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作品,电影,风格一脉相承,根本根本根本不可能代笔。
他的作品的视角始终是个小镇青年看世界,充满了80后一代人的中二,自负,小聪明,有点有趣但很无聊的谐音梗,自以为是的段子,一些隐喻或者一些“心照不宣”。
而且根本没有伤痕文学那代人的气味。韩寒很多作品出现“父亲”的频率很多,“母亲”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
所以韩寒作品可能比较露骨,但从来不深刻,因为写的并不咋样。他是个典型的80一代。
这样的作品完全完全不可能代笔。写的不咋样啊。
我始终不明白。说他代笔的人到底觉得作品有多好。。。瞎嘛???
锤韩寒的方舟子现在什么成分大家都知道了。
你们锤韩寒的,倒是撂个铁证啊?
锤了10来年了,啥也没有。
各种旁敲侧击,各种推断分析。
你们说这种法官都不采纳,为啥,你们自己想吧,好吗?
四海烂,就能说明韩寒当年代笔了?
真逗哇。
一晃这么多年了,倒韩派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有没有发现自己爱人宁愿敷衍欺骗也不愿意和你说理吵架,孩子宁愿躲在学校单位,不愿意回家和你唠嗑?身边还有没有可以闲聊半小时以上的朋友同事?上个网是不是动不动就跟人吵吵起来?
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博客的最后一批活粉,方大师的客户,进而成为传播学的课题,恨国党利器,粉圈的教材,女拳榜样,甚至诈骗团队的研究对象。。
你们的一切怀疑都是合理的、充分的,简直越想越可疑。
对方的一切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为韩寒解释的人,哪怕是汉语言专家,通通都是别有目的。
把怀疑当做证据让别人自证,然后再质疑对方自证提供的证据,
支持所有己派其他质疑论点,无视不同观点的专业分析与辩驳。
说什么谁主张谁举证? 我的怀疑难道不充分么?
别跟我讲什么构陷,阴谋论,你血口喷人。
别跟我讲什么逻辑,你说你没代笔那你把原稿拿出来,你拿出来的是假的我不认, 这世界上没人写小说不写错字不涂改不重写,这世界不存在这么牛逼的人这手稿一定是假的。
怎么想都是自己对,我说什么都对,我一直对,从来没错过。
怎么想都是你们错,你说什么都错,你一直错,从来没对过。
哦那好吧,你对。 so what?
全世界都承认韩寒代笔,他父亲和他的万人代笔团队帮他写二流文字、做三流电影,找替身开车拿冠军好了吧。
so what? 那又怎么样了?
好吧,祝您开心。
这么说吧,韩寒代笔基本可以视为一个判别器:判断这个人是否有基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否有基本的电影鉴赏能力。凡是认同方舟子的观点的,都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一个顶尖演员可以没有自己的风格,但是一个出名的作家大多都是有自己的风格的,尤其是韩寒这种本身水平并不高,主要靠风格吸引人的青年作家,甚至你可以说韩寒除了风格,一无所有。
什么叫文风,其实就是文章的风格,也就是作者特有的情节安排、遣词造句的习惯以及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创作者都是有自己独有的风格的,比如说你去看傅红雪对战杜雷那段,你立刻就可以判断,这肯定不是金庸、梁羽生、黄易他们会写的;你去看卡尔维诺的作品,你也能立刻判断出来,这不是雨果写的,也不是托尔斯泰写的。而你如果仔细阅读了这些作家的多部小说后,你就会发现,他们成熟期后的文风是相当稳定的,几乎可以当签名使用。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说明你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你就不要来评论了。
不仅是写作者,电影导演也有独特的风格。你看到英雄里的大片色彩运用,你就能知道,这肯定不是王家卫拍的,如果你也同时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你就能意识到这种色彩运用手法是非常张艺谋的,即使把导演挡上,你也能猜出英雄这部片子是张艺谋导的;你去看攻壳机动队95和04以及空中杀手,你就会发现那种以对白推进剧情的手法、探讨自我的存在的内核绝对不是宫崎骏、今敏也不是大友克洋的风格,这些电影的作者只有可能是押井守。
我都无语了,知乎上这么多能抬杠的。我再给你们解释几句吧:只有有独特风格的电影作品才能根据风格判断作者,而出于种种原因,一个导演的所有作品并不一定都会明显的体现他的风格。即使是塔可夫斯基这种导演,伊万的童年也和他后期的那些大闷片风格不一样,不是每个导演都是戈达尔,好吗?张艺谋在拍某些贺岁片的时候就不会刻意的彰显自己的风格,甚至可能会压抑自己的风格;押井守当年执导机动警察TV动画的时候也没搞的跟机动警察剧场版2一样啊!绝大多数的商业片和商业动画本身就没什么独特的风格,都是按照标准的架构和故事走的,懂了吗?
说回韩寒,韩寒的文风和他电影的风格都太像了,甚至内核都差不多。无论是一座城池还是长安乱还是后会无期,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青年的苦闷+各种段子和金句+乱七八糟的布局。这种东西你只要有鉴赏能力,就一定能辨识出来。
至于说韩寒的作品都是他父亲写的,我只能说你没有文学鉴赏能力,韩仁均的文风和韩寒的文风差别极大,比金庸和古龙的差别还大,韩仁均不可能跨这么大进行模仿,除非他是李问。
下面的某护士某胖子之所以那么坚定的认为韩寒有代笔,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学鉴赏能力,当然,天天在知乎秀money的人,我很难想象他会有文学鉴赏能力。当然,方肘子也没有文学鉴赏能力。
当然,你要问我他作品到底有没有被其他人润色过,那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换一个问题,我问你海贼王的现有剧情到底被编辑影响了多少,如果尾田不说,你知道吗?
