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萧条真正的发酵,会是在 2017 春节后吗?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干货数据:中国经济2016年产业升级非常顺利。

以下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我们看下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国走向富裕的唯一途径。

下图是中国工业总体情况,可以看出,2015年全年中国工业利润总额下降2.3%,干了一年,赚的还比2014年少了,真是个悲剧。当然,其实如果把中国工业2015年分行业打开来看,可以看出利润下降主要来自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高技术行业利润增长还是很快,这里我们就不研究了。我们重点研究2016年的数据。


2016年1-8月,中国工业利润总额40583.6亿元,增长8.4%。利润超过4万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按照现行汇率40583.6亿人民币等于6100亿美元,去年全年中国工业利润总额大概9600亿美元,今年中国工业总利润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问题不大。

对比下隔壁的日本,2015年日本工业的总规模是其GDP的19.5%, 也就是8200亿美元。日本工业一年的总值不如中国工业一年的利润。

我在别的答案里也说过,全面能力型国家中国和局部能力型国家日本,在工业能力上的差别就是这么大。我每一门功课都能考80-90分,有的能考95分甚至100分,你除了几门能考95分-100分,其他一堆科目都不行。



我们再来看看1-8月利润增长8.4%究竟是来自哪些行业,毕竟工业也要分三六九等,要是利润增长全部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那就只是量的扩张,不是产业升级。

41个工业大类有8个利润是下降的,这8个分别是哪8个?

石油天然气开采净利润-394.7亿,下降-145.8%

黑色金属(铁矿)开采净利润223.5亿元,下降18%,

开采辅助净利润-34.1亿元,下降755.8%,

其他采矿业净利润1亿元,下降9.1%

资源开采行业就占了4个,采矿业下降不值得悲伤,毕竟资源不可再生,多留点给子孙后代不是更好。国内采矿业开采下降的同时,进口却在大增,2016年上半年原油进口量为1.86亿吨,同比大增14.18%,铁矿石进口4.94亿吨,同比大增9.1%,受益于资源价格大跌,总石油和铁矿石进口金额却减少了。少开采自己的,多用别人的便宜资源,怎么看都是好事。



另外4个分别是电力和燃气生产供应利润3108亿元,下降3.9%,

烟草业利润733亿元,下降20.3%,

印刷业利润314亿元,下降1.4%,

皮革和制鞋业利润544亿元,下降1.7%。

这4个行业,烟草行业属于有害行业,本身就是攫取国民健康获得利润的有害行业,顺便说句,我国烟草消费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下降。

电力和热力生产利润下滑要归功于冶炼行业用电量下滑,因为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耗能行业占了全中国用电量30%,今年上半年这四个行业用电量就有8310亿度。除开这几个行业,用电量还是增长的。

其余2个行业印刷业和皮革制鞋业都是传统行业,总利润本来就很低,两个行业所有厂家加起来才800多亿,利润微降,不影响经济大局。




我们再看看1-8月利润增长的33个行业里面,是哪些带动了中国工业利润整体增长8.4%?

我们把行业收入超过一万亿的大产业单独拿出来,总共有21个行业,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类:

1:自然资源加工产业,可以看到以下8个行业利润增长全部超过了8.4%。

自然资源本身不那么值钱,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才值钱,

把石油深加工炼成油,做成塑料,橡胶,把铁矿做成金属,加工成各种金属制品,把矿物元素和植物提取物做成农药,化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用的金属外壳,汽车用的轮胎,就是高价值的产品。

这更说明了中国已经完全成长为资源利用性国家,而不是资源提供型国家。

举个例子,中国2016年上半年成品油出口214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2%,石油加工冶炼行业利润也大幅增长2.4倍,进口原油,加工后出口成品油,这是典型的工业国家特征。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收入1.39万亿,利润只有248亿,增长15%,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收入2.06万亿元,利润1237.2亿,增长11.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收入3.84万亿元,利润2317.2%,增长9.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收入4.03万亿,利润1014.8亿,增长209.6%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收入3.35万亿,利润982.7亿,增长31.1%

金属制品业收入2.39万亿,利润1263亿,增长9.6%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收入2.15万亿,利润1067亿,增长242.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收入5.54万亿,利润3006亿,增长14%



我们也要注意到,上面的自然资源加工业利润率非常低,有4个产业的利润率低于5%,

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产能影响。必须要坚决的淘汰落后产能,扶持先进产能,不能因为利润的增长而延缓这一进程。

2:日常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6大产业也就是吃喝玩乐相关。

主要反映的是居民消费升级情况,都是传统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吃和娱乐增速快于平均水平,喝和穿增长平缓,低于平均水平。

总体处于平稳增长。

农副食品加工业收入4.2万亿,利润1961亿,增长9.9%

食品制造业收入1.48万亿,利润1239亿,增长12.8%,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收入1.03万亿,利润543亿,增长10.1%

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收入1.17万亿,利润1166亿,增长4.8%

纺织业收入2.6万亿,利润1283亿,增长5.8%

纺织服装+服饰业收入1.47万亿,利润789亿,增长6.2%



3:技术密集型产业利润高速增长,

当然,不是说只有下面这7个行业才是高技术,前面的两类行业中同样有高技术,例如自然资源加工里面的高端钢铁制造,新材料等等,只是下面这7个相对技术更密集。

医药制造业收入1.74万亿,利润1791亿,增长13.9%

通用设备制造业收入3.0万亿,利润1831.4亿,增长0.6%

专用设备制造业收入3.32万亿,利润1300亿,增长7.5%

汽车制造业收入4.88万亿,利润4013亿,增长11%

交通设备(船舶,铁路,航空航天)制造业收入1.00万亿,利润555.6亿,增长1.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收入4.68万亿,利润2751亿,增长15.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产品行业收入5.95万亿,利润2667亿,增长19.8%



7个行业除了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设备制造业2个增长较慢,其他都增长较快。

我们来看看这2个行业:

交通设备(船舶,铁路,航空航天)制造业利润仅增长1.9%,主要是造船业的拖累,世界大环境不好,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订单大幅下滑50%以上;铁路轨道交通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中国每年在铁路上的投资就那么多,这几年稳定在一年8000亿人民币,中车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平稳增长。航空航天则增长速度高达25%以上。

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仅增长0.6%,通用设备是啥?机床工业低迷;工程机械低迷;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低迷。这其中发电设备是产能过剩,工程机械是受制于基建市场需求萎缩,机床工业则急需实现行业升级,摆脱亏损面貌。



剩下五个行业,利润增速都在7.5%以上,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产业这个大型产业利润增速竟然高达19.8%,我们熟知的华为,中兴,联想,OPPO,VIVO,小米都在这个行业里面。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增长也高达15.1%,这个行业包括手机和电动汽车用的锂离子电池,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用电器厂家,还有给电子产品配套的电子元器件厂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厂家如阿特斯,晶澳;国家电网用的输配电设备,通信网络用的光缆等等。

汽车制造业这个大型产业收入增长12%,利润增长11%,其中电动汽车更是增长一倍以上。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等都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例如比亚迪和吉利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均超过30%

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制药业增速也不错。



综上对1-8月工业41个行业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什么?

