好老师?如果你对好老师的要求就是,把课本上该讲的知识点讲出来了,没讲错,这就是好老师,那确实,好老师相当多。但是,一个真正喜欢研究教学的老师,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此。知识点还是那些知识点,但是怎么去讲能够简单明了,怎么去串能够逻辑流畅自然,怎么举例子讲的又深刻又有意思让学生爱听,都是很有学问的东西。很遗憾,不是所有学校里的老师都能做到。我也曾经在教研网上听过不少赛课的直播或者录像,即便是深圳的老师,成都的老师,海南最好的中学的老师,也未必就都讲的很好。某省排名前三的中学,某老资格特级教师三四年前因为上课闲话扯太多,所带两个班级全部倒数,被家委会联名投诉换老师,逼得校方把他换到另一个合作的学校,这种事情你以为少见吗?某省会前几的名牌中学,数学教科书的主编去该校听课考察,完了直接当场批评主讲老师“完全没有明白我编书的意图”。再有,新教材出来已经几年了,21年我当堂调查,发现我班上竟然还有一半的学生,他们的老师还在讲“按力的效果分解”(无用甚至错误的观念,新教材已删除)。甚至某20年高考省前100四人,前500有27人,985有两百人多的高中,看这个数据应该是很不错的高中了吧,去年招聘几乎清一色清北,以下是我学生跟我吐槽的:

我先强调一下,我对这位老师没有恶意,我相信任何一位老师初次站上讲台的心情,都并不是那么自如的,紧张,出错,都很正常。但是我要说两个问题,第一,“更垃了”这句话看到了吗?这学生之前的老师上的也不怎么样。第二,任何一位老师,第一堂课都是相当相当重要的,我相信老师一定会认真的准备,但是能出这么大的问题,我认为学校是必须要负责任的。第一堂课,有没有好好的给新老师单独备课、理顺逻辑和过课?说实话我不相信如果都有,清华的博士还能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这就敢放新老师这么上去上第一堂课?第一堂课上成这样,这个班后面他还怎么镇得住?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但我核心就想说一个问题,真以为重点高中的老师就都值得信任?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①学校里面的集备,教学研讨,走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

②制度上,有了编制,真的很容易躺平

③学校里面,实际上竞争是很微弱的,上的好上的差,待遇差别没有特别大

当然具体的我不展开讨论,我也不是针对所有的公校老师,比如我就知道深中的高盛元老师,古诗词讲的相当好(B站有视频,趁机安利)。但是我就想问一个问题,我希望有孩子的家长回答一下:“你是否希望你的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完全是碰运气式的给他分配老师?”,还是,你至少希望“有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反正,在学而思,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你是有随时退费的权利的。

最后,也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孩子在学校里面的老师上课上的也不错,但是就是讲的比较基础,比较体现思维的东西涉及的比较少,所以概念听懂了,基础题也没问题,但是遇到难题还是懵逼。之前我离职的时候,有个女生给我手写告别信,里面就说了这个事,大概是说“高一下物理一直考得这么好,是因为学校老师给我基础打得很牢靠,然后来你这里又总结提炼,两个老师配合的很好,所以学得很好”。这个女生基本物理都是80多90的,这就是她来我这上课的意义了,不过手写信我现在不在手边,就没图了。

相信我,一线城市那么多上学而思新东方的,不可能都是傻子。

三.是否影响了教育公平?

城市里的面授小班,影响了。网课,分情况。

1.我先解释第一条,为什么说城市里的面授小班影响了教育公平?因为农村和乡镇没有这么强的师资嘛,就这么简单。据我所知,之前的北京分校高中部多得是清北,上海分校高中部多的是复交,广州分校多的是中大华工,杭州南京分校多的是浙大南大,深圳分校高中部的哪都有,但是反正大部分都是985。我就问一下,哪个地方的乡镇农村,有这个师资?乡镇老师顶多自己弄个补习班,当初可能就是个大专毕业(不是歧视大专,三四十年前的大专也不好考,但是水平确实不能说很高)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没了学而思,难道教育就公平了吗?难道公校的城乡师资差距就不大了吗?如果说一线城市学而思对比乡镇补习班是985对大专,那么,一线城市的公校对乡镇学校,又是谁对谁呢?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城乡的师资差距,到底是因为教育机构,还是因为城乡差距?