我觉得知乎干脆给我个头衔好了:文艺社科常识普及答主。我真的没想到我得讲这么基础的东西:
1.创作者不记得自己创作时的原意和自己的文本很正常。比如周华健,他的很多歌的歌词都是他自己写的,结果演唱会疯狂忘词,被戏称为忘词天王;王菲当年去参加一个综艺节目,人家说红豆很好听,想让她唱一下,结果王菲说:这是谁的歌啊?我不会唱啊。难道周华健的词是别人写的?难道王菲专辑是雇别人假唱的?
2.作文分高不高和能不能写小说没有任何关系。下面还有一群代笔党说什么韩寒作文成绩不高,所以一定是代笔,这更反映了他们没有丝毫文学阅读经验;至少我可以确定,他们应该没看过19世纪中期之后的作品。
写作文和写小说本身就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你针对一个论点紧密输出,说实话,议论文更像辩论的一辩稿;而记叙文本身要求是记叙身边的人和事,写景抒情,请问这玩意和现代小说有啥关系?你去看看卡夫卡的《审判》、伍尔芙的《到灯塔去》,再看看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然后你就会发现:现代小说和作文基本没有关系!
当一个人拿作文和小说来比较的时候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他没有任何文学常识,因为这个对比表明了他生活中几乎不接触任何文学作品,所以他在追溯文学创作的时候才只能想到高中作文。
方舟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魔怔人了,不要因为现在的方舟子否定他当年的很多打假。
我认可方舟子以前的打假,包括唐骏,李开复等等,也包括那些抄袭的,对韩寒的代笔也基本觉得是实锤了。
我也认可方舟子的对中医观点,我不信中医
但是现在的方舟子,是个什么玩意
知乎韩粉太多了,很多都是铁了心认为韩寒肯定没代笔,然后无视一切疑点。
2012年发生了方韩大战,2012年后韩寒再也没有写过小说。若韩寒确实有才,为何不继续写小说打质疑者的脸?难道他这么一个原本怼天怼地的所谓当代鲁迅被质疑代笔后就委屈巴巴赌气不写了?此事实一。(其实他不写了说明他还良心未泯,被拆穿了就不继续在文学界混了,否则文学界的人也不会放过他的。)
2012年方韩大战刚开始时,韩寒去上海金山法院起诉方,方爽快应诉,声称要和韩寒当堂对证,然而韩寒偷偷撤诉了。若韩寒问心无愧,为何不走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反而撤诉?至于韩粉辩解的不屑和方舟子当面吵架,我想说,你以为韩寒没有律师?如果他真能赢,他会宁可身败名裂也不起诉?此事实二。(港媒都诚亡耻寒,公痴韩寒了,还不身败名裂?)
2012年方韩大战之初,石述思挺韩,韩寒私信致谢,石述思公开了此私信。此私信暴露了韩寒真实文笔的一大特色:乱用连词,导致逻辑混乱,句句都是病句。而无独有偶,韩寒2006年前曾在博客写过不少博文,如京城,一刻安宁,这些博文与2012年的私信文笔如出一辙,说明韩寒并无长进,然而2006年与2012年间,与路金波团队合作后的韩寒写了大量逻辑清晰文笔流畅的“民主公知”博文,与他的真实文笔严重不合,此事实三,证据一。
韩寒在1999年至2012年的访谈中一概拒绝谈作品,偶尔被问及,各种岔开话题或错漏百出,包括忘记三重门的意思,没看过红楼梦,文人相亲,没读完围城等,此事实四。(没读完围城,却能模仿围城写一本长篇小说三重门出来,这么玄幻的事情韩粉也真的能说服自己信?)
韩寒出版手稿《光明与磊落》,一气呵成,内容基本没修改,但有大量诡异的抄写错误和抄串行,如四两拔干片,破着头皮(硬),精野(粗野),功无一贯(功亏一篑),曹聚但(曹聚仁)等,此事实五,证据二。(这些错别字为什么证明光明与磊落是抄稿见后文。)
韩寒早期自称语文成绩不差,作文不差,然而其初中班主任在采访中说韩寒语文从来不及格,作文拖后腿。而其成名作《杯中窥人》乃高考满分作文水平,还默写了生僻的拉丁文和《管锥编》,且这次比赛为韩仁均的好友萌芽主编赵长天等为他单独加试,作弊嫌疑极大。不仅如此,依照常识,能在1小时内写出杯中窥人的人,其语文水平和素养都相当高,绝不会初中语文不及格,此事实六。(关于韩寒的语文成绩的访谈见评论区置顶)
还有诸多疑点不需细说,仅凭这些已足够令任何不预设立场之人判断韩寒是否有问题了,若认为这些疑点都不算什么,韩寒就是没问题,我只能认为您是预设了立场坚信他没问题因此无视所有疑点了。
再说个有意思的。
韩寒当年被质疑后最开始可谓气势汹汹,为了辩解自己没代笔,他发表了博文《正常文章一篇》,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里面说:“至今还有不少朋友有我的博客密码,因为我“的地得”不分,错别字也多。这个是我的写作特点,如果方舟子和麦田不懂得什么叫写作风格的话,那么也可以通过这个特点来判断我的文章是不是我写的。”
好的,我们根据韩寒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判断,三重门手稿相信很多韩粉都买了,杯中窥人原稿也能查到,很显然,他的三重门和杯中窥人手稿“得的地”基本都是对的,那按照韩寒自己的意见,三重门和杯中窥人都不是他自己写的,让别人根据“得的地”判断他有没有代笔的是韩寒自己,发布三重门手稿的也是他自己,白纸黑字,别人没有半分恶意揣测和构陷,请问这不是实证是什么?