1:如果把41个工业行业总利润前10名排个名次,也就是优等生行业,得出以下:

汽车工业是我国工业利润第一大产业,利润4013亿,增长1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我国工业利润第二大产业,利润3108亿,下降3.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第三大利润来源,利润3006亿,增长1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第四大利润来源,利润2751亿,增长15.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产品行业是我国工业第五大利润来源,利润2667亿,增长19.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排第六,利润2317.2亿,增长9.1%

农副食品加工业排第七,利润1961亿,增长9.9%

通用设备制造业第八,利润1831.4亿,增长0.6%

医药制造业排第九,利润1791亿,增长13.9%

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排第十,利润1300亿,增长7.5%

技术密集型工业7个有6个总利润排在前十名,这说明技术密集型工业一定是赚钱的工业,且总体10%左右的利润增速快于8.4%平均水平,更远远快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这说明产业升级很顺利。


7个技术密集型工业中唯一总利润没有进入前十名的是哪个?

交通设备(船舶,铁路,航空航天)制造业收入1.00万亿,利润555.6亿,增长1.9%

这里面船舶已经基本被玩成了传统行业了,LNG,邮轮虽然利润高,但是每年全球订单没几条。铁路受制于国内投资不会再有大的增长,每年固定8000亿人民币左右,只能开拓国外市场。

利润增长的主要希望在于航空航天业,今年上半年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增长25%左右,增速世界最快。

无人机产业高速增长,以大疆为首的民用无人机,和以翼龙,彩虹为主的军用无人机,彩虹军用无人机由于在伊拉克的出色表现,今年出口大增。

民航客机方面,ARJ21支线民航客机已经开始交付成都航空公司,且第一架飞机已经运营2个月,第二架飞机也以交付。C919大型客机年底将要首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连续发射,已经有23颗卫星在轨,地面应用产业在全面铺开,这将是一个大型产业。军用飞机运20开始批量生产,歼20即将全面服役等等。

2:把我国41个工业门类分成四类,可以发现明显发现:

技术密集型的电子,航空,航天,电气机械,医药,汽车利润增长快于平均水平;

技术半密集型的自然资源加工产业利润增长也快于平均水平。

消费相关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采矿业,烟草业等则处于利润下降通道。

新兴产业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开采业衰退而自然资源加工业利润却高速增长,

这是典型的产业升级特征。



3: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论证,

41个工业行业下面还有很多子类,把所有被定义为高技术产业的子类拿出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6年1-8月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高达11%,不仅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也高于其他国家水平,这不是产业升级是什么?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中国这样的态势,2017年初都萧条了,那世界会怎么样?

放心,其他国家一定比我们更惨。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于2017年1月下旬崩溃。这一天,中国经济陷入崩溃。
届时将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不能上班,一般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的失业率超过超过25%,经济就会陷入崩溃。而到了1月28日,中国竟然有八成以上人口不上班,这其中的意味大家也都知道了。
1月28日,中国市场成交额会不足今天的5%,成交额反映了市场的繁荣程度,成交额如此萎缩,中国的经济会变成怎样大家也都知道了。
在此之前,察觉到危机的中国人忙着涌进超市,疯狂的采购囤积过期罐头和积压货物,危机的浮现早已经被国人熟知,但是没有人可以抗衡。
1月27日夜间,大量无业游民上街燃烧投掷爆炸物。消防队彻夜不眠。大量无业游民酗酒赌博,其余人只能嘲讽电视中仍在努力粉饰的太平。几乎所有的社会职能都停摆了,除了制作和播出那台被人嘲讽的电视节目的人,只有少数警务、供电、供水、通讯、交通、医疗等行业的从业者还在坚守岗位,面对着只有设备嗡鸣的机房,面对着令人忐忑不安的仪表,面对但凡有能力离开的病人都已经夺路而逃的病房,或是空无一人的机场侯机厅。
崩溃的末日,中国人只能一家人聚在一起,惶惶不安地守在一起,彻夜不眠地熬到第二天的日出。
2017年1月28日的清早,布满爆炸物痕迹的街道上,一辆汽车都没有。死寂的街道,仿佛中国的历史退回到了创世。

应管理方要求,按规范格式转载……然,这种流传了多年的老段子,我上哪里找出处去?宋丹丹“把大象放进冰箱”也没出处啊……随手填一个吧:
来源:【中国将在明日崩溃】
作者:科罗廖夫
是不是就不好说了。

知乎管理方也加入卖萌行列了,请大家点赞。


user avatar   youhui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本篇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历史和防范之道,以及中国在未来会不会出现大萧条。一篇回答不会涉及到所有的问题,而在一些非关键的问题上也会点到即止,因此建议大家阅读和讨论的重点还是和大萧条及相关问题有关。


为了方便阅读,在篇首简要罗列一下本文的主要逻辑:


1. 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在于债务通缩机制,也就是当实体经济中的债务比重过高的时候,经济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下滑。


2. 当前中国已经具备债务通缩的条件,特别是非金融国企的债务比重过高,但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却很低,因为中国特殊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可以限制银行的信贷收缩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收缩之间的正反馈。


3. 但要将产能和杠杆降低到合适的水平,未来要么痛下决心调结构,实体经济出现一次快速的出清,之后重现新的复苏和增长;要么延续当前摇摆不定、互相矛盾的调控思路,实体经济经历一次缓慢的出清,问题拖而不决,最后出现比较长时间的低迷。目前来看,最大的现实风险是后者。

4. 中长期来看,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是未来新的增长动力。这方面的政策一直在推进,但新经济的体量和竞争力尚显不足,成为新的经济支柱需要时日。

———————————————————————————————————————————


这个下面的绝大部分答案都不清楚大萧条的边界和实质。相关问题我在上一轮危机出现的时候(2008年)就曾经研究过,可以简要回答一下:


1. 大萧条产生的核心原因在于债务通缩效应


Fisher(1933)曾经对大萧条进行过系统性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债务-通缩(Debt-Deflation)效应。他的关键逻辑是,当企业过度负债的时候,实体经济温和的衰退将导致企业开始进行债务清偿,这种债务清偿的后果是企业的产出、价格、利润和存款的下滑,从而降低企业的内在价值,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降低减少了银行对其信贷水平;另一方面,价格的下滑导致通缩,从而实际利率反而在上升。信贷的下滑和实际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冲击企业的经营,然后进一步冲击的信用和价格。这种过程反复循环下去,就是债务和通缩的正反馈效应,最后企业大量破产,大萧条出现。



Fisher之后,至少有两个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发展了这一理论:


第一个是Minsky,他提出了著名的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明斯基时刻说的是,当经济向好的时候,大家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增加债务和杠杆率;但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投资者由于之前过度负债,现在要承受的风险水平将会越来越大,直到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在这一临界点经济将会崩溃。


第二个是Bernanke,也就是上一届美联储主席,他提出了著名的金融加速器理论(Financial Accelerator Theory)。伯南克认为企业的信贷取决于其自身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而这具备顺周期行为。当经济向好的时候,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高,可以借到更多的钱,从而加大投资,而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从而增加其信贷水平;当经济受到负面冲击的时候,相反的过程就出现了。


无论是债务通缩假说,明斯基时刻,还是金融加速器理论,说的都是一件事,就是经济冲击通过金融市场的内生机制而被放大,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投资水平,导致经济剧烈波动。其中,“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金融经济周期的两个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二者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信贷市场状况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2. 美国与日本大萧条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以来的大萧条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最为典型的就是1930年代的美国和1990年代的日本,二者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