当然,教育机构扩大了这种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解决方案绝不是干掉机构,而是想办法解决城乡差距,虽然我觉得很难,但总还是有一些方法,比如↓

2.网课是另一种情况。我先说明一下,学而思网校春秋季一个学期一门学科的课程,是1600(每周末两小时),如果一个孩子某门课学得不好,想要春秋跟班学,一年是3200。如果寒暑也想上预习课,大概应该是一年5000左右。实际上对高中生来说,一般周末顶多就是再上1-3节课,按照中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大概是71000/年左右,如果量力而行,我不觉得这个价格是大部分中国人负担不起的价格。当然,你可以觉得这个价格太高,那么国家如果对网课进行限价,我觉得是完全OK的。因为网课和面授课不一样,面授课的课室,水电等等都是成本,并且面授课顶多就是一对几十价格太低,就完全是亏本买卖了。但网课不一样,即便你把这个价格砍半,网课也依然可以维持。而这个价格,我相信全中国大部分的人,都负担得起。

所以,禁止网课的意义是什么?缩小城乡差距?

坦白讲,我看过一些网课,包括学而思内部的和其他机构的,基本上我都有一种感觉——“讲的太简单太过细了”。可是为什么?因为网课跟我们本地化的不一样,我给一线城市的孩子上课,我不需要讲的那么细那么简单,我的学生搞的定。但是对全国很多地方的孩子来说,尤其是农村乡镇的孩子来说,可能对于他们的基础而言,就是要讲的比较简单细致,他们才能学的更明白。那么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见过学历最高的老师可能就是某个二本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我不是说这样的老师一定不好,只是也许他们可以有另一种选择的机会。现在有了价格不高的网课给他们,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各大培训机构精挑细选出来的王牌教师的课程(虽然网课要打一点折扣),我不知道这到底对他们有什么伤害?为什么要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

所以,这是在缩小城乡差距,还是在扩大城乡差距?

四,还有的人认为,这不是公平的问题,是没必要卷的问题。

那么我就想要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去学习?

或者我问的更直接一点?只是为了选拔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这个说辞,比如“你也补习,他也补习,等于没补”。等于没补吗?两个孩子都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呀!

我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确实压力大了一点,真的好像从小就没有童年似的,这样的揠苗助长,确实是对孩子不利的。以前我就曾经跟同事说过,如果我生了孩子,小学学一门乐器或者舞蹈之类艺术类的就行了,补课没必要,教育上的东西我可以教,但是还是希望给孩子多一点时间玩一玩。可问题是,当你上了高中,给自己一点压力多学一点东西,难道是坏事吗?

要知道,高中不是学习道路的终点,你在高中所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当你上了大学以后,一样是会使你受益的。之前江苏有一阵选课改革,很多人不学物理,但选专业选了理工科,结果很多大学很不满意,学生自己也觉得学的很吃力,这事江苏省书记都公开说过,所以,高中多学一点知识,学扎实一点,真的没用吗?甚至,当你出了社会工作以后,我相信一个更有学习能力,更懂得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一定会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绩。学习这件事,不单单是对个人有益,也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益的。所以,把学习看作是纯粹的选拔行为,是完全错误的。

就我的学生,现在真正在上着高中的学生们,他们怎么想?我给你们看一看: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原先的状况下,教育机构确实良莠不齐,有不少小地方的水平很差的老师,也就是扯大旗作虎皮,有个地方给学生刷题而已,纯粹的刷题能够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吗?当然不能,应该说有一些机构,是获取了不应该获取的利益的。基于此,原先我还在学而思的时候,我们内部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就是国家后面会把教育培训这块管起来,会更规范,只有真正做教育的机构才能活下来。因为这样的机构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成长,对国对民有利。