此外,他的疑点贯穿了他作为作家的十五年,除非预设立场认为韩寒没问题否则怎么都会怀疑。质疑派基本都是因为他疑点太多所以质疑,跟什么政治立场毫无关系,那都是韩粉自己脑补的阴谋论。他一个成名十几年的作家,写出石述思私信这种乱使用连词的毫无语言逻辑的一段话,别说质疑了,简直是石锤。更不用说他手稿中那些诡异的笔误,接受采访时避而不谈作品的拙劣表现,面对质疑时暧昧无力的回应,悬赏2000万又说是开玩笑,装模作样要起诉最后又偷偷撤诉,杯中窥人巨大的作弊嫌疑,韩仁均原本每年都有作品发表却在韩寒当作家后再也没出过任何作品,等等,这一切不去质疑才奇怪!
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韩寒那些错别字的问题,以为都是普通笔误,其实根本不是!
笔误基本都是字音相同,笔画相近,意义有关联等有直接逻辑关系的错别字,而韩寒的错别字不合理处在于,1,他会在一个成语中出现两个错别字,2,他的错别字仅仅是字形相似,但笔画和字音都相差甚远。字形相似笔画不相似且一个成语中出现两个的错别字最大的可能就是抄写的时候看错了。最典型的就是功无一贯和功号一贯,说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功亏一篑。所以结合“得的地“的问题,很明显他的所谓三重门手稿根本就不是原稿,而是抄写自另一份很可能是五笔输入法打出的原稿而来!
还有人扯什么他能当导演所以他肯定没代笔,真是毫无逻辑。那按他们的逻辑我反着来,假设韩寒是个好导演且很有文学才能,那他写出给石述思和易中天私信这种文字是不是不合理?他采访的时候一问到文学和作品就支支吾吾岔开话题是不是不合理?他说自己没看过四大名著却只用了一年彻夜通读了二十四史和管锥编是不是不合理?他不知道“文人相轻”是不是不合理?
拍电影和他代笔与否根本毫无逻辑关系。韩寒也并不是那种毫无脑子的草包,否则不可能成为中国最好的赛车手,但他在文学方面没有天赋,甚至有阅读障碍,所以科目一考三次才过,高一语文都能不及格(他还撒谎说自己90),还能写出石述思私信这种东西。而拍电影并不需要文学能力,更多的是团队调度能力,韩寒并不是没有交流能力的其妻子更是专业编导系毕业,哪怕韩寒现学现卖都没问题,当然可以拍。
欢迎韩粉来反驳我说的这些,但凡是质疑我的动机仅仅是讨厌韩寒而不是追求真相,或是认为我是方粉的,一概拉黑!
一个问心无愧的作家应该这样自证:1,公布真正的原稿,而不是光明与磊落这样的抄写稿。2,当众作文证明自己真实的文笔不是石述思私信这么烂,证明写出石述思私信只是那天抽风。3,起诉方舟子侵犯自己名誉权,当堂对质,而不是虚张声势起诉然后灰溜溜撤诉。这才是一个真正没代笔的作家应有的自证!韩寒做到这三点任何一点都能做到自证,可他偏偏宣称作家无法自证,至于为什么,相信看完我的回答你们已经心里有数了。
最后附上韩寒说2000万悬赏是开玩笑以及“功号一贯”的图。
我记得美国有种断案法,大概是说“非直接证据”也可以定罪,比如张三的老婆被杀了,张三之前一天给她买了人身保险。这种证据一件事当然可能是巧合,但如果间接证据多了,全积累下来,也可以证明这人有罪、说服陪审团,不需要口供(因为不能刑讯)和直接证据。
方韩之争,我觉得方大概做到了收集足够的“非直接证据”。
肘子这个人我现在天天看他的动态,主要是找乐子,他这段很魔怔,盯上“外星部队”了。他这人很特别,有才,但固执,而且喜欢把精力放在对线上,善于考据。所以公众人物或多或少都有水分和包装,碰到他那真是前世不修,因为这人持续挖掘、持续跟进,你靠水军刷屏没用,你跟人真对线又对不过,毕竟美国博士出身。当然,话说回来,他特别也在于——一般美国博士出身的,不会这么死心眼,为了纯斗气就花时间研究对方,“做点正事”不好吗。
这几天方饶之战,饶毅偷偷把自己女儿的英文研究网页撤下来了,谁胜谁负,一目了然。当然我也不是肘子粉,因为毕竟肘子是川黑,其次言多必失肘子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新冠口罩问题。
说到正题,方韩之战,加上各种细节,可以说韩寒很大程度上是有包装成分的,至于60%、90%还是99%,这都很主观,只能每个人自己判断。但其实过10年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作家的子女天赋异禀出书,教授子女高中能研究博士后课题,画家子女年幼能画出名画,说到底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写作、绘画、科研本身很难直接证明贡献者。别说当代这些鸡虫之争,《静静的顿河》这种级别的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从被打死的白军青年军官身上搜到的手稿、自己续写了后面的。“代笔”之争是个很常见的现象,而非罕见。
爱写文字的人是有共性的:那就是特别喜欢善于对线和表达,是一种天生爱好。我在知乎认识的几个朋友,无一不是如此。韩寒的级别可比知乎人高太多了,按理说如果书真的是自己写的,那么估计会惊喜地跳出来打肘子、反驳。然而对线没发生,尤其是肘子如此步步逼近,韩方却语焉不详、回避成分居多。
肘子这人其实很损。他的打假也是有选择性的——其实你要真说公正性,很多当代作家都代笔,金庸也代过笔;很多教授都给自己子女弄文章,中国美国都是。他就是无视这些“约定俗成”,专门咬几个跟自己有仇或是得罪过自己的,比如韩、比如饶毅、比如张文宏医生等。但是问题有趣在于,“约定俗成”不等于合法合理,人肘子先抢到道德高地然后开始输出,别人还真就没办法。
但方韩之战有点失控,感觉反而是因为韩方的应对和韩自己的视频被挖,让人意识到一个更坏的可能性——韩寒很有可能,是个100%被包装的作家。我认为这是肘子自己一开始可能都没想到的结果。