(1) 大萧条发生之前,两个国家在过度投机之后,都经历了急剧的债务攀升阶段。实际上,历史上美国每一次金融/经济动荡之前,债务/GDP的比重均会显著上升,而在大萧条之前更为明显。而日本在80年代大量的资产收购以及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同样使得其负担的债务压力显著上升,杠杆率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高一档。


(2) 大萧条发生的时候,信贷市场崩溃。1929年的时候,美国超过600家银行破产;到1932年的时候,破产银行接近1900家。日本方面,在坏账导致资不抵债的压力之下,整个90念叨银行危机一直阴霾不散。在此背景下,信贷大幅萎缩,物价随之下滑。



3. 大萧条的防范之道


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的私人部门负债比重大幅攀升,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萧条?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美联储的决策思路的转换,而关键人物就在上一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身上。


伯南克的看法是,既然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在于银行的信贷市场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负反馈,那么在发生债务通缩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以维系信贷市场和降低私人部门融资成本为主。所以,美联储应该下调基准利率,应该量化宽松,应该为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而这些就是2008年次贷危机出现之后美联储的政策了。简单的说,央行有货币发行权,只要通过直升机撒钱,实体经济就不会出现恶性通缩这么奇葩的现象了。从现实效果来看,伯南克的这一政策的确对预防大萧条有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伯南克会成为上一届美联储主席了)。


而历史上,为什么美国和日本出现了大萧条呢?因为央行做错了。比如上世纪30年代,美联储实施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且默许银行破产(连弗里德曼都认为美联储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将财政资金注入银行业并对其进行资本重组,直到1998年才开始放松这一管制。



但是(特别要注意这个但是),当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时候,纯粹的货币政策是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所以最近几年美国进行了三轮量化宽松,日本射出了三只箭,虽然大萧条没有了,但实体经济的复苏仍然艰难,这意味着结构性的改革不可或缺。这几年全球央行越来越没节操,搞出了一堆负利率,但除了不断推高资产价格和加大贫富差距以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反而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本届杭州的G20,大家都在讨论要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单纯放水。


4. 当前中国的债务问题已经很严重


基于以上所述,大萧条产生的关键条件在于实体经济的杠杆率过高,实际上中国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相关特征了。


中国实体经济债务,主要是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中央政府的杠杆率低,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高(也就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二是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低,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高(也就是国有企业债务危机)。


下面是经济学人的一个制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当前中国的债务问题有多严重了,而且大量的债务都是在2008年四万亿之后快速累积的。这其中的原因,是在稳增长过程中,大量的资金进入到非金融国有企业之中,导致国有企业的产能和杠杆率飙升。


5. 但大萧条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债务通缩的条件虽然有了,但中国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却很低,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大萧条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银行的信贷收缩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收缩相互负反馈,但中国特殊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往往可以限制这一正反馈的加深:


(1) 中国银行业的信用扩张并不完全是市场化行为,而是受到央行的管制,所以央行可以通过窗口化的指导来调节信贷水平;


(2) 中国的非金融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国企方面,而国企的行为受到政府的完全掌控,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不会出现过度的收缩;


(3) 中国的杠杆水平存在结构性的不平衡特征,比如中央低地方高,居民低企业高,所以政府通过杠杆转移可以转移风险;


(4) 在债务通缩的过程中,宽松/定量宽松也可以减轻其影响。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上上一轮危机就在1998年,那一轮经济周期之中商业银行真实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40%,而当前平均来说不会超过10%(官方的水平为2%),所以现在谈大萧条还太早了。


6. 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大萧条,而在于实体经济的较长期低迷


但是和美国和日本一样,货币政策只能防范大萧条的产生,而实体经济健康的复苏和增长更取决于结构性的改革。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结果并没什么明显效果,还刺激了房地产泡沫。而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2008年的时候,央行放松了货币/信贷,实体经济尚可以出现一轮反弹,但今年的天量信贷和社融之后经济却连明显的反弹都没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呢?因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出现了扭曲。


一方面,大量信贷的投放方向都是在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又饱受高产能和高杠杆的影响,于是很多借贷的目的就变成了借新还旧,而不是新投资。另一方面,落后国企的存在又导致资源的错配,从而影响了民企的发展(比如说难融资,比如说挤出效应,比如说难以拿到优质项目),这体现在近期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跌,同样为历史上首次,而当前经济中大部分的产值和就业却是民营企业贡献的。所以,不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难以扩张,而新的经济增长也难以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当前中央要力推“三去一降一补”了。


但要降低国有企业的产能和杠杆,一定会导致实体经济的下滑。所以许多国企就变成了尴尬的存在:它既是稳增长的的重要力量,又是当前不稳定的主要力量。最终政府在国企上的调控是比较矛盾的:一是政府要去产能和去杠杆,但又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这个在执行层面就是地方政府对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有动力,但对去产能去杠杆没有动力;二是政府要去产能和去杠杆,但又要稳增长,这个在市场层面就是当需求阶段性回暖的时候,很多落后产能又出现了复产;三是政府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果引入了用处不大的混合所有制,而且又要董事会属党管。


这些调控思路在政治上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力才会更强;国有企业不大量破产,社会才不会出现失业潮。只可惜,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了,但国有企业在经营上固有的矛盾却难解决,最后仍然是相对低效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政府在就业问题上显得过于保守,从而在政策实施上有些畏手畏脚。实际上中国经济从14.3%一路下行到现在的6.7%,失业并未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容纳能力要更强所致,这方面已经有许多研究数据的支撑了。可以预计的是,这些的政策的最终效果会有限。事实上中国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从2003年就开始了,结果却是越调问题越多,就是因为调控思路的矛盾和反复。

至于债转股和杠杆转移(企业减杠杆和居民加杠杆),须知风险只会转移,不会消失。

替代的调控思路是怎样的?历史上,1998年中国经济陷入泥团,到2002年出现新一轮高增长,有两个重要的条件。宋铮在AER上有篇著名的论文《Growing Like China》,就讲了这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外围方面,中国加入WTO,全面参与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享受全球经济高增长的红利;


第二个是内部方面,主动淘汰了大量落后的国有企业,将资源转移到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去,大力发展了民营经济,提高了整体的生产率水平。


比较来看,当前的外部红利已经消失,内部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少,而政策调控实际上和朱相时代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未来,要么政府痛下决心调结构,实体经济出现一次类似1998年的快速出清,之后产能和杠杆降低到合适的水平,然后重现新的复苏和增长;要么政府延续当前摇摆不定、互相矛盾的调控思路,实体经济经历一次缓慢的出清,但问题拖而不决,最后出现比较长时间的低迷。目前来看,最大的现实风险其实是后者。事实上,从2011年以来,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低迷,并延续到现在;同时,实体经济中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这也是著名的未解之谜——为什么这些年每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的终极答案。

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面主要回答的是大萧条是否会在我国产生,以及我们面临的现实风险在哪里,以下是一点多余的话。


