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上看,红肉[1]的健康风险比白肉多。那并不很重要。
没有题目里所说的“离人越远的物种蛋白质来源越优”这种规律。细菌蛋白经常不适合人食用,病毒蛋白更是可能单独引起问题,细菌病毒在演化上与人的共同祖先比动植物遥远多了。单一物种的植物蛋白经常缺乏特定的必需氨基酸,或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严重不均衡,需要多种食物搭配。
红肉较高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左旋肉碱在统计上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关。进食红肉的量在统计上和中风、大肠癌等癌症的发病率有关。 腊肉、熏肉、香肠、烧烤之类引入了额外的致癌物质,比家常炖煮的风险高,但总体上就那么回事。一些人一面“啊呀不能吃红肉了”,一方面猛造更厉害的致癌物(例如酒精),搞了个寂寞。去除可见脂肪的精瘦红肉的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含量略高于精瘦白肉,统计数字可能受进食量影响。2012 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考察了超过 12 万人,发现红肉消费与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为减少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人每天的红肉摄取量应低于 42 克[2]。2021 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考察了超过 140 万人,发现未加工红肉的每日消费量增加 50 克关系到冠心病风险上升 9%,同样份量的加工红肉则上升 18%[3]。
如果担心红肉的健康风险,那么你可以不吃加工肉类,将红肉摄入量限制在每周两次,其余蛋白质需求以鱼、家禽、豆类、坚果、乳制品、全谷物等满足。统计上看这可以降低上述红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百分之几。对具体的人,这不一定会带来任何实际上的健康好处。
左旋肉碱被特定的肠道细菌代谢为γ-丁基甜菜碱(γBB),进一步转化为三甲胺(TMA),在人血液中转化为有害的三甲胺氧化物(TMAO)。杂食人群肠道中的细菌 Emergencia timonensis 是参与 γBB 向 TMA/TMAO 转化的主要细菌。在长期素食者的肠道中,这种细菌的丰度非常低,可降低吃红肉的风险——专门针对携带相关基因的细菌开发杀菌手段可以做到更充分的地步,但还需评估这些细菌的其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