作家100%被代笔,和10%被代笔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意味着张三李四去都行,后者毕竟还有90%的贡献,是被肯定的。
回到主题,“电影导演”也同样适用于写书、科研,很难说,一个人真正的贡献是多少。——也许这种“怀疑论”走到极端就是不相信一切公开的事情,但据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多怀疑少相信,尤其是考虑长期,反而是正确的策略。
最后,不要忽略资本的力量——这是老调,但对于作家来说,其实最难的往往是第一步——出名。只要出名,有资本运作,无论是舆论资源还是代笔资源,不是普通人能比的。肘子如果是50万背后也有资本、团队,那么他不会费时间咬这些莫名其妙的人,而是去炒作更热点的,所以他跟韩、饶、张有私仇,反而是事件好看精彩之处。
“代笔门”刚发酵的时候,我就认为韩寒没有代笔。
很简单,因为韩寒的书,我看过——虽然没看全。
韩寒的书,你看过几本就知道了,那就是一个文二代,靠着相对同龄人深厚一些的文字积累,加上一口仙气儿,或者准确说就是小聪明,一口气推出来的。
他爹代笔?90后和00后的文字表达风格都大相径庭,这是成长环境和社交环境导致的,硬学根本学不来,韩寒那种小屁孩抖机灵的文字风格你别难为老韩了。老韩的文章又不难找,你去读一个父辈作家的作品,还读不出那种强烈的风格代沟吗?这跟好与不好没有关系。
韩寒从小说到杂文,从写作到电影,二十多年高曝光度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高度一致且具有特色的风格:有佳句无佳章,动不动嗨了就飞起,从故事主线到人物随时会跑偏——还能说啥?
另外,“有佳句无佳章”不是我原创的,是提到韩寒的小说电影几乎必会看到的一句,几乎是公认的话。
其实关注代笔门又没看过韩寒的书的人有个思维误区,以为韩寒写的有多好,这个年纪的人根本写不出来。
这也是当初麦田发起代笔门时的论调。
中间插一句,代笔门的发起者是麦田,方舟子是跟在后面补枪的,后来麦田撤出,方舟子面子挂不住跟韩寒杠上了,从代笔到身高,现在回过头看方舟子是个啥德行大家都知道了吧。
其实你看过了韩寒的书就知道了,那绝壁是有小聪明无大文采的年轻人写出来的玩意儿。
韩寒靠《三重门》得到了第一波流量,和发展事业的第一桶金,根本不是因为写得有多好,而是在那个《哈佛女孩刘亦婷》大行其道、新浪博客尚未起势的年代(艾玛,这俩被淘汰的玩意儿满满年代感),“中学生韩寒退学写书”引发了舆论爆炸。
都说韩寒的杂文水平高于小说,那好,列位看官,如果你是知乎重度使用者,日常刷知乎超过两年,看惯了知乎用户在各个时事问题下的小作文,你再把韩寒的杂文翻出来看看,评价一下韩寒的杂文是什么水平?值得代笔吗?
韩寒这四十来年的人生,除了作为中国顶尖赛车手绝对拥有赛车天赋外,他最大的天赋不是写作,而是对时局的敏锐把控,几乎是站对了每一个风口,又在最后一桶金被挖完前及时抽身,各种雷区跳舞却又毫发无伤。
哈佛女孩刘依婷大行其道的时候,他退学写书;
公知和博客尚未大势的时候,他写博客写杂文点评时事;
恨国党舆论正盛,几乎占据非官方论调的主流,甚至部分体制内同志都被忽悠瘸了的情况下,他留下韩三篇随后封笔;
拿了稿费玩赛车玩出个中国顶级;
中国经济上行电影市场一片火热,郭敬明成为现象级票房人物时,他跟进拍电影,前三部都赚钱。如今,风流韩少今犹在,不见当年郭四郎(郭小四直接被官方狙了)。
除了赛车,他哪个领域拿出匹配“韩寒”这个招牌自带的巨大流量的水平了吗?当然,赛车成绩不需要流量。
都没有,他玩的就是个“敢为天下先”,他一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韩寒的开挂不在写小说写杂文上,不在写博客上,不在点评时事上,不在拍电影上。
而在人生规划上。加上山寨版谢霆锋的颜值,韩寒,早就获得了他成长的那个年代里,依靠传统路径可以获得的成就。
依靠传统路径他可能压根就没啥成就,但他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人都是走的传统路径。毕竟渠道太少,博客和超女都没有呢,哪来的自媒体和选秀让草根一夜爆红。
可韩寒真就玩出了花,一路火到现在。
这次《四海》扑街,搞不好韩寒拍电影的一点灵气和小聪明也快用完了。
没关系,聪明的韩寒应该会找到下一个风口和赛道的。
我们继续看戏就好。
韩寒当然没有代笔。
因为韩寒是属于那种,一辈子重复写同一本小说、拍同一部电影的文艺工作者(因为实在不好意思称之为作家或导演,尽管少年时代,此人作品如同红绿灯,出现在青春期每一个重要路口)。
韩寒的作品,几乎都在描写传统小镇青年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新世界骤然袭来时,这些小镇青年们在与之对峙当中的迷惘,或最后的惨败。
骤然这个词语很关键。在韩寒那些如同他个人一样散漫无边、节奏不定、人物出现消失不定的小说里,结局往往像一场爆炸,突如其来,不加预警。比如,《长安乱》里女主角喜乐突然难产死去,男主角又突然面临刺杀皇帝、取而代之的忽悠,小说的调子一下子从欢乐转变为悲伤,江湖变成庙堂。又比如,《一座城池》里,整个城市突然之间就陷入了瘫痪,全人类变成劫匪。比如,《他的国》里,那些变异的动物,左小龙稀里糊涂的纵身一跃,两个姑娘的消失。或者是在《光荣日》里,结局干脆真的就来了一场爆炸。写小说时,韩寒很喜欢在结尾处突然加速,以主要人物的消失或者死亡为结局,或者安排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常常是没有任何铺垫的、不很合理的“爆炸”。