我们说过,未来中国要么会经历一次比较快速的出清,最后可能重现新的复苏和增长;要么会经历一次比较缓慢的出清,最后可能出现比较长时间的低迷。具体哪种路径,取决于政策调控的思路。我们同样关心的是,快速出清或者缓慢出清之后,未来新一轮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从中长期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此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至关重要。实际上政府和民间上下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2011年以来经济转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很多数据来看,这一过程一直在进行,所以有人说当前的产业升级很明显,事实上的确如此(虽然程度上应该是较为明显)。但是,这里面依然存在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新经济体量太小,尚难支撑整个经济的增长;二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比如说世界500强中国的入围企业虽然众多,但基本都属于行政垄断行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依靠内生的技术进步,其真实竞争力和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要改变这些问题,恐怕还是要大力推行制度改革才行。比如说改革产研一体化制度,大力投入科研和教育经费;比如说改善目前的投融资环境;比如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新;比如说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条件;比如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国企之外培育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新主体。现实来看,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存在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并需要多层次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这就像足球一样,并不是成立一个足球改革领导小组,世界杯就会出线了。


以上相关问题在以下两个回答中有一些简单的涉猎:


如果明年楼市泡沫破裂,支撑起楼市后时代的行业会是什么? - 程步一的回答

如何看待张维迎和林毅夫在纪念经济学家杨小凯逝世10周年讨论会上的辩论? - 程步一的回答


总而言之,未来我们真正的风险不在于大萧条,而在于实体经济的较长期低迷;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前景存在,但政策的风险导致这一过程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话说回来,其实问题大家都看得到,只要痛下决心对症下药,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还是挺有前景的。


记得本届政府刚上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说,当前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影响深远。这之后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型政策,曾经对大家的信心起到过很大的提振。但遗憾的是,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政策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站在当前时点,或许应该以一句话共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7年,3-4月,出现钱荒,挤提潮。

2017年,5月,房价3个月内闪崩20-30%。

路过走过,留个名。预测成功公布预测过程,预测失败……就算了……


user avatar   marshal-8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知乎是不是抖机灵都能高票,但是我还是喜欢来点干货。本文干货较多,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 16/10/14 1p.m. update: 更新FAQ( 是否存在大崩溃风险?央行是否可控?适度萧条是好事坏事? )讨论萧条风险是否可控,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 16/10/14 10a.m. update:修正字体,修正部分输入错误,谢网友指正,增加一些问题的FAQ。

    吐槽下:干活文章总是那么不受人待见,这个话题短短3天之内上升到7K关注,高票答案近8K赞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这正说明了目前大家对手上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是多么强烈,难怪这波很多人通过买房来抗通胀,而空方手持现金对房价上涨是多么的无奈。


为何这么多人热衷于诸如经济危机、丧尸爆发、核冬天等等话题,我认为有弱者效应和强者危机感在里面,弱者深深的觉得世界不公平,发生暴乱,危机,可以把大家拉到一个起跑线上浑水摸鱼,也符合他们厌世的心里。而强者有着生物本能的危机意识,就像冷战期间和之后,大量的新闻和电影都是核冬天或者外星人入侵,强者总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假想敌或者预演危机了该怎办。


金融风暴带来的风险远远小于核冬天,如果有兴趣去翻翻核冬天该怎么办很刺激,我很爱看。

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金融危机了,多备点吃的喝的和实物资产就行了,远比核冬天找个偏远地方挖个洞简单多了。

我混迹网络10余年,以前玩WOW的时候流行数据出装和输出流,那时候在NGA很多数理大神进行分析优秀的出装和输出手法,也就有派神了一个党派:伸手党,只管结果正确与否,是否符合朕意,至于分析和劳动成果,一概不尊重。

的确,如果大多数人是股票上涨时候的多方,你发表多方言论,鼓吹环境大好,一定能获得高票,而这时候你唱衰唱空,一定会有很多人出来用脚投票表示反对。

符合读者情绪的才是真正的好文章,这也就是为何现在干货文章这么不受人待见的原因。

好,我也在这里总结下:不爱看干货的伸手党,看到这里就可以了,都是迎合你们口味的评论:

1、中国2017年不会发生经济萧条,你好我好大家好。

2、唱崩溃言论的你们好,你们并没有错,中国经济虽然仍然向好,但是避免不了下滑的事实,有朝一日,千里之堤终能溃于蚁穴。

3、中国GDP下滑是正常现象,中国GDP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人家老美的增长率只是我们的30%,崩溃论患者你们着急什么?没看到我们大统计局编造的数据各个都向好吗?只有少部分行业略有下滑。小米手机还是增长态势啊,还在一直发新品,没看到么?

4、每次GDP统计,地方数据的总和都高于统计局之和,即使这样6.7%的GDP里,是靠超过12%的M2同比增长率支撑起来的,里面又有多少钱滚到房地产里了(炒房兴邦),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是下滑的好吗?各行各业都在调低预期,利润率,营业收入都在下滑啊。这是要崩溃的前兆啊!

是的,你们都没说错,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初级阶段。后面还有中级高级阶段啊,没有提到过什么崩溃阶段对吧?那崩溃论患者,你们可以洗洗睡了。

答主此刻懵逼脸,想了解真知灼见的干活还是往下看吧,前面的纯扯淡。

正文开始,干活来了,有看不懂或者解释不清甚至说错的地方欢迎评论我将尽量一一答复:

