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急需变革,所以他极力抬高曾经实行过变革的赵武灵王,他是在呼唤当代的人像赵武灵王一样,要勇于向其他民族学习,真实的赵武灵王远没有这么高历史地位,当然也不可能有一统六合的机会。
秦始皇焚烧史书之后,重建起来的战国历史充满错误和偏差。有些人物被高估,有些人物被低估。比如,商鞅,秦孝公,秦始皇被高估,秦献公,秦惠文王,孟尝君,吕不韦被低估。
赵武灵王也是个被高估的人物。他的天性更适合做一个将军,不是国君或者政治家。做将军他如鱼得水,做国君,他的水平相当一般。他自己都越来越厌烦行政工作,干脆把行政工作都交给10来岁儿子处理,自己给自己安排一个叫主父的职位,成天跟着骑兵到处跑,很少留在邯郸。
至于胡服骑射,绝对是一个被后世捧上神坛的夸大事迹,它和赵国的崛起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在我看来,它是赵武灵王“胡化倾向”的表现,赵武灵王不止在骑射技术方面学习游牧民族,他所有方面都在学习游牧民族,到了后来有些走火入魔,他和骑兵一起住在帐篷里,逐水草而居,说胡语,一切都和游牧民族没有区别。
他想把赵国一分为二,也是受到游牧民族传统观念影响。就像成吉思汗把他的地盘分成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分为几份一样。邯郸派认为,如果继续容忍赵武灵王乱来,赵国就完了,所以发动沙丘之乱。
战国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当中最难理清的一段,不仅是因为秦始皇烧毁史书,还因为战国时代有许多国家存在,七个万乘之国,五六个千乘之国,它们都是独立行为体,它们的合力共同塑造着历史进程。战国时代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明了。
比如秦国强大靠商鞅变法,赵国强大靠胡服骑射,这些都是对历史一种简单,直白,易于理解的阐释。如果换一个角度,你就会发现远不是这么回事。秦赵崛起的真正原因比这个要复杂曲折晦涩的多,不是一句话,或者几段话能解释清楚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待战国历史,一定要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考察,把考察到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对照和印证,寻找最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