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两年大力鼓励跨学科研究,例如医工交叉、工基交叉等,利用其它学科中的新技术突破传统研究的困难。例如人工智能医学交叉方向,可以说一篇文章参与的临床医生、算法设计数据分析师缺一不可。AlphaFold应用于蛋白质折叠结构的预测就是一项重要的学科交叉研究成功示例。而国内单位大家都要论文评职称,单位又经常卡一作和通讯才算数。唯一让大家无障碍积极合作的方式就是共一或共通讯。
现在来这么一个数次序,有可能会把合作单位搞麻了,交叉了半天还不如一开始就各个单位自己做。医生不会设计DL算法,逻辑回归也能凑合用是吧。算法设计者没有私有数据集也不具有足够临床医学知识,那反正公开数据集刷刷SOTA点数也水论文。
此外,同样不利于青椒与研究生的合作。原本青椒指导研究生,作者次序中学生第一个,青椒在中间挂个共一或共通讯,大老板坐最后。现在不算共一共通讯,那只能数次序,把最需要论文的青椒也有可能搞麻了。要不就指导研究生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要不就只能跟学生抢一作。不论哪条都对低年级研究生没有好处。
总的来说,现在科研早就不是10年前的手工作坊年代了。现在很多领域的研究都鼓励团队通力合作,而不是只有一个第一作者单打独斗从思路、设计、编码、实验、准备数据集、应用部署测试、写作了。尤其交叉研究经常有至少2、3个人,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不标注共一、共通讯,会大为降低团队合作积极性。(标10个8个共一共通讯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离开高校圈快5年了,真是浑身轻松!虽然也在搞科研,也参加了不少所谓的大项目,但视角变了,感觉一切都变了!
原来在读博阶段以为那么重要的事儿,现在看也不过如此!原来以为能拿到100万科研经费的就是大牛了,现在几千万的项目也都干过了,说实话这科研经费真是难花啊!很多时候活都干了,钱花不出去!并且真见过专项经费执行率只有20%的参与单位,这还是好说歹说,各种找领导,人家给面子才花的!这些读博的时候我都不敢想,经费居然还有花不完的时候?
至于写论文,那更是随便挂名,领导根本不在意,只要给挂上就行!公司内部各种评选,你就是第八作者,也算是你的研究成果,人家根本就不分什么第一作者,什么通讯作者!所以我写的文章我都是双挂,又是第一又是通讯!
所以我真心觉得企业格局挺高的,为啥高,就是因为有钱呗!高校里挣个你死我活,最后绩效也就多那么个5万、10万的,还弄这基金那基金,从青年,到面上,到重点,到优青杰青啥的,看着都累!还玩命跟学生抢一作,抢通讯!就好像那一作和通讯就跟那皇位似的!企业领导的薪资那真是你猜都猜不到!
基金委这么搞肯定是好事儿,应该被鼓励!“几不唯”的好像也喊了挺多年了,现在博士毕业不是还要求SCI嘛,以后要是全都都是同行评议,我就不过多评论了,反正我是见识过!
远离高校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企业里的科研氛围真的很好,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一点:你别给我玩儿虚的,就是要能落地,允许你失败,但是绝对不允许你画饼!
没有贬低高校的意思,但是感觉高校的青椒们真的是太苦了!真是呼吁主管部门,帮帮这些年轻人,多给一些项目和政策上的支持!他们真的挺棒的!他们值得拥有更多!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这波啊,利好科研服务企业,比如代算机构啥的。
一个做实验的朋友找代算机构算两个分子在金属和半导体表面的吸附能。报价两万,定金五千。要算一个月,还不保证能算出来。问我这个价格值不值。我说找个搞计算的合作一分钱都不用出,还帮你搞定文章中的章节。他说那样就得让出一个通讯,大老板不同意。我又说找个胆儿肥的研究生,两千块钱就能搞定。他说那样不好报销。
大概估算一下:算两个分子吸附能,用20个铂金1代或2代cpu核心的话,最长不过两周。总机时就是20x24x14=6720,每核时大概一毛钱,共花费672元。再看看报价,利润率太惊人了。
所以赶紧开代算机构赚钱去啊。淘金大潮中卖工具的人都赚翻了。