历史上有名的大萧条就是上世纪的美国大萧条,也有罗斯巴德的著书《美国大萧条》。

这部分为修正后的转载,没兴趣看的可以直接往下翻: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对爆发于2007年10月左右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最后导致经济危机。格林斯潘最早把它称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奥巴马用“前所未有”来定义这场危机。
毕竟,这代人谁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危机,危机的深度如何,危害多大,时间会有多长,如何演变,可能全世界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都在研究。可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 向1929的大萧条。这次大萧条,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其中。彼此责怪的结果,终于在1939年导致世界大战。
最近阅读《大萧条时代》,由美国迪克逊.韦克特著,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中国目前的形势。当然,我没有政治家、经济学家的高度、深度,就一个平凡人的角度作一比较而已。
一、危机的开始
这场危机以1929年银行业的大规模倒闭为特征,标志大萧条的到来。在1929年还在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幢68层的巨人”。从1918年一战停战后,美国就由过去吃苦耐劳的社会思潮转为“快速致富”,在1920年,很多美国人热衷于投资 “自由公债”和股票投资。银行开展贷款消费,导致富人越来越富,民众透资消费,高档消费,随后掏空了储蓄,降低了民众的购买力。10年间股票经纪人达到翻倍,中国也有这个阶段,大致是1994-2008。特别从2005年开始,人们同样热衷于高档消费。住房的按揭也掏空了老百姓一生,抵押了他们的未来。流 行语“住房把你财富掏空,教育把二老逼疯,医疗让你提前送终”。1918年后美国就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债权大国。美国的各人对外投资总额由30亿美元猛增 到1932年的140亿美元。成为一个生产大国。对比当今中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世界工厂,外汇储备在2008年底达到2万亿规模。
由于个人主义、私欲膨胀,发财心切,导致信用的过度膨胀。信用的过度膨胀,是1929年接下来那场灾难的主要原因。当时的胡佛总统也没意识到那次危机的厉 害,乐观派认为,只是老的经济规律失灵;其余的人勉强承认,困难的日子可能来了。最后导致勤奋的、有才能的总统下台。
二、危机的初期
1929 年10月,银行以每天将近两家的速度破产。商品出口与生产能力不成比例,汽车、无线电、建筑业不景气。很多生产进入奢侈品和耐用品,库存积压,导致机器停 止运转。1923-1929年,财富急剧流入富人阶层,“全国三分之二的储蓄为富人所有;占总人口40%的家庭,入不敷出;20%的家庭年收入在1000 美元以下。”“高收入者是最穷家庭的总收入的三倍;顶层群体的平均收入是底层群体的630倍”。“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传递给消费者”。而零售价格实际上没有下降。胡佛政府开始成立“国家振兴署”,股市开始崩盘。都不相信危机的严重性,舆论上“前进的美国,没有什么能让美国停下来”。大牛市 的势头还暂时支撑着某些大企业。在1931-1932年间,当繁荣的势头突然停止的时候,建筑业首先衰败,业务不及以前的七分之一,费用降低60%。一些 小城镇还没意识到萧条的到来“大萧条主要是我们从报纸上读到的东西”。白领开始降薪,失业出现。通货紧缩在1932年疯狂地继续。政府和金融高层反复保证 “衰退已经触底”。出口量减少了一半。民众为了应对危机也开始储蓄,消费进一步萎缩。胡佛提出了增加国家投入计划,“胡佛大坝”开始修建,一些道路、桥 梁、铁路也开始修建。胡佛找行业协会,要求不裁员,得到口头承若。最后没有兑现。引发罢工潮。
三、危机中的社会现象
1930 年4月,胡佛政府开始下令调查失业情况,有4500万人有报酬地被雇佣,300万失业。到1931年,有600万人失业,年底突破千万大关。没有技能的工 人是先头部队,紧随其后的是白领和技术人员。教师和牧师被削减或打白条;到36年,律师、医生们的收入下降了18%-30%。国民收入从1929年810 亿减少到1930年的不到680亿;1931年530亿,在1932年以410亿触底。工厂设备生锈,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储蓄被购销。很多人将美元 藏在家里。胡佛的“减薪不裁员”失败。消费进一步萎缩,受害最深的女性职业者。餐馆萧条,罢工此起彼伏。由于当时正值共产主义运动,“革命”的浪潮有卷席 之势。很多人回家依靠父母,失业将人逼向绝境,贫困无处不在。“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幸运或门路,而不是能力”成为共识。“革命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很好的 事”。到处是饥饿的人群,睡地铁或废料搭建的棚屋。流浪汉到垃圾焚化炉取暖,精神病、疾病流行,6-16岁的人营养不良。大多数人把过去的旧衣服捡起来 穿,以面包、马铃薯、豆类充饥。也有少数饿死。营养不良由1929年占患者的18%增长到1931年60%。恶化的极致是吃垃圾。自杀人数由1929年的 每10万人14例,到1932年为17.4例。主要集中在最富的和最穷的阶层。
1931年,胡佛政府启动政府投资,建铁路。成立金 融复兴公司(RFC),从国库贷款给穷人。向地方政府注资,成立救助组织。鼓舞士气。放松农业贷款负担;社会保障等。采取“努力提高农产品价格,巩固工资水平,通过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复苏,管制美元价格”。这都是后来罗斯福新政的雏形。民众的怨气全洒在胡佛身上,终于在32年夏天选举中爆发。胡佛 下台,罗斯福新政开始“百日新政”。这可能成为了民众怨气的“泄洪口”。
四、罗斯福新政
胡佛虽然勤奋,有能力,但民众积累的怨言太多,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成为“替罪羊”,成为民众怨气的泄洪口。罗斯福由于在救济贫困中一跃而成为政治新星,以绝对优势成为美国总统。
“政府应该为了普通人的利益,更坚定地管理财富,更不客气地对利润和收入征税,同时还要更大方地花钱”。在百日新政中,重要的几点:一、资本重组银行,并授权 发行更多的货币。在发行更多货币前大量买入黄金和白银。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各国竞相贬值,直到36年9月,英、法、美才最终达成协议,防止剧烈波动 和贬值。债卷一年多过一年地发。货币不断贬值。二、为了解决就业,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招收失业者为政府工作,包括学校、医院、清洁、以及政府的很多市政 建设等等。“让失业者有尊严地生活”。三、成立公共事业振兴署(WPA),一个“注水泵”,向遇到困难的企业注资,使之膨胀。也包括政府的各项为了刺激经 济的各种建设,达到刺激经济的发展的目的。为大约3000万人提供了工作。四、成立为工人维权的工会,通过立法,允许雇员“有权组织起来,通过他们的代表 进行集体谈判”,而不能进行任何压制。最后成立带有准司法功能的全国劳资关系委员会(NLRB),强制性地约束雇主,在很多时候还站在工人一边。保护工人 的利益,缩短工时,增加薪酬,有效地阻止了很多大罢工。政府始终是站在“中间阶级”,担任裁判角色。
“新政”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出现“即使是错的也支持罗斯福”的情况,在1932年第二波冲击时,尽管危害更大,也没出现更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事实上“罗斯福总统的复兴计划,大多数是 对胡佛总统计划的发展”。一场危机就如堰塞湖,积累很多很大矛盾。罢工此起彼伏,又正值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时候,在救济和工会方面,成为危机中重要的“泄 洪口”。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是主要的解决途径。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成为解决萧条和社会动荡的缓和剂。由于战争的需要,吸收了大量人员,才真正 解决问题。直到41年经济复苏。正如英国一个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先生对自己提出的很多问题也许给出了错误答案。但是,他是现代美国第一个提出了正确问题 的总统”。由于民众对他的充分信任,对错误没有苛求。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近代历史出现的所谓大萧条,显著特征就是:

由于大量资金杠杆鼓吹泡沫->产能过剩、资源错配->生产要素上涨->无更多资金维持泡沫->最终泡沫破裂->大量不良贷款、资产出现、百姓失业、汇率贬值、市场资金面紧缺->短期消费不足产生的通货紧缩->需求、结构性的通胀产生。

其实产生经济危机是因为大量的资金、资源错配,财富聚集到少部分人手里。或者说,我辛辛苦苦干1年,还不够付你炒房1个平方上涨的带来的收益。

发生经济危机,本来就是对错配的资源、资产进行修正。做实业的不如炒房的,这也是很多人为何期盼经济危机的到来。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都是归结于凯恩斯理论,虽然ZF不承认。货币问题,只有通过货币来解决。

如果保汇率还是保房价二选一的情况是真的,那么应该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资产? - 回答作者: Marshal 如果保汇率还是保房价二选一的情况是真的,那么应该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资产? - Marshal 的回答

我在这里有回答,改革开房三十年以来,通过汇率调节手段和给政府KPI的招商引资考核,已经给中国带来世界性奇迹般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大量的M2流向社会,朱相早就把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和房市作为堰塞湖去当海绵一样吸收这部分资金。

经济产生问题,不就是大幅通胀或者通缩,这是个实际通货(资本)和货币不匹配的现象,而信用货币发行的基础在我国就是外汇占款, 而外汇占款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又是形成买方资金来源的锚。 也就是后文提到的“锚”。