只是没想到国家就没打算让任何一家机构活下来…………

五.最后是一点怨念和缅怀

去你他娘的资本家和猿辅导。

我记得我16年入职之前,在培训的时候,当时的高中教学老大就很自豪的跟我们说,学而思从来不打广告,向来都是靠口碑,靠给学生做诊断做试卷分析,好好上课做起来的。彼时的学而思老师在我所在的城市,还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职业。那时候我去医院看病,人不多的时候医生跟你闲聊,我说我是学而思老师,医生都会很惊喜的问我教什么科目,她的孩子几年级,能不能给她推荐一下老师…………,还有那时候我们上课用的还是蓝色的水笔,所以每次上完课,两只手掌都是蓝色的,坐地铁的时候,有孩子看到你的蓝色手掌,就知道你是老师,有的孩子还会主动给你让座,跟你说老师好。

可是,慢慢的公司的氛围就开始有些变化,18年开始我有明显的感觉,整个全职团队更push了(虽然也是从总部压下来的),想方设法让你做数据,20年疫情过后就更夸张了。慢慢的搞得大家都开始对公司失望,说实话我是很遗憾的。也确确实实让我有这样的感觉,就如同资本论说的“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我不知道,但我觉得邦鑫是个体面人,是有教育理想的,只是也许整个市场就是这样,资本的入驻逼得你不得不跟着来。

回想当初,其实刚来公司的很多老师,都是怀着最初的教育理想,喜欢教学,也喜欢和学生打交道,也很感谢公司给了一份能够一边教书一边养家糊口的工作。我很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够长久,只是可惜天不遂人愿。大家都慢慢的走进了家庭,开始背上了家庭的甜蜜与负担,希望双减之下的大家,也包括其他机构认真负责教学的各位,能够过的好,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都还怀着自己曾经的赤子之心,无愧于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虽然但是,别的不敢说,大部分学而思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还是很值得信任的,至少我所在的分校高中部是这样


最后,评论区欢迎讨论,但是如果你对整个事情带着莫名其妙的偏见来评论,我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态度


我这暴脾气,骂人当面骂。 @Cat Benatar @张翔(下面这位我@不上不知道是不是把我拉黑了)


在这个阿尔文的答案下评论了,完了人家把我拉黑了我没法回复,倒来了两位批判我,搞得好像我无话可说一样,来,要掰扯咱来这掰扯。

要知道,学生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学生是什么?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性格没有完全成熟,习惯还未完全养成,身体和智力发育还未完善。那么,一个这样的孩子,他犯错,迷茫,学习成绩出了点问题,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和成年人完全是两码事。成年人各方面都已经趋于完成(不是完善),要为自己的行为和各方面负责。所以,一个成年人,比如说想搞科研不成功,或者做老师做的很差,又或者做警察但是身体确实不行,那我们应该怎么说,应该劝他“不行要么咱换一个”。但是对学生来讲,一时不行不代表一直不行。我见的多的是一些孩子,可能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有家庭矛盾太大无心学习的,有上了高中科目太多不会把控时间的,有中考考差了一蹶不振的,有感情问题浑浑噩噩的,当然还有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学校给分配的老师太差的。但是只要你帮他调整好心态,帮他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也可以是很优秀的孩子。对一个年纪还轻的孩子来说,多给他一些机会和帮助,才是为父为母为师之道。而不是他成绩出了问题,你就对他说“学习不行就算了,去搬砖就行”。

试问,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学习成长阶段没出过问题?出了问题就给他甩几本教辅书和教育部的视频课,再学不好就拉倒去搬砖?

我想这几位,大概是还没有孩子,才能这么轻易的讲出这样的话,还不懂得为人父母的心。试想如果是你的孩子,成绩出了点问题,你也能轻易的对他讲“比不过别人就淘汰好咯”这样的话吗?