当然,严格意义上而言,韩寒的小说除去《1988》以外,其余的几乎没有太多文学价值,不应该作过于严肃的分析。因为,写小说的韩寒本身就是不严肃的,故事的节奏随意快慢,故事的走向随意更改,故事的结局突如起来,故事的人物说不见就不见。他可以为把一个好玩的、与故事主线无甚关系的段子放进小说里,而去连篇累牍的写上好几页来告诉你一个关于兔子还是瓜贵的荒诞笑话。也可以为了挣钱养车,出一部自称是第一季实际上却也是唯一一季的、仅有一个开头大纲的长篇小说。应该说在他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1988》以前,韩寒并没有一个作家的责任感。
但既然是讨论有无代笔,我想还是应该简单的讨论一下韩寒那些小说里的共同特质。
前面已经说了几点,由于作者写忘记而莫名其妙消失掉的人物,加速、荒诞的结局,各种各样的段子。现在我随手再加几点,那就是小镇与小镇青年,傻白甜与继女,摩托车与汽车,无所事事、插科打诨的朋友(应该是受港片影响),不满体制,怀念消失了的故乡。他小说的气质很明显,才气逼人是有的,莫名其妙也是有的,有佳句是有的,无佳章也是有的,幽默是有的,迷惘、悲伤也是有的。这里顺带提一句,韩寒小说里存在一种一以贯之的忧伤,它并不深刻,但常常能够动人,即对变化的不安,以及对逝去的缅怀,模模糊糊,半个理想主义者,类似于对待故乡,但又不全是。
当然,如果要作更复杂的阅读理解,如果你有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并且随便看完此人的两部小说,你能够明确的得出结论,韩寒的那些小说,他的文笔、技法与风格,是一路沿袭的,不存在团队代笔的可能,但这毕竟不是写论文。
就当下,我还想起一点是,放出质疑韩寒代笔时有一个说法是他在文章里写到爱的禁区什么字眼,质疑者觉得这很七十年代,是代笔铁证。实际上,这是一句歌词儿,张洪量与莫文蔚合唱的《广岛之恋》,越过道德的边境,我们走过爱的禁区。而在韩寒的又一部流水账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里,我记得有一段也刚好点评过张洪量,说他的声音常常要么显得动人,要么纵欲过度。
又比如,他的一本杂文集取名《就这么飘来飘去》,其实是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里的一句歌词,而同样是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里也有过对罗大佑的描述,学校里谁唱他的《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由于忘词唱成穿过你的那个我的手。又是大概一零年以后他写过一篇杂文,名为《已来的主人翁》,自然这又是来自于罗大佑现生的歌曲《未来的主人翁》。
这种微小的细节就到此为止,不必再提,有基本文化素质的人不必这般说服。
而在韩寒的那些电影里,小说的特质同样存在。
小镇青年,精辟又不合时宜的金句,那些段子,摩托车或汽车,无所事事的朋友,继女(指人物形象)或傻白甜,均是主人公旅途上必不可少的路标。还有,叙事能力的严重不足。除此以外,韩寒尤其热衷于去写一些貌似胸怀大志、混的很好,实则落魄、或者是心怀叵测的次要角色。如后会无期里的小岛之光冯绍峰和偷车贼钟汉良,乘风破浪里老婆跟人跑了的本煜,飞驰人生里与沈腾天台高歌光辉岁月的魏翔,以及新电影四海里的陈小春、尹正等人,他们通过反复被现实打脸的方式以验证现实或真情的存在。
韩寒的四部电影里,只有飞驰人生是半个意外,它的主人公是曾经赛车冠军而非小镇青年。尽管说电影里仍然充满了韩寒热衷描摹的青年式的理想主义,密集的段子,尹正这种主要为插科打诨存在的主人公朋友。原因之一应该是这部电影的框架并非原创,落魄赛车手拉扯孩子庸俗度日,人到中年要靠赛车再博一把人生尊严最终车毁人亡,当然是周润发主演的香港经典电影《阿郎的故事》啦。尽管说另外一部电影乘风破浪,穿越过去找爹解开心结,途遇未来商业大亨(李嘉诚与韩寒的马化腾)的戏码,明眼人一看主要思路也是来自于梁朝伟主演的香港经典电影《新难兄难弟》啦。既然话题已经岔开至此,就顺便提一嘴,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韩寒从来都缺乏讲故事的能力。当然,小说与电影的种类万千,不一定要讲一个有头有尾、有铺垫有高潮的完整故事,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优秀作家、导演是无法讲清楚、讲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的。导演里,王家卫用各种色彩、运镜、剪辑、话外音来鼓捣他念念不忘的都市孤独感,但在处女座《旺角卡门》里,他告诉你,遵循商业片法则讲清楚一个短、平、快同时极具感染力的故事对他而言信手拈来,人家只是过了这个境界。而作家当中,主业是捉蝴蝶的业余作家纳博科夫,完美的文体家纳博科夫,最爱捉弄读者的纳博科夫,写商业电影似的小品小说《黑暗中的笑声》同样一气呵成,让你心跳忽快忽慢,直至最后才发现贯穿小说的调侃与捉弄。而韩寒讲不好故事的毛病,早在写小说的时候就已经步入晚期。所以,拍电影时也许有意,或许无意,他选择像你我一样练习高考议论文时,拿优秀模板来套。以《飞驰人生》为例,落魄车王重返赛车场,或者是落魄拳王重返拳场大概(《激战》),这种类型片中外都有一箩筐,已有公式,你在安全范围内尽情发挥你的个人特质即可。
对了,前面说,韩寒小说里存在一种一以贯之的忧伤。直到《四海》,仍然年轻的我忧伤的发现,韩寒的那些忧伤还是这么一些成分,就这么飘来飘去,就这么一以贯之的到了现在。我想我渐渐能够具象化的描绘一下韩寒的忧伤,那是极度年轻化的忧伤,也是极度健全的、一种衣食无忧式的忧伤,怀念故乡(小镇),向往热血式理想(赛车),感怀现实(社会与政治)。这些年来,它没有更浅,也没有更深一步,配合韩寒老师这些年一步步水平不高、也不是很低,除去娱乐价值、没有太大存在意义的电影,让我也不禁忧伤,不知道这种“青春永驻”对于一位年少成名的作家而言,究竟是好是坏?