ZF锁定房产交易(限购)正是为了稳定汇率,也就是“ ”的价值。

想象下,一套房子成交,有买方和卖方,买方是首付+杠杆购买,而卖方是全资金到账,而私以为,必然有一部分资金出逃,转为外汇(9月外汇储备减少188亿美元)流向海外。

一旦这么做了,通货、货币、锚都会不匹配不平衡,产生背离。

如果通过杠杆产生的资金对应的锚出逃或者幻灭。天平将会不平衡。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金本位是美金发行的锚,造成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其实就是贸易壁垒使得进出口减少+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资金出逃导致大量黄金储备流失,也就是市场面资金缺紧产生短期通缩,需求不振。

所以真正可怕的就是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升温,大量国内股市、楼市、实业资产出逃,对外储照成损失,人民币广义货币总量的锚缩小变化了。

想象下,现在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的大头如果就是实体经济、股票、房产的话。

但是处理方案很简单,如果房地产和股市是一个堰塞湖,和实际经济体系脱离开。想象下假如股市房市+实体经济的需要的货币总量(不是总市值)是150万亿人民币(M2,广义货币)。对应的是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汇率1:6时),也就是将近30万亿的外汇占款在5倍的货币乘数下产生150万亿。


而假设实体资产如果只需要80万亿货币总量,如果股市房市资本全部兑现流入社会,在货币锚不变的情况下,物价可能直接翻倍甚至更高。而正因为有股市和房市的堰塞湖,作为海绵吸水吸收大量货币,市面上才因为外储大量上升没有产生恶性通胀。

现在锚变小了,外储减少了。我认为只要让房地产和股市的市值自然蒸发,比如外储减少到2.5万亿美元,对应汇率1:7.5。对应的外汇占款应该在20~24万亿左右,届时6倍左右的货币乘数,正好够支撑80多万亿的实体经济和40万亿的股市和房市资本。而汇率的适度贬值,也能带来出口换汇的竞争力。

事实上,的确因为外汇储备逐步流失,M2增速也大幅下滑,现在M1-M2增速差也在缩小,市场资金面将由松变紧。

当然,问题怎么破,这钱又不能从实体经济对应的“锚”抽离,也不能从房地产流出转为外储流失,也不能从房地产流出流向实体经济。

限购+房产税是最好的选择。

设想总不可能万无一失,房地产幻灭损失的是大量的中产阶级以及少部分权贵,这部分的人养老相对无忧,赚钱能力也不错,日后还贷也不用担心。

而外汇流失、资产幻灭把锅甩给中产也算是抖了一个最具有稳定头脑的机灵,至于幻灭前以及之后过程中产生的通缩嘛,只要给社会底层发发补助,再搞几个类似以前“40、50”工程,再鼓励鼓励年轻人创业,社会又稳定了嘛、消费能力又上来了耶!

让最不愿意缴税的中产,缴铸币税,真是下的一手好棋。

当然了,只要资本、货币、“锚”,这三样像函数一样一一对应,不产生天平上的不均衡,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大萧条。

但是外部市场的不振和内部资源的错配导致部分产业下滑,空心化的现象也是无法避免的。

所谓的政治正确,就是保证稳定的基础上,两害相 取其轻。

以下为FAQ环节:

----------------------------------------------------------------

Q:外汇占款占到基础货币的70%?

A : 目前没有公开的基础数据,当时我国的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由央行投放,具体可以点开央行的公开信息(央行资产负债表),2016年8月的外汇储备占总比72.4%:pbc.gov.cn/diaochatongj

央行的发型的基础货币主要有:贴现及放款;各种证券、债券;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其他资产。

转个文章:

1月央行资产负债表告诉我们的秘密

Q : M2到底怎么产生,贷款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A : 有为知友评论:“楼主帖子写的样式不错,但内容不敢恭维了。M0是央行搞出来的,但中国的M2不是。主要是土地和房产派生出来的货币。货币和房地产价格已经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了。此文逻辑还需斟酌”。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中国现阶段是指M1加上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和信托类存款。M2可用来作为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均衡的目标,通常M2的增幅应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程度三者之和的范围内。

写大篇幅文章时间有限,也并不能符合所有人的知识和口味,我也不是毕业于金融相关专业。

关于基础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进行反复放贷,吸储的过程,中间会滞留一部分“押金”,也就是存款准备金,并且利率的高低决定了贷款的兴旺,这2分部还是央行掌控的。

具体公式,上文已经有贴图提到,知乎也有相关的问题,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

Q : 什么是金本位?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A: 有位知乎网友留言提出,金本位是二战以后才实行,我真希望,知乎的无脑喷的人即使不翻阅下历史,牛顿总知道吧?人家在英国皇家铸币局打过工的好吗?

金本位和牛顿什么关系,你们可以自行百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确立的,二战是1945年结束的,即使是这个体系,也不是“二战后”,另外该体系只是确立了美元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也就是35美金1盎司。

货币一直只是信用资产,或者说通货交易的媒介,它的发型基础,就是文章中反复提到的“锚”,“预期”取消金本位,正是“重拳”之一: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1929年10月到1933年3月,美国地区货币存量减少33%,世界产出、价格与就业进入了灾难性的时期。在这场灾难性时期中,美国经济就好像一个体型肥胖的倒霉拳手,在遭到市场的四记重拳后倒地不起:

第一记重拳,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价格崩盘;

第二记重拳,1930年全球农产品价格崩盘,美国农业地区银行大批倒闭,引发1930年12月美国存款量第一的美国银行倒闭;

第三记重拳,英国在1931年9月退出金本位,市场预期美国也将退出金本位而出现疯狂挤兑;

地四记重拳,1933年初,市场预期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会让美国退出金本位而引发美国市场挤兑。

<!---------------------/这部分内容为编辑后的转载/------------------------>


---------------------------

Q: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废话连篇,到底应该怎么做?

A: 首先,我只是评论和借题主的答复发表观点,观点只代表个人,知识可能也有偏差,如果有大神提出,我考证后会及时修改,但是希望无脑喷的人请绕道。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只要开始,每1秒都可能会上涨或者下跌,靠谱的行业内的人都会掌握一个词,“风控”。我们只能判断和确定是否有风险,私以为,任何做单边趋势判断的不是MDZZ就是赌徒。

在这里有2个词,“风险偏好”决定了你的“ 赌博 ”成功失败的概率,而“时间偏好”正是印证了WOW里地精说的那句话:time is money,friend。

正因为有时间偏好在,所以就有了利息,贴息等等概念,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如果你有100万,你失去了这100万的拥有使用权,而别人长期借走,给你利息,等你耄耋之年,连本带息的还给你,又有什么用呢?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金融市场有涨涨跌跌,经济当然也有大小周期,每个周期里必然有繁荣期和萧条期,但是从来没有经济学家定义,怎么样的数据,才算是真正的萧条!

所以,不用去纠结到底是萧条与否,做好自己,选择合适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赌徒会在单片市场里孤注一掷甚至不惜用上杠杆,成功了,他就成为那个笑话:“保证生男孩,无效退款”中的带头大哥,失败的人往往占多数,不是跳楼了,就是背负债款默默无闻。

至于答主建议资金怎么操作?