我有一个学生,中考就发挥的不太好,去了一个比较一般的学校,刚上高中也很颓,后来在我班上,有一会我跟他们休息的时候闲聊,给他们算了上985各科需要多少分,告诉他们并不难,还灌了点鸡汤鼓励了他们。结果去年高考完找我吃饭,跟我说我那一番话对她影响很大,后来整个人积极起来,从普通班进了重点班,高考去了华农,虽然也不是什么顶尖学校,但是已经比刚入校的她强多了。

好了,你们会怎么评价这个故事里我扮演的角色?“也许有一点点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人生”?还是“有毛病,让她被淘汰就好了啊”?

国家需要人搞科研,也需要人搬砖,这很正常,也很冰冷。政策的冰冷是必然,但教育却应该温暖。分流不意味着对一些学生的放任自流,不行拉倒,而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尽可能的帮助了每一位孩子,只是有的孩子可能确实天赋不在这,所以最后走了职业教育道路。这样,哪怕孩子没有上大学,国家、社会和家庭获得的也会是一个优秀的,只是没有走大学道路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自学能力不行的loser”。


user avatar   Jery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知乎上大多数是中产,双减损害了你们的利益。但我还是要为底层民众发声。我知道这篇回答会遭到很多攻击,但我不会关闭评论区。不过我时间精力有限,还请各位简述论点。为避免无休止的争论,评论超过3次者会被拉黑,还请见谅。

=================================

这是欺负穷人家孩子不上知乎是吧

学而思一科学费多少?要报多少门学科?一年总共要多少学费?

村里孩子哪上的起这些补习班?

不取消补习班难道就让你们城里孩子拥有学习资源?

你们这些上得起补习班的别只盯着“富二代/管二代”看,觉得他们能一对一补习,好像你们受到了损失。富二代/管二代一共才占高考比例多少?人家有钱有权不出国和你在国内卷高考?

我国人均收入才多少?买不起房的穷人才是大多数。

取消补习班虽然不能让高考变得“绝对公平”,但相对减小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那些鼓吹取消补习班如何不好的人,只是因为取消补习班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他们有钱补课,有钱买教育资源。所以屁股决定脑袋,认为双减迫害学生。他们反对的不是阶级固化,他们反对的是自己的阶级被固话在“中层”无法超越“上层”、他们反对的是自己的阶级被“底层”超越。

对与处于底层家庭的学生而言,取缔补习班无疑是缩小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好消息。



至于那些阴谋论,说取消补习班是国家为了增加蓝领工人数量的说法真是毫无逻辑可言。高考录取率是固定的,不随考试总体分数的下降而下降。也就是说,是否双减,不影响每年大学入取的总人数。所以从逻辑上,这种阴谋论就不成立。




  

相关话题

  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丹麦 9 年 Z 班 vs. 中国初三 13 班》里两国学生的表现? 
  精锐教育 10 月 12 日正式宣布暂停营业,大型教培机构「倒下」将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丹麦 9 年 Z 班 vs. 中国初三 13 班》里两国学生的表现? 
  双减后,除了对K12教育机构的毁灭性影响,对哪些行业或者企业可能会有利好? 
  在上网课中你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国务院发文明确双减半月通报制度,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被顶格处罚,释放了什么信号?暴露了哪些问题? 
  双减后,除了对K12教育机构的毁灭性影响,对哪些行业或者企业可能会有利好? 
  如何正确看待纪录片《丹麦 9 年 Z 班 vs. 中国初三 13 班》里两国学生的表现? 
  同济土木本科毕业,转行去学而思当老师,出路前景如何? 

前一个讨论
北京一企业推出鼓励优育方案,生三孩奖励 9 万元,享一年产假,并予男员工九天陪产检,如何看待这一方案?
下一个讨论
有娃的那天就想着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可孩子上学后似乎没有不想孩子优秀的父母,但优秀只有「鸡娃」一条路吗?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