我说了那么多忧伤,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能懂我的忧伤吗?懂的扣1。
有人居然给肖传国洗地????说是打人的是他老乡,想巴结肖传国所以主动去打的???不是肖传国指使的???
写在最前面
看到有人说方舟子被带鱼安排了,其实不尽然,方舟子一共被安排了三次
第一次是打假韩寒后,又打假蒋方舟,结果被半路跳出来的木子美一顿辱骂外加人身威胁(木子美说等方女儿长大后带人QJ她),方舟子举报无果,退出新浪(去了搜狐微博)
第二次是2014年打带鱼,直接被越南全境封杀,过了大概3年吧,允许他重新开wx公共号。
第三次是2019年,科普海军IEEE事件,被再次越南全境封杀。
韩寒最应该做的是装死,装死就完事了,过两天事情自然就消了。
肖传国其实也应该装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找两个人收拾方舟子一顿,结果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弄得自己坐牢几个月,把煮熟的院士头衔都给弄飞了。
韩寒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晒手稿,反正我就是不晒,你能咋地,崔永元多聪明啊,有人质疑他国籍,让他晒护照,他死活不晒护照,你能拿他怎么办?一点脾气都没有。
结果韩寒好死不死,真的晒了全部手稿,
既然晒了手稿,就别怪人给你打假了。
插播一个小插曲,方舟子打韩寒刚开始的时候,韩寒就让熟人给方舟子带话,然后熟人正好和方老师有个饭局,在饭桌上,熟人就说方老师算了算了。方舟子意思是,本来就对韩寒不感兴趣(意思是可以算了),但是方舟子有个习惯,就是一般一次性会编辑好几条微博,然后他觉得编辑好了,不发也浪费,于是就打算发了拉倒。然后就把微博发了,结果一发,韩寒这边就炸了,不是都打过招呼了嘛,还发,然后就发微博骂方舟子。 然后两个人彻底撕了起来。
做人,还是得沉得住气。
以下为方看到韩寒手稿后写的文章
我在《韩寒的同学证实〈三重门〉“手稿”是抄稿》中已论证,在韩寒中学同学看到韩寒在课堂上写作《三重门》,号称每写一页给他们传看一页之前,《三重门》书稿已完成并交给了出版社,所以韩寒在课堂上实际上是在抄写《三重门》。
韩寒手稿集《光明与磊落》在4月1日面世。韩寒声称这是其创作的原稿,而非誊清稿。我们得以比较全面地见到《三重门》手稿的面貌,与我们此前对《三重门》手稿实际上是抄稿的判断相符,理由有三:
一、《三重门》手稿是比较干净地写在方格稿纸上的,符合抄稿的特征。所谓比较干净,指的是没有能够反映创作过程的段落、句子改动,只有错字、错词的涂改和漏字的补写。很难想像,一个人能一气呵成一部包含大量典故的20万字长篇小说,不必对情节、细节、表述做任何改动,却又表现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差,出现大量的书写错误,这更像是抄稿。
二、韩寒曾经声称,他写作时“的地得”不分,所以要把博客密码交给朋友帮他修改“的地得”,他的一些博文也表现出“的地得”不分,一概用“的”。韩寒的中学同学朱莲接受土豆网采访时也说韩寒分不清“的地得”,说明他在《三重门》写作期间就有这个问题。但是《三重门》手稿中的“的地得”却分得很清楚,用法基本正确(有网友统计,准确率达98.7%,加上写后修改,准确率几乎达到100%),这说明它是根据一份已正确使用“的地得”的原稿抄写而成。
三、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抄写性错误证明《三重门》手稿其实是抄稿。我们下面主要谈这个问题。
书写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内心想法的撰写,一种是根据底稿的抄写。二者的区别是撰写时头脑始终处于清醒状态,而抄写则可能只是无意识的机械性书写,时间越长,意识就越麻木,特别是如果抄写的不是本人的写作,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不管是撰写还是抄写,都有可能出现书写错误,但是这二者的错误不尽相同。撰写时出现的错误(姑且称为撰写性错误)主要是错别字,即多写或少写一两笔的错字和同音别字,例如韩寒在化学白卷上给老师写信,“为歉”写成“为谦”。
抄写时一开始还处于有意识的状态,书写的内容还过一下脑子,这时候出现的书写错误有两类:一类是与撰写性错误类似,写了错别字,所以靠错别字是难以区分是撰写性错误还是抄写性错误的;一类是见到某个字,下意识地联想到该字开头的某个常用词,受到干扰而抄错,或者是抄写时受到邻近字的干扰而抄错。我们姑且把这都称为干扰错误。抄写到后来,变成了机械性的抄写,对书写的内容已没有感觉,这时容易出现由于字形相近看花了眼而写错,错得往往很离谱、可笑。对这类错误我们姑且称为形近错误。