大资金上千万上亿,可以做风险控制,比如对冲,比如有套期保值或者阿尔法套利,可以自行百度。

资产百万,我的选择是分散风险,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我没办法预估房地产什么时候蹦,就像我能知道某人会不会死,但是根本无法预测某人什么时候死一样,我已经在努力研习星座八字,但是只能参考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虽然性格决定命运。

正因为有时间偏好在,即使你赌对了方向,也有可能输给时间。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很多日本理财的主妇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把资产转移到巴西购买雷亚尔,因为巴西是主权国家,处在发展期,且利息高。

至于只有几十万资产,甚至刚刚大学毕业,我觉得即使经济崩溃,对你的资产影响也不大,有功夫想怎么避免风险,还不如想想怎么好好挣钱!


---------------------------

Q : 是否存在大崩溃风险?央行是否可控?适度萧条是好事坏事?

A : 以下回答只代表个人意见。

本文花了70%的篇幅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信用货币发行的依据和体系阐述了一个观点:目前如果货币发行的“锚”,发生质的变化,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首先FAQ里提到了,外汇储备只占到总的基础货币的70%左右,而这70%里,美元资产在下降,换成了黄金储备,也是央行在规避美元加息照成的外汇损失。

  • 总结一句话,即使是美元资产,外储的稳定性较高,风险较低。
  • 另外,通过人民币适度贬值,有效增加了人民币汇兑的成本,降低了外汇储备的流失速度,并且汇率适度缓慢贬值也有利于出口外贸企业增加订单数,提振国内内需。
  • 其次,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限购,熔断了房地产市场的高频交易,减少资本流出风险,也起到了一部分去房地产企业库存的作用。

目前银行的个人贷款总体可控。风险和杠杆都低于世界其他国家。

周小川: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有所上升 但整体风险可控

银行做过1次房地产下跌的压力测试,30%下跌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现在已经进行第二波测试。

楼市信贷调控第二波来袭 银行开启压力测试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某一线城市目前已经完成压力测试,据知情人士透露,此轮测试的结论是,在该城市银行业能够承受房贷下降40%的压力。
  • 再者,央行还有30%的基础货币的可调控方式,以及高达17.5%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空间

07年存款准备金率到过9%,相当于可以提供8~10倍的货币乘数,而现在17.5%,在5~6倍左右,并且央行还可以通过发行央票,逆回购,降低准备金等手段,向市场和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上文有提到,即使外储跌到2.5万一,仍然没有太大问题,倒是房地产市场这颗泡沫毒瘤需要适当清理。

简而言之,即使房价下跌20%~30%,外汇储备适度流失,汇率适度贬值。一切基本还是可控的,但是央行在调节货币市场的同时,没有办法有效的指导资金去向,也没有办法把钱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资本是逐利的,大量的闲散资金和热钱会“ 报暖鼠窜 ”(非“头”),使得一部分资产价格过分上涨,而另一部分行业缺钱倒闭。适度的经济萧条和危机,正是为解决该问题而产生。


而行业内部适度的萧条和倒闭,正是为了之后繁荣的结构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在供给侧做文章,也是如此道理,把资源和资本给最需要人。


user avatar   creamy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就这点不好,一个个都当这破球是SLG,甚至RPG,HGAME。各个以为自己开的是上帝视角,玩游戏还带跳对话看结局拿CG呢。

崩溃喊了几年了,章家敦那是做生意,你们笑他,人家可是在美国赚着嘴炮钱,比你水平高多了。

hhh,这年头赚大钱的可未必都闷声,人家一票明星,郭敬明,周鸿伟,王健林和他儿子,乃至特朗普,比你WIN多了。

瞧瞧美国第一贸易伙伴是谁?

第二和第三好像都不是工业品生产国啊。

你说产业转移?先看看印度东南亚几年能把基建教育搞好吧。给他们一年15%的GDP上涨,得几年赶上中国?他们是想接棒,梦里都想,更想饕餮着中国血肉的芳香,可是没有牙齿和爪子,注定成不了狼。甚至连跪,做狗,都还排不上号。

这就叫绝望,就叫没有希望的地方。

当年一片狼藉的美国,尚有实力砸烂半个世界。

而中国要是洪水了,怕是全球都要爆破。hhh,要是真如你们想的发洪水,那就是宏伟的阿拉伯古文明复兴的时代了。

恐怕你连崩溃的标准都没想好吧?啥叫崩溃,什么程度算崩溃?

GDP爆掉多少,房价跌回相对购买力比例多少,失业率多少算崩溃?

或者说把你们精神小资上山下乡了算不算崩溃?

日本算不算崩溃?

南非算不算崩溃?

阿根廷算不算崩溃?

巴西算崩溃么?

希腊算崩溃么?

俄罗斯现在算经济崩溃了么?

当然,苏联解体,总算是可以看做经济崩盘了一次吧?老百姓购买力瞬间被清零,国退赵进被吃个干净。

轮得到你?

那些莫斯科街头举着生活杂志向往私有化的小年轻,下场是积蓄被华尔街之狼们放肆的饕餮一空,过不用排队,没有面包的生活,人均寿命砍了一截。

哪怕是当叶利钦想做一条狗的时候,美国都是微笑的告诉俄罗斯,资本主义的内核,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商业的本质,永远是欺骗。北约虽大,却没有你可以跪的地方。

有什么东西很相似,对吧?

这历史,永远是这么野蛮,残酷而真实。

不够马基雅维利的文明,早就进了博物馆里。不够强大的国家,只能当现代文明的食饵,在政治正确的施舍下苟活。

而这世界,永远是坏的提着线,而蠢的,只会跟节奏的人偶,下场就是用完就扔。

娱乐媒体普及让人变成了喜欢接受快餐知识的动物,思维回路变成了一条笔直的线。

对经济学的理解只有二元供求关系和自由市场。

一听自由就两眼放光,丝毫不知道自由是对强者的单向利好。

一听自由贸易就诗与远方,却根本不明白,自由市场最后的结果就是垄断与操纵。君忘了当年3Q大战么?

对政治学的理解只有你国你清你赵,或者就是星辰大海。

所以被玩弄在鼓掌之中尚且不自知,就是这些人的归宿。

所以,稍微懂一点的人都不愿意理你。

哪怕是花几分钟教育你,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经济学家在研究政策,数据,制定计划。

资本家在被鞭子驱使着,不得不绞尽脑汁赚钱。

只有你是嗜电脑如命的,巨婴。

房价跌了,所以银行崩了,所以经济崩盘。

外汇跑了,所以人民币完蛋了,所以经济崩盘。

然而你在房地产,对银行业,对国际金融,货币学,经济学上,哪怕有过丝毫的建树么?

凭什么你就敢这样拿几十个字建模解释问题,发表预言?

危言固然能耸听,但也就仅此而已。

陶醉在危言里,那就是群体性癔症。

关点工厂就是大萧条。

汇率减少一点就是审判之日。

如果经历了底特律的疼痛,伯明翰的沉默,是不是该觉得现代启示录已然降临呢?