还有四类错误,是在抄写时容易出现,在撰写时不容易或不可能出现的:一类是词语或词组漏字。一个词语或词组(特别是成语)是一个固定的认知模块,在有意识的撰写时不太可能写漏字,在抄写时则容易出现。一类是专有名词(例如人名、书名)错误。专有名词也是一个固定的认知模块,在有意识的撰写时有可能写错别字,但是却不太可能写漏字或出现形近错字,那是在抄写时由于不认识该专有名词才会出现的。还有一类是抄写时看花了眼,颠倒了一个常用词的字的前后顺序,姑且称为颠倒错误,与此相似的是抄写时抄错了行,姑且称为串行错误。
总之,干扰错误、形近错误、词语漏字、专有名词错误、颠倒错误和串行错误都是典型的抄写性错误,如果一份手稿大量地出现这些错误,那么就可以判定那是在抄写时发生的,该手稿是抄稿。《三重门》的手稿正是大量地出现这些典型的抄写性错误,数以百计,举例如下。
(一)干扰错误
“拍手称快”写成“拍手称慢”,是因为看到“快”字联想到“慢”字,不由自主地写成“慢”字。类似的联想错误还有“小镇下(上)无敌”、“精(粗)野无理”、“羡(慕)名”、“英势(姿)”、“总比你口水慢(快)”。
“耳朵更加灵敏”写成“耳朵更加灵感”,是因为看到“灵”字联想到“灵感”,下意识写错。类似的还有“不黄的道德(理)”、“难道(得)”、“冷饭(饮)”、“主要(意)”、“如此相信(近)”、“据信(说)”、“伙伴(计)”、“内部(容)”、“无不如今(此)”、“依照(旧)艳阳高照”、“才能(把)余雄的速度”、“嘲讽一般(番)”、“精神面容(貌)”、“上课(床)”、“只要(好)笑着说”、“难过(怪)”。
“一脸为难”写成“一脸为脸”,是因为受到邻近“脸”字的干扰错把“难”写成“脸”。类似的这种干扰错误还有“层出不层(穷)”、“睁开眼开(看)天花板”、“旁(站)在一旁”、“三人多(边)吹气边吃”。
(二)形近错误
“四两拨千斤”写成“四两拔干片”,如果说“拨”写成“拔”在撰写时也容易发生的话,那么把“千”写成“干”,“斤”写成“片”,则只能是由于字形相近看错而发生的抄写性错误。
有三处“硬着头皮”分别错写成“硬头发”、“硬着头发”、“破着头发”,是由于“硬”和“破”、“皮”和“发”字形相近而抄错。
“然而无论文学年轻得发嫩或老得快死”中的“发嫩”写成“发懒”,是因为抄写时没有注意抄写内容,误把“嫩”看成“懒”导致。如果是创作不可能误把“嫩”写成“懒”,因为两个字发音、写法都完全不一样。
像“可以”写成“开以”、“妥协”写成“觅协”、“其实”写成“真实”、“失望”写成“火望”、“妓女”写成“枝女”、“秉公”写成“乘公”、“光线”写成“光钱”、“隐私”写成“稳私”、“吃面”写成“咬面”、“不至于”写成“不歪于”、“众生大哗”写成“众生不哗”、“手脚笨拙”写成“手脚笨掘”、“功亏一篑”写成“功亏一贯”、“抑扬顿挫”写成“柳扬顿挫”,这些不可以思议的荒唐笔误,也都是由于字形相近抄错。这些字的读音、写法都差别很大,不是书写笔误。
类似的形近错误在韩寒抄稿中比比皆是,例如:“干(千)山鸟飞绝”、“不断拖(施)问”、“乱而有轶(秩)”、“跳(逃)都来不及”、“阵(陈)年老醋”、“一撒(撕)为二”、“隐憋(蔽)”、“吓了一逃(跳)”、“弊(憋)不住”、“多(够)县重点自费”、“臂(劈)头就是恭喜”、“渴(喝)酒”、“稳稳(隐隐)约约”、“攀岸(岩)运动”、“学校翻(播)寄宿生须知”、“怎(急)得雨翔没话说”、“限(恨)不得”、“选选(远远)超过”、“拖(施)威”、“双体(休)日”、“单体(休)”、“撒(撕)得粉碎”、“雨果尝(堂)”。
有网友认为这些错字有的可能是用五笔输入法出错,即韩寒是根据一份用五笔输入法打成的电脑打印稿抄写的。
(三)词语漏字
一种是成语、固定词组漏写了一个字甚至两个字,这在撰写时不可能发生,只能属于抄写错误。例如“(摇摇)欲坠”、“堂(而皇)之”、“淡泊(名)利”、“嗜书如(命)”、“津津(有)味”、“激(动)不已”、“(历)史学科”、“(素)质教育”。
一种是一个句子的第一个字就漏写,这也是在撰写时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写作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写的,不可能落笔就跑到第二个字去了。例如“(骂)人时最痛苦”、“(推)翻了这理论”、“(震)醒了大众”、“(早)点睡”、“(毕)竟也是”。
词语漏字还很多:“浓重的(夜)空”、“洗(发)水”、“很(荣)幸地”、“向来(看)不起”、“一眼望不(到)边”、“十(则)围之”、“家(庭)教师”、“体(育)事业”、“训练(疲)劳”、“队伍像(欧)洲海岸线”、“才两(星)期”、“(继)续说”、“考了(及)格”、“钱校(长)”。
(四)专有名词错误
韩寒自称高一时彻夜读过的《管锥编》,在抄稿中他一开始写成《篇锥编》,第一个字因字形相近抄错,他检查时发现,涂掉改写成“管”,但又把正确的“编”改成“篇”。《三重门》的真正作者是一个知道《管锥编》正确写法的人,本来是写对的,但韩寒和很多人一样误以为钱钟书的名著叫《管锥篇》,所以自作聪明乱改。
“曹聚仁是谁”写成“曹聚但是谁”,说明韩寒不认得“曹聚仁”这位名气不算很大的作家,当成“曹聚”,后面的“仁”受“是”的干扰,看成形近的“但是”。
“海德格尔”写成“海德洛尔”是因为“格”和“洛”字形相近。在靠手稿排版的年代,“海德格尔”也常被手民误植成“海德洛尔”,都是不认得此人无意识地逐字照抄、照排而出错。“孔德”写成“孔道”,是因为看到“德”联想到“道德”,不由误写成“道”。
书中杜撰了一个山寨药厂“辉端”药厂,对这个模拟“辉瑞”药厂精心杜撰的段子,是不应该写错名字的,但是韩寒一开始却把“端”字写错了,说明他在抄写时并不知道这个段子。
作家写书中人物人名,不太可能把名字写漏字,但《三重门》手稿中有四个地方把书中人物“马德保”写成“马德”,有一个地方把书中人物“谢景渊”写成“谢景”,这也说明是两个字两个字无意识地抄写抄漏了。甚至有一个地方把主角“林雨翔”写成“林雨恨”,因为后面还有个“恨”字,看错了。
(五)颠倒错误
字序错误在《三重门》手稿中也有一些,例如“睛眼”、“表秒”、“赏欣”、“夏盛”、“腆腼”、“糊模”(模字错写成米旁)、“听是(是听)”、“监考二个(二个监考)”、“你给(给你)”。都是机械抄写时看花眼所致,创作时不可能把“眼睛”写成“睛眼”、“秒表”写成“表秒”等等。
(六)串行错误
例一:“她小时候是林雨翔的邻居的邻居,深知林雨翔当年的厉害。可林雨翔向来对女子过目就忘,一点也记不起有过这么一个邻邻居。”
手稿在第一句“她小时候是林雨翔的邻居的邻居,”后面先写了“可林”,然后涂掉写“深知林雨翔当年的厉害。”这是抄的时候看串了行看到下一句了,写了两个字后才发现(这也可见韩寒抄的时候是习惯两个字两个字地抄)。
例二:“寝室长终于斗胆向校方反映,校方出兵神速,忙派两个工人来修,无奈突然漏水这种顽症历来不治,两个工人东敲西打一阵,为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保障。水管也乖了几天,寄宿生直夸两个工人医术精湛,刚夸完,那天晚上雨翔又倒霉,半夜爬起来关水。”
“无奈突然漏水这种顽症历来不治”这句显得突兀,“无奈”的转折莫名其妙。在《三重门》另一个晚出的版本(万卷出版社版本)中,这一句放在“寄宿生直夸两个工人医术精湛”后面,就通了:
“寝室长终于斗胆向校方反映,校方出兵神速,忙派两个工人来修,两个工人东敲西打一阵,为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保障。水管也乖了几天,寄宿生直夸两个工人医术精湛,无奈突然漏水这种顽症历来不治,刚夸完,那天晚上雨翔又倒霉,半夜爬起来关水。”
显然这也是抄的时候看错了行,把后面的“无奈”一句提前写了,觉得似乎也通,就没有改,《三重门》的第一个版本(作家出版社版本)据此照排。但实际上是不通的,万卷出版社版的《三重门》当是按原稿排的或做了改动的(这两个版本的《三重门》存在不少的差异,见中财尚超的考证)。
此外,韩寒还有几处抄错英文,例如把art写成ars,把Windows写成Windo,两处把sea-urine写成sea-uring,也是无意识抄写的错误。
总之,大量的抄写性错误证明这些错误的发生不是巧合,而是机械性抄写的结果。此前各种证据已表明,韩寒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撰写《三重门》,他在课堂上是在表演写作,实际上是在抄写《三重门》书稿。《三重门》手稿上大量的抄写性错误证明了这一点,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三重门》手稿就是韩寒不是《三重门》的真正作者的铁证。
为什么韩寒面对质疑却要出版《三重门》手稿为质疑者提供铁证?这个手稿是当年交给出版社的,也许他以为当时能够骗过出版社,现在也能骗过世人。他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抄写20万字小说的目的是为了向出版社、同学们证明是自己写作《三重门》,说不定还很高兴当初精心准备的“写作证据”这回能派上用场了。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破着头发”抄一部长篇小说,容易吗?当然,可能还有最后再赚一笔的商业考虑——虽然该抄稿集在实体书店无人问津,但通过自产自销,售价已在淘宝店上炒到数十元。他没有料到的是,通过分析抄写错误可以找到代笔的铁证。骗子总是低估了世人的智慧,在互联网的时代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