这就叫一如既往的巨婴。

技术落后,靠剥削工人发财的所谓实业,什么时候成了文明的荣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些玩意本身就是该进尘芥堆的。这些老板,注定要被时代荡涤一空。

数码相机让柯达完蛋了。

智能手机让诺基亚,摩托罗拉下了舞台。

而产业的升级,就是要让家族作坊式,靠剥削工人谋生的小工厂完蛋。

很多工业起家的,所谓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

低端产业产能过剩,就是因为这样,有点钱都能办,谁都想复制血汗工厂模式赚钱。

当然会过剩,会降价,会完蛋,这就叫市场经济。

这就是历史。

产品有周期,产业更有周期。

但凡躺着的,跪着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早晚都会被朴素的淘汰。

人有眼泪,市场从不相信眼泪。

中国前段出台了《国家人权行动2016-2020》,当然,未必是你理解的,你满意的“人权”。

但是肯定的是,人会越来越贵,待遇会越来越好,将来经济发展下去,人力成本会越来越高,会有更多这样的工厂完蛋。

甚至会有这样工厂支撑的城市,像一些煤城,石油城一样变成没有希望的地方。

中国贫困线是收入2300一年,人均收入中位数才一年上万,真觉得只有你,才是人民吗?

到底是什么样的无知给了某些人勇气?

敢说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体,美国首要贸易伙伴,会刹那间倒下?哪怕历史中都未曾发生过的景象,他却要拿来当千真万确的预言。

一个国家在埃塞俄比亚制造铁路标准的时候,在宇宙组空间站的时候,陶醉在启示录般文字的网民,却盼望这中国刹那间倾覆,而自己变成了看大片的人。幻想着自由来了,就是轮到你持币收割资产,玩电脑游戏一样瞬间爬上人生顶峰。

这就叫巨婴。

一个国家是何等的复杂?

国家的决策什么时候比你拍脑门还简单?

什么时候一个国家脆弱到说崩就崩?除非是某些被强国碾碎的小国,那也是没资格站着活在这世上。

股票跌了,就说政府是白痴,还不如你聪明。

还不如抹脖子等死。

这不是反智和巨婴,还是什么?

当然了,可以硬说我粉饰太平,真崩了傻眼。

“粉饰太平”不就是个教科班式的车库火龙陷阱,典型的不可驳命题么?

什么好事都可以说粉饰太平,早晚要崩。没点诡辩经验的人还真不会拆这种专攻下路的嘴功。

毕竟娱乐至死的键盘侠们是来刷多巴胺的,没几个真心求知搞学问的,明显的只要嘴炮打爽了就得了,不管反穆,反狗粉,反韩,还是唱药丸,都是消费一股子多巴胺而已。

你说,我们不懂。

你说,就你清明,聪慧。

你说,就你能洞悉未来的方向。

你说,将来是我们被瓷器般打碎。

然而,你会什么,你懂什么,你算什么?

什么时候,历史的审判锤,到过你们手里?

无非就是看不得别人好,恨不得天地同碎。

然而真天地同碎了,也轮不到你躺着抓牌,别以为历史潮流是冲浪,冲的可都是人血。十室九空的时代,最残忍,最强壮,最狠毒的人才能活下来。

这种狠毒,是还乡团把人在油锅翻炒,美名穷小子翻身,是纳粹的毒气室和肥皂车间,是日本的731部队,更是毁灭你,与你何干。

当然了,有个办法直接让中国崩溃。

学乌克兰,让公知和键盘侠上位就行了。

绝对崩的史无前例,惊天动地,笑煞人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道个歉,有些朋友提醒我,厂妹的描述不太合适,我重新看了一下确实如此。在此先说声对不起。但是,我尝试了很多种表达方法,真的是没有办法避免这个问题。如果有大神能帮忙指正,请在评论留言,马上修改,不胜感激。

~~~~~~~~~~~~~~~~~~~~~~~~~~~~~~~~不好意思的分割线~~~~~~~~~~~~~~~~~~~~~~~~

谢谢丸疾同学的建议,把厂妹改为女工确实好很多。

~~~~~~~~~~~~~~~~~~~~~~~~~~~~~再次分割~~~~~~~~~~~~~~~~~~~~~~~~~~~~~~~~~~

一线审计人员,接触业务多为制造业,接触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其中以上市公司居多,但是为了对某些数据进行保密,所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回答。以上为个人工作背景,在这个基础上,略微谈一下现在的中国经济。 实际上来说,中国经济最最萧条的时候应该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10月份。我在企业现场以及财务数据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段期间制造业的萧条。当时的情况,四五家大型上市公司,在2014年11月开始就已经基本停工,到2015年3月份左右基本上厂区内就没人了。将近一年,企业是基本没有什么收入的。上市公司做做报表,想办法融资撑一下场面还能歪歪扭扭的活下去,中小型制造业只有关门大吉一条路可以走。银行没有闲钱贷给中小型制造业,市场过分饱和导致中小型制造企业连价格战都打不起。而且,这段时间正好是各级政府在所谓民意的裹挟下,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打,中小型制造企业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关门大吉。部分女工转行,导致地下服务业在民间资本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但是,随着一路一带以及通信网络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发力,制造业逐步开始回暖,2015年底,企业基本恢复了80%的产能,2016年4月,企业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各种订单,生产车间的工人休息时间直接被压缩到30分钟,工人工资上涨3%-15%(该涨幅为基础工资,如果考虑生产绩效,工资涨幅在5%-20%)。女工在警察叔叔压迫和工厂的工资诱惑下再次完成转型。地下服务业开始逐步萎缩,但是赌博业随着民间借贷和P2P的疯狂开始蔓延。2016年4月,某上市商贸公司举行产品内购会,仅1个单体商场1天的营业额达到8000万,相当于卖出去1.6万台苹果手机。也就是说,截止至2016年7月,中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完成洗牌,中小型企业被大量淘汰,国企、上市公司以及不缺钱的非上市公司挺过了寒冬,进入了复苏阶段。半年报的时候,财务数据基本倾向于技术处理企业利润所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整体回暖。因为大量资金还是在利益的带动下,流向了房地产和高利贷等高收益行业,制造业过桥资金利率一度爆棚。制造业依然存在缺血的现象。用某个老板的话来说“如果卖屁股能解决资金问题,我天天趴床上”。由此,也确实可以看出制造业的无奈。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果不能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制造业等实体行业,必然会形成中国经济空心化。制造业大佬必然通过洗牌形成垄断,到时候在搞金融转型,要面对的阻力可就大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

因为每当我因为别人没有的技能得到机会,在万人瞩目下大放光彩,不经意间比别人进步一点时。

我想到的是:

哎老子就是这么牛逼!

怎么可能想到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主要是父母国家的功劳呢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快看漫画获得腾讯1.25亿美元投资? 
  二三十年后人口负增长会导致房价全面下跌吗? 
  二十世纪末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为什么会成功? 
  用GDP来衡量经济状况,有哪些局限性? 
  如何看待央行 2017 年 6 月 6 号投放 4980 亿 MLF?意味着什么? 
  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什么?在线等,急!? 
  2014 至 2024 年深圳房价会有怎样的走势? 
  考金融专硕,央财-浙大-厦大-中山-南开,哪个就业比较好呢? 
  1 月 LPR 报价出炉,一年期下调 10 个基点,五年期下调 5 个基点,释放了什么信号? 
  人民币的涨跌影响股市的涨跌吗? 

前一个讨论
林超贤在拍摄完《湄公河行动》后,有无希望在公安部支持下,拍摄更多湄公河行动这般叫好叫座的主旋律电影?
下一个讨论
你认识